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答辯_PPT_會計專業(yè)_第1頁
畢業(yè)論文答辯_PPT_會計專業(yè)_第2頁
畢業(yè)論文答辯_PPT_會計專業(yè)_第3頁
畢業(yè)論文答辯_PPT_會計專業(yè)_第4頁
畢業(yè)論文答辯_PPT_會計專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答辯人:劉娟 專業(yè):財務管理學生班級:2011級1班指導老師:楊虹偉山東英才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答辯山東英才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答辯淺析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合理接軌淺析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合理接軌 l研究背景:研究背景: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fā)布了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yè)會計準則;2007年5月16日,我國又頒布了新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并于同年12月6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會計準則和稅法的關系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會計準則與稅法的處理不僅是稅務部門與企業(yè)的重要工作,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也有重大的影響。如何處理會計制度與

2、稅收法規(guī)之間的關系,既是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設計的理論問題,也是征納雙方確定征納稅額和反映會計信息的實踐問題。論文內容論文內容一、引言一、引言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三、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原因分析三、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原因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六、結論六、結論一、引言一、引言l近年來,全球一體化和經濟市場化在日趨加強,中國已經逐漸加快會計和稅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在變革過程當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了也越來越大, 這是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和稅法體系逐漸獨立

3、完善的必經之路,給整個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差異的協調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l會計準則是規(guī)范會計賬目核算、會計報告的一套文件。 l企業(yè)所得稅法是指由全國人大制定的用來調整企業(yè)所得稅征收與繳納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 (一)相關概念的定義(一)相關概念的定義(二)會計與稅收的關系(二)會計與稅收的關系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l稅會統(tǒng)一模式 l稅會分離模式 l稅會混合模式 (三)稅會關系模式類型(三)稅會關系模式類型二、研究的理論基礎二、研究的理論基礎l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稅

4、會統(tǒng)一階段 l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稅會分離階段(四)我國會稅模式的發(fā)展歷程(四)我國會稅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l資產類差異 l收入類差異 l成本類差異 (一)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一)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國家的經濟環(huán)境決定了是否存在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并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改變將會對二者有不同的要求。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稅法和會計制度的關系是有差異的。(二)差異產生的外部因素(二)差異產生的

5、外部因素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三、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l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目標不同 l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制定機構不同 l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遵循的原則和基礎不同 l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職能不同 (三)差異產生的內在原因分析(三)差異產生的內在原因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l“會稅”差異的公式設定l本文以下面的公式來分析上市公司的“會稅”差異:l(1)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費用/適用稅率l(2)稅會差異=利潤總額-應納稅所得額l(所得稅費用為本期母公司利潤表上的“所得稅費用”)l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不要求企業(yè)公布納稅

6、申報表,因此不能直接得到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只能間接利用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進行推算,估算應納稅所得額。(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數據結果分析表數據結果分析表 表表4-1 4-1 會計與稅法差異變動統(tǒng)計表會計與稅法差異變動統(tǒng)計表 單位:萬元單位:萬元項目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樣本量348348348348348平均數11,761.0814,862.9720,195.5521,561.4128,332.49最大值264,397.40266,404.813

7、40,954.57401,101.90532,891.29最小值54.2528.24184.77325.16344.38中位數4,140.935,930.556,864.247,760.9410,149.70偏度6.105.384.594.985.16峰度43.5034.6224.4530.6232.80標準差29,112.1930,522.0741,429.4843,697.9658,603.72(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從表4-1中可以明顯看出,以2009年“會稅差異”的平均數11761.08萬元為基數,2010年差異增長了26.37%;201

8、1年差異增長了71.72%,與2010年相比增長幅度較大;2012年的稅會差異雖然與2010年相比增長幅度不大,但與2009年相比依然增長了83.32%;2013年增長了140.9%,增長幅度非常大。此外,從標準差這點來看,各年樣本分布的離散度較高。從偏度和峰度的角度來看,各年樣本公司的相關數據相對平均值呈右偏分布和尖峰狀態(tài),這說明從樣本整體來看,各年“會稅”差異小于均值并且偏離均值幅度大的公司較多。數據結果分析數據結果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數據分析圖數據分析圖圖圖4-1:“會稅差異會稅差異”均值和中位數分布圖均值和中位數分布圖(一)我國上

9、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數據分析圖數據分析圖(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一)我國上市公司稅會差異的實證分析l圖4-1是根據表4-1中差異的平均值和中位數所做的差異分布圖,圖4-2是會稅差異變化趨勢圖。根據以上的數據和圖表,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會稅差異”在2009年至2013年間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也說明了差異擴大的趨勢是客觀存在的。從側面表明,自從2008年以來,執(zhí)行新準則和新稅法使會稅差異不斷增加,兩者之間的分離進一步拉大。這從實證分析方面說明了研究二者的協調性非常必要。數據分析結果數據分析結果(二)(二)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協調的必要性

10、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協調的必要性 l1.1.差異過大會導致稅收的損失差異過大會導致稅收的損失 l2.2.差異過大會增加財務核算和納稅成本,使納稅效率差異過大會增加財務核算和納稅成本,使納稅效率降低降低 l3.3.差異過大會降低會計信息質量,導致財務虛假信息差異過大會降低會計信息質量,導致財務虛假信息 l4.4.差異過大會增加納稅人涉稅風險,使征、納稅雙方差異過大會增加納稅人涉稅風險,使征、納稅雙方起爭執(zhí)起爭執(zhí)l5.5.差異過大會影響政府的權威性差異過大會影響政府的權威性 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三)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協調的可行性(三)會計準則與所

11、得稅法差異協調的可行性l1.發(fā)展過程中的相輔相成性l2.服務對象的內在一致性 l3.觀念上的相通性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四、差異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協調的基本原則(一)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協調的基本原則 l1.合理性原則 l2.成本效益原則 l3.實用性原則 l4.嚴謹性原則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二)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調的整體建議(二)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調的整體建議l1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制定部門應加強合作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制定部門應加強合作 l2增加會計信息的披露增加會計信息的披露

12、l3稅法應適當放寬對企業(yè)會計方法選擇的束縛稅法應適當放寬對企業(yè)會計方法選擇的束縛 l4建議制定部門進一步協調兩者的差異建議制定部門進一步協調兩者的差異 l5參考國外的經驗,降低隱藏收入參考國外的經驗,降低隱藏收入 l6在制定過程中應該多方參與、反復博弈以達到均衡在制定過程中應該多方參與、反復博弈以達到均衡 l7規(guī)范納稅調整行為規(guī)范納稅調整行為 l8提高征納稅雙方的業(yè)務素質提高征納稅雙方的業(yè)務素質 l9. 強化監(jiān)管與控制強化監(jiān)管與控制,縮減人為差異縮減人為差異 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l1.與資產類有關的差異協調與資產類有關的差異協調第一,固定資產

13、初始計量差異的協調 第二,折舊方面差異的協調第一,收入確認差異的協調 第二,分期收款銷售產品協調第一,廣告宣傳費差異的協調 第二,研究開發(fā)支出加計扣除范圍應進一步擴大 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五、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差異的協調方法(三)差異協調的具體對策(三)差異協調的具體對策l2.與收入類有關的差異協調與收入類有關的差異協調l3.與成本類有關的差異協調與成本類有關的差異協調總結總結l通過本文研究,發(fā)現當前的會計準則與稅法在許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最根本的原因是兩者目標的不同。本文從實證數據方面選取2009年至2013年的數據剖析了差異在不斷擴大的事實,另外,由于在銳思金融數據庫中獲取的數據很有限,所以2014年的數據沒能獲得。然后,由于二者在觀念等方面具有相通性,所以二者形成的差異是可以協調的,另外,差異的協調不僅需要會計與稅務機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差異的協調要在實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