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五大原則_第1頁
試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五大原則_第2頁
試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五大原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五大原則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聯(lián)系的原則、實用性原則、激勵性原則,通過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學的困境,以促進文言文教學效果的改善。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 原則 方法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語言形式,是中華先人留給后代子孫的精神食糧。我們要繼承、發(fā)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首先便應搞好文言文教學。而高中階段正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初步讀懂并掌握文言文的

2、語言規(guī)律。但從教學實際來看,艱深晦澀的文言文又的確比現(xiàn)代散文、詩歌要難教。筆者以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文言文教學的五大原則。 一、啟發(fā)性原則 錢夢龍先生曾經(jīng)講過,文言文也屬于我們的母語,而不是外國語,如果是外國語就得從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師扶著拽著,教母語就不必如此。古今漢語雖然變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語言畢竟是有繼承性的?,F(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發(fā)展,其語法、詞匯、句法和修辭手段都與古代漢語有血緣關系。很多古漢語常用詞的詞義、句子的結構方式,不僅古今沒有多少變化,而且還常常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尤其是現(xiàn)代書面語里。這就是說,學生閱讀古漢語雖然有一定障礙,但決不像學習外語那樣毫無根基

3、,一切從零開始。 既然古今漢語有這樣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閱讀古文又有這樣的基礎,因此學生借助課本上的注解自行閱讀,是能大體讀懂的。教師在教文言文時,就應該像教現(xiàn)代文那樣,在可放手處盡量讓學生自己閱讀,自求理解。老師只在關鍵處作些指導、點撥,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萬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實”那一套。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由于語言的演變,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已有較大的差別,需要學習的詞語、句式數(shù)量不小,學好它,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要想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語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循序漸進。 教師首先應熟悉文言文詞句教學的主要目標(常用的實詞、虛詞、句式),要認真閱讀教材,弄清這些詞句在各冊、各

4、課的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設計好每一課的詞句教學重點。在具體教學中,有計劃地逐課引導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詞句,并在以后的學習中捕捉、積累新的意義和用法。這樣一天天、一課課日積月累,掌握的數(shù)量就多了。 切忌見詞就講、見句就教,把詞句教學等同于翻譯,那是目標不明、缺少計劃、沒有重點的做法。每課一個小目標,每冊一個中目標,由小到大,積少成多,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我們就能輕松實現(xiàn)大綱規(guī)定的總目標。 三、聯(lián)系的原則 首先是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學習詞語,固然要借助字典詞典,但有許多詞語是多義的,是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規(guī)定了它的意義和用法,所以只有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才能正確理解詞語。只有結合這些詞所在的句子,才能準確地理解它的

5、意義和用法。有時不僅要聯(lián)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聯(lián)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逍遙游末段一句“其自視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聯(lián)系上下段,我們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寫的四種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鴳,所以這個“是”是代詞,代指斥鴳。 凡是會讀文章的人都知道,閱讀大體要經(jīng)歷一個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復,理解逐步深化的過程。讀文言文,理解文言詞句也不例外。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反復玩味,對詞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把詞語的古今意義、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較,才能了解古今漢語詞句的差異,感知漢語的演變。在比較區(qū)別中學習,不僅有利于準確牢固地理解新學的文言詞句,而且有助

6、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 第三,要聯(lián)系造字法來理解詞語。這樣做,會為詞句教學增添許多趣味,還能增加理解記憶的成分,讓學生既學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徹。如學習“造”時,告訴學生,它是形聲字,形旁是“辶” , 意義與“走”有關,因此“造訪”的“造”不能講作“制造”;又如“奪”字,是會意字,篆體的寫法上面部分表示兩只想展翅高飛的鳥,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們,不讓它們飛走,強迫改變它們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奪母志”一句中能講作“強迫改變”的意思。如此等等。結合著造字法引導學生學習詞語,一定會讓學生興趣盎然。有人說,學習要學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造字法與字詞的意義有密切聯(lián)系,也算一條規(guī)律。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學生就有

7、可能舉一反三,逐步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還要聯(lián)系舊知。這樣做,既能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系統(tǒng),以便于掌握,又能啟發(fā)學生運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聯(lián)系的原則,應該是學習古漢語的一條重要原則。 四、實用性原則 大綱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文言文,是要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學中就不能讓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散亂的文言詞句,也不能過多地甚至脫離文意地大講特講語法知識。前者是詞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語言材料,而不能欣賞到用這些材料建筑起來的藝術品文章之美,是“買櫝還珠”的做法,會失掉閱讀

8、能力之“珠”;后者是語法學家的做法,是脫離大綱的要求的。正確的做法是著眼于更準確地理解文意,適當介紹語法規(guī)則,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詞句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及其表達效果。舉個例子來說,學習師說首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如果只是讓學生記住“者也”是判斷句,這句話意思是這是只見“言”(文言詞句)而不見“文”的做法。應該聯(lián)系全文指出,這篇文章論說從師的道理,首先就應該指出教師的重要性,所以開篇這句話,作者就用判斷句極其簡練地提出了對教師職能的看法,為下文的論述做了鋪墊。作了這一番指導,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才能服務于對文意的理解。這樣的詞句教學才是實用的,有價值的。 五、激勵性原則 不愿登山的人,攀登時必定腿軟;不想奪冠的人,競技狀態(tài)必定不佳。沒有求知欲,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怎么能搞好學習呢?因此,教師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不僅要研究大綱和教材,而且要研究學生,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求知欲的激勵。 早在先秦時代,孟子就提出了“自得”說。他說:“君子深造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