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思考_第1頁
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思考_第2頁
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思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考慮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怎樣使產業(yè)晉級,在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終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專家們指出需要以下四種素質的人才:第一,有新觀念;第二,可以不斷從事技術創(chuàng)新;第三,擅長經營和開拓市場;第四、有團隊精神。為此數(shù)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這四個方面才能的培養(yǎng)。一、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新觀念、新思想新觀念中不僅包含對事物的新認識、新思想,而且包含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為此作為新人才就必須學會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獲取新知識更新觀念,形成新認識。在數(shù)學史上,法國大數(shù)學家笛卡爾在學生時代喜歡博覽群書,認識到代數(shù)與幾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的作

2、圖問題,指出了作圖問題與求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通過詳細問題,提出了坐標法,把幾何曲線表示成代數(shù)方程,斷言曲線方程的次數(shù)與坐標軸的選擇無關,用方程的次數(shù)對曲線加以分類,認識到了曲線的交點與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主張把代數(shù)與幾何相結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幾何研究的新觀點,從而創(chuàng)立解析幾何學。作為數(shù)學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應教學生會學。在不等式證明的教學中,我重點教學生遇到問題怎么分析,靈敏運用比較、分析、綜合三種根本證法,同時引導學生用三角、復數(shù)、幾何等新方法研究證明不等式。例 a=0, 且 a+b=1, 求證 a+2 a+2 +b+2 b+2=25/2證明這個不等式方法較多,除根本證法外

3、,可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求最值、三角代換、構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徑證明。假設將 a+b=1a=0 作為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線段,也能用解析幾何知識求證。證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取直線段 x+y=1,0=1, a+2 a+2 +b+2 b+2看作點-2,-2與線段x+y=1上的點a,b之間的間隔 的平方。由于點到一直線的間隔 是這點與該直線上任意一點之間的間隔 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

4、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敖淌诤汀爸叹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xié)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淘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師應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二、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

5、記之后會“活用。不記住那些根底知識,怎么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范圍很廣,要真正進步學生的寫作程度,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根底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給學生的腦海里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成效。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進步學生的程度會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語文老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果老師費力,學生頭

6、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為難場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浸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開展。創(chuàng)新才能在數(shù)學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究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場,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開展和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考慮、動口表達,探究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fā)現(xiàn)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究過程,開展學生創(chuàng)新才能。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就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敏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