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圖靈獎獲獎者_第1頁
歷屆圖靈獎獲獎者_第2頁
歷屆圖靈獎獲獎者_第3頁
歷屆圖靈獎獲獎者_第4頁
歷屆圖靈獎獲獎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歷屆圖靈獎獲獎者

查爾斯·薩克爾查爾斯·薩克爾(CharlesP.Thacker,1943年2月26日-2017年6月12日),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協(xié)會會士,微軟技術(shù)院士。因設計與實現(xiàn)了第一臺現(xiàn)代個人電腦XeroxAlto而榮獲2009年圖靈獎。2017年6月12日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逝世,享年74歲個人履歷CharlesP.Thacker(昵稱Chuck)是計算機先驅(qū)之一。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ACM會士。在微軟工作,是微軟全球十幾位技術(shù)院士之一。除了是一位出色的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師之外,他也是杰出的研發(fā)管理者。1943年2月26日,他出生于美國加州帕薩迪納。1968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讀書時,他加入了Genie項目。這個項目不久發(fā)展為伯克利計算機公司(簡稱BCC),開發(fā)了BCC500分時系統(tǒng)。Thacker領(lǐng)導了中心存儲器和微處理器的設計。但公司商業(yè)上并不成功。羅賓·米爾納羅賓·米爾納(RobinMilner),英國計算機科學家。生于1934年1月13日,1991年獲得世界計算機領(lǐng)域最高獎“圖靈獎”。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米爾納和戈頓等人一起提出了形式化邏輯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實現(xiàn)了他稱之為LCF的一個系統(tǒng)——“可計算函數(shù)的邏輯”。另一方面的貢獻是關(guān)于并發(fā)計算(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計算(parallelcomputing)。1958年從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yè),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是教師,然后在Ferranti公司當程序員?;氐綄W術(shù)界,先后在City大學,Swansea大學,斯坦福大學任職。1973年回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在愛丁堡大學任職期間,他開發(fā)了函數(shù)式編程語言,ML,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LCF的開發(fā)。在離開愛丁堡前,羅賓·米爾納向現(xiàn)在的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提供了一筆捐款并成立了每年一次在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舉行的以他名字名名的"羅賓·米爾納講座",被邀請的演講者都是對理論計算機科學有重大貢獻的學者。1995年,羅賓·米爾納回到母校劍橋,并擔任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主任,現(xiàn)為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教授。帕特里克·漢拉汗PatrickM.Hanrahan,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chuàng)始員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室教授。2020年3月18日,國際計算機協(xié)會宣布,PatrickM.Hanrahan和EdwinE.Catmull為2019年圖靈獎獲得者。在加入皮克斯之前,曾在NYIT的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室短暫工作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chuàng)始員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室教授。2020年3月18日,國際計算機協(xié)會宣布,PatrickM.Hanrahan和EdwinE.Catmull為2019年圖靈獎獲得者,以表彰他們對3D計算機圖形學的貢獻,以及這些技術(shù)對電影制作和計算機生成圖像等應用的革命性影響。約翰·科克約翰·科克是從機械到數(shù)學、又從數(shù)學轉(zhuǎn)到計算機方向上來的學者。他生于1925年,1946年在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干了幾年實際工作以后,又回到母校讀研究生,于1956年取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之后,他進入IBM,從此開始了他的計算機生涯并為IBM計算機市場的開拓和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尤其是RISC架構(gòu)和編譯器優(yōu)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約翰·科克生于1925年,1946年在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干了幾年實際工作以后,又回到母校讀研究生,于1956年取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之后,他進入IBM,從此開始了他的計算機生涯并為IBM計算機市場的開拓和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學過機械和數(shù)學,基礎(chǔ)扎實、知識面廣,加上科克興趣廣泛,善于動腦,他在IBM許多產(chǎn)品的設計開發(fā)和技術(shù)問題的解決中都起過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有眾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沃特森研究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當人們有疑難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自然就會說:“找約翰討論去”。大衛(wèi)·帕特森大衛(wèi)·帕特森(DavidPatterson),1947年11月16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2017年圖靈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ACMFellow,IEEEFellow,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大衛(wèi)·帕特森于1969年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shù)學專業(yè)學士學位;1970年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1976年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77年受聘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90年當選為IEEEFellow;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ACMFellow;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6年受聘為谷歌杰出工程師;2017年獲得ACM圖靈獎。大衛(wèi)·帕特森致力于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gòu)與工程、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gòu)與系統(tǒng):性能、安全、RISC-V操作系統(tǒng)和絡方面的研究。1947年11月16日,大衛(wèi)·帕特森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約翰·軒尼詩約翰·軒尼詩(JohnLeRoyHennessy),1952年9月22日出生于紐約亨廷頓,2017年圖靈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ACMFellow,IEEEFellow,Atheros公司、MIPS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斯坦福大學第十任校長。約翰·軒尼詩于1973年獲得維拉諾瓦大學電氣工程學學士學位;1975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1977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受聘為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1983年晉升為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副教授;1986年受聘為威拉德和伊內(nèi)茲·克爾·貝爾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199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2年至1998年擔任硅圖形計算機系統(tǒng)公司首席架構(gòu)師;1995年當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1996年至1999年擔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1999年至2000年擔任斯坦福大學教務長;2000年至2016年擔任斯坦福大學校長;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被任命為斯坦福大學奈特-軒尼詩學者項目主任;2017年獲得圖靈獎。約翰·霍普克羅夫特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EdwardHopcroft),1939年10月7日出生于美國西雅圖,計算機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于1961年獲得西雅圖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1964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8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198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4年—2001年任康奈爾大學工程學院院長;200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約翰·霍普克羅夫特主要從事理論計算機科學領(lǐng)域的研究。青年約翰·霍普克羅夫特1939年10月7日,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EdwardHopcroft)出生于美國西雅圖。1961年,獲得西雅圖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艾倫·凱艾倫·凱(1940年5月17日—),英文原名AlanCurtisKay,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在面向?qū)ο缶幊毯痛翱谑綀D形用戶界面方面作出了先驅(qū)性貢獻。2003年獲得圖靈獎。擔任Viewpoints研究院院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兼職教授。曾任Apple公司院士,惠普公司資深院士。艾倫·凱在1940年,艾倫·凱出生于麻省的Sprinfield。童年在澳大利亞度過。二次大戰(zhàn)時,回到美國,住在麻省海德萊城外的約翰遜農(nóng)舍。母親是音樂家。1949年舉家遷往長島,1961年在丹佛講解吉他課程。1968年秋,與SeymourPapert認識,開始學習Logo語言。為了發(fā)展Dynabook,艾倫甚至發(fā)明了Smalltalk編程語言,Samlltalk吸取了Simula的class的概念,并發(fā)展出圖形使用者接口(GUI),即是蘋果麥金塔電腦的原型。1970年,鮑勃·泰勒成立PARC研究中心,艾倫·凱成為第一個雇員,他建立學習研究工作組(LRC),并參與Alto計算機的開發(fā)。1972年,PARC發(fā)布了Smalltalk的第一個版本。1979年,凱邀請喬布斯、JeffRaskin來到PARC參觀,喬布斯對視窗圖形用戶界面印象深刻。1983年,凱離開全錄,擔任Atari公司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杰弗里·辛頓杰弗里·辛頓(GeoffreyHinton),1947年12月6日出生于英國溫布爾登,2018年圖靈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杰弗里·辛頓于1970年獲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受聘為蘇塞克斯大學認知科學研究項目研究員;1978年獲得愛丁堡大學人工智能學博士學位。1978年至1980年擔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認知科學系訪問學者;1980年至1982年擔任英國劍橋MRC應用心理學部科學管理人員;1982年至1987年歷任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1987年受聘為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1996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199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倫敦大學學院蓋茨比計算神經(jīng)科學部創(chuàng)始主任;2001年至2014年擔任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2016年至2023年擔任谷歌副總裁兼工程研究員;2023年從谷歌辭職。阿迪·薩莫爾阿迪·薩莫爾(AdiShamir),2002年圖靈獎獲得者、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教授、美國外籍科學院院士、現(xiàn)代密碼學奠基人之一。AdiShamir早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77至1980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后返回以色列,發(fā)表了許多文章,獲得了多項獎勵,如美國計算機學院Kannelakis獎、以色列數(shù)學協(xié)會Erdos獎、IEEEW.r獎、UAP科學獎、梵蒂岡PUISXI金獎以及IEEEKojiKobayashi計算機與通信獎等等。阿迪·薩莫爾阿迪·薩莫爾(AdiShamir)教授是當前著名的密碼學專家,AdiShamir早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77至1980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后返回以色列,發(fā)表了許多文章,獲得了多項獎勵,如美國計算機學院Kannelakis獎、以色列數(shù)學協(xié)會Erdos獎、IEEEW.r獎、UAP科學獎、梵蒂岡PUISXI金獎以及IEEEKojiKobayashi計算機與通信獎等等。杰弗里·戴維·烏爾曼杰弗里·戴維·烏爾曼(JeffreyDavidUllman),2020年圖靈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杰弗里·戴維·烏爾曼于1963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工程數(shù)學學士學位;1966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學博士學位;1966年至1969年任職于貝爾實驗室;1969年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副教授;1974年晉升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1979年受聘為斯坦福大學教授;198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至1994年擔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1994年當選為ACMFellow;1994年至2002年,擔任斯坦福大學W.Ascherman工程學教授;2003年以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身份退休;201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杰弗里·戴維·烏爾曼致力于數(shù)據(jù)庫理論、信息集成、算法優(yōu)化、編譯器等方面的研究。1942年11月22日,杰弗里·戴維·烏爾曼出生于紐約市。羅納德·李維斯特羅納德·李維斯特(RonaldL.Rivest)生于1947年,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院士,國際密碼研究學會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現(xiàn)任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和計算機科學系Viterbi講座教授。他是MIT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成員,并領(lǐng)導著其中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中心。1977年從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密碼安全、計算機安全算法的研究,他發(fā)明了RSA加密算法,這個算法在信息安全中獲得最大的突破,這一成果也使他在2002年得到圖靈獎。他擔任國家密碼學會的負責人。羅納德·李維斯特李維斯特教授1969年從耶魯大學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1974年從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李維斯特主要從事密碼學、計算機和絡安全和算法的研究。他和AdiShamir和LenAdleman一起發(fā)明了RSA公鑰算法,也是RSA數(shù)據(jù)安全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并且和Shamir、Adleman分享了2002年度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頒發(fā)的圖靈獎。他在密碼設計和密碼分析方面有極其豐富的經(jīng)驗,擔任國際密碼研究協(xié)會的負責人。艾倫·愛默生艾倫·愛默生(ErnestAllenEmerson),是EdmundClarke在哈佛大學的博士生。因其突出的在應用數(shù)學方面的突出成績而獲得圖靈獎.個人經(jīng)歷艾倫·愛默生著名的“模型檢測”的論文就是Emerson與導師Clarke合作的。Emerson是從德州奧斯丁分校獲得的其數(shù)學本科學位,并從哈佛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獲得其博士學位。Emerson是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曾任ACMTransactionsonComputationalLogic,FormalAspectsofComputing,和FormalMethodsinSystemsDesign等雜志的編委。他擁有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shù)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哈佛大學應用數(shù)學學位。他的主頁透露,自己之所以走上形式化驗證的道路,是受了1970年代中期圖靈獎得主TonyHoare的一篇CACM論文"ProofofProgram:Find"的啟發(fā)。他位列CiteSeer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前1%計算機科學家。圖片暫時無法顯示,請下載后嘗試伊凡·愛德華·蘇澤蘭1988年的圖靈獎授予當時在SunMicrosystem公司任高級研究員、有“計算機圖形學之父”譽稱的伊萬·薩瑟蘭(IvanEdwardSutherland)。薩瑟蘭1938年5月16日生于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中西部小城市黑斯廷斯(Hastings)。20世紀50年代薩瑟蘭上中學時,計算機剛問世不久,是一種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機器,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視線,薩瑟蘭就是其中之一。他用很大的熱情自己動手設計與裝配過一些用繼電器工作的計算裝置,這些裝置雖然簡單而幼稚,卻使薩瑟蘭積累了一些最基本的計算機經(jīng)驗。伊萬·薩瑟蘭1959年,薩瑟蘭在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學土學位,第二年又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這兩所大學在電氣工程/計算機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學者。薩瑟蘭在那里打下了很好的專業(yè)基礎(chǔ),而且,一到假期,他就到IBM公司去打工,積累了相當?shù)膶嵺`經(jīng)驗。圖片暫時無法顯示,請下載后嘗試法蘭西斯·艾倫法蘭西斯·艾倫(FrancesE.Allen,1932年8月4日-2020年8月4日)是一位計算機科學家,作為一名編譯器優(yōu)化領(lǐng)域的先驅(qū),她的成就主要包括編譯器的基本原理、代碼優(yōu)化和并行編譯等。1954年,法蘭西斯·伊麗莎白·艾倫(FrancesE.Allen)畢業(yè)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并獲得學士學位。她在1980年代早期創(chuàng)立了并行翻譯(ParallelTRANslation,PTRAN)研究組,致力于研究并行計算機的編譯問題。該小組的工作在編譯器的并行化方面處于世界領(lǐng)先的位置。她在這些項目中的工作促成了許多目前廣泛應用于商業(yè)編譯器中的程序優(yōu)化算法和技術(shù)。艾倫在IBM業(yè)界有廣泛影響,并于1989年成為第一位女性IBMFellow。她也是IBM技術(shù)研究院(IBMAcademyofTechnology)的主席。1997年,艾倫被選入WITI名人堂。2002年,艾倫從IBM退休。溫頓·瑟夫溫頓·瑟夫,又譯作溫特·瑟夫(VintCerf),TCP/IP協(xié)議的發(fā)明者,現(xiàn)為Google副總裁兼首席互聯(lián)顧問。許多人把文頓·瑟夫看作“互聯(lián)之父”之一,他是TCP/IP協(xié)議和互聯(lián)架構(gòu)的聯(lián)合設計者之一。在1994年加入MCI之前,文頓·瑟夫曾擔任國家研究計劃(CNRI)公司的副總裁。1994年12月,《人物》雜志將文頓·瑟夫選為當年“25個最令人著迷的人”之一。聯(lián)合國數(shù)字合作高級別小組成員。2020年3月30日,溫特·瑟夫在推特透露自己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溫頓·瑟夫1965年,獲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1970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1972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今,Google副總裁兼首席互聯(lián)顧問1994年-2005,MCI負責架構(gòu)和技術(shù)的資深副總裁阿米爾·伯努利阿米爾·伯努利(AmirPnueli),出生于1941年4月22日于Nahalal,以色列。AmirPnueli年青時代從以色列Technio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技術(shù)學院獲得其數(shù)學學士學位,從以色列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獲得其應用數(shù)學博士學位。Pnueli的博士論文工作是關(guān)于CacluationofTidesintheOcean。阿米爾·伯努利阿米爾·伯努利(AmirPnueli)ACM會士,1941年4月22日出生于以色列。在斯坦福大學和IBMWaston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間,Pnueli將研究工作方向轉(zhuǎn)移到計算機科學領(lǐng)域。1999年,Pnueli加入美國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并出任教授。1996年授予AmirPnueli圖靈獎,以表彰其在計算機科學中引入時序邏輯的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工作,和其在編程語言和系統(tǒng)驗證方面的突出貢獻。埃德加·科德埃德加·科德,1923年8月23日出生于英格蘭多塞特郡的波特蘭,計算機科學博士。.埃德加·弗蘭克·科德,在牛津的??巳貙W院研習數(shù)學與化學后,他作為一名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48年,他來到紐約,加入了IBM公司,成為一名數(shù)學程序員。1953年,出于對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的不滿,他遷往加拿大渥太華居住了十年.之后他回到密歇根大學并取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兩年后,科德去往IBM公司位于圣何塞的阿爾馬登研究中心工作。1981年,科德因在關(guān)系型數(shù)據(jù)庫方面的貢獻獲得了圖靈獎.2003年4月18日,科德因心臟病在佛羅里達威廉姆斯島的家中去世,享年79歲.埃德加·弗蘭克·科德(英文:EdgarFrank"Ted"Codd)(1923年8月23日-2003年4月18日)是一位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他為關(guān)系型數(shù)據(jù)庫理論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圖片暫時無法顯示,請下載后嘗試莎菲·戈德瓦塞爾莎菲·戈德瓦塞爾(ShafriraGoldwasser,1958年—),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Weizmann)數(shù)學科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1984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博士。2012年,她和希爾維奧·米卡利(SilvioMicali)因其密碼學的杰出工作獲得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TuringAward)。2021年3月,獲得第23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1979年,獲得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數(shù)學本科學位。1984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博士。2012年,她和伯克利校友、麻省理工學院同事希爾維奧·米卡利(SilvioMicali)因其密碼學的杰出工作獲得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2021年3月,獲得第23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羅伯特·梅特卡夫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1946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美國科技先驅(qū),發(fā)明了以太,成立3Com。在1973年,Metcalfe在XeroxPARC工作時,他發(fā)明了以太,一個可以在短矩離使得電腦可以互相連通的標準。在1979年,Metcalfe離開PARC,成立3Com,一家電腦絡設備的制造商。在1980年,以發(fā)展局域路,特別是以太,的貢獻,他得到由AssociationforComputingMachineary所頒發(fā)的GraceMurrayHopper獎。在1990年,Metcalfe從3Com退休并且開始一段為期10年的的發(fā)行者和絡權(quán)威者的生涯,為InfoWorld撰寫絡專欄。他于2001年成為資本投資家,是PolarisVenturePartners的一員。HeisadirectorofPopTech,anexecutivetechnologyconferencehecofoundedin1997.他以兩個學士學位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一個是電機工程學位,另一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的工業(yè)管理學位。他在哈佛大學以一篇有關(guān)于封包交換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那篇論文實際上是他在MIT為一個名為MAC的計劃工作時寫好的。tarjanRobertTarjan,計算機科學家,以LCA、強連通分量等算法聞名。他擁有豐富的商業(yè)工作經(jīng)驗,1985年開始任教于普林斯頓大學。RobertTarjan他還在多所大學擔任學術(shù)職務,如:康奈爾大學(1972-197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73-1975),斯坦福大學(1974-1980),紐約大學(1981-1985)。他也加入過NEC研究所(1989-1997),并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96年)擔任VisitingScientist。Tarjan:他曾在AT&T貝爾實驗室(1980-1989),浩信科技(1997-2001),康柏(2002年)和惠普(2006年至今)工作。他曾加入ACM和IEEE委員會,并曾為幾家期刊的編輯。RobertTarjan出生在波莫納,加利福尼亞州。他的父親是一個專業(yè)兒童精神科醫(yī)生,以前在國家醫(yī)院任職。還是孩子的RobertTarjan就閱讀了大量的科學小說,從此對天文學產(chǎn)生興趣,并夢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他在ScientificAmerican雜志上看完MartinGardner的數(shù)學游戲后又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興趣。他的一位中學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對數(shù)學的興趣,從八年級就開始培育他的數(shù)學能力。之后Robert開始深入研究數(shù)學。楊立昆楊立昆(YannLeCun),于196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附近,擔任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和紐約大學教授,2018年圖靈獎(TuringAward)得主。2021年8月1日,出版圖書《科學之路:人,機器與未來》。YannLeCun于196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附近,于1983年獲得法國高等電子與電工技術(shù)工程師學校(ESIEEParis)的學士學位,以及PierreetMarieCuri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8年,YannLeCun是多倫多大學GeoffreyHinton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2013年,YannLeCun與YoshuaBengio共同創(chuàng)辦了學習代表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earningRepresentations),該會議通過了出版后公開審查程序。擔任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和紐約大學教授。羅杰·瑞迪羅杰·瑞迪(RajReddy),1937年6月出生于印度安得拉邦,美國國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機器人專業(yè)MozahBintNasser講座教授。羅杰·瑞迪于1958年獲得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工程碩士學位;1966年獲得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66年—1969年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1969年任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1973年晉升為正教授;1979年—1991年任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1984年成為講座教授,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1年—1999年擔任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羅杰·瑞迪的研究興趣包括人機交互研究與人工智能。1937年6月,羅杰·瑞迪出生于印度中南部安得拉邦。約舒亞·本希奧約舒亞·本希奧,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2019年3月,因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面的貢獻獲得2018年度圖靈獎。羅伯特·卡恩羅伯特·卡恩(RobertElliotKahn,1938年12月23日-),常稱鮑勃·卡恩(BobKahn),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發(fā)明了TCP協(xié)議,并與溫頓·瑟夫一起發(fā)明了IP協(xié)議;這兩個協(xié)議成為全世界因特傳輸資料所用的最重要的技術(shù)。他也被稱作“互聯(lián)之父”。羅伯特·卡恩1960年在紐約城市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1962和1964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yè)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助教。接下來bbn(貝拉尼克和紐曼公司)工作,并在那里幫助建立了早期的工業(yè)管理程序。羅伯特·卡恩,現(xiàn)代全球互聯(lián)發(fā)展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TCP/IP協(xié)議合作發(fā)明者,互聯(lián)雛形Arpanet絡系統(tǒng)設計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chuàng)立人。美國國家工程協(xié)會(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成員,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IEEE學會(IEEE)fellow,美國人工智能協(xié)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fellow,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fellow,前美國總統(tǒng)科技顧問。奧利-約翰·達爾奧利-約翰·達爾(英語:Ole-JohanDahl,1931年10月12日-2002年1月29日),生于挪威曼達爾,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他與克里斯汀·尼加德(KristenNygaard)一起通過設計編程語言SimulaI和Simula67,產(chǎn)生了面向?qū)ο缶幊坛霈F(xiàn)至關(guān)重要的想法。他被認為是“面向?qū)ο缶幊獭敝浮W利-約翰·達爾與克利斯登·奈加特共同創(chuàng)造了Simula,被認為是面向?qū)ο笾?。因此貢獻,他與克利斯登·奈加特共同獲得2001年圖靈獎與2002年約翰·馮諾依曼獎。面向?qū)ο缶幊淌沁@個時代的主要編程范式。這個范式出現(xiàn)的基礎(chǔ)是核心概念,如對象、類和具有虛擬量的繼承,所有這些都清楚地建立在OleJohanDahl和KristenNygaard的離散事件模擬語言SimulaI和一般編程語言Simula67中。這些對象將數(shù)據(jù)、過程和協(xié)作操作序列方面集成到一個非常通用且功能強大的統(tǒng)一實體中。彼得·諾爾彼得·諾爾(英語:PeterNaur,1928年10月25日-),生于丹麥腓特烈斯貝,計算機科學家。他開發(fā)了BNF范式,改進了編程語言。他也投入了ALGOL60的開發(fā)工作。曾任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為2005年圖靈獎得主,也是唯一一位丹麥籍的得主。1957年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他將巴科斯范式導入ALGOL60中,并進一步發(fā)展它。諾爾1928年生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近郊的弗雷德里克斯伯格(Frederiksberg),1949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取得天文學碩士學位。1950~1951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用過由威爾克斯主持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式數(shù)字計算機EDSAC,學到了不少有關(guān)計算機和在計算機上編程的知識。但他的主要興趣仍在天文學方面。1952—1953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的Yerkes天文臺和McDonald天文臺當助理研究員期間,由于天文學研究中有大量計算,曾到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進修,這使他獲得了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夏崴埂に{·湯普森肯尼斯·藍·湯普森(英語:KennethLaneThompson,1943年2月4日-),小名為肯·湯普森(英語:KenThompson),生于美國新奧爾良。為美國計算機科學學者與軟件工程師,任職于貝爾實驗室Entrisphere,IncGoogleInc。與丹尼斯·里奇同為1983年圖靈獎得主。他與丹尼斯·里奇設計了B語言、C語言,創(chuàng)建了Unix和Plan9操作系統(tǒng),編程語言Go的共同作者。發(fā)展正規(guī)表示法,寫作了早期的電腦文字編輯器QED與ed,定義UTF-8編碼,以及發(fā)展電腦象棋??夏崴埂に{·湯普森與丹尼斯·里奇設計了C語言,他也是編程語言Go的共同作者??稀者d(左)與丹尼斯·里奇1943年湯普森出生于美國新奧爾良。1960年就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電氣工程,取得了電子工程碩士的學位。1966年加入了貝爾實驗室。湯普森參與了貝爾實驗室與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通用電氣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的一套多使用者分時作業(yè)系統(tǒng),名叫Multics,同時他自己又寫的一個“startravel”游戲可執(zhí)行于Multics之上。貝爾實驗室后來撤出Multics計劃。史提芬·古克史提芬·A·古克(StephenA.Cook)是計算機科學家,計算復雜性理論的重要研究者。古克現(xiàn)為多倫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和數(shù)學部門教授。1971年,在他的論文TheComplexityofTheoremProvingProcedures,他整理了NP完備性的目標,亦產(chǎn)生了古克定理——布爾可滿足性問題是NP完備的證明。1982年,古克得到圖靈獎。因為其論文開啟了NP完備性的研究,令這個范疇于之后的十年成為計算機科學中最活躍和重要的研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斯蒂芬·庫克(StephenArthurCook)因在計算復雜性理論方面的貢獻,尤其是在奠定NP完全性理論基礎(chǔ)上的突出貢獻而榮獲1982年度的圖靈獎。史提芬·古克是美國科學家,1939年12月14日生于紐約州的布法羅(Buffalo),他的父親是一名化學家,在著名的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工作,同時在布法羅大學任教,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lbart,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美國發(fā)明家,瑞典人和挪威人后裔。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也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RIInternational)任職期間,共獲得了21項專利發(fā)明。最著名的就是鼠標的專利。另外他的小組是人機交互的先鋒,開發(fā)了超文本系統(tǒng)、絡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qū);并致力于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絡,來協(xié)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復雜的問題。他被冠為“鼠標之父”。恩格爾巴特1925年1月30日生于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是廣播維修與銷售從業(yè)者卡爾·恩格爾巴特(CarlEngelbart)的第二個孩子。在攻讀了2年大學之后,恩格爾巴特1944年至1946年曾在美國海軍服役。1948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5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電氣工程/計算機博士學位。完成學業(yè)以后,恩格爾巴特進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院。在斯坦福研究院期間,恩格爾巴特積極推動和參與了美國國防部的阿帕計劃。倫納德·阿德曼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M.Adleman),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教授,2002年圖靈獎得主。倫納德出生于1945年12月31日于美國加州舊金山,分別于1968年和1976年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和計算機/電機工程(EECS)博士學位。倫納德除了在RSA算法上的卓越貢獻而獲得圖靈獎之外,1994年,他還發(fā)表了其著名的DNA計算的研究文章“MolecularComputationofSolutionsToCombinatorialProblems”。在該篇文章中,倫納德通過DNA序列的方法來解決著名的NP完全性問題HamiltonGraph。LeonardAdleman年輕時想當化學家、醫(yī)生,研究過物理,后來作了銀行程序員,在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再后到MITRivest和Shamir麾下扮演蘭軍,作密碼破譯高手,“碰巧"成為RSA公鑰密碼體制的發(fā)明人之一。他是計算機病毒的"教父"(他的博士生Cohen是計算機病毒的發(fā)明人),DNA計算的創(chuàng)始人,愛滋病免疫學大師級專家,在數(shù)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愛滋病研究等每一個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都是大師級成果。費爾南多·何塞·科爾巴托費爾南多·何塞·科爾巴托(1926年7月1日—2019年7月12日),西班牙移民的后裔,生于美國加州奧克蘭,計算機系統(tǒng)專家、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名譽退休教授,計算機密碼發(fā)明人。曾獲得1990年度圖靈獎。2019年7月12日,費爾南多·何塞·科爾巴托在馬薩諸塞州牛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3歲。費爾南多·考巴脫(4張)1926年7月1日,費爾南多·何塞·科爾巴托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父親是西班牙比利亞雷亞爾人,一位西班牙文學教授。1930年,老科爾巴托受聘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于是,全家搬到了南方。1943年,科爾巴托在入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彼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大一剛開學七個月后,他應征加入海軍,接受電子技工培訓??死沟恰つ渭犹乜死沟恰つ渭犹兀↘ristenNygaard,1926年8月27日—2002年8月10日),出生于挪威奧斯陸,是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社會活動家。1948年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挪威國防研究院NDRE,從事有關(guān)計算、程序設計和運籌學方面的工作。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他成為SIMULA-67語言的創(chuàng)始人,面向?qū)ο蠹夹g(shù)的先驅(qū),曾獲得馮·諾依曼獎和第36屆圖靈獎。此外,他還一直活躍于挪威政壇,并曾任威左翼非社會主義政黨Venstre的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該黨戰(zhàn)略委員會主席。他一生獲得無數(shù)榮譽,深受挪威人民愛戴??死沟恰つ渭犹乜死沟恰つ渭犹?926年生于挪威的奧斯陸,1956年于奧斯陸大學獲得數(shù)學碩士學位,論文是《蒙特卡羅方法的理論方面》??死沟恰つ渭犹?948年—1960年間克利斯登·奈加特全職工作于挪威防務科學研究中心(NorwegianDefenseResearchEstablishment),進行計算、編程(1948年—1954年)和運籌學(1952年—1960年)方面的研究。威廉·卡亨嚴密、嚴謹、嚴格、追求更進一步是威廉·凱亨的一貫作風,也是他留給英特爾在不斷研發(fā)新的計算機浮點運算技術(shù)道路上的一筆精神財富威廉·凱亨,也譯為威廉·卡亨(WilliamMortonKahan)1933年6月5日出生,凱亨生于多倫多。完成中學學業(yè)以后,凱亨進入著名的多倫多大學。在那里,他實現(xiàn)了“三級跳”——繼1954年取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以后,1956年和1958年又先后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ê?933年6月5日生于多倫多。完成中學學業(yè)以后,卡亨進入著名的多倫多大學。在那里,他實現(xiàn)了“三級跳”——繼1954年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以后,1956年和1958年又先后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學成以后,卡亨既在大學從事過教學和科研,又在一些著名的計算機整機廠和元器件廠從事過重要的技術(shù)工作和產(chǎn)品開發(fā)工作。阿爾佛雷德·艾侯阿爾佛雷德·艾侯(AlfredAho),2020年圖靈獎得主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ACMFellow,IEEEFellow。阿爾佛雷德·艾侯于1963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學士學位;1967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后在貝爾實驗室工作;1980年被任命為貝爾實驗室計算原理研究部負責人;1987年至1991年擔任貝爾實驗室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成為貝爾實驗室通信科學研究副總裁;199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2020年獲得ACM圖靈獎;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阿爾佛雷德·艾侯致力于算法和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編程語言、編譯器和計算機科學基礎(chǔ)方面的研究。1941年,阿爾佛雷德·艾侯出生。1963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工程物理學學士學位。愛德蒙·克拉克愛德蒙·克拉克(EdmundClarke,1945年7月27日-2020年12月22日),1967年從美國南部的弗吉尼亞大學獲得了其數(shù)學的學士學位,然后1968年從杜克大學完成了其數(shù)學的碩士學位的學業(yè)。1976年,從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其博士學位。然后,Clarke在杜克大學任教兩年。1978年,加入了哈佛大學并擔任助理教授一職。1982年,Clarke離開哈佛加入了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并在1989年被評為全職終身教授一職。2020年12月22日,愛德蒙·克拉克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愛德蒙·克拉克1945年,愛德蒙·克拉克出生。1967年在弗吉尼亞大學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1968年在杜克大學獲得數(shù)學碩士學位。1976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FrederickPhillipsBrooks,Jr.1931年4月19日-2022年11月17日)是資深計算機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世紀60年代初,主持與領(lǐng)導了被稱為人類從原子能時代進入信息時代的標志的IBM/360系列計算機的開發(fā)工作,取得輝煌成功,從而名噪一時。以后他作為硬件和軟件的雙重專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終活躍在計算機舞臺上,對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gòu)、操作系統(tǒng)和軟件工程做出里程碑式貢獻,是軟件工程圣經(jīng)《人月神話》的作者、1999年圖靈獎得主。2022年11月17日,F(xiàn)rederickPhillipsBrooks,Jr.逝世,享年91歲。1966—1970年,擔任ACM全國委員會的委員;1973—1975年,擔任ACM體系結(jié)構(gòu)委員會(所謂SIGARCH)的主席;1977—1980年,在美國國家研究院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部(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Board,NationalResearchCouncil)任職;尤里斯·哈特馬尼斯尤里斯·哈特馬尼斯(JurisHartmanis,1928年7月7日-2022年7月29日)生于前蘇聯(lián)拉脫維亞(Latvia)共和國。二戰(zhàn)后,哈特馬尼斯移民到德國,并在馬爾堡大學獲得其物理學士學位。然后哈特馬尼斯移民美國,并從堪薩斯城大學獲得其應用數(shù)學的碩士學位。然后,1955年,哈特馬尼斯從加州理工獲得其數(shù)學博士學位。在通用電器(GeneralElectric)研究實驗室工作一段時間之后,1965年,哈特馬尼斯成為康奈爾大學(Cornell)的教授,并工作到2001年5月退休。哈特馬尼斯是拉脫維亞人,生于1928年。二戰(zhàn)期間,為躲避戰(zhàn)火,哈特馬尼斯一家人背井離鄉(xiāng),淪為“流民”(displacedperson)。哈特馬尼斯的中學學業(yè)就是在德國哈瑙(Hanau)的難民營中完成的。之后他進入德國馬爾堡大學學習物理(馬爾堡是一座大學城,離法蘭克福不遠)。兩年半之后的1950年,哈特馬尼斯獲得資助,來到美國,進入堪薩斯城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但由于該校沒有物理學的研究生課程,哈特馬尼斯只得改學數(shù)學。他用了一年時間取得碩士學位,并被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接收為博士研究生,從事格論(latticetheory)的研究。丹尼斯·麥卡利斯泰爾·里奇丹尼斯·里奇(1941年9月9日~2011年10月12日),C語言之父,UNIX之父。曾擔任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下屬的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系統(tǒng)軟件研究部的主任一職。1978年與布萊恩·科爾尼干(BrianW.Kernighan)一起出版了名著《C程序設計語言(TheCProgrammingLanguage)》。此書已翻譯成多種語言,被譽為c語言的圣經(jīng)。2011年10月12日(北京時間為10月13日),丹尼斯·里奇去世,享年70歲。丹尼斯里奇畫像丹尼斯·里奇,全名丹尼斯·麥卡利斯泰爾·里奇。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對C語言和其他編程語言、Multics和Unix等操作系統(tǒng)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里奇在哈佛大學學習物理學和應用數(shù)學畢業(yè),1967年他進入貝爾實驗室,是朗訊技術(shù)公司系統(tǒng)軟件研究部門的領(lǐng)導人。1983年他與肯·湯普森一起獲得了圖靈獎。理由是他們“研究發(fā)展了通用的操作系統(tǒng)理論,尤其是實現(xiàn)了UNIX操作系統(tǒng)”。1999年兩人為發(fā)展C語言和Unix操作系統(tǒng)一起獲得了美國國家技術(shù)獎章。在里奇的成長歷程中,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他父親,而另一個是他的摯友,同為UNIX發(fā)明人的肯·湯普森。尤其是后者。杰克·唐加拉杰克·唐加拉(JackDongarra),男,全球超算500強創(chuàng)始人之一,美國田納西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2022年3月30日,2021年度圖靈獎揭曉,美國科學家杰克·唐加拉獲獎,獨享100萬美元獎金。在美國芝加哥州立大學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新墨西哥大學獲得應用數(shù)學博士學位。杰克·唐加拉創(chuàng)建了使用線性代數(shù)作為中間語言的開源軟件庫和標準。他的庫還引入了重要的創(chuàng)新,例如自動調(diào)整、混合精度算術(shù)和批處理計算。尼古拉斯·沃斯尼古拉斯·沃斯(NiklausWirth,1934年2月15日—),生于瑞士溫特圖爾,是瑞士計算機科學家。尼古拉斯·沃斯1958年,Niklaus從蘇黎世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后來到加拿大的萊維大學深造,之后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從1963年到1967年,他成為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部助理教授,之後又在蘇黎世大學擔當相同的職位。1968年,他成為ETH的信息學教授,又往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進修了兩年。他有一句在計算機領(lǐng)域人盡皆知的名言“算法+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程序”(Algorithm+DataStructures=Programs)尼古拉斯·沃斯憑借一句話獲得圖靈獎的Pascal之父——NicklausWirth,讓他獲得圖靈獎的這句話就是他提出的著名公式:“算法+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程序”。曼紐爾·布盧姆密碼系統(tǒng)和程序檢驗先驅(qū),計算復雜性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三十屆(1995年)圖靈獎得主。Blum是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也是世界上理論計算機學大師。他被選舉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的成員,這對于任何一位美國的科學家或是工程師來說都是最高的榮譽。曼紐爾·布盧姆曼紐爾·布盧姆(ManuelBlum),1938年4月26日生于委內(nèi)瑞拉首都加拉加斯。Blum是計算的復雜性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該理論可以應用于密碼術(shù)及程序校驗。1995年,Blum在美國伯克利的加州大學的事業(yè)非常輝煌,并于同年在那里以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chǔ)和在密碼術(shù)及程序校驗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計算機領(lǐng)域中的最高獎項:圖靈獎。1999年,Blum來到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做客座教授。2001年秋天,他正式獲得了卡內(nèi)基梅隆的教授職位。從他早期關(guān)于計算的內(nèi)在局限性的研究開始,Blum的工作就圍繞著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展開,那就是發(fā)現(xiàn)在一個所有計算資源全是有限的世界里生存的實際結(jié)果。圖片暫時無法顯示,請下載后嘗試蒂姆·伯納斯·李蒂姆·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1955年6月8日-),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萬維發(fā)明者,2016年度圖靈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創(chuàng)辦主席及高級研究員,頁科學研究倡議會總監(jiān),麻省理工學院集體智能中心咨詢委員會成員。1990年12月25日,他和羅伯特·卡里奧在CERN一起成功通過Internet實現(xiàn)了HTTP代理與服務器的第一次通訊。伯納斯-李為萬維發(fā)展而創(chuàng)辦了萬維聯(lián)盟(W3C)并擔任主席,他也是萬維基金會的創(chuàng)辦人。2004年,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向伯納斯·李頒發(fā)不列顛帝國勛章的爵級司令勛章。2009年4月,他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上,他獲得了“萬維發(fā)明者”的美譽。伯納斯·李本人也參與了開幕典禮,在一臺NeXT計算機前工作。他在Twitter上發(fā)表消息"Thisisforeveryone",體育館內(nèi)的LCD光管隨即顯示出文字來。詹姆斯·尼古拉·格雷詹姆斯·尼古拉·格雷(JamesNicholasJimGray,1944年-),美國資訊工程學家。他就讀于柏克萊加州大學,1966年取得工程數(shù)學學士,1969年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他曾于IBM、天登電腦公司和迪吉多工作。1995年成為微軟研究員。他有份開發(fā)的數(shù)據(jù)庫和交易處理系統(tǒng)有IBM的SystemR、微軟的Terraserver和Skyserver。他提出了資料方塊、鎖定顆粒等概念。他亦有份開發(fā)WindowsLiveLocal。2007年,他獨自航向法拉倫島,打算撒散母親的骨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