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文字_第1頁
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文字_第2頁
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文字_第3頁
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文字_第4頁
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文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柳公路邊坡支護建議一、工程概況擬建S301、S304石門太平-柳家埡公路路線總體走向呈西南方向,路線東起太平鎮(zhèn)萬世橋(K0+080.333=X002 K60+350),跨河經(jīng)拖木埡、麻辣坪于新屋接既有X002,經(jīng)崎嶇河、巖板溪、向家坪、南山坡、雙溪北繞穿山河、經(jīng)五里坪、梅子埡、高家灣、所街鄉(xiāng)鴨兒池至蒼浦洞繞駿馬溪至關上、展線至石角巖、于文家村張家渡跨渫水,經(jīng)柳仕坡至魚兒巖接既有S303(K36+804.508=S303 K91+ 050),然后完全利用既有省道S303至下茶峪(K41+245=S303 K95+240),西折與既有S303形成“T”接,經(jīng)巖板橋、鐵爐坪、操場塌、三門峪、羅坪鄉(xiāng)

2、陳家臺、菜頭峪、六房峪、周家峪至終點柳家埡( K60+700.000=X002 K127+800),路線全長60.657912km,實際建設長度56.467912km。其中完全利用既有S303長4.190km,利用X002改建長32.360km,新建路段長24.288km。二、區(qū)域地質構造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及現(xiàn)場地質調(diào)查,工作區(qū)位于我國東部新華夏系構造第二沉降帶的南部,沿構造形跡為北東東向東山峰復背斜南翼展布,線路走向大致呈西南方向,線路右側多形成順層邊坡。路線范圍內(nèi)地層產(chǎn)狀130°170°15°25°,產(chǎn)狀基本穩(wěn)定,地質構造已趨于穩(wěn)定,新近無活動跡象,改

3、建公路大型構造物未見斷裂構造帶,建設場地基本穩(wěn)定。三、地層分布沿線出露覆蓋層主要有第四系殘坡積土和沖洪積土;基巖有志留系(S)頁巖、砂巖,以及奧陶系灰?guī)r、炭質灰?guī)r和泥灰?guī)r。現(xiàn)將本工層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a)第四系(Q4)填筑土(Q4ml):黃褐、灰黃色,主要為既有路基填筑土,稍濕,稍密較密實,一般厚0.52m左右不等,部分地段厚35m左右,沿線分布較廣。土、石工程分級為級松土。 種植土(Q4ml):褐灰、灰黃色,分布于農(nóng)田區(qū)、旱地,松散,飽和或稍濕,一般厚0.40.6m。土、石工程分級級松土。 淤泥(Q4al+pl):灰褐色、黃褐色,主要分布于水塘和溪溝中,厚度一般較小,0.52m,土、石工

4、程分級級松土。 1粉質粘土(Q4al+pl):灰褐-黃褐色,由小河溝沖洪積而成,軟塑狀,小河溝兩岸廣泛,但厚度一般較小,一般0.52m左右。K41+280K41+345厚度較大達37m,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普通土。 2粉質粘土(Q4al+pl):灰褐-黃褐色,硬塑狀,分布于沖溝低洼地段,厚度一般一般13m左右。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普通土。 1圓礫土(Q4al+pl):黃褐色灰褐色,稍密,濕,粒徑大于2mm的顆粒約60%,分選磨圓較好,呈亞圓狀-次棱角狀,主要成分為灰?guī)r,充填物以泥沙質為主,厚約515m。主要分布于河流、溪溝。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普通土。 卵石土(Q4al+pl):黃褐色,稍濕,

5、稍密,卵石成分以灰?guī)r為主,卵石含量約55%,粒徑15cm,大者10cm以上,含少量漂石、塊石,分選磨圓較好,充填物以泥砂質為主,厚115m,主要分布于河床及兩側階地,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普通土。 中粗砂:灰褐色,飽和,稍密,砂粒粒徑1-3mm,含少量卵礫石,厚510m。主要分布于河流、溪溝。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普通土。粉質粘土 (Qel):灰褐色,由頁巖風化殘積形成,硬塑狀,分布于頁巖山地丘陵,厚度一般較小,一般0.52m左右,厚者34m左右。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硬土。粉質粘土 (Qel):灰褐色-紅褐色,由灰?guī)r風化殘積形成,硬塑狀,分布于灰?guī)r山地丘陵,厚度一般較小,一般0.52m左右,厚者3

6、4m左右。土、石工程分級為為級硬土。 (b)志留系地層(S)項目區(qū)出露的志留系頁巖、砂巖,主要分布于線路K6+450 K7+460、K9+460K10+060、K20+400K20+620、K26+220K26+280、K26+720K27+260、K31+350K35+600、K42+340K42+560、K44+980K51+430、55+900K56+980、K58+140K59+150段走廊帶內(nèi)山體,巖層產(chǎn)狀多為1301751525°。1強風化頁巖:灰褐色,薄層狀,巖質較軟,厚3-10m,巖體破碎,建議加強防護。2中風化頁巖:灰褐色,薄層狀,巖質較軟,厚度較大,節(jié)理發(fā)育。 頁

7、巖土、石工程分級為級軟石。(c)奧陶系地層(O)奧陶系地層沿線分布范圍較廣,主要出露的為灰?guī)r、炭質灰?guī)r、泥質灰?guī)r。巖層產(chǎn)狀多為130170°1725°。10-1 強風化炭質灰?guī)r:青灰色-灰黑色,隱晶質結構,巖質較軟,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厚312m。10-2 中風化炭質灰?guī)r:青灰色-灰黑色,隱晶質結構,巖質較軟,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厚958m,主要分布在七家河、滾石壩、穿山河、張家渡河道附近。炭質灰?guī)r土、石工程分級為級次堅石。11-1 強風化灰?guī)r:灰色,厚層狀,隱晶質結構,巖質較硬,主要是粗粒生物灰?guī)r、鮞狀灰?guī)r,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較破碎,厚315m。11-2 中風化灰?guī)r:灰色

8、,厚層狀,隱晶質結構,巖質較硬,主要是粗粒生物灰?guī)r、鮞狀灰?guī)r,厚度較大,約200370m,巖體較完整,基本沿路線走向分布。灰?guī)r土、石工程分級為級次堅石。12-1 強風化泥灰?guī)r:紅褐色,隱晶質結構,中厚至厚層狀,泥裂紋泥質灰?guī)r,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較破碎,厚315m?;狙芈肪€走向分布。12-2 中風化泥灰?guī)r:紅褐色,隱晶質結構,中厚至厚層狀,泥裂紋泥質灰?guī)r,巖體較完整,厚度較大,約70130m,基本沿路線走向分布。泥質灰?guī)r土、石工程分級為級次堅石。四、邊坡破壞形式分析根據(jù)沿線邊坡開挖后巖土體出露情況,結合勘察報告,沿線的邊坡破壞主要可分為以下4種形式:1、 頁巖類邊坡強風化頁巖、中風化頁巖的主要

9、破壞形式為表層崩塌及雨水下滲后的整體滑動。K42+430K42+560處頁巖邊坡 ,坡面在雨水沖刷和風化作用下脫落較厲害。K47+800位置頁巖邊坡,在頂部雨水下滲的作用下,出現(xiàn)較大的滑塌現(xiàn)象,邊坡頂部垮塌進去約58m。K32+680K32+730位置頁巖邊坡,邊坡底部中風化巖層有滑塌掉落現(xiàn)象,邊坡頂部的強風化頁巖非常破碎,多次沿著已開挖成型邊坡滑動。K10+00位置頁巖邊坡,巖層已經(jīng)在雨水沖刷和裂隙作用下出現(xiàn)分層滑落現(xiàn)象。K10+00位置頁巖邊坡,坡面在雨水沖刷下出現(xiàn)溝壑,邊坡底部堆積滿了坡面滑落的風化巖塊,破碎狀。2、 穩(wěn)定灰?guī)r邊坡,巖體之間夾雜土層此類邊坡開挖后,坡面出露基本為強風化灰?guī)r

10、及中風化灰?guī)r,巖層中有較多的土體分布,巖層無順層滑坡現(xiàn)象,巖層較穩(wěn)定,巖間土體較松散,不穩(wěn)定。此類邊坡主要的破壞形式為巖間夾雜的土層易沿著土巖結合面發(fā)生滑動。K43+200位置灰?guī)r邊坡,巖體堅硬,較完整,無順層。整個坡面為灰?guī)r與土的混合體。K43+320位置灰?guī)r與土體的組合邊坡,巖層斜交,無順層。巖體分布不連續(xù),且較破碎,巖體間夾雜土體,土體在雨水沖刷作用下,易從巖體間滑出。K45+200位置灰?guī)r與土體的組合邊坡,巖層斜交,無順層。巖體分布不連續(xù),且較破碎,巖體間夾雜土體,土體在雨水沖刷作用下,易從巖體間滑出。K45+200位置灰?guī)r與土體的組合邊坡,巖層斜交,無順層。巖體分布不連續(xù),且較破碎,

11、巖體間夾雜土體,土體在雨水沖刷作用下,易從巖體間滑出。3、順層灰?guī)r滑坡以及上覆土層沿土巖結合面滑坡此類邊坡巖層本身層面與邊坡走向為順層,巖層本身穩(wěn)定且強度較高,但在開挖過程中受到擾動后,極易順著層面發(fā)生滑動。根據(jù)勘察報告,巖層還受到兩組與層面基本垂直的節(jié)理面控制,導致在開挖擾動的情況下,容易碎裂。部分段邊坡底部灰?guī)r體較完整,但上覆土層較厚,在雨水下滲及風化作用下,出現(xiàn)變形裂縫,雨水沿裂縫下滲,形成了滑動面。K54+0位置邊坡,邊坡發(fā)生順層滑坡,受到節(jié)理面影響,巖層較破碎,風化嚴重。K47+150位置邊坡,底部巖層較穩(wěn)定。頂部上覆土體較松散,已出現(xiàn)有淺層的圓弧滑坡,頂部樹木較多,在邊坡頂20m以

12、外處,已出現(xiàn)拉裂縫,裂縫寬度超過10cm,在強降雨情況下,極容易誘發(fā)滑坡。K47+150位置邊坡,底部巖層較堅硬,巖層面與水平角度約為15度,開挖擾動后,發(fā)生順層滑坡。K4+300位置邊坡,底部巖層較堅硬,巖層面與水平角度約為15度,開挖擾動后,基巖發(fā)生順層滑坡,受裂隙面控制,滑動的巖體呈塊狀?;鶐r以上為68米上覆土層,已發(fā)生順層滑坡,威脅到頂部村級公路的安全。K4+300位置邊坡,頂部上覆土層的拉裂縫,寬超過10cm,土體松散。K11+500位置邊坡,頂部上覆土層在開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大滑動。K11+520位置邊坡,頂部上覆土層在開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大滑動。K11+540位置邊坡,頂部上覆土層在開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大滑動。K23+740K23+840位置邊坡,巖層沿層面發(fā)生順層滑坡,左側巖體在垂直節(jié)理面作用下繼續(xù)發(fā)生滑動,目前已拉開裂縫近30cm,滑動距離約5.0m。五、支護建議(一)頁巖類邊坡:可采用“掛網(wǎng)+錨桿”的支護形式,處理分為四部分:1、底部施工矮腳墻,防止底部中風化頁巖被雨水浸泡;2、坡面掛網(wǎng)噴砼,防止被雨水沖刷;3、坡面施工錨桿,全長注漿,確保邊坡在使用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4、頂部設置截水溝,并進行硬化,防止雨水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