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家庭專項練習_第1頁
六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家庭專項練習_第2頁
六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家庭專項練習_第3頁
六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家庭專項練習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家庭專項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理解。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1詞,又稱長短句,極盛于_(朝代),“清平樂”是_名。2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作者寫的應是_(初春春末夏初)時節(jié)。整首詞以“_”這一句為總起,寫出了作者對春天的尋覓。詞中所寫的“_”一句能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尋春不見的內(nèi)心感受。(后兩空用原文回答)3這首詞寫春,運用的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試分析這種手法使用的妙處。_2.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鋤禾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這首

2、詩當中的名句(_)告誡人們要(_)。2詩的開頭描寫了烈日當頭( )的辛苦,提醒人們( ),詩歌表達了對農(nóng)民(   ),著名詩人范仲淹江上漁者中也有兩句詩寫出了勞動人民的饑苦,這兩句詩是(   )3請說說你讀完這首詩的感受_3. 閱讀理解。是誰的臉被卡出了深深的印記?穿上戰(zhàn)袍的他們,奮戰(zhàn)在一線,那最亮的星是白衣天使的眼,璀璨而閃亮。是誰的身影深夜仍舊屹立社區(qū)崗亭?手握體溫槍,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志愿者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他們被通知提早復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著平凡而偉大的力量。是誰

3、將大街消毒了一遍又一遍?日常的工作已消耗大量體力,如今的工作又平添了一絲危險的氣息,但他們依然無悔地做著城市的美容師。是誰在這特殊時刻仍然選擇接單?疫情之下,他們頂著危險,毅然選擇跨上摩托,為那些不方便在外用餐的人們送來溫暖。是誰主動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站出來?又是誰奔走在大街小巷燃燒著自己的力量?每個時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他們在苦難來臨時總是一往無前!1下面這句詩的朗讀怎樣停頓比較合適?(   )A.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B.是誰在流水線上將布料縫紉后不停安放?2詩歌最后一小節(jié)應該用(   )的語氣朗讀。A.急促 B.激昂 C.悲傷

4、60;D.低沉3詩歌寫道:“每個時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那詩歌中寫到哪些人?請予以補充。你想對“星光熠熠的人”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寫一兩句話。_4下列對于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敘述,能引起讀者關注和共鳴。B.詩歌情感充沛,表達了對奮戰(zhàn)在防疫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崇高敬意。C.詩歌的語言特別寫意,運用了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藝術表現(xiàn)力。D.詩歌從視覺這一角度給我們描繪了戰(zhàn)疫人員的工作情景,仿佛一切都歷歷在目。5都說題目像一條紅線,串聯(lián)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請你結合詩歌內(nèi)容,給這首詩歌取個題目。_4. 閱讀理解。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

5、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1用/表示朗讀中的停頓,這首詩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句是(   )A.千錘/萬鑿/出深/山。 B.烈火/焚燒/若/等閑。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間。2石灰吟當然要緊扣石灰的特點。請舉一句詩說明描寫了石灰的什么特點?_3有一個同學默寫時,把第二句寫成“烈火焚燒若等嫌”,把第四句寫成“要留青白在人間”。這說明他對這首詩的理解有什么不足?_4這首詩吟的是石灰,贊頌了什么人?這種寫法用一個四字成語來表示,該怎么說?_5. 閱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感受不一樣的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云翻墨

6、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1從這首詩的題目上看,這是一場_(季節(jié))的雨。2詩中描寫“雨前”的詩句是“_ ”;描寫“雨中”的詩句是“_ ”;描寫“雨后”的詩句是“_”。3從全詩來看,詩人所描寫的雨是(   )A.和風細雨 B.毛毛細雨 C.連綿陰雨 D.疾風驟雨4這樣選擇是因為詩中的“_” 四個字和“_ ”三個字給出了答案。6. 閱讀理解曾幾的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1解題,了解紀行詩,判斷。這是一首紀行詩,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_從“道

7、中”看,詩人寫出游,只寫到“去”,并沒有寫到“回”。_2請找出詩中兩處明顯的對比,填寫下面的內(nèi)容。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這是第一處對比:“梅子黃時”正是江南_時節(jié),難得有這樣“_”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這是第二處對比:山路上蒼翠的樹樹,與來的時候一樣_,森林叢中傳來_,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3感受古詩描繪的畫面和詩人的心情,判斷。這首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_詩中“綠陰”和“黃鸝”展現(xiàn)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三衢山秀麗的景色。_“黃鸝四五聲”中的“四五”是實寫,表明黃鸝的叫聲。_7. 閱讀短文,

8、完成練習。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1)素:_   (2)札札:_(3)章:_   (4)脈脈:_2適迢牽牛星中借牽牛星、織女星表達人間綢繆夫婦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語句是:_,_。3詩中描寫兩星相對的清冷環(huán)境,于景中寄寓離愁的兩句是(   )A.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B.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C.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4賞析“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一句。_5詩中的抒情主人

9、公是誰?抒發(fā)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會現(xiàn)實?_8. 按要求完成練習。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_。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_。1把詩句補充完整。2本詩的作者是_,他還寫過_。3詩中“_,_”寫的是山村的自然風光;詩中“_,_”兩句將視角從窗外轉入屋內(nèi),寫出了農(nóng)家生活的情趣。4詩中自然的風光、普通的農(nóng)院、平凡的生活場景、醇厚的友誼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9. 閱讀理解。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1這首詩的作者是_朝詩人_?!耙鳌笔莀的意思。2解釋下列詞語。等閑:_渾:_清

10、白:_3詩的前兩句看似寫石灰的燒煉,其實象征著_;三、四兩句描寫了_的精神,表達了詩人_的決心。4在括號內(nèi)填上適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將句子銜接起來。(_)千錘萬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間。10. 詩詞閱讀。清平樂·春歸何處宋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1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作者寫的應是_時節(jié),表現(xiàn)了強烈的_之情。2閱讀這首詞,根據(jù)要求完成賞析。詞的上片,一個“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設想:有人知道春的去處,喚回與自己同住。詞的下片,通過黃鸝“_”,寫出了春天已過,初夏已來。整首詞

11、表達了詞人對春天的_之情。3這首詞運用的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試分析這種手法使用的妙處。_4這首詞的下片充滿了奇妙的想象和美麗悠長的情味,請對此進行闡述。_11. 課外閱讀。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1本詩的韻腳是_,描寫的季節(jié)是_。2給下面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1)“亂花”的意思是(_)A指花朵大小不一,顯得很雜亂。B各種顏色的野花。(2)“漸”的意思是(_)A漸漸。B進。(3)“欲”的意思是(_)A副詞,將要。B欲望。3解釋下面的詩句。

1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_4判斷,對的畫“”,錯的畫“×”。(1)本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漫步西湖所見到的明媚風光。(_)(2)本詩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歌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孤山寺和白云。(_)(3)“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_)(4)“早”字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之情。他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情態(tài),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_)5詩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來描寫西湖早春的景色?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_12. 課內(nèi)練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1這首詩是_代_寫的。2詩題中“書”的意思是_。這首詩寫了_的情境。3詩中“白雨跳珠”采用了_修辭手法,寫出了雨的_特點。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句詩的意思是_13. 閱讀馬詩,回答問題。馬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1在詩的前兩句中,“沙如雪”、“月如鉤”描繪了邊塞月夜怎樣的景色?_2詩的后兩句,詩人通過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xiàn)志士們怎樣的思想感情?_3在這首詩中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 _14. 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墨竹圖題詩清鄭燮衙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