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難點與對策_第1頁
淺議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難點與對策_第2頁
淺議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難點與對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議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難點與對策    論文關鍵詞草莓白粉??;防治難點;對策 論文摘要白粉病常發(fā)于草莓上,可致嚴重減產,病菌喜濕耐旱,防治難、防治效果差,易產生抗藥性,藥物防治時易產生藥害。就其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對策。  白粉病是草莓的常見病害。其病原為Sphaerotheca macularis f. sp. Fragariae,屬專性寄生菌,為害葉片、葉柄、花及果。侵染初期在葉背及莖上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斑,后向四周擴展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整葉布滿白粉,葉緣向上卷曲變

2、形,葉質變脆,最后病葉逐漸枯黃;花蕾受害不能開放或開花不正常;果實早期受害,幼果停止發(fā)育,病部變褐色、硬化,著色不均,其表面覆蓋白粉,嚴重影響漿果質量。  白粉病菌在植物體表外生長、繁殖,為害方式是其菌絲形成球狀或指頭狀吸器,伸入植物體表面細胞,吸取植物營養(yǎng),導致植物營養(yǎng)不良而不能正常生長、開花和結果。白粉病菌不同尋常的特點是喜濕卻又耐旱,發(fā)生嚴重時,病葉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減產幅度可達50%左右。  1發(fā)生特點  一是周年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病。在草莓的整個生長期內(從苗期到果實成熟期)均可感染發(fā)病。二是適溫范圍廣。草莓白

3、粉病菌分生孢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為1525,低于10或高于30才受到抑制,不能萌發(fā)再侵染。三是侵入、潛育期短,再侵染頻率高。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草莓白粉病的分生孢子(白色粉狀物)經風吹雨濺傳播到葉、花、果實上以后,只要葉、花、果實的表面有足夠的濕度或有機械傷即可萌發(fā)侵入。病菌從萌發(fā)到侵入只需24h。萌發(fā)后產生菌絲,菌絲在植物體表面生長表現(xiàn)為白色絲狀物增多、增厚,7d便又形成分生孢子,再侵染為害。四是喜濕又耐旱,與濕度基本呈正相關。草莓白粉病菌是真菌中耐旱性較強的一類,發(fā)生要求的最低濕度僅為25%,濕度越大,越利于發(fā)病,最適宜的空氣濕度是80%90%。五是與品種抗病性及其單體的抵抗力呈反相關。豐香、

4、幸香和章姬等易感病,賽娃、千禧、紅頰、明寶、益香等抗性較強;施氮肥過多、長勢嫩綠時發(fā)生重;植株生長受到過分抑制時也易發(fā)病。  2防治難點與對策  2.1蓋棚前空氣濕度不大時也發(fā)病  (1)現(xiàn)象。2008年10月中旬,長豐縣雨水不多,只是氣溫先降后升,很多莓農反映正在田間生長(尚未蓋棚)的草莓突發(fā)白粉病,病狀多在葉背面,而且病株率相當高(個別田塊病株率達50%左右),發(fā)展流行速度很快。  (2)原因分析。經過詢問和調查發(fā)現(xiàn),發(fā)病草莓長勢嫩綠,肥料尤其是氮肥過多,鉀肥較少,部分草莓田施行了漫水澆灌,地表濕度大,因草莓栽

5、后不久葉緊覆地面葉下濕度大,而病狀多在葉背面。調查發(fā)現(xiàn),附近相同品種不發(fā)病的田塊土壤較干,地下水位較低。  (3)對策。深溝高畦(畦溝深不少于25cm、圍溝深不少于40cm),排水降濕,降低地下水位。杜絕漫灌,有條件的采用膜下滴灌。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硅肥。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關鍵是要注意預防,培育壯苗。栽植時減少氮肥用量,增加鉀、磷肥用量,但也要防止肥料過多產生鹽害。  2.2病沒治好,草莓苗萎縮不長  (1)現(xiàn)象。施藥多次后白粉病菌仍很多,此起彼伏,草莓植株萎縮黃瘦。  (2)原因分析。發(fā)生白粉病后,莓農表現(xiàn)較為急躁,

6、而農藥經        銷者錯誤推薦,超量、同時使用多種農藥噴施,其中多數屬三唑類殺菌劑,有抑制植株體內生長素和赤霉素合成的作用,導致草莓植株萎縮;同時因病菌吸取植株營養(yǎng)而致營養(yǎng)不良,故而表現(xiàn)瘦弱。  (3)對策。避免3次以上使用三唑類殺菌劑,注意用量和濃度,不要按高限量用藥。使用三唑類殺菌劑時要同時配用碧護等生長調節(jié)劑。  2(/).3藥物防效差  (1)現(xiàn)象。農戶反映施藥多次(2次以上)病害仍在,懷疑藥物可能有假或診斷有誤。 (2)原因分析。

7、一是施藥不均,特別是沒有施到葉背面,導致藥物不能觸及病菌,同時某些藥物又不具內吸傳導性,故而效果差。二是白粉病菌是真菌中一類較高等的真菌,易產生抗藥性,對同類藥物可以產生相同的抗性,雖然換了藥但往往仍是同類藥,故而藥效差。三是草莓植株受到三唑類藥害后,植株生長不協(xié)調,病菌反復感染。  (3)對策。1種農藥持續(xù)使用23次后再換藥,以減少病菌產生抗藥性的廣度和速度。注意了解藥的性質和類型,避免同類藥連續(xù)使用。施藥時要注意施到草莓葉片正反面,可以2人配合,一人用樹枝挑起葉片,另一人噴藥。也可使用風力較大的機動噴霧器,吹起葉片。實行健身栽培,培育壯苗,增強抗病性,這點非常重要。同時

8、使用植源性有機促生長劑可提高效果。要摘除重病葉和老葉,減少菌源、增加光照、降低葉片周圍濕度,以減少反復感染。摘除的病老葉要集中燒毀,切忌田頭亂堆,以防成為新的傳播源。據最新研究,噴施硅肥(Na2SiO4)可以促進生長,有效防治白粉病。同時要明白一個常識:任何藥物對病害的防效均難以達到100%。    2.4熏棚熏死草莓苗  (1)現(xiàn)象。有莓農使用硫磺熏棚導致草莓被熏死。  (2)原因分析。熏蒸硫磺殺菌的原理是將硫磺加熱到一定溫度,使硫磺升華成為氣態(tài),與病菌接觸而殺菌。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技術不到位,溫度過高甚至出現(xiàn)

9、明火,導致硫磺燃燒,產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濃度達5mgL以上就出現(xiàn)中毒癥狀,可引起葉綠體解體,葉片漂白,形成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變褐、焦枯。  (3)對策。及時噴0.5%1.0%碳酸鋇或1%2%石灰水可以中和二氧化硫。改用噴煙器或硫磺熏蒸器熏棚。注意不要在高溫時段熏棚,防止燙傷和氣害。棚內每100m2安裝1臺熏蒸器,熏蒸器內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蓋簾后開始加熱熏蒸。隔日1次,每次4h,其間注意觀察,硫磺粉不足時再補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間距地面1.5m處,為減輕硫磺氣體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m處設置一傘狀廢膜用于保護大棚膜。熏蒸器溫度不可超過2

10、80,以免亞硫酸對草莓產生藥害;如果棚內夜間溫度超過20時要酌減藥量。熏棚時要注意通過鼻聞感覺是否產生二氧化硫,其氣味辛辣刺鼻,發(fā)現(xiàn)此味時要及時查看熏蒸溫度,必要時開棚通風,并防止通風過程中低溫凍害。  2.5白粉病防治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其他現(xiàn)象  (1)現(xiàn)象。一戶莓農購買農藥防治白粉病,噴施后見草莓苗逐漸失水葉片干枯,如高溫燙死狀,疑為藥物原因。  (2)原因分析。經現(xiàn)場查看發(fā)現(xiàn)癥狀普遍且一致,不似藥害癥狀,卻似氨害癥狀。經詢問和調查,得知該戶施用復合肥、尿素后,又大量施用碳酸氫銨,在未蓋棚前因空氣流通不能達到氣害濃度,而未致藥害;

11、60;       蓋棚后氨氣濃度逐漸加大,不久施藥,棚內溫濕度驟然加大,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氨害迅速產生。  (3)對策。在植株受害尚未枯死時,摘除受害葉,保留尚綠的葉。放風排除有害氣體后,加強肥水管理,施用“碧護”,噴灑10%食醋溶液,植株可逐漸恢復生長。要避免偏施氮肥,不在溫室大棚的地表施用可以直接或間接產生氨氣的肥料,有機肥、雞糞、餅肥等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施用,追施尿素等化肥要適量,隨水施或埋施后踏實。進入大棚時嗅出有氨味時,最好馬上用pH值試紙測試溫室薄膜上凝結的水滴,正常情況下,棚膜水滴應為中性到微堿性,pH值為7(理學/農林學 論文 /).07.2。當pH值達到8以上時,可認為有氨氣發(fā)生和積累;也可以用舌尖舔一下,如果有滑溜溜的感覺,則也可認為有氨氣積累。  3結論  草莓白粉病防治難,投入大,防效差,建議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應不為治病而治病,要注重預防,清除病源,實行健身栽培,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這是做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