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康復學重點_第1頁
臨床康復學重點_第2頁
臨床康復學重點_第3頁
臨床康復學重點_第4頁
臨床康復學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床康復臨床康復1.康復領域包括:醫(y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yè)康復;社會康復。2.康復醫(yī)學與治療醫(yī)學的比較:項目治療醫(yī)學康復醫(yī)學治療對象外傷及疾病患者暫時或永久性功能障礙患者治療方向消除病因,逆轉疾病的病理過程促進功能的恢復代償或補償病歷內容常規(guī)臨床病歷臨床病瀝及功能障礙評定等治療方式藥物手術治療輔助其他治療康復治療和必要的藥物手術診療方式主管??漆t(yī)生及責任護士康復治療組(Team work)護理方式替代護理為主(整體化護理)介助護理為主患者態(tài)度相對被動(配合)參與治療過程必須積極主動參與診療過程家屬介入一般不需要家屬直接介入需要家屬直接介入3.康復醫(yī)學的目的:是利用以醫(yī)學為主的多種手段,設法使患

2、者已經受限或喪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復到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們能重返社會,過一種接近正常或比較正常的生活。4.康復基本目標:增加患者的獨立能力,使患者能回歸社會生活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生活。5.腦血管疾病的分類:1)根據(jù)神經功能缺失癥狀持續(xù)到時間,將發(fā)病不足 24 小時者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超過 24 小時者稱為腦卒中;2)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小卒中、大卒中和靜息性卒中;3)根據(jù)病理性質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稱為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血栓;后者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6.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病因:1)血管壁病變;2)心臟病和血流動力學改變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變學改變包括

3、各種原因所致的高黏血癥;4)其他病因包括空氣、脂肪、癌細和寄生蟲等栓子。7.腦梗死與腦出血鑒別要點項目腦梗死腦出血發(fā)病年齡多在 60 歲以上多在 60 歲以下起病狀態(tài)安靜狀態(tài)或睡眠中活動中起病速度十余個小時或 1-2 天達到高峰數(shù)十分鐘支數(shù)十小時達到高峰高血壓史較少較多全腦癥狀輕或無頭痛、嘔吐、嗜睡、打哈欠等顱內壓增高癥狀意識障礙通常較輕或無較重神經體征多為非均等性偏癱(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層支)多為均等性偏癱(內囊)頭顱 CT腦實質內低密度病灶腦實質內高密度病灶腦脊液無色透明多血性(洗肉水樣)8.聯(lián)合反應上健側屈曲患側屈曲對側性聯(lián)合反應肢健側伸展患側伸展下肢內收,外展內外旋(對稱性)健側外展患

4、側外展(外旋)健側內收患側內收(內旋)屈伸運動(相反性)健側屈曲患側伸展健側伸展患側屈曲同側性聯(lián)合反應上肢屈曲下肢屈曲下肢伸展上肢伸展9.表現(xiàn)為當患側無隨意運動時,由于健肢的運動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縮。這是一種發(fā)自于脊髓的隨意的異常運動,在癱瘓恢復的早期出現(xiàn)。10.共同運動:是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進行的運動。其運動組成部分為隨意運動,部分為不隨意運動,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運動。在癱瘓恢復的中期出現(xiàn),是一種病態(tài)的運動模式。此時要注意不可強化這種模式,不然對功能的恢復是不利的。11.姿勢反射:體位改變引起四肢屈肌、伸肌的張力按照一定模式改變,稱為姿勢反射。為腦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樞性癱瘓時的特征

5、性變化,在癱瘓早期出現(xiàn)。12.真球性麻痹和假球性麻痹的鑒別項目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病灶腦干、延髓雙側大腦半球性質出血、梗死出血,梗死,多發(fā)性梗死病因雙側迷走神經核及其核下纖維病損雙側皮質延髓束病損舌肌萎縮有無舌肌纖顫有無咽反射消失存在或減弱錐體束征無雙側構音發(fā)生困難構音障礙,無鼻音吞咽運動障礙部位咽喉期口腔期13.腦血管疾病后肢體運動恢復的分期:CVD 后的運動恢復,Brunstrom 將它分為六個過程,簡單地說:1)松弛性癱瘓,無活動;2)在 共同運形式下的活動,并出現(xiàn)痙攣;3)主動運動的出現(xiàn)僅見于肢體完成共同運動時,痙攣增強;4)除共同運動的活動外,出現(xiàn)隨意運動,痙攣減輕;5)出現(xiàn)脫離共同

6、運動的活動;6)能出現(xiàn)對個別或單獨活動的控制,恢復至接近正常的活動控制。14.廢用綜合征發(fā)生的原因:1)原發(fā)病的性質及病情,為了治療需要長期保持安靜或臥床狀態(tài);2)腦卒中導致嚴重的運動障礙;3)精神抑郁者常處于靜止不動、不活躍狀態(tài);4)有嚴重感覺障礙者,特別是深感覺障礙,因缺少刺激而減少活動;5)因疼痛限制肢體或軀體活動;6)老年人喜靜不喜動;7)長期使用支具、石膏、夾板固定,限制肢體或軀體活動。15.過用綜合征:即過度勞累及過度使用。16.誤用綜合征:即在康復治療中方法錯誤,引起醫(yī)源性的繼發(fā)性損害。常見于以下原因:粗暴的關節(jié)被動活動;康復方法錯誤;護理方法錯誤。17.肩手綜合征的病因和發(fā)病機

7、制:1)長時間的腕關節(jié)強制性掌屈;2)過度腕關節(jié)伸展可產生炎癥樣的浮腫及疼痛;3)長時間病側手背靜脈輸液;4)病側手傷。18.肩手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分為三期:1)第一期:病人的病側手突然浮腫,并很快使運動范圍受限;2)第二期:手的癥狀更為明顯,手及手指有明顯的難以忍受的壓痛加重,肩痛及運動障礙,病側手皮膚、肌肉明顯萎縮,手呈爪形,手指攣縮;3)水腫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經治療的手的活動能力永久喪失,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19.肩手綜合征治療:防止腕關節(jié)掌屈,向心性纏繞壓迫手指;冰水浸泡法;冷水溫水交替浸泡法;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其他治療。發(fā)病 3 個月內說治療最佳時期。20.顱內損傷

8、的分類診斷:1)按損傷性質分:閉合性顱腦損傷和開放性顱腦損傷;2)按損傷程度分:輕度、中度、重度顱腦損傷;3)按損傷部位分:頭皮損傷、顱骨損傷、腦損傷;4)按病理機制分:原發(fā)性腦損傷、繼發(fā)性腦損傷。21.顱腦損傷并發(fā)癥:1)高熱;2)躁動;3)蛛網膜下腔出血;4)繼發(fā)性癲癇;5)消化道出血;6)尿崩;7)急性神經源性肺水腫。22.發(fā)作性失控:發(fā)作性失控往往是額葉內部損傷的結果,表現(xiàn)為無誘因、無預謀、無計劃的突然發(fā)作,直接作用于最近的人或物,如打破家具、向人吐唾沫、抓傷他人以及其他狂亂行為等。發(fā)作時間短,發(fā)作后有自責感。23.負性行為障礙:負性行為障礙常為額葉和腦干部位受損的結果,特點是精神運動

9、退滯,感情淡漠、失去主動性,患者往往不愿動、嗜睡,即使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最常規(guī)的活動也完成得十分困難。24.額葉攻擊行為:額葉攻擊行為又稱脫抑制攻擊行為,因額葉受損引起,特點是對細小的誘因后挫折發(fā)生過度的反應,其行為直接針對誘因,最常見的是間歇性的激惹,并逐步升級為一種完全與誘因不相稱的反應。25.失認癥的訓練:1)單側忽略訓練法不斷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側。站在忽略側提供觸摸、拍打、擠壓、擦刷、冰刺激等感覺刺激;站在忽略側與患者談話和訓練;將患者所需物品放在忽略側,要求其用健手越過中線去拿;鼓勵患側上下肢主動參與翻身;在忽略側放置色彩鮮艷的物品提醒其對患側的注意。2)視覺失認顏色失認;方

10、向失認;面容失認;結構失認。3)Gerstmam 綜合征:左右失認;手指失認;失讀;失寫。26.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1)失認癥的訓練;2)失用癥的訓練:結構性失用、運動性失用、穿衣失用、意念性失用、意念運動性失用 ;3)記憶訓練;4)注意力訓練;5)解決問題能力訓練。27.解決問題能力訓練:指出報紙中的消息;排列數(shù)字;問題狀況的處理;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分類;作預算。28.脊髓損傷病因分類:外傷性脊髓損傷、非外傷性脊髓損傷。29.神經功能分類:1)脊髓損傷水平:運動水平;感覺水平;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區(qū);2)脊髓損傷程度:完全性脊髓損傷;不完全性脊髓損傷;脊髓損傷綜合征;3)ASIA 殘損指數(shù)

11、。30.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區(qū):完全脊髓損傷患者在脊髓損傷水平以下大約3 個脊髓節(jié)段中仍有可能保留部分感覺或運動功能,脊髓損傷水平與脊髓功能完全消失的水平之間的脊髓節(jié)段,稱為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區(qū)。31.脊髓中央綜合征:脊髓中央部分損害,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上肢運動障礙比下肢運動障礙嚴重,運動障礙比感覺障礙嚴重,鞍區(qū)感覺有殘留等。32.前脊髓損傷綜合征:脊髓前柱和側柱損傷為主,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損傷平面以下的運動和溫痛覺障礙,而本體感覺存在。33.半橫斷綜合征:脊髓半側損害,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受損平面以下同側的運動及本體感覺障礙,對側的溫痛覺障礙。34.圓錐損傷綜合征:脊髓圓錐和椎管內腰段脊神經損害,臨床表現(xiàn)除運動

12、、感覺障礙外,通常為無反射性膀胱和腸道運動障礙,下肢反射消失。骶段神經反射如球海綿體反射和排尿反射、肛門反射有時仍可保留。35.ASIA 殘損指數(shù);A 級:完全損傷,骶段 S45無任何運動、感覺保留。B 級:不完全損傷,脊髓功能損傷平面以下至骶段 S45,無運動功能而有感覺的殘留;C 級:不完全損傷,脊髓損傷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且至少一半關鍵肌的肌力在三級以下;D 級:不完全損傷,脊髓損傷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且至少一半關鍵肌的肌力均大于或等于 3 級;F 級:正常,運動、感覺功能正常。36.院前急救是脊柱脊髓損傷急救的關鍵階段。37.甲潑尼龍(MP)大劑量 MP 的用藥程序應用于傷后

13、8 小時內開始,第一小時 15 分鐘內一次性靜脈輸入 MP30mg/kg 作為沖擊量治療,間隔 45 分鐘以后按 5.4mg/(kgh)維持3 小時。用藥必須在傷后 8 小時內開始,超過小 8 時給藥非但無效,反而可能有害。繼續(xù):神經節(jié)甘酯。38.運動系統(tǒng)并發(fā)癥1)關節(jié)攣縮;2)骨質疏松;3)異位骨化; 4)痙攣39.關節(jié)攣縮的預防:脊髓損傷后應開展早期康復。首先要經常變換體位,同時為保持肢體功能位要早期使用夾板,稍過一段時間就要進行被動的關節(jié)活動,同時并用伸展患肢的方法。40.關節(jié)攣縮的治療:矯正方法;外科治療。41.防治骨質疏松:防治的方法強調早期康復訓練站立或行走,如每天站立或行走達 2

14、 小時以上,將可防治骨質疏松。42.異位骨化:是發(fā)生在軟組織內的異常位置的骨形成,這是脊髓損傷常見的并發(fā)癥。43.肺部感染的康復:護理方面應及時清除氣道內分泌物,加強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實在無力咳嗽者,應對氣道內分泌物勤加吸引。44.直立性低血壓的防治:直立性低血壓出現(xiàn)的時候,應立即改變體位至臥位或頭低位,癥狀可立即緩解。定期變換體位,對刺激血管收縮反應有重要作用,定期逐步抬高床頭的訓練可緩解直立性低血壓。急性穩(wěn)定期開始輪椅活動后,直立性低血壓可逐步適應。因直立性低血壓而影響康復訓練者,可應用腹帶和高質量長腿彈力襪。如不能緩解,嚴重影響患者離床訓練時可應用藥物治療。45.壓瘡的主要原

15、因:局部壓迫及持續(xù)壓迫時間過長是導致壓瘡發(fā)生的兩個主要原因。當壓強超過正常毛細血管壓時,阻止細胞代謝并導致組織壞死。46.低心率發(fā)生在頸段脊髓損傷患者。47.壓瘡的分型:1)潰瘍型(首先累及皮膚表層,逐步向深發(fā)展,組織壞死形成潰瘍);2)滑囊炎型 (發(fā)生在坐骨結節(jié)滑囊部位)。48.潰瘍型壓瘡:1)度:壓瘡局限于表皮及真皮層;2)度:壓瘡深達皮下脂肪層;3)度:壓瘡深達肌層。49.預防壓瘡的基本措施:1)選擇良好的坐墊和床墊;2)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3)保持衛(wèi)生。50.脊髓損傷康復的分期1)早期康復訓練急性不穩(wěn)定期(臥床期)急性穩(wěn)定期(輪椅期)床上 ROM 訓練ROM 訓練和肌力加強訓練床上肌力加

16、強訓練膀胱功能訓練呼吸功能訓練坐位平衡訓練膀胱功能訓練斜臺站立訓練床上體位變換訓練輪椅使用訓練(C6 以上電動輪椅)初步轉移訓練(床輪椅、平臺)初步生活自理訓練C6 以下:進食,洗漱,穿衣C8 以下:進食,洗漱,穿衣、排便2)中后期康復訓練四肢癱(T1 以上損傷)截癱(T2 以下?lián)p傷)肌力加強訓練肌力加強訓練耐力加強訓練耐力加強訓練輪椅活動、輪椅操縱訓練練輪椅活動、輪椅操縱訓練上肢支具、自助具應用訓練下肢支具應用訓練治療性站立、步行訓練(T1T4)(應用 KAFO 及腋拐)功能性步行訓練(L1L4)(L12 應用 KAFO,L3 以下 AFO)51.腦性癱瘓主要表現(xiàn)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

17、。同時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及視覺、聽覺、行為和感知異常等多種障礙。病因常為出生前、出生時、出生后一個月有早產、低體重、窒息、血型不合、胎兒發(fā)育不良等高危因素。52.合并障礙常見有智力低下,約占 75;癲癇發(fā)作 1475;挺力缺陷 58;視力障礙 5060。繼發(fā)障礙主要有關節(jié)的攣縮變形,肩、髖、橈骨小頭等部位的脫位,骨質疏松,骨折,變形性頸椎病,頸椎不穩(wěn)定,脊柱側彎等。53.腦癱據(jù)運動障礙的性質分為: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其他型別(弛緩型以肌力低下為主;震顫型;強剛型)54.腦癱根據(jù)肢體障礙的情況分型:單肢癱:單個肢體受累,此型較少見;偏癱:一側肢體及軀干

18、受累,經常上肢損害較重;三肢癱:三個肢體受累;四肢癱:四肢及軀干均受累,四肢嚴重程度相似;截癱: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干及雙上肢正常;雙癱:四肢均受累,雙上肢及軀干較輕,雙下肢受累重;雙重性偏癱:四肢均受累,但雙上肢重,有時左右側嚴重程度可不一致。55.腦癱的早期表現(xiàn):一般指對生后 06 個月或 09 個月間患兒的主要表現(xiàn)?;純阂子诩と?;肌張力低下;身體發(fā)硬;反應遲鈍;大運動發(fā)育落后;經常有驚厥發(fā)作。56.原始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TLR);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ATNR);擁抱反射(MO);伸展象;手握持反射:刺激小兒尺側手掌,引起手屈曲握住,正常而3 個月消失,過強反射或持續(xù)存在可見于痙攣性癱

19、或核黃疸,不對稱見偏癱、腦外傷;足握持反應;交叉伸展反射;軀干側彎反射。57.腦癱康復的目的:是減輕致殘因素造成的后果,盡最大努力改善功能,提高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爭取達到能接受教育和生活自理。58.腦癱兒童康復階段的劃分(強調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嬰兒初期訓練;嬰兒后期至幼兒期的訓練;學齡前期的訓練;學齡期的訓練。59.Seddon 周圍神經損傷類型:神經失用;軸突斷裂;神經斷裂。60.神經干擊試驗(Tinel 征):在神經損傷和神經再生的判斷方面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此方法簡單易行。在神經斷裂后,其近側斷端出現(xiàn)再生的神經纖維。開始時無髓鞘,如神經未經修復,即使近段已形成假性神經瘤,叩擊神

20、經近段斷端,可出現(xiàn)其分布區(qū)放射性疼痛,即 Tinel 征陽性。61.橈神經損傷原因:橈神經損傷多見于肱骨干下部骨折,或有移位的肘部骨折,神經可被骨折端刺傷或嵌入骨折兩個端之間致傷。橈骨頭脫位可引起橈神經深支麻痹。此外可見于刀刺傷、槍彈傷和手術誤傷。62.繞神經損傷評定要點:繞神經損傷后,因前臂伸肌群麻痹,出現(xiàn)垂腕、垂指畸形。腕關節(jié)不能背伸,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掌指關節(jié)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手背橈側皮膚感覺障礙,橈神經如發(fā)生高位損傷因肱三頭肌麻痹而致肘關節(jié)不能主動伸直,并有垂腕、垂指畸形。如發(fā)生橈神經深支損傷,因橈側腕長、短伸肌正常而不發(fā)生垂腕畸形,只發(fā)生垂指畸形。63.正中神經損傷原因

21、:高位正中神經損傷常和并于臂叢神經損傷,在臀部、肘部、前臂和腕部多由于切割傷、輾軋傷槍彈傷、骨關節(jié)損傷和因骨折處理不當造成的缺血性損傷,亦常合并尺神經損傷。64.正中神經評定要點:正中神經于肘以上無分支,如正中神經于肘關節(jié)上的損傷,則其支配的前臂肌群的部分內在肌發(fā)生麻痹。尺神經支配的尺側腕屈肌正常,當令患者手握拳時,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可屈曲,而食指和拇指不能屈曲且腕關節(jié)呈現(xiàn)尺側屈曲的典型畸形。大魚際肌群中的拇短展肌麻痹,拇指不能屈曲。腕部正中神經損傷,其臨床表現(xiàn)呈現(xiàn)拇指不能做漲側外展,手橈側 3 個半手指的皮膚感覺減退,實體感覺消失,單一神經支配區(qū)的食指末節(jié),其淺、深感覺缺失。65.尺神經損傷原因:高位尺神經損傷常由于臂叢神經損傷時累及該神經,在上臂肘部、前臂和腕部多為切割、刺傷、槍彈傷、或肘部骨折造成,也可由靠近肘管處的骨質增生、畸形造成創(chuàng)傷性尺神經炎引起。66.尺神經損傷評定要點:1)肘關節(jié)以上的尺神經損傷,因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無名指和小指部分麻痹。臨床檢查當令患者做尺偏屈腕時可發(fā)現(xiàn)尺側腕屈肌無收縮,無名指和小指的指深屈肌雖然麻痹,擔憂與它們的指深屈肌腱與正中指深屈肌腱有腱的聯(lián)系,仍可做手指末節(jié)屈曲,如將無名指、小指及其他的手指的近側關節(jié)固定于伸直位,再令患者屈曲無名指或小指末節(jié)時,將發(fā)現(xiàn)其肌力明顯減弱或消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