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guī)程森林資源調查技術大體相同,不同的是因調查目的不同而調查精度要求不,其主要調查技術規(guī)程為:A、土地利用現狀分類a、分類系統(tǒng)主要依據土地的現實利用狀況和覆蓋特征進行四級分類,圖示如下。直包十城:尿姥ft他土地懷術生長花圖點百游木生檢范圍跳撲戰(zhàn)樹躍根地厘木林地無立,林聞苗到坨齊力生長甩國0巨b、分類定義土地(不含海域)分為陸地(含at涂)和內陸水域兩大一級地類。陸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灘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間的灘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位與最大洪水位之間的面積)。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無立木林地和苗圃地。(1)森林:

2、由喬木樹種構成,郁閉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連續(xù)寬度10米(面積0.1公頃)以上的林帶,包括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喬木樹種定義包含喬木經濟林樹種,例如油桐、烏桕、杜仲、厚樸、漆樹、板栗、栓皮櫟、黑荊樹、桑樹等。針葉林:針葉樹蓄積占65%Z上的森林。闊葉林:闊葉樹蓄積占65%Z上的森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樹或闊葉樹蓄積均占65%刎下的森林。竹林:由竹類構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徑2?厘米以下的小雜竹叢。當毛竹為純林時,每公頃株數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劃為毛竹林,否則劃為荒地。當林木郁閉度不低于0.2,毛竹與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數每公頃不低于625株時,劃為毛竹

3、林;低于625株劃為喬木林分。當林木郁閉度為0.100.19,毛竹與林木混交時,毛竹株數每公頃不低于225株劃為毛竹林,低于?225株劃為疏林地。(2)疏林地:由喬木樹種構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竹林和灌木經濟林不劃疏林地。(3)灌木林地:由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或胸徑小于2?厘米的小雜竹叢構成,且覆蓋度不低于30%的林地。灌木林地分喬木生長范圍以內和以外兩類。灌木樹種定義包含作為經濟林經營的小喬木、灌木、藤本種,如油茶、茶葉、柑桔、柚、橙、彌猴桃等果木類。當油茶為純林時,每公頃500株?(?新造林800株)以上劃為灌木林地,否則劃為荒地。當油茶與喬木樹種混交時,

4、油茶株數每公頃500株以上劃為灌木林地;油茶每公頃不超過500株,且喬木郁閉度不低于0.2時劃為森林;油茶每公頃株數312500株,喬木郁閉度0.100.19時劃為灌木林地;油茶每公頃低于312株,喬木郁閉度0.100.19?時劃為疏林地。喬木生長范圍以內灌木林地:立地條件適于某些喬木生長。喬木生長范圍以外灌木林地:立地條件不適于喬木生長。無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和預備造林地。采伐跡地:采伐后保留木達不到疏林地標準且未超過5年的跡地?;馃E地:火災后活立木達不到疏林地標準且未超過5年的跡地。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數大于或等于造林設計株數80%尚未郁閉但

5、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滿3年或飛播后不滿5年的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天然更新評定等級達中等(?含中等)以上,但未達到森林、疏林、灌木林標準的林地。預備造林地:調查時已整地但尚未造林的土地。(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育苗地。2) 、荒地:調查時尚未利用,其表層為土質,能生長植被的土地(不含上述林地中的各類土地),分喬木生長范圍以內和以外兩類。(1) 喬林生長范圍以內荒地:立地條件適合某些喬木樹種生長的荒地。(2) 喬木生長范圍以外荒地:立地條件不適合喬木樹種生長的荒地。3) 、農地:各種農、牧業(yè)用地。4)、難利用地:因自然、?經濟條件和當前科技水平所限而難以利用的土地,包括灘涂、鹽

6、堿地、沼澤地、裸土地、裸巖地等。5)、其他土地:包括交通、城鎮(zhèn)、鄉(xiāng)村居民點、工礦用地,以及其他未列入上述各種地類的土地。內陸水域:內陸自然水域和水利設施的常年正常水面,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及其他用途的水面。林區(qū)內林分郁閉覆蓋下的小溪劃歸所屬林地,不列為水域。B、林種a、分類系統(tǒng)類別林種1、水源涵養(yǎng)林2、水土保持林3、防風固沙林防護林4、農田牧場防護林5、護岸林公6、護路林*1、自然保護區(qū)林林2、環(huán)境保護林3、風景林特種用途林4、國防林5、母樹林6、實驗林7、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商用材林1、TK用材林品林2、短輪伐期用材林薪炭林1、薪炭林經濟林1、油料林2、果木林3、特種經

7、濟林4、其他經濟林b、分類定義公益林: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存物種資源、科學實驗、森林旅游、國土保安等發(fā)揮公益效益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1)、防護林:以國土保安、防風固沙、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條件等防護功能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水源涵養(yǎng)林:以涵養(yǎng)水源、改善水文狀況、調節(jié)水的小循環(huán)、增加河水常年流量,以及保護可飲水水源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水土保持林:以減緩地表徑流、減少沖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復土壤肥力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防風固沙林:以降低風速,防止風蝕,固定沙地,保護農田、果園、經濟作物、牧場免受風沙侵襲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

8、。農田牧場防護林:以改善農牧區(qū)自然環(huán)境、保障農牧業(yè)生產條件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護岸林:以防止河岸沖刷和崩塌、?固定河床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護路林:以保護鐵路和公路免受風、沙、水、雪等侵害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2) 、特種用途林:以保存物種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國防、森林旅游、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自然保護區(qū)林:以保存和重建珍稀的森林動植物生態(tài)群落的代表性樣本,或者保存和重建人為或歷史景觀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環(huán)境保護林:以凈化空氣、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環(huán)境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風景林(含森林公園中的森林):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回歸

9、大自然的需要、游覽自然風景、探索和感受大自然奧秘、調節(jié)身心健康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國防林:以掩護軍事設施或作軍事屏障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母樹林:以培育優(yōu)良種子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實驗林:以提供教學或科學實驗場所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位于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商品林:以生產木材、薪炭、干鮮果品及其他工業(yè)原料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1) 、用材林:以生產木材(含竹材)?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一般用材林:以生產木材或竹材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短輪伐期用材林:以生產紙漿或特殊工業(yè)用木質原料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2) 、薪炭林:以生產熱能燃

10、料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3) 、經濟林:以生產油料、干鮮果品、工業(yè)原料、藥材及其它副特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油料林:以生產工業(yè)或食用油料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果樹林:以生產各種干鮮果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特種經濟林:以生產工業(yè)原料(如樹脂、橡膠、木栓、單檸等)或藥材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其他經濟林:以生產其他副、?特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C、公益林區(qū)劃的地類范疇、事權劃為公益林(含規(guī)劃公益林)的地類包括森林、灌木林地、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和荒地。公益林按區(qū)位不同可劃分為國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D國家公益林的區(qū)位或地段標準按照國家公益林劃定

11、范圍的標準,具體在我省落實如下:a、水源涵養(yǎng)林b、水土保持林山體坡度超過36°、土層脊薄、巖石裸露、森林采伐后難以更新或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難以恢復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認定為國家公益林。c、其他防護林國鐵、國道和國防公路(在建項目以國家批準立項為準)兩側山地第一層山脊之內或平地100米之內的地段,認定為國家公益林。列入全國防沙治沙規(guī)劃的沙化土地上的天然林、人工防護林及周圍2公里以內地段大型防風固沙林基干林帶,認定為國家公益林。d、特種用途林國防軍事禁區(qū)、國務院批準的自然與人文遺產地和具有特殊保護意義地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認定為國家公益林。其他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

12、植物及其棲息地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以批準該自然保護區(qū)的政府批文和總體規(guī)劃為依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認定為國家公益林。E、地方公益林的區(qū)位或地段標準上述國家公益林范圍以外,滿足以下條件的地段劃為地方公益林。a、水源函養(yǎng)林在下列地段范圍內,除坡度35°以下的I、R生長類型人工林和毛竹林以外及除油茶、茶葉、果木林等灌木經濟林以外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均劃為水源涵養(yǎng)林。(1)、三、四、五、六級支流源頭5公里范圍之內,河流兩岸山地第一層山脊或平地1公里范圍之內。(2)、中型水庫(庫容0.11.0億立方米)周圍山地1公里范圍之內;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周圍第一層山脊地段。(3) 、除劃

13、為國家公益林以外的其他重要湖泊周圍1公里范圍之內地段。b、水土保持林(1) 、海拔5001000米的主要山脊分水嶺兩側200400米之內,以及海拔1000米以上山脊分水嶺兩側各400米的地段。(2) 、坡度36°以下,但水土流失等級達強度以上的地段;露天開采礦區(qū)境界外100米之內的地段。(3) 、中山地區(qū)難以培育喬木林的地段。C、其他防護林1) 、農田牧場防護林:平原湖區(qū)農田林網的主林帶,沙荒上營造的森林和灌木林,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成片農田、果園、茶園等境界200米以內的地段的林帶或林網。2) 、防風固沙林:沙化土地上的天然林、人工防護林及周圍1公里以內地段的防風固沙林帶。3) 、護岸護堤林:堤岸、干渠兩側山地第一層山脊或兩側100米范圍之內的地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