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擴束準直的學習_第1頁
激光擴束準直的學習_第2頁
激光擴束準直的學習_第3頁
激光擴束準直的學習_第4頁
激光擴束準直的學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斯光束準直擴束系統(tǒng)設計學習總結 這一段時間學習zygo干涉儀,剪切干涉儀,平行光管都需要用到優(yōu)良的平行光,就涉及到準直擴束問題,現(xiàn)狀激光的崛起,許多光源都改換為激光,因為其具有光能量集中、方向性和單色性好等特點。但是,一方面激光光束既不是平面波,也不是球面波,在穩(wěn)態(tài)凹形激光諧振器中是一種所謂高斯分布的光波;另一面,由于高斯光束的干涉將產(chǎn)生一個附加位相差,在光學干涉儀中需要對激光進行準直擴束,壓縮遠場發(fā)散角的方法來減小因該附加位相差引起的測量誤差。因此,對激光準直擴束光學系統(tǒng)設計不能采取實驗室中常用的倒置望遠鏡系統(tǒng)來達到對激光準直擴束的目的。一、 高斯光束通過光學成像系統(tǒng)的變換定義w(z)為z

2、點的光斑半徑,它是z的函數(shù),即: wz=w01+zw022 (1)式中: 為激光波長;w0為z=0處的光斑尺寸,稱為光束的“束腰”,束腰位置光束半徑最?。粀0為經(jīng)過單透鏡變換后的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徑;為人射光束的束腰位置到透鏡前焦點的距離,入射光束腰位置在透鏡前焦點前方時為正,否則為負; '為出射光束的束腰位置到透鏡后焦點的距離,出射光束腰位置在透鏡后焦點后方時為正,否則為負。式(2)為像方束腰位置方程,式(3)為像方束腰半徑方程。'=f2 (2+w022) (2)w0'=fw02+2w042 (3)式中:f為透鏡焦距;而w0' 符號由f決定,為負時說明是虛束腰對

3、于一個光學系統(tǒng),確定了透鏡的幾何焦距后,只能通過改變 和w0來調(diào)節(jié)聚焦后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和尺寸。在激光擴束中,為了光束在遠場發(fā)散角最小,這就要求w0' 較大。遠場發(fā)散角: (4)最合理減小激光束發(fā)散角的系統(tǒng)是雙鏡組系統(tǒng),對激光束連續(xù)兩次交換。系統(tǒng)的第一鏡組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負的鏡組能夠得到更緊湊的系統(tǒng),第二鏡組往往是正的。w02f2f1f21f1w01=w02w01上圖正是使用伽利略型擴束結構,由遠場發(fā)散角(4)式可知,0達到最小,則需要使w02達到最大值,由式(3)可知,2必須為0,并化簡式(3)得:w02'=f2 w02 (5)從(5)可知使w02達到最大值,還可

4、以使f2越大,w02越小。因為2必須為0,故由(2)式可知2也等于0,故在第二鏡組中,物束腰和像束腰都落在透鏡的前后焦點上。由于第一鏡組的像束腰為第二鏡組的物束腰,故w01=w02,為了使w01最小,則從第一鏡組推得1必須越大,f1越小。故從式(2)可知1必然是個很小的值,幾乎接近于0??梢?,第一鏡組的后焦點與第二鏡組的前焦點不重合,不能用常用的倒置望遠鏡系統(tǒng)來達到對激光準直擴束的目的,存在微小的差異。二、 高斯光束擴束系統(tǒng)的設計激光光源選用thorlabs公司的He-Ne激光器:角發(fā)散性1.3mrad,束腰直徑0.63mm,假定激光器束腰在出射面上,則選用公司庫存的雙凹透鏡6×3.

5、8 f1=-3.1mm做為第一鏡組時,考慮整機結構,選擇1為60mm,1=0.0007mm,w01=-0.002mm可見,其束腰為虛束腰,束腰位置基本也位于第一透鏡的后焦點上,接著按照(5)式為了達到擴束到70mm的光斑,計算f2的焦距為348.45mm。故用zemax模擬一個為70×8 f2=348.45mm的透鏡做為第二鏡組,與第一鏡組組合使用,兩鏡間距為=348.45-3.1=345.35mm左右。波相差PV值為21waves,相比最早設計激光準直的時候直接優(yōu)化使像面上的入射光線平行,其存在嚴重的波相差PV值為71waves。故理論計算的結構可做為初始結構來優(yōu)化一個完美的準直系

6、統(tǒng)。由于變量只有第二鏡組的兩個曲率與變化不得很大的兩組間距,優(yōu)化使70平行光波相差有比較好的效果,存在困難,故必須在第二鏡組引入新的透鏡,兩個雙分離結構來設計并保持第二鏡組的焦距為f2=348.45mm。引入雙分離結構,增加了5個變量,較容易得出比較好的70平行光波相差。 雙分離結構從上圖可以看出0.1視場以內(nèi)基本達到衍射極限,波相差PV值為0.0782waves,基本達到理想的平面波前。其可用來做干涉儀和平行光管里的準直光波。三、 總結激光準直擴束必須保證平行光的波前波相差達到理想平面波前,故對其準直設計時,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選好初始結構,然后進行優(yōu)化設計可以事半功倍。在發(fā)散角不是很大的時候,選擇的結構基本跟導致望遠鏡結構相類似。對擴束倍率較高的時候,物鏡采用雙分離結構,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這些總結都是個人通過文獻學習的理解,難免有不足和誤解,真誠希望有經(jīng)驗的同事能對我做出指導和改善。四、 參考文獻1. 趙延仲,宋豐華,孫華燕。 高斯光束的激光變焦擴束光學系統(tǒng)設計。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5期 2007.10 2. 蕭澤新。工程光學設計(第二版)。 電子工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