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通風系統(tǒng)情況_第1頁
2012年6月通風系統(tǒng)情況_第2頁
2012年6月通風系統(tǒng)情況_第3頁
2012年6月通風系統(tǒng)情況_第4頁
2012年6月通風系統(tǒng)情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2年新陽煤礦通風、防塵等系統(tǒng)情況一、通風系統(tǒng):1、新陽煤礦通風方式為分區(qū)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進風井有主立井、副立井、主斜井、副斜井、白壁關(guān)主斜井,回風井有東風井、北風井、南風井。東風井主要通風機型號為TZK58NO24,電機型號為4508,電機功率為315KW,風葉角度25°,排風量為3610m3/min,負壓為1200pa,服務于東部試驗采區(qū)。南風井主要通風機型號為GAF17.810.61,電機型號為Y40016,電機功率280KW,風機角度15°,排風量為4413m3/min,負壓為1270pa,服務于新一采區(qū),北風井風機型號FBCDZ N0 23/54,電機型

2、號YBF450S2-8,風葉角度43/35度,電機功率200*2KW,總排風量5452m3/min,負壓1100pa,服務于新二采區(qū)。全礦總進風量為12970m3/min,總排風量為13493m3/min。反風方式:東風井、北風井采用風機反轉(zhuǎn)反風,南風井采用反風道反風。歷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jié)果均為低瓦斯礦井。 2011年瓦斯等級鑒定結(jié)果為:瓦斯相對涌出量為0.36 m3/t,絕對涌出量為3.03 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為0.63 m3/t,絕對涌出量為5.4 m3/min瓦斯等級鑒定為低。2、采區(qū)通風情況:全礦共布有3個采區(qū),分別為:新一采區(qū)、新二采區(qū)和東部試驗采區(qū),現(xiàn)各采區(qū)全部實現(xiàn)

3、分區(qū)通風,各采區(qū)基本采用二進一回的通風方式。新一采區(qū)采區(qū)布置1個綜采面、2個備用面、2個掘進面、3個開拓面,2個變電所,1個絞車硐室,1個注氮機硐室,107運庫房1個,按設計需用風量為4450m3/min,該采區(qū)進風量為4413m3/min;沒有備用風量。新二采區(qū)布有1個綜采面、2個掘進面、2個開拓面、1個變電所和1座火藥庫、1個壓風機硐室、1個注氮機硐室,需用風量為4937m3/min,該采區(qū)實際進風量為5328m3/min;東部試驗采區(qū)布有1個備用面、1個開拓面(停掘)、3個變電所和1個硐室,需用風量為1450m3/min該采區(qū)實際進風量為3320m3/min。我礦回采工作面配風量平均在9

4、00 m3/min,根據(jù)上件文件要求掘進工作面使用不小于2*15KW風機,每面配風量約在450 m3/min,新一采下部回風、皮帶巷使用2*30KW風機配風量約600 m3/min。使用均壓通風工作面新111用風量在1400 m3/min,新201在1800 m3/min。3、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回采工作面我礦現(xiàn)采用全風壓“U”型通風方式獨立通風,受采空區(qū)影響的新111、新201采用均壓通風;掘進工作面通風全部實行了獨立通風方式,工作面基本上采用2*15KW以上的風機壓入式供風,局扇全實現(xiàn)了兩閉鎖,正在逐步實現(xiàn)三專供電。局扇安裝、使用、管理初步實現(xiàn)了“五專一化”。二、防滅火系統(tǒng):1

5、、我礦所采煤層均具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性,1#2#3#煤層屬于類自燃,新一采區(qū)9#10#11#煤層屬于類自燃,新二采區(qū)9#10#11#煤層屬于類容易自燃。去年新一采區(qū)109、107工作面發(fā)生的CO超限事故,新201、新111工作面使用均壓通風系統(tǒng),說明我礦的自燃發(fā)火形勢比較嚴重,防滅火必須重點對待。我礦采用的防止煤層自燃的防滅火方法主要有:采取煤層注水(堿水)、井下移動注氮系統(tǒng)、均壓通風、防滅火灌漿系統(tǒng)和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2、注氮系統(tǒng):我礦井下共使用3套礦用移動式注氮設備,型號為DT1000,每套制氮機使用20m3 壓風機兩臺或40 m3壓風機一臺,每套制氮機流量為1000m3/h,氮氣濃度不小于97%

6、,壓力不小于0.6 Mpa。新一采1109注氮硐室安裝2臺,四寸注氮主管沿軌道巷鋪設,主管溝通整個采區(qū)注氮點,形成新一采注氮網(wǎng)絡;各注氮分支全部安設閥門及流量計控制,實現(xiàn)了量化考核。注氮點分別是新一采區(qū)新107材料巷4寸注氮管、新108材料巷4寸注氮管、新111運輸巷3寸注氮管向采空區(qū)注氮進行防滅火工作。新二采新201安裝1臺。注氮管沿新201材料巷鋪設4寸注氮管,向采空區(qū)注氮進行防滅火工作。注氮方式:在回采工作面材料巷鋪設注氮支管路,采用埋管注氮法,每30米向采空區(qū)埋注氮花管一根,邁步式進行。3、煤層注水系統(tǒng)煤層注水是綜采工作面最有效的防塵措施,正常開展煤層注水還可以起到預防煤與瓦斯突出、減

7、小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防治沖擊地壓、 防火與降溫的作用。新一采區(qū)及新二采區(qū)的9#、10#、11#煤層進行煤層注水,9#、10#煤平均孔隙率5.35%、11#煤平均孔隙率5.04%,注水方法:由材料巷、運輸巷向工作面打平行交錯鉆孔, 選用KHYD155dIAB 7.5型巖石電鉆鉆孔,鉆孔直徑50mm ,每隔10m25m布置1個鉆孔,以工作面長度200m為例,材料巷孔深大于工作面傾斜長的2/3(134米),在運輸巷打淺孔(65米),鉆孔要始終保持在煤體中,封孔長度8m10m, 采用膨脹式封孔器封孔,煤層注水水源由工作面防塵管路提供。注水方式:采用雙向動壓注水,注水泵選用2BZ-4012型脈沖

8、式注水泵。最大脈沖強度12Mpa,排量40L/min,功率15Kw。根據(jù)以往注液經(jīng)驗,注水終壓視具體情況在6 - 8 MPa之間進行調(diào)節(jié),采用SGS雙功能壓力表,觀測注水壓力。注水管路為直徑13mm的高壓液管,注水孔每5個一組,五孔連注,注水超前工作面距離40-100米。為抑制煤體中硫化氫對人員的傷害,根據(jù)我礦實際情況和注液噸煤成本,選擇純堿(Na2CO3)作為阻化劑,濃度控制在5%-20%之間(一般為5%),實行材料巷單向注堿面水。4、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1)、現(xiàn)在束管檢測主要由GC4085型礦井氣體各點參數(shù)色譜自動分析儀,A5085煤礦專用色譜工作站,G103色譜用空氣發(fā)生器,ZBE型水輪式真空系

9、,HC4085礦井氣體采集系統(tǒng),SPGH600型高純氫發(fā)生器電腦打印機,井下束管布置,井下濾水器九大部分組成,從抽氣取樣分析檢測打印報告儲存數(shù)據(jù)全部自動化完成。2)、功能:應用氣相色譜分析技術(shù)對煤層自然升溫過程中多種氣體產(chǎn)物進行分析,預測煤層自然發(fā)火過程,在實際應用中采用以下CO、C2H4、C2H2作為預測自然過程(緩慢氧化、加速氧化、激烈氧化)的主指標,其它烷氣體組份為輔指標;以C2H2、C2H4、CO組份濃度的下降值作為判斷密閉火區(qū)熄滅程度指標,掌握煤層自然發(fā)火變化趨勢,指導礦井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滅火措施,達到早期預測預報煤層自然發(fā)火狀態(tài)和啟封火區(qū)的目的。3)、 路線: 新二采區(qū)井下各

10、測點。地面副斜井北大巷 南大巷南軌道井下各測點。4)、安裝情況:使用2根16芯主束管總長度5500m,使用0.8m單芯束管7000m.共檢測井下采空區(qū)14個測點,綜采工作面上隅角(新108回收、新111、新201)3個測點,共17個測定。5、注漿系統(tǒng)南風井、北風井各建有注漿站一座,注漿管路采用4寸鋼管由回風巷送到各回采工作采空區(qū)。注漿方法為采后注漿。南風井注漿站現(xiàn)有為簡易注漿站,采用水槍取土的方法配漿液,漿液配比濃度為20-30%,每班注漿量最多可達到180m3,并且可以全天三班制注漿。主要服務于新一采區(qū)工作面回采封閉后注漿。北風井注漿站比較選進,由水槍取土,漿液流入攪拌池按設計濃度進行充分配

11、比、攪拌均后送入井下,每天注漿量可達到1368m3,主要為新二采區(qū)服務。三、供水及綜合防塵所采煤層的煤塵均具有爆炸性,煤塵爆炸指數(shù)分別為:1#煤25.56%,2#煤23.03%,3#煤23.45%,9#煤18.82%,10#煤18.70%,11#煤18.44%。礦井防塵系統(tǒng)中,防塵供水水源充足 ,在西山建有1000m3地面靜壓水池,向井下各用水地點供水,形成靜壓供水系統(tǒng)。從東大巷口,由變徑三通分別接入北大巷4寸管(進入新二采軌道變?yōu)?寸管),通過井底車場到南大巷4寸管(進入新一采軌道變?yōu)?寸管),接入東大巷4寸管。礦井采區(qū)皮帶軌道上下山敷設供水管路向井下各點供水,在井下巷道供水管路均每隔50m

12、安設一個三通閥門,以方便沖洗巷道、安裝供水施救裝置。井下主要大巷、采區(qū)、采煤工作面的供水管上安設有水質(zhì)過濾器,保證各點用水的水質(zhì),主要進回風巷每10天進行一次沖洗,每年進行一次主要大巷刷白。南、北、東大巷安裝了光控凈化噴霧,采區(qū)主要運輸巷、工作面轉(zhuǎn)載點安裝了觸探噴霧,實現(xiàn)了部分噴霧降塵自動化,防塵供水系統(tǒng)水量、水壓滿足防塵要求。我礦綜合粉塵治理措施主要有:煤層注水、濕式打眼、放炮使用水煤泥、轉(zhuǎn)載噴霧、凈化噴霧、巷道沖洗、巷道刷白、綜掘工作面除塵風機除塵等。1、綜采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主要有:兩巷煤層注水、采煤機內(nèi)外噴霧、架間噴霧、后溜噴霧、轉(zhuǎn)載點噴霧、凈化噴霧、巷道沖洗、個體防護。綜采工作面粉塵

13、管理:1)工作面綜合防塵隊組要設專人負責,專職人員每天對防塵設施、采煤機噴霧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噴霧正常使用。2)工作面煤層進行超前長鉆孔動壓注水,具體注水方案由通風區(qū)負責實施。3)在材料巷設置噴霧泵,跟隨設備車移動,保證采煤機內(nèi)噴霧壓力達到2Mpa以上、外噴霧壓力達到1.5Mpa以上。無內(nèi)噴霧或內(nèi)噴霧不能正常使用時外噴霧壓力不小于4Mpa。4)兩巷分別設隔爆水袋,距工作面60200m的范圍內(nèi)安設一組,再往外每隔200m安設一組隔爆水袋,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200L/隔爆水袋容量不小于每袋20L,排距在1.2-3米。 5)工作面兩巷距安全出口30m處,距回風巷30m處各安設一道風流凈化水幕,

14、水幕要覆蓋巷道全斷面。6)采煤機司機、拉架工、放煤工、端頭維護工、清煤工及各部輸送機司機、泵站司機等高塵作業(yè)人員要佩戴防塵口罩。7)要每天清理巷道浮煤,并定期進行灑水滅塵,運輸巷每周灑水兩次,材料巷每五天灑水一次,保證兩巷內(nèi)無煤塵堆積。8)每班結(jié)束后,必須將所有機電設備上和各轉(zhuǎn)載點前后5m范圍內(nèi)的浮煤、浮塵清理干凈。9)各轉(zhuǎn)載點必須安設噴霧降塵裝置,并正確合理使用。每架支架前梁下安一組架間噴霧裝置,在放煤空間安一組放煤噴霧裝置,噴霧裝置為自動降架噴霧裝置。2、掘開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主要有:濕式打眼、綜掘機內(nèi)外噴霧、轉(zhuǎn)載點噴霧、凈化噴霧、巷道沖洗、除塵風機除塵、個體防護。掘開工作面粉塵管理:1)

15、綜合防塵要有專人負責,對防塵設施進行維修,保證能正常使用。2)工作面打眼使用好濕式打眼,專職人員每天對綜掘機噴霧(內(nèi)噴霧壓力達到3Mpa以上、外噴霧壓力達到1.5Mpa以上)、轉(zhuǎn)載噴霧、凈化噴霧等防塵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噴霧正常使用。3)距工作面60200m的范圍內(nèi)安設一組設隔爆水棚(每組長度不小于20米),再往外每隔200m安設一組隔爆水袋,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200L/(隔爆水袋容量每袋20L,排距在1.2-3米)。4)工作面距迎頭30-50m,距回風巷30-50m各安設一道風流凈化水幕,水幕要覆蓋巷道全斷面。5)各轉(zhuǎn)載點必須安設噴霧降塵裝置,并正確合理使用。6)每班結(jié)束后,必須將所有機

16、電設備上和各轉(zhuǎn)載點前后5m范圍內(nèi)的浮煤、浮塵清理干凈,每周最少灑水滅塵兩次,保證巷內(nèi)無煤塵堆積。7)綜掘機司機、工作面各作業(yè)人員,要佩戴防塵口罩。四、新陽煤業(yè)井下排水系統(tǒng)概況新陽煤業(yè)井下共設3個中央泵房:副井底中央泵房、新一采中央泵房、新二采中央泵房。八采污水倉、九采水倉、新一采頭部皮帶2#倉、新二采清撒煤斜巷水倉,4個水倉。具體排水點情況:1、新二采清撒煤斜巷泵房安裝有3臺水泵:100D45×6 、160KW×1、30KW×2、經(jīng)4寸(D108-240M)排水管到北大巷排水渠,到井底中央泵房.2、東總回水倉隔膜泵(風泵)經(jīng)4寸管到八采污水倉經(jīng)東軌道6寸管排水渠到井底中央泵房。3、八采污水倉 安裝有2臺水泵: 110KW×2、 75KW×1經(jīng)東軌道6寸排水管路到東大巷排水渠到井底中央泵房。4、南風井底水倉隔膜泵(風泵)經(jīng)4寸排水管到南軌道排水渠到新一采中央泵房.5、新一采頭部皮帶2#水倉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