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1頁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2頁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3頁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對比閱讀,完成練習。囊螢夜讀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孫敬懸梁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注釋)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學問的讀書人。1用組詞法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好學(_) 晨夕不休(_)   懸屋梁(_)2兩篇文章相比,相同點是車胤和孫敬都是_的人,他們在學習中都遇到了困難。但他們遇到的困難不同,車胤遇到的困難是_,孫敬遇到的困難是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樣,車胤的方法是_,孫敬的方

2、法是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學說:“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生活好了,囊螢夜讀、孫敬懸梁這類的故事不會發(fā)生了再講這類故事不合時宜”請談?wù)勀愕目捶?。_2. 課內(nèi)閱讀。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為精衛(wèi),常( ),以堙于東海。1按原文填空。2精衛(wèi)代表的是什么樣的精神?請你寫一寫。_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種精神?_4讀完這個神話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_3. 小古文閱讀。文徵明習字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zhá),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

3、妙。選自書林紀事(注釋)臨:臨摹。日:每天。率:標準。遂:于是,就。于:對,對于。嘗:曾經(jīng)。茍且:敷衍了事,馬虎。簡札:信件,書信。少:同“稍”,稍微。易:改換,更換。愈益:愈加,更加。1(字詞理解)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中的“臨”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玉樹臨風 B.兵臨城下 C.身臨其境 D.唐臨晉帖2(句段理解)對下面這句話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因此,他的年紀越大,書法就越發(fā)精致巧妙。B.因為他越來越老了,所以書法更加敷衍了事。C.因此,愈老的書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D.因此,他的年紀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練巧妙

4、。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為他( )A.有興趣,肯用功。 B.人聰明,練得多。C.練得多,不隨意。 D.不隨意,有耐心。4(分析判斷)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奮刻苦習字的具體行動的一項是( )A.日以十本為率 B.書遂大進C.平生于書,未嘗茍且 D.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5(評價人物)讀了這篇小古文,你覺得文徵明是個怎樣的人?_4. 課內(nèi)閱讀。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說新語)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1)

5、競走:_(2)信然:_2寫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譯文:_(2)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譯文:_3說說為什么“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4你從這個故事中獲得了什么啟示?_5. 閱讀理解。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1解釋下列詞語。(1)方_   (2)感_(3)意_   (4)還_2解釋下列句子中“卒”的意義。(1)還卒業(yè) _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未成,棄去。譯文:_6. 閱讀理解。 

6、;學   奕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釋奕:下棋。本文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上。  秋:是人名。因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誨:教,教導(dǎo)。  其:其中。  鴻鵠:天鵝。  繳:系在箭上的絲繩,射鳥用。  之:這里指代鴻鵠。  俱:一起。  為:同“謂”,認為。  是:這個人。1對照注釋,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2奕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

7、一個   ,另一個 ,結(jié)果   。3“奕秋誨二人”,為什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完全不同?請寫出自己的看法。_7. 課內(nèi)閱讀。精衛(wèi)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解釋下列詞語。曰:_故:_ 溺:_為:_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這個故事,具有濃重的悲劇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8. 閱讀課文選段,回答問題。精衛(wèi)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以堙于東海。1將課文補充完整。2下列對“女娃游

8、于東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女娃在東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C.女娃去東海游玩,再也沒有回來。3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女娃_的精神。4“精衛(wèi)填?!睂儆谏裨捁适?,我還能寫出來個神話故事的名字_、_。9. 課內(nèi)閱讀。胤恭勤不倦,_。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_焉。1這篇文章的題目是_。2按原文內(nèi)容填空。3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_)(2)家貧不常得油。(_)4文中車胤具有_、_的精神品質(zhì)。5寫出兩個與古人讀書求學有關(guān)的成語:_、_1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王冕(min)傳(節(jié)選)王冕者,諸暨(j

9、ì)人也。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ln)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zhé)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x)田,父怒,撻(tà)之。已而復(fù)如初。(注釋)竊:偷偷地。輒:就?;颍河腥耍械娜?。撻:用鞭子打。1(理解句子)讀一讀,給句子選擇正確的翻譯。(1)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_)A王冕進入學堂偷竊,聽到學生們在讀書。B王冕偷偷地進入學堂,聽學生們讀書。(2)或牽牛來責蹊田。(_)A有人牽著牛來責罵王冕家的牛踐踏田地,踩壞了莊稼。B或者牽著牛來踐踏田里的莊稼。2(梳理內(nèi)容)文中寫了哪個事例來說明王冕愛讀書?_3(個性表達)結(jié)合短文,試著說說王冕能成為大

10、文學家的原因。_4(語言積累)王冕讀書的故事讓你想到了哪句名言?_11. 閱讀下面的小古文,回答問題。人有亡斧者(節(jié)選)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fù)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皆無似竊斧者也。注釋:亡:丟失  意:猜想;懷疑  他日:另一天1“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中的“顏色”的意思是(   )。A.色彩,色澤 B.穿著打扮 C.神態(tài),表情2“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A.不久,丟斧子的人在挖溝時找到了自己的斧子B.不久

11、,丟斧子的人在鄰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C.不久,鄰人的兒子在丟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3這個人丟失斧子時和找到斧子后,鄰人之子的_、_、_并沒有_,只是這個丟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樣了。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多選)A.不要毫無根據(jù)地去猜疑別人B.不能輕易相信別人,要時刻保持警惕C.如果對別人有成見,就會影響自己對這個人的正確判斷12. 課外類文閱讀。嫦娥奔月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zhé)令

12、伐樹。選自淮南子·覽冥訓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羿請不死之藥   常斫之學仙有過   過故人莊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嫦娥為什么變成了“蟾蜍”?_3“下有一人”指的是_。4短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月桂的神奇?請你用“   ”畫出來。5仿照“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介紹一下自己吧!_13. 課內(nèi)閱讀。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p>

13、其意,還卒業(yè)。1下面對文中第二句話的標點,最恰當?shù)氖牵?#160; )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B.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C.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2解釋帶點詞語的意思。棄去:棄去棄去_ 還卒業(yè):_3“問之”是指李太白問老媼。他是這樣問的:“_?”4人們?yōu)槭裁唇o山下的小溪取名為“磨針溪”呢?下面的說法最合理的是(  )A.為了紀念曾經(jīng)在這條小溪邊磨針的老媼。B.為了紀念曾經(jīng)經(jīng)過小溪的大詩人李白。C.為了學習發(fā)揚老媼堅持不懈的磨針精神。1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⑶蟀佾F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釋)求:尋求,尋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違抗。不信:不真實,不可信。然:正確。故:所以。1下面對文中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