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5 機械效率 實驗題練習 有答案 有解析 共10題1.用圖示裝置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記錄如下表通成班物體即類物電G/N斜面高k'cm沿斜面的扣力小的面匚MCE機同業(yè)率ri書木城4151.19060.62小車415%(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應使其做 運動.(2)根據(jù)圖示測力計的示數(shù),拉力為 N,可知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由實驗可得初步結論: 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 越小,機械效率越大(3)第1次實驗中,木塊所受摩擦力為 N.2 .小紅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中,(1)實驗時應沿 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2)請算出第2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實
2、驗次數(shù)麗日G/N構碼k升麻戈 h/m測力甘小數(shù)F/N繩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H嚶1401.80374J260.12.40.33耳0.12.90392.0(3)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小紅在探究(4)第次實驗時,若鉤碼上升的速度為0.05m/s ,則拉力F的功率為 W(5)小明在該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 (選 填“相同”或“不相同”)。3.某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甲 乙 丙 丁(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2)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
3、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你認為他的想法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因為他沒有考慮到 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3)用丁圖裝置進行實驗,得出表中第 4次實驗數(shù)據(jù),請將表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量GN鉤碼上升高度h/m繩端拉力F/N繩端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Y140.12.70.274%240.11.80.374%380.13.10.386%480.12.5(4)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無關(填實驗次數(shù)的序號)(5)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同一滑輪 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 滑輪組
4、的機械效率越高.(填實驗次數(shù)的序號)(6)通過比較3、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 4 .某班同學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他們猜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與動滑輪的個數(shù)、物重和物體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關,各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驗證,楊陽那組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變臉次數(shù)物也物體上升的高度(1TI)拉力(N)繩自由端移動的距圖(m)機械牧率(%)110.10.60.2210.10.4也462.5320J0,65765)-410.20.6-U.4K33(1)比較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物體, 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 ;比較第2、3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同一個滑輪組,提升
5、的物體越重,比較第1、4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同一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 (2)在測拉力時,某同學覺得很難使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便于讀數(shù),就讓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才讀數(shù),該同學的讀數(shù)與實際相比 (選填“偏大”、“偏 小”或“不變”),測得機械效率 (選填“偏高”、“偏低”或“不變”),說明滑 輪組的機械效率還與 有關.(3)有兩個組所用的動滑輪重量相同,提升的物體也相同,測的機械效率卻不同,原 因可能是繩子滑輪或滑輪軸之間的 不同,影響了測量結果.所以,我們在生活 中經常給各種機械加潤滑油,是為了 它的機械效率.5 .小馬和小李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兩種滑輪組來提升同一重物,在討論滑
6、輪組機械效率時兩人產生了分歧,小馬認為:“甲滑輪組的動滑輪個數(shù)少,機械效率高”;小李卻 認為:“乙滑輪組更省力,機械效率高”。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決定進行實驗來驗 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料夏量清檢筵裝費甲裝式乙4一西科上升高度hm010.1繩弗拉力F,N1.61.4繩端移動距喜sm二 30.40植效聿期7).4%(所用每個滑輪的重相同,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他們在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1)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請計算一個動滑輪的重力是 N,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2)由計結果可以確定 的說法是正確的,這個實驗說明了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是 ,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7、。(3)隨后小馬又設計了一個方案,如圖丙所示,你認為和圖甲裝置對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時,裝置丙的機械效率 (選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裝置的機械效 率。6 .下面是小明和小紅的“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報告,實驗名稱: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步驟:(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零刻度線和 。(2)如圖所示,測量物體 G所受的重力為 。(3)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拉動彈簧測力計并讀出拉力F的數(shù)值,用 測出的物體G上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 s,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他們選用的滑輪組是 (選填甲”或“乙”)(4)僅改變重物 G上升的高度,重復上面的實驗,記錄并計算
8、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記錄:物物伸直量同上升高度hem拉力FX強蓄測而移機動的距離t-ctn機械就率T1L5 001 SC?0085 2%2L7721.00S6 6%110.0053 >0017 J5%實驗結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升物體的高度有關。實驗討論與交流小明和小紅的實驗結論: (選填“科學”或“不科學”),請說明你的理由 。小明認為提升的物重會影響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建議進一步探究:改變 ,重復實驗(3)步驟,計算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分析。國1X27 .如圖所示為測定動滑輪機械效率的示意圖.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質量為200g的鉤碼從A位置勻速提升至 B位置,同時彈簧測力計從圖中
9、的A位置勻速豎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對繩的拉力為F,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請根據(jù)所做實驗進行分析(g=10N/kg):(1)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拉力F所做的功為 J.(2)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約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8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1)實驗中,將杠桿從實線位置勻速拉至圖中虛線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為0.3m,鉤碼總重為1.0N,鉤碼上升的高度為0.1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2)若不計摩擦,由(1)中所給數(shù)據(jù)算出杠桿自重為 ;
10、若僅將鉤碼由A點移至B點,彈簧測力計豎直上提的過程中示數(shù)Fb Fa,鉤碼勻速上升的高度為0.1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的機械效率Y B刀A,理由是9 .圖甲是某學習小組“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示意圖。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繩子自由端,將重為 4.5N的物體從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時彈簧測力計從圖中 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請你根據(jù)他 們做的實驗完成下列問題:用乙丙(1)物體提升的高度是 cm,拉力是 N,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刀=提升同一物體,(2)若在圖甲裝置的基礎上, 增加一個動滑輪,改為圖丙所示的裝置,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選填“變大”、“變
11、小”或“不變”)。10 .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中每個鉤碼重 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這先置內硬總至3K向室上升的高度hm小功才示散FQi沌力計移耽距啕Rm機財事n140J132512 4 3婦拓35.12Aa.333%440.11.40.5q40.21小57%*I(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 F時,應盡量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 中計數(shù).(2)第1次實驗測得機械效率為.(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 4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選填“ a”、"b”或“ c”)(4)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可以提高
1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 越多(既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分析第4、5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參考答案1 .勻速直線 0.7 95.2摩擦力 0.43【解析】【分析】(1)從實驗操作方便的角度考慮,要測量沿斜面的拉力,就要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只有這樣,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測量才夠準確;(2)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時首先認清量程<,、,» 小一八 W Gh ,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據(jù)指針位置讀出拉力本數(shù);然后根據(jù)刀=求出機械效率;比W巧Fs心、較兩次機械效率的大小即可判斷;
13、(3)先根據(jù) Wr = Gh和 W、= Fs分別求出有用功和總功,W然后根據(jù) Ws=We-W有求出額外功,克服摩擦力做功就是額外功,利用f=求出摩擦力.s(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為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便于讀數(shù),所以應盡量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 N,示數(shù)為0.7 N,則斜面的機械效率Y=W Gh 4N 0.15m=95.2%,W息Fs 0.7N 0.9m比較兩次的機械效率可知,第 2次機械效率大,斜面的傾斜程度相同,小車所受的摩擦力小,由此可得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摩擦力越小,機械效率越大;貼=Gk4NX 0.15 m 0.6 J,Wfc = W
14、-W=0.99 J-0.6 J = 0.39 J,(3)由第1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沿斜面拉木塊做的有用功拉力做的總功 Wi=Fs=1.1 NX 0.9 m 0.99 J,則額外功由Wfo= fs得,木塊所受摩擦力f = % = 039J= 0.43 N.s 0.9m2.豎直方向見解析所示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重力關系0.36相同【解析】【分析】(1)測機械效率的試驗中: 當勻速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時,受力平衡,拉力大小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有用功和總功,再根據(jù)機械效率公式計算;(3)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由控制變量法,找到相同的量和不同量,從而確定探究目的。(
15、4)根據(jù)P Fv算出拉力F的功率;(5)甲乙兩圖可以看出繩子的股數(shù)不同,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則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所做的功,據(jù)此判斷機械效率的大小情況?!驹斀狻?1)實驗中應該豎直勻速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此時受力平衡,以保證拉力大小恒定;(2)由表格第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 Fs 2.4N 0.3m 0.72J ,拉力做的有用功為:W有用 Gh 6N 0.1m 0.6J,Wt 用0.6J滑輪組機械效率為: 100% 83.3%;W總0.72J(3)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3次實驗中鉤碼上升的高度都相同,用的同一滑輪組提起不同重量的物體,所以是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重力關系的。
16、(4)圖甲中的滑輪組由 3段繩子承擔物重,即 n 3;所以s 3h,vf 3v物體 3 0.05m/s 0.15m/s。根據(jù)P Fv得,拉力F的功率為:P Fv 2.4N 0.15m/s 0.36W;答案第2頁,總9頁(5)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他們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也相同,因此總功相同,則它們的機械效率相同,或根據(jù)W有用GhG G動h可知,機械效率相同。3.勻速 不正確 摩擦力 0.4 80% 1、2 2 、3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小(1)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勻速升高,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 測力計
17、示數(shù)才等于拉力大??;(2)23 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他的想法不正確,因為她沒有考慮到繩子與輪之間的摩擦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導致測力計示數(shù)偏?。?由圖丁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4,在第4次實驗中,繩端移動的距離 :s=4h=4X 0.1m=0.4m;5第4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Gh 8N 0.1m=W息 Fs 2.5N 0.4mX 100%=80%(4)6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與物體升高的高度的關系:s=nh,在實驗1、2、3、4中, 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 分別為2、3、3、4,即分別是用甲乙丙丁裝置做的實驗;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
18、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無關;(5)7 通過比較2、 3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6)8 通過比較3、 4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提升相同的物體,丁圖中要克服兩個動滑輪做額外功,丙圖中要克服一個動滑輪做額外功,丁圖中的裝置機械效率低,故可得出結論:提升物重相同的物體,使用滑輪組的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4機械效率越低機械效率越高無關偏小偏高摩擦力摩擦力提高【解析】【詳解】( 1 )比較第1、 2 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物體,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其機械效率越低;比較第2、 3 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同
19、一個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它的機械效率越高;比較第1 、 4 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兩次實驗時的效率相同,因此同一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 2)要正確測量拉力,所以彈簧測力計需要做勻速運動。而當彈簧測力計靜止讀數(shù)時,便不會存在摩擦力對拉力的影響,所以所測拉力偏小,機械效率偏高;說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還與摩擦力有關;( 3)兩個小組所用的動滑輪重量相同,提升的物體也相同,測得的機械效率卻不同,原因可能是繩子與滑輪或滑輪軸之間的摩擦力不同,影響了測量結果;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給各種機械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摩擦,提高機械效率?!军c睛】涉及機械效率的問題時,關鍵是要清楚總功、有用功、額外
20、功都在哪,特別要清楚額外功是對誰做的功,再進一步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5. 0.883.3% 小馬動滑輪的個數(shù)盡可能的減小動滑輪的個數(shù)等于答案第 4 頁,總 9 頁【解析】【詳解】(1)利用甲裝置做的有用功是:W用=GH4NX 0.1m=0.4J ;總功是:W=Fs=1.6N X 0.3m=0.48J ;額外功是: W=Wfe-Wi =0.48J-0.4J=0.08J;又因為 Wk=6動h,所以,動滑輪的重力是:G動=W/h=0.08J/0.1m=0.8N ;裝置甲的機械效率是: t='用/ W總X 100%=0.4J/0.48J X 100妹83.3%(2)由計算結果知道,甲滑輪組
21、的機械效率較高,故小馬的說法正確;這個實驗說明了影 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動滑輪的個數(shù),盡可能的減小動滑輪的個數(shù)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比較甲裝置和丙裝置知道,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相同、動滑輪的個數(shù)相同、物體的重力相 等,繩子的纏繞方式不同,兩裝置中,提升相同的物體上升相同的高度時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動滑輪的個數(shù)相同,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所以,額外功相等,由刀=此用/W總x 100哪口道兩者的機械效率應相同?!军c睛】本題考查的是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 考查了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和由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得出結論、分析實驗裝置進行合理的猜想及驗證, 解題的關鍵是分析好三個實驗裝置的特點。6. 分
22、度值4.6N刻度尺乙不科學根據(jù)刀1*100%,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升物體的高度無關提升物體的重力【解析】【詳解】(1)使用測量計前,應先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零刻度線和分度值。(2)如圖1所示,測力計分度值為 0.2N,測量物體G所受的重力為4.6N;(3)如圖2所示,實驗過程中,拉動彈簧測力計并讀出拉力F的數(shù)值,用刻度尺測出的物體G上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 s;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與物體升高高度的關系可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 1500cm = 3,?5.00cm可以知道他們選用的滑輪組是乙;?/甲CCCC CC(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e= 2? = M 故滑
23、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升物體?日? ? 3?后、的高度無關;而小明和小紅的實驗結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是不科學的;要探究物重會影響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根據(jù)控制變量的思路,需要改變提升物體的重力,重復實驗(3)步驟,計算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分析?!军c睛】?注意理解機械效率的意義,涉及機械效率的相關計算,牢記效率的兩個思路:一是??="=?總? _ ? 一曰?= ?有用 _?_?訴二赤? 一正.一元=(?+?“)? = ?+?;07. 1.2 0.24 83.3%【解析】【詳解】(1)12如圖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shù)為1.2N;測力由25.0cm上升到45.0
24、cm ,所以拉力F所做的功為:W總Fs 1.2N 0,2m 0.24J ;(2) 3物體的重為:G mg 0,2kg 10N/kg 2N鉤碼由0.0cm上升到10.0cm,所以對鉤碼做的功為:W有用 Gh 2N 0,1m 0,2J ;答案第7頁,總9頁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約為:叫用=0.2JW息-0.24J100%=83.3%.【點睛】涉及機械效率的問題時,關鍵是要清楚總功、有用功、額外功都在哪,特別要清楚額外功是 對誰做的功,弄清楚這些功后,求效率就顯得簡單了.8. 0.5N 66.7 0.5N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解析】【分析】對彈簧
25、測力計進行讀數(shù)時,需看清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然后根據(jù)指針位置進行讀數(shù).在實 驗中,彈簧測力計向上拉力做的功是總功,克服鉤碼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摩擦以及杠,一、一一一 W桿自重做的功是額外功;杠桿的機械效率可以根據(jù)公式Y=三十來計算.將同一物體由懸掛W總的A點變?yōu)锽點時,物體的力臂變大,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F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詳解】(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數(shù)是0.5N.在實驗過程中,有用功是: Wi=Gh=1NK 0.1m=0.1J 總功是: W總=Fs=0.5N X 0.3m=0.1
26、5JW0 1J所以杠桿的機械效率是:=100%=100% =66.7%W總0.15J(2)利用杠桿提升重物時,克服摩擦以及杠桿自重做的功是額外功,此題不考慮摩擦.則杠桿自重做的功是額外功.即W額 G桿h,W額 W總 W有0.15J -0.1J 0.05J,所以桿自重G桿 005J 0.5N. (3)將同一物體由懸掛的 A點變?yōu)锽點時,物體的力h 0.1m臂變大,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F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9. 5.0275%變小【解析】(1)如圖刻度尺的單位是 cm,分度值為1cm, A'的位置對應的刻度為 0刻度上面第5格, 所以物體提升的高度 h是5.0cm ,拉力移動的距離為:??= 30.0cm - 15.0cm = 15.0cm ;如圖測力計的分度值為 0.2N,拉力是2N;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有 ????4.5N?= ?7 = ?= 3?= 3X 2N 乂 100%=75% ;(2)若在圖甲裝置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動滑輪,改為圖丙所示的裝置,提升同一物體,有用功不變,而滑輪的重增加,由于對滑輪做的功為額外功,所以額外功增大,則滑輪組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三模擬考試數(shù)學理試題
- 小學生邊塞詩講解課件
- 22 必修2 第四單元 第19講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應用
- 商業(yè)店鋪租賃與裝修設計轉讓合同
- 車輛贈與及新能源汽車技術共享合同
- 識字1教學課件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一下學期5月份聯(lián)考政治試題及答案
- 租賃設備租賃期間的客戶技術支持滿意度調查考核試卷
- 職業(yè)壓力與心理健康研究考核試卷
- 鞋類企業(yè)企業(yè)文化與員工心理健康支持的實踐探索考核試卷
- 2025至2030中國糠酸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
-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治療講課件
- 高壓氣體絕緣設備中SF6分解產物檢測SO2傳感器的設計與應用
- poct科室管理制度
- 溝通與表達講課件
- 0號柴油安全技術說明書SDS
- GA/T 1454-2018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型流量控制產品安全技術要求
- 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PPT課件【愛生命防溺水】
- 礦山開采承包合同參考
- GA∕T 743-2016 閃光警告信號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