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_第1頁
“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_第2頁
“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    “新出簡帛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于2000年8月19日上午在北京達園賓館隆重舉行。第一位作學術(shù)報告的是馬承源先生,他介紹了上海博物館收藏楚簡中有關(guān)“孔子論詩”的部分及其研究成果,引起與會學者的極大興趣。尤其是其中的“孔子”,當場裘錫圭先生就提出“孔子”可能是“卜子”的意見,與會學者為之振奮。在8月22日下午會議結(jié)束之前,李學勤先生也發(fā)表了與裘先生同樣的看法。以后再沒有聽到與會學者對此發(fā)表不同的意見,似乎默認了“孔子”應(yīng)釋讀為“卜子”。 筆者非常感謝艾蘭、李學勤、李伯謙諸位先生邀請我作為正式代表出席會議,使我有機會向大

2、會及與會學者學到了不少知識,尤其是看到了上博帶來的楚簡照片,受益良多。會間,我也看到了上海博物館于會前(8月16日)在文匯報上公布的兩條(不全)所謂“孔子論詩”的楚簡。我對所謂“孔子”是否就一定是“卜子”有點疑問,打算在會議結(jié)束的那一天發(fā)表一點個人不成熟的意見,由于會上希望發(fā)言的學者較多,又多是討論哲學方面的問題,故未發(fā)言。會議結(jié)束前,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字室主任林素清先生邀請我在她主持的簡帛研究座談欄目中發(fā)表意見,于是,我就將對這一問題的想法簡要的傳真給她(8月31日)。現(xiàn)在,大會要求出席會議的學者每人寫一篇二千字左右的發(fā)言摘要,所以借此機會,將未能在大會發(fā)表的意見予以闡述。 見到的上博藏楚

3、簡所謂“孔子論詩”中的“孔子”,主要有兩種寫法:一作    ,一作    。而楚簡中出現(xiàn)的“孔子”作    (孔子閒居),楚金文孔作    (王孫誥鐘)。    、 與    及    區(qū)別比較明顯。所以將 、 釋為“孔子”,從文字構(gòu)形方面考慮,可能有些困難。 如果將其釋為“卜子”,卜子即卜商,字子夏,就是孔子的學生,

4、相傳左傳及詩就是經(jīng)他繼承和傳播才得以流傳下來的,這一說法,言之成理,但有以下三點疑問:    1、郭店楚簡緇衣簡“卜筮也,其古之遺言與”之“卜”字作 ,與三體石經(jīng)、說文古文卜作 、    形同,而與上述所謂“卜子”之卜有別。盡管甲骨、金文及古璽中有的卜字作卜,但以目前能見到的郭店楚簡證上博藏楚簡是最直接、最接近的材料。如是卜子,當作    或    。    2、若是子夏,上博書法館宣傳圖冊公布的

5、楚簡孔子閒居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其名,“(子)夏問於孔子,詩曰”云云(可參考簡帛研究第三輯拙文楚簡續(xù)貂),稱子夏并不稱“卜子”。    3、典籍中未見子夏單稱“卜子”者。 因此,這兩個字的釋讀還需仔細斟酌。我們懷疑,其可能既不是孔子,也不一定是卜子,而是另外一人,即“子上”,“上”字借用了“子”字的筆畫,尤其是上列“子”字作橫筆者更為明顯。這種借筆,楚簡中常見。如:    郭店簡“之所”作    ,之字下筆與所字上筆相互借用    郭店簡“君子”

6、作    ,君下口與子形上部形近而相互借用    九店楚簡“上下”作    ,上下一筆與下上一筆相互借用 子上是孔子的曾孫,是著名學者子思的兒子。有關(guān)他的記載,見于禮記·檀弓:“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云云。鄭注:“子上,孔子曾孫,子思伋之子,名白。”據(jù)史記·孔子世家:“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先秦時期,專門論詩的學人著作雖未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沒有,也不能將詩的流傳僅歸功于子夏。當時評論詩的言論和征引詩的文句在諸如左傳、國語及先秦諸子的文

7、章及記錄諸子言論的書籍中則隨處可見,可以推想當時論詩還是很流行的。如孔子就是一位評論詩最多、最有水平的專家。僅論語一書,記載他與他的學生們論詩的言論,就有近20處。而且,孔子的家教也很嚴勵,他曾告誡他的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論語·季氏)。子上的父親子思就是一位承其家學的大學問家,以至后來形成“思孟學派”。郭店、上海簡中的緇衣、五行、魯穆公問子思,甚至唐虞之道、性情篇、六德等著作,可能就是子思所作(見哲學研究第二十輯李學勤、姜廣輝等先生文)。所以,竹簡中出現(xiàn)子思之子子上論詩的言論不足為奇。孟子對詩也很有研究。史記·孟苛荀卿列傳記載他“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

8、,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據(jù)統(tǒng)計,孟子引詩多達30余處。最有影響的是他提出“以意逆志”的解詩主張,就是“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這種主張與上海楚簡“詩亡(毋) (離)志,樂亡(毋) (離)情, (文)亡(毋)    (離)言”(見上述文匯報)的主張何等相似!而孟子正是子上的父親子思(或子思門人)的學生。子上、孟子的生卒年,最近或推定在公元前429前383和前390-前305年(哲學研究第二十輯15頁李學勤先生文)。孟子的年代與郭店、上海楚簡的年代(戰(zhàn)國中期偏晚)也大體相合。孟子的主張,說不定就是繼承了子思的

9、主張,所以,子上也有類似的論述。 荀子也是論詩的專家。荀子32章,其中有7處論詩,81處引詩。據(jù)說俞樾輯有荀子詩說一卷,不知現(xiàn)藏何處。 除儒家以外,先秦諸子中如墨子以及莊子、韓非等書中也有論詩的文字。傳詩、論詩、解詩、引詩應(yīng)是先秦時期的一種學術(shù)風氣。 李學勤先生曾經(jīng)明確提出,研究古代的經(jīng)學和學術(shù)思想,必須對孔氏家學作進一步的探討(孔子研究1987年2期),這是很值得重視的指導意見??鬃拥暮笠岢衅浼覍W,都很有學問,有的雖不是像子思、孔安國等這樣的大家,典籍未能記下他們的業(yè)績,但不等于他們在學術(shù)上沒有建樹和著述。 因此,子上承其家學,對詩有獨到的理解或研究,當時流傳有他論詩的記錄,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孔子之後,研究詩者不獨子夏。隨著地下出土材料的不斷豐富,相信今后還會發(fā)現(xiàn)有當時其他學者論詩的記錄。所以,上海楚簡的論詩者,恐非“孔子”,也不一定就是“卜子(子夏)”,不排除是“子上”的可能性。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