實習二十四地形圖閱讀_第1頁
實習二十四地形圖閱讀_第2頁
實習二十四地形圖閱讀_第3頁
實習二十四地形圖閱讀_第4頁
實習二十四地形圖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習二十四 地形圖閱讀說 明 地圖表示的地理環(huán)境信息及其有關規(guī)律,是一種時間、空間和物體現(xiàn)象組合的信息,具有定量、定位的特點。地圖應用就是在認識地圖信息這一特征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技術方法來獲取這些信息。 地形圖閱讀是了解地圖上的信息特征和符號化方法的一種手段,應用地圖須從閱讀地圖開始。它是地圖分析與解譯的基礎。進行地圖閱讀,應對照地形圖的圖式圖例。閱讀地圖內(nèi)容的所有圖形要素,包括自然和社會經(jīng)濟要素、數(shù)學要素和輔助要素,運用符號與表示對象的聯(lián)系,以獲取該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性質與分布特征的知識。目的要求 選擇一幅內(nèi)容要素比較全面,低山丘陵地區(qū)的1:5萬地形圖進行閱讀,并寫出閱讀報告,以理解地圖所表示

2、諸要素的內(nèi)容,建立符號與表示對象的聯(lián)系,加深對地圖特點的認識。 1閱讀輔助要素 (1)圖名、圖號了解地圖所表示的區(qū)域、位置、范圍和主題。 (2)圖例了解各種符號的圖形、尺才、顏色及不同規(guī)格注記所代表的具體內(nèi)容。圖例是識別地圖符號的工具。 (3)坡度尺便于量測坡度而制作。借助它可進行地貌分析閱讀,一般配置在圖廓外。(4)制圖文字說明可了解制圖單位、成圖時間、資料使用情況、采用的坐標系和高程系、基本等高距等。 2閱讀數(shù)學要素 (1)地圖投影了解該地圖投影的特點,幫助建立正確的位置和形狀概念。識別經(jīng)緯線網(wǎng)、方里網(wǎng)和控制點: (2)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該圖上的表示形式。比例尺決定著地圖的精度和內(nèi)容的詳細

3、程度。 (3)三北方向偏角圖了解三北方向偏角圖的表示,根據(jù)三北方向線和偏角值定出地圖方向,進行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標方位角的換算。 3閱讀圖形要素 (1)水系-了解該區(qū)域內(nèi)河流、湖泊、海洋、水庫、溝渠、井泉等的分布。閱讀水陸界線,搞清河流性質、河段情況等。 (2)地貌-了解該區(qū)域的地形起伏狀況,可根據(jù)等高線疏密、高程注記、等高線形態(tài)特征來判明地形起伏和地貌類型。具體讀出山頭、山脊、山谷、山坡、凹地、鞍部等基本地形。 (3)土質、植被土質主要了解地表覆蓋層的性質,植被主要了解地表植被的類型及其分布。 (4)居民地主要閱讀居民地類型、形狀、人口數(shù)量、行政等級、分布密度、分布特點等。 (5)交通網(wǎng)

4、了解交通線種類、等級,路面性質、寬度,主要站點,水上交通網(wǎng),港口和航線情況等。 (6)境界線了解該圖區(qū)域內(nèi)的政治、行政區(qū)劃情況,主要境界線的種類和位置。 (7)獨立地物主要有文物古跡、判斷方位的重要標志,具有特殊意義的工、農(nóng)業(yè)地物等。按照上述順序,邊閱讀、邊記錄?;A資料 由各校教師選擇本地區(qū)或典型地區(qū)的1:5萬地形圖數(shù)幅,與地形圖成圖年代相應的圖式,還應準備好讀圖區(qū)域的地理背景材料。工 具直尺,兩腳規(guī)實習二十六 地形圖量算(一)(坐標、長度、坡度量測)說 明 地圖量算,就是在地圖上按一定方法進行量測,計算出各種現(xiàn)象的數(shù)量特征,并評價所得結果的精度。在地圖上可以量測各種物體的坐標、長度、面積、

5、坡度、體積等。量測方法可以用手工方法,也可用儀器和計算機方法進行。影響量測精度的因素有地圖比例尺、地圖投影、地圖概括等。1測定地面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和地理坐標 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的地形圖,具有地理坐標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它為測定任意地面點的坐標值提供了基礎。 (1)測定平面直角坐標 先查出某點(P)所在直角坐標的公里格網(wǎng),并計算出該公里格網(wǎng)西南角點(A)的坐標,;然后過待測點(P)作平行于軸和軸的直線,分別在公里網(wǎng)西、南兩邊得兩交點(圖261),用兩角規(guī)分別截取該兩點至本公里網(wǎng)西南角點A的距離,并放置于圖上直線比例尺讀出距離,得到測點P在此公里網(wǎng)的坐標增量,最后按下式計算出待測點的坐標值。 (2

6、)測定地面點的地理坐標 首先找出待測點(P)在地形圖上的位置,相對應的聯(lián)結其附近的經(jīng)、緯度短線,形成經(jīng)緯網(wǎng)格(A,B,C,D),并讀出待測點(P)所在經(jīng)緯網(wǎng)格西南角點(A)的地理坐標值;然后確定P點到它所在經(jīng)緯網(wǎng)西、南兩邊垂線長度的相應秒值。為此,可用兩腳規(guī)量取P點所在方格的長邊CD和寬邊AD(相當于1秒的經(jīng)線長和緯線長),同時,量出P點至西、南兩邊垂線長和(圖262)。根據(jù)下述比例關系,算出該點(P)的增量: 式中和分別為P點到所在方格西、南邊的垂線長所代表經(jīng)差和緯差的秒值。則待測點P的地理坐標值為:2. 長度量測直線量測比較簡單,其量測方法常用兩種:(1) 根據(jù)兩點的坐標,利用解析幾何中計

7、算兩點距離的公式。(2)用直尺或兩腳規(guī)直接量測,按地形圖比例尺換算成實地長度。曲線(河流道路、岸線等)的量測,也可有兩種方法:(1)用曲線逼近的方法。即曲線轉化為多段直線求和的方法,當曲線變化較小,可劃分為不等距的近似直線量測;當曲線復雜、變化較大,可劃分為等距的線段(如2mm)作為近似直線量測。 (2)采用曲線量測儀(圖26-3)進行。在使用曲線量測儀時,要選擇適合地圖比例尺的分劃盤,并檢驗曲線量測儀。檢驗的方法可利用所量測地形圖上的公里網(wǎng)或直線比例尺作試驗基礎,用曲線儀反復量測若干次,以確定曲線儀上的每一分劃是否代表實地距離的整公里數(shù)。用曲線量測儀沿所量測線的小心往返4次量測,然后取其算術

8、平均值?,F(xiàn)在,已較少采用這種儀器進行曲線量測。3坡度量測 地面坡度與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存在一定的函數(shù)關系,知道了地面兩點的高差()和水平距離()即可求出地面坡度(): 在實際工作中常會遇到坡度問題,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圖南圖廓下面均繪有坡度比例尺,應用時只需用它直接量取坡度(圖26-4)。坡度尺底線上所注度數(shù)是斜坡的坡度;垂直于底線的直線是依比例尺求出的水平距離。坡度尺的制作 (1)根據(jù)公式,(mm)和查取1。,2。, 3。30。的函數(shù)值,求得相應的,的水平距離。(2)繪一水平橫線作坡度尺的基線,并按2mm等分; (3)過各等分點作基線的垂線,并依次截取,的值(4)將所截垂線的各端點連成平滑的曲

9、線,即制成相鄰兩條等高線時用的坡度尺。為了使以上的各種坡度表現(xiàn)明顯,便于量算,坡度尺從起,采用6條等高線的高差(5倍于等高距),則用公式(mm)計算,然后按上述方法制作,但在各垂線截取相應的值后,各值需5等分,并將各垂線相應的分點連成光滑的曲線,即得量取相鄰6條等高線的坡度尺。 眾所周知,計算機具有計算速度快的優(yōu)勢,在所有計算機制圖系統(tǒng)中,各種坐標、長度、面積、角度等的計算都十分快捷。各個點的坐標,包括地理、平面直角坐標都可通過參數(shù)設置來直接讀取。例如要計算某點的地理坐標位置,只需將鼠標點到該點的位置,即可在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欄中,讀出它的確切坐標值,而單位可任意設定。這實際上是通過計算機在很短的時間

10、內(nèi)(很難覺察),通過了從屏幕坐標、平面坐標、最后到地理坐標的換算過程,實際是計算機模擬人工計算的過程。長度、角度、面積的計算是在點坐標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數(shù)學公式計算而得出所需結果。目的要求1.量測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若干指定地面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和地理坐標;2.量測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若干地物點間的直線長度和曲線長度;3.量測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若干指定方向的等高線之間的坡度;4.通過具體量測,掌握運用手工方法及計算機方法在地形圖上進行量算的基本技能,為下正確應用地圖打下基礎。實習步驟提要 1量測平面直角坐標 (1)根據(jù)教師指定采用的地形圖,找出待測點數(shù)個; (2)根據(jù)上述原理,查出各點所在的坐標方格,并

11、讀出該方格西南坐標點的坐標值,。 (3)過待測點作平行x軸和y軸的直線,分別在西、南兩邊得兩交點,并量取這兩點至西南端原點的距離,并在地形圖直線比例尺上讀出數(shù)值,即得方格網(wǎng)的坐標增量。 (4)根據(jù)原理中的公式,算出待測點的坐標值。 2. 量測地理坐標 (1)在地形圖上,找出待測點P;(2)根據(jù)相應的經(jīng)、緯度分度帶,連出該點附近的經(jīng)、緯網(wǎng)格,并讀出該經(jīng)、緯網(wǎng)格西南角點的地理坐標;(3)量出待測點到該網(wǎng)格西、南邊的距離,并根據(jù)前述原理計算該點的增量。 (4)根據(jù)前述原理算出該點的地理坐標。 3量測長度(1)運用兩腳規(guī)或曲線儀量測長度之前,都應選擇一段已知長度的直線,對使用的工具進行檢測及多次試量。

12、(2)以兩腳規(guī)量測曲線長度,腳距以大于具有代表性的曲線最小彎距為宜。 4量測坡度 用分規(guī)在地形圖上沿已確定的剖面地段,截取相鄰2條或6條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然后保持分規(guī)的開度,將截取的距離移置在坡度尺上,使分規(guī)一只腳在坡度水平線上,并徐徐移動,使另一只腳尖在垂直于水平基線的方向上,恰好落在坡度尺的某平滑曲線上;量兩條等高線間的地面坡度,應在最下面的平滑曲線上,量相鄰6條等高線間的地面坡度,則應落在最上面的平滑曲線上,即可依據(jù)所指示的坡度值讀取坡度(圖265)。 5用計算機進行地形圖量算 對于要量算的地形圖首先應該是在數(shù)據(jù)輸入時都已經(jīng)按照數(shù)字化或其它輸入要求,遵循一定的數(shù)學規(guī)范采集的,比如設置正

13、確的投影、采集準確的控制點等,那么量算就非常容易。進行地物點的坐標計算及長度量算,只要在繪圖系統(tǒng)中打開該地形圖,狀態(tài)條的一欄內(nèi)隨時都在顯示當前鼠標指向位置的坐標,所以想讀哪點坐標,只需用鼠標指向該位置即可。對于長度、面積、角度量算,系統(tǒng)一般都提供有相應的量算工具。如長度量算,只需點擊長度量算工具,然后用鼠標依次點擊量算端點,在另外一個顯示框中隨時實現(xiàn)目前兩點位置以及從起始點到鼠標位置的長度和。 坡度量算要借助長度量算,再讀取相應點高差,代入坡度公式即可算出。實 例1. 在圖26-1上:確定P點的平面直角坐標(1)首先確定P點所在的方格,并讀出該方格西南角頂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值。(2)用兩腳規(guī)截取

14、P點至3990km線的垂直距離,并將它放在圖幅下方的直線比例尺上量比,得 (即為P點在此格內(nèi)的坐標增量)。(3) 同樣截取P點到321km線的垂直距離 ,在直線比例尺上量比 (即為P點在此格的坐標增量),(4)計算P點的平面直角坐標:2在圖26-1上確定P點的地理坐標 (1)首先在東西圖廓和南北圖廓上,找比包含P點經(jīng)緯度在內(nèi)的經(jīng)度分劃和緯度分劃,并將分劃對應端點連線,構成一個包括P點在內(nèi)的經(jīng)緯網(wǎng)格。(2)讀出該經(jīng)緯網(wǎng)格左下角頂點的經(jīng)緯度: (3)量測P點至所連經(jīng)線的垂直距離和分度帶的距離:按比例關系可求得P點至所在經(jīng)緯網(wǎng)格西邊經(jīng)線的經(jīng)差(4)量測P點至所連結線的垂直距離和分度帶的距離: 按比例

15、關系可求得P點至所在經(jīng)緯網(wǎng)格南邊緯線的緯差:(5)計算P點的地理坐標3. 量測1:1萬地圖上(圖26-6)鳳凰山山頂?shù)浇痣u山山頂?shù)貏萜拭婢€沿途的坡度 由鳳凰山山頂至金雞山山頂作一剖面線,交各等高線分別于A、B、C、D、E、F、G、H、I、J、K、L、M。 根據(jù)等高線疏密變化,將剖面線經(jīng)過的坡面分成5個地段分別量測(圖26-6(a)。 用分規(guī)截取距離AE、EF、FH、HL、LM,分別移置該地形圖南圖廓外繪制的坡度尺上。 依各分規(guī)落在坡度尺水平基線上那只腳所示,基地面坡度AE尺段為,EF段為(閣26-6(b)?;A資料 由教師選擇1:2。5萬或1:1萬地形圖,進行指定點位的坐標、長度及坡度的量測。

16、工 具 直尺,三角尺,兩腳規(guī),曲線量測儀,計算器;計算機,制圖軟件。實習二十七 地形圖量算(二)(面積量算)說 明 在地形圖上量測面積的方法較多,傳統(tǒng)的有幾何圖形法,方格法,平行線法和求積儀法,以及應用計算機進行面積量算。下面對這些辦法作一簡介: 1幾何圖形法 在地形圖上,把需要量測的圖形范圍,用直線分割成若若干塊簡單的幾何圖形,在直線分割時,邊緣部分直線內(nèi)外的小塊面積要估計它們能互相抵消(圖27-1(a),然后求各幾何圖形的面積,相加后即得所求圖形的面積。 2方格法 用塊有毫米格網(wǎng)的透明膠片或透明方格紙,蒙在需要量測的圖形上(圖27-l(b)。先讀出圖形范圍內(nèi)完整的方格數(shù),然后用目估法將不完

17、整的方格湊成完整的方格數(shù),二者相加得總的方格數(shù),乘以每一方格所代表的面積數(shù),即為所求面積。在地形圖上量算面積也可根據(jù)圖上的方里網(wǎng)按上述方法進行計算。 3平行線法 將繪有一組間隔相等的平行線透明模片,蒙在需要量測的圖形范圍上,把量測范圍借模片分割成若干個等高條形(圖27-1(c)。然后量取圖形所裁的各段平行線長度的總和再乘以平行線間隔和地圖比例尺分母的平方,即得圖形的實地面積。在作業(yè)中也可變換平行線方向,進行重復量算,以提高精度。 4求積儀法 求積儀是一種測定面積的儀器。它是根據(jù)積分原理構成的,所以又稱積分儀。求積儀的種類很多,較為普通的是定極求積儀,用它求面積操作簡便,并能保證定的精度,現(xiàn)對該

18、儀器的結構作如下簡介: (1)構造 定極求積儀由極臂、航臂和計算器三部分組成(圖27-2)。計數(shù)器內(nèi)刻有分劃的測輪、游標和讀數(shù)盔三部分構成(圖27-3)。(2)讀數(shù)方法 根據(jù)求積儀的計數(shù)器,可以讀出四位數(shù)字,其具體讀數(shù)方法是:在讀數(shù)盤上,根據(jù)指針位置讀出千位數(shù),圖27-3千位數(shù)為入3;在測輪上讀出百位數(shù)和十位數(shù),其方法是看游標0分劃線指在測輪的哪個分劃值上,圖27-3百位、十位讀數(shù)為68;按游標讀取個位數(shù),即看游標上哪一條分劃線與測輪的分劃線重合,圖27-3個位數(shù)為4,因此,上述的讀數(shù)為3684。 (3)使用方法 操作時,將極臂與航臂連接,并在圖形輪廓線上選擇個起點,作出記號;在圖形之外選擇一

19、個定點作為極點,這時最佳的位置是極臂與航臂近于直角,將航針對準起點,從計算器上讀取起始讀取讀數(shù)。然后以均勻速度使航針順時針分向沿圖形輪廓繞行一周,回到起點,讀取終止讀數(shù),則面積為 式中,c為求積儀一個分劃值代表的面積,對一定長度的航臂來說,它是一個常數(shù),一般可以從求積儀附表上查得。也可用下面方法求得:在平整的圖紙上繪一已知邊長的正方形(或利用地形圖的方里網(wǎng))。將極點放在正方形之外,使航針繞正方形一周,測得及兩讀數(shù),由于正方形面積(S)已知,則C可由下式求得:C值應反復測幾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求積儀的常數(shù)。為了求取常數(shù)C的方便和精確起見,求積儀常備有檢驗尺,將檢驗尺一端固定,把求積儀的航針放在該

20、尺的另一端,轉動一周,測得和,因該圓的面積為已知,故可按上述公式求C值。使用求積儀應注意以下幾點:紙要放平整,最好沒有接邊,如有接邊可分兩次量算; 極點位置應適當。安置極點時,應先大致繞圖形輪廓線一周,應注意航臂與極臂的夾角要介于與之間; 量測時,航針必須均勻準確地沿被測圖形的輪廓邊線移動,中途不能停頓。 目前,數(shù)字式求積儀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這種求積儀由微型計算機代替機械式求積儀中的計數(shù)器系統(tǒng),可直接用數(shù)字顯示測定面積值,還附有多種換算功能(如比例尺換算、單位換算等)以及累加量算、平均值量算、累加平均值量算等功能,量算速度較快,精度較高,可靠性能較好。這種求積儀常見的型號如KP-90N型電

21、子求積儀(圖27-4),采用輪型轉動,8位液晶顯示數(shù)字,具有記憶儲存、數(shù)據(jù)保持等功能,測量范疇上下最大幅度325mm,左右在滾輪移動方向內(nèi)無限,精度為脈沖。該儀器量測面積時的步驟包括準備工作、打開電源、設定單位及比例尺、圖形跟蹤等。儀器的功能鍵說明及具體操作步驟可參閱儀器說明書。 5計算機法 目前的制圖軟件中一般都提供面積量算的工具,可直接點擊該工具按鈕或菜單條,圍繞目的區(qū)域跟蹤一周便可立即顯示其面積。如果系統(tǒng)僅提供該工具,可分兩種情況解決:(1)所測區(qū)域本身就是個區(qū)域多邊形,可通過鼠標雙擊該區(qū)域圖形,系統(tǒng)顯示其屬性框,其中包括面積、周長;(2)如果所測區(qū)域本身不是多邊形區(qū)域,可創(chuàng)建一個多邊形

22、區(qū)域,然后查看其屬性,便可查到。目的要求1. 在地形圖上進行匯水面積界線的勾繪;2通過各種方法的應用,掌握在地形圖上進行面積量測的方法,并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精度。實習步驟提要 1. 方格法 (1)將地形圖定在圖板上,使圖面保持平整; (2)依地圖比例尺確定透明方格紙的每一大格(厘米邊長)和每一小格(、和5毫米邊長)所代表的實地面積; (3)將透明方格紙蒙在欲測面積的圖形上,適當調整方格紙的位置,以便得到更多的完整方格;也可將所測圖形轉在透明紙上,方便計算格數(shù)。 (4)數(shù)出量測范圍所占的方格數(shù),可先數(shù)大格,后數(shù)小格,對不足一格的,用目估法確定它占小格的幾分之幾,或與附近不充整的小格折合成個或

23、幾個小格。數(shù)方格時要細心,要邊數(shù)邊作記號,以免遺漏或重復(圖27-5)。 (5)計算實地面積。 2平行線法(1)繪制平行線模片??稍谕该骷埢蚓壑∧て?,以2mm間距(),按照大于測量面積的圖形繪出若干條平行線; (2)把地形圖固定在圖板上,使圖面保持平整; (3)將繪有等間距的平行透明模片蒙在量測的圖形上,并使下方的其一平行線切于圖形最下方的端點,上方的某一平行線切于上方圖形端點(圖27-6);(4)用分規(guī)量取被測圖形截取的各段平行線長度L,并求其總和; (5)按下述公式計算實地面積: 式中,為實地面積,為地圖比例尺分母。3求積儀法 (1)將地形圖固定在一個平整的圖板上; (2)檢查求積儀

24、的各部件是否完好,測輪等能否正常運轉,游標和讀數(shù)盤能否清楚讀數(shù); (3)測定乘常數(shù)。如果儀器附表上查不到此常數(shù),可按原理中闡述的方法,自行測定。依量測圖形的大小選擇適當?shù)暮酵伍L度,一般圖形小的用較短的航臀,反之則用較長的航臂。 (4)確定極點位置,極點應選在圖形的外邊,試運行一次,若運行中有困難,兩臀央角小于的銳角或大于的鈍角,須調整極點的位置。 確定航針起始位置,將航針起始點定在使兩臂近于垂直,并在開始運行時,有一段行跡能與測輪旋轉軸保持平行,此時為最佳位置(因27-7)。 (5)在圖形的邊界上標定起點,將航針對準起點,分別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仔細沿圖形邊界勻速運行,最后回到起點。 (6)

25、在航針運行前,先從計數(shù)器上讀取始讀數(shù),航針繞圖形一周回到原位時,從計數(shù)器上讀取終讀數(shù),則為一個運行方向的讀數(shù),每次讀數(shù)時要讀取4位數(shù); (7)將數(shù)次運行測得的面積,取其平均值,并換算成實地面積。4計算機法(1)打開已有或輸入的地形圖數(shù)據(jù); (2)如制圖系統(tǒng)有面積量算工具,可直接利用該工具,用鼠標圍繞匯水面積區(qū)域“走”一圈,即可在窗口中讀取面積值。如果沒有該工具,則建立匯水面積圖層,勾繪匯水面積區(qū)域,查看該區(qū)域多邊形屬性,即可顯示。5匯水界線勾繪 水庫的匯水界線是一條由山脊線、山頂及鞍部組成的正地形封閉曲線。曲線應隨時保持與所通過的等高線正交,而不應落在山坡的被面上,在穿越山頂或鞍部時,允許出現(xiàn)

26、突然的轉折。實 例用求積儀量測某地1:1萬地形圖上的農(nóng)田面積(圖27-8)(見書末插頁)。按校作業(yè)步驟可得如下計算結果: 以地形圖上的方里網(wǎng)為已知面積,測定乘常數(shù)C。 極臂在航臂右邊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極臂在航臂左邊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取極臂第一位置兩個方向讀數(shù)差的平均值極臂在右:極臂在左: 取極臂在左、右兩邊平均值的平均數(shù)乘常數(shù)然后即可施測待求面積,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基礎資料 由教師選擇1:1萬地形圖。工 具 透明坐標紙,聚酯薄膜,直尺,三角板,求積儀,計算器;計算機,制圖軟件實習二十八 地形圖量算(三)(體積量算)說 明 在鐵路、公路、農(nóng)田水利等基本建設中,常會遇到土石方、庫容

27、和水體的計算,這些計算的規(guī)模比較大,并且都是在地形圖進行的,因此,體積量測也是地形圖應用的重要內(nèi)容。1等高線法 該方法是在地形圖上求出多層等高線所圈定的面積,乘以等高線的間距,算出多層的體積后累加,即為所求總體積。圖28-1所示,每層的體積計算方法是 式中:和為上下兩底的面積,可以用求積儀在地形圖上按等高線的范圍量算。為等高距。數(shù)層相加求總體積則為式中為山體頂部高程與最高層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為最高層等高線圍成的面積。 2方格法 該方法是將欲量測體積的范圍,按一定邊長劃分為底面邊長相等的四棱柱,然后將算出的每個棱柱的體積相加,即為總體積。 如圖28-2為所求體積范圍,按照10-100m邊長將該范

28、圍分成若干方格,求出每個小方格四角頂?shù)母叱?,取其平均值作為四棱柱的高程,并計算出它與體積計算面的高差,然后按下列公式求各方格的四棱柱體積。 式中:為方格邊長,為各方格中的平均高程與體積起算面高程之差??傮w積則為()3利用斷面法計算體積 該方法是在設計范圍內(nèi),以一定間距作斷面,按照設計高程與地面線組成的斷面面積,以相鄰兩個斷面面積的平均值乘其間距,分別得出每相鄰兩斷面的填、挖體積,最后求其總體積。 具體方法如圖28-3(a),計算體積的范圍為A,B,C,D,以一定間距(一般10-20m)做平行斷面;然后以體積起算面作為斷面基線高,繪制各斷面圖。如圖28-3(b),求出每條斷面線與剖面基線所圍成的

29、面積。按下式計算斷面間的體積,為相鄰兩剖面的面積,為相鄰兩斷面的間距。總體積則為若需分別計算高于起算面的體積和低于起算向的體積如圖28-3(b)中,AB斷面與1-1剖面向兩部分體積,則其計算公式為然而求出各斷面填、挖土方的總和,即可得平整土地的總十分量。4.運用計算機進行地形圖上的體積量算也是可行的。它是通過用計算機分塊量算等高線之間面積,然后乘以面積之間的高差,進行體積累加得到所需數(shù)據(jù)。目的要求 由教師在指定的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計算某幾條等高線所組成山體的體積以掌握在地形圖上量測體積的方法。實習步驟提要(以等高線法為例) 1固定地形圖于圖板上,使圖面保持平整。 2采用地形圖上量測面積的任何方

30、法,量算出各層等高線圖內(nèi)的實地面積。 3.按本實習“說明”中的公式計算體積。實 例 1在圖28-4上,用等高線法求小山丘的體積。 (1)將地形圖固定在圖板上,使圖面保持平整。 (2)量測各層等高線所包圍的面積,可用5mm邊長的透明方格紙覆蓋在此山丘的等高線圖形上,由底部依次量出多層等高線內(nèi)的面積(圖28-4),將各層占的總格數(shù)和等高距、頂部余高以及依地圖比例尺計算的各等高線圈內(nèi)的實地面積填入下表中。(3)計算體積2如以計算機法量測體積,可按實習二十七量測面積的方法,求得本例中各層等高線所包圍的面積,各乘以等高距后累加,即為所求山丘的體積基礎資科1:1萬地形圖工 具 厘米方格紙(透明),計算器,

31、求積儀;計算機,制圖軟件。實習三十三 地形圖野外讀圖說 明1.地形圖野外定向 地形圖定向,就是使地形圖的方向與實地一致,圖上代表各種物體的符號與地面上相應的物體方向對應。野外定向經(jīng)常用羅盤儀進行。分三種情況:(1)按真子午線定向 首先使羅盤儀度盤上的南北線與地形圖上的東、西圖廓(經(jīng)線)重合,從“三北”方向圖上查得磁偏角為兩偏8°48,然后向右轉動地形圖8°48,則地形圖方向與實地方向一致(圖331)。 (2)按磁子線定向 如果地形圖上有磁子午線標記時,即地形圖南北圖廓線上注有磁南磁北(或p與p),兩點的連線即為磁子午線??蓪⒘_盤儀度盤上的南北線與圖中磁子午線重合,轉動地圖,

32、使磁針北端與度盤南北線的北端一致,則地形圖方向和實地一致了(圖332)。 (3)按坐標縱線定向 使羅盤儀度盤上的南北線與坐標縱線重合,從三北方向圖上查出磁子午線北端偏于坐標縱線之西0°25(圖33-3),向右轉動地形圖,當磁針北端讀數(shù)為0°25時,則地形圖方向與實地一致(圖33-4)。 除了上述用羅盤儀定向之外,在野外還可以利用線狀地物定向,例如道路、堤壩、溝渠、河流等。 具體作法是,圖上找到與地面上相對應的線狀地物,并且調整圖面位置,使圖面上的線狀地物與地物上的線狀地物完全一致,即完成地形圖定向。2.地形圖上確定站立點的位置地形圖定向之后,要在圖上找到本人站立點的位置,才

33、能開始工作。定位方法有下述幾種:根據(jù)地形地物判定 利用站立點附近的明顯地形地物和地形圖上相應的地形地物對照,用目測方法確定自己相對于這些方位物的距離,并將自己的站立點標繪在地形圖上。如果沿道路行進,亦可以根據(jù)自己離開起始點的距離在圖上找到站立點的位置。 后方交會法 當站立點附近沒有明顯的地形地物時,可采用后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如圖33-5所示,A,B,C為三個地面目標點,其在圖上的相應點為a,b,c。在透明紙上任意確定一點P,由P點用直尺照準地面點A,B,C,并畫三條方向線PA,PB,PC 。將透明紙放在地形圖上,轉動透明紙,使圖上的a點在PA方向線上,b點在PB方向線上,c點在P

34、C方向線上,用針將P 點刺于地形圖上,則該點即為站立點的圖上位置。由于可能出現(xiàn)定位誤差,用后方交會法測得站立點位置后,還應進一步以所站立的實際位置作驗證、修正。應用GPS儀進行定位(有關GPS儀的構造及使用方法可參見<<新編地圖學教程>>有關內(nèi)容。)3.野外填圖 野外填圖的目的是把野外調查的內(nèi)容填繪到地形圖上,作為室內(nèi)工作和編制某種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 填圖前要認真研究填圖內(nèi)容,確定分類,制訂圖例,選擇觀察點,使其能盡量地觀察到大范圍的地形地物。填圖時,要對周圍地物地形仔細觀察,確定其分界線,用簡易測量方法測定方向、距離和高程,并參考圖上其他目標,確定填繪對象在圖上的位

35、置,根據(jù)規(guī)定的符號填繪于圖上。野外填圖工作完畢后,應進行室內(nèi)整理并描繪,完成全邪填圖工作。4.野外填圖式作中簡易測量方法 地物的位置和形狀可由其持征點來決定。只要掌據(jù)了野外測量這些特征點方向、距離的方法,就可以順利完成野外填圖任務。 野外簡易測量所使用的儀器,要求簡單、使于攜帶。使用這種簡單的儀器進行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精度雖然不高,但卻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完成大面積的測量工作,參照地形圖上已有的要素,還是能夠滿足填圖要求的。 (1)距離測量 目測距離 目測距離是野外常用的一種方法。目測距離主要根據(jù)相關地物的比較來判斷。目測時要注意光線環(huán)境的影響:面向陽光容易估計過遠,背向陽光容易估計過近。從山地看平

36、地容易估計過遠,從平地看山地,容易估計過近。目測要經(jīng)常練習,以提高準確程度。 臂長法測量距離 手持野外填圖用鉛筆,伸直手臂于眼前,用鉛筆的頂端,對準已知高度的目標物頂部,然后將手指下移至目標物的底部,如圖33-6所示,則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原理,可算出站立點距目標物的距離D。設目標物高為H,手臂長為d,鉛筆上的長度為h,則 為了便于用此法測距,平時應多搜集、熟悉一些常見物體(如樓層、電桿、樹木、煙囪等)的高度。 步測距離 當待定點可以到達時,常用這種簡便測距法。人的步長一般為0。7-0。8米,為了獲得比較準確的步長,各人應該在不同條件下(如上坡、下坡、路面平坦或凹凸不平)測定自己的步長,以便根據(jù)情況選用。經(jīng)驗證明,在平坦地區(qū)步測誤差常小于。 步測也可使用步數(shù)汁(圖33-7),其形如懷表,可攜帶在腰上,每走一步,步數(shù)汁的機件受到一次震動,指針就跳動格。步數(shù)計般有四個度盤,分萬步、千步、百步和十步,使用很方便。步數(shù)計上端有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