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總那么1 01 為適應交通運輸開展和公路建設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 路面的設計質量和技術 水平,保證工程平安可靠、經濟合理,制定本標準。1 02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案,應根據公路的使用任務、性質和 要求,結合當?shù)貧夂?、水文、土質、材料、施工技術、實踐 經驗以及環(huán)境保護要求等, 通過技術經濟分析確定。 水泥混 凝土路面設計應包括結構組合、 材料組成、 接縫構造和鋼筋 配制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應按規(guī)定的平安等級和目標可 靠度,承受預期的荷載作用,并同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 滿足預定的使用性能要求。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除應符合本標

2、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 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術語、符號2 1 術語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層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稱剛性 路面。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 plain concrete pavement 除接縫區(qū)和局部范圍外面層內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 面,亦稱素混凝土路面。213 鋼筋混凝土路面 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層內配置縱、橫向鋼筋或鋼筋網并設接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 4 連續(xù)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pavement面層內

3、配置縱向連續(xù)鋼筋和橫向鋼筋,橫向不設縮縫的水 泥混凝土路面。215 鋼纖維混凝土路面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層中摻入鋼纖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6 復合式路面 composite pavement 面層由兩層不同類型和力學性質的結構層復合而成的路 面。217 水泥混凝土預制塊路面 concrete block pavement 面層由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鋪砌成的路面。218 碾壓混凝土 roller compected concrete 采用振動碾壓成型的水泥混凝土。219 貧混凝土 lean concrete 水泥用量較低的水

4、泥混凝土。2110 設計基準期限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計算路面結構可靠度時, 考慮各項根本度量與時間關系所 取用的基準時間。2111 平安等級 safety classes根據路面結構的重要性和破壞可能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而劃分的設計等級。2112 可靠度 reliability 路面結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和規(guī)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 的概率。2113 目標可靠度 objective reliability 作為設計依據的可靠度。2114 可靠指標 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結構可靠性的一種數(shù)量指標。2115 目標可靠指標 objective relia

5、bility index 作為設計依據的可靠指標。2116 可靠度系數(shù)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為保證所設計的結構具有規(guī)定的可靠度,而在極限狀態(tài) 設計表達式中采用的單一綜合系數(shù)。22 符號221 作用及作用效應符號Ne 設計基準期內標準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Ns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P軸載Ps標準軸載w 彎沉£ s h干縮應變bp r荷載疲勞應力s標準軸載的引力(T s鋼筋應力t m最大溫度梯度時的溫度翹曲應力t r溫度梯度疲勞應力222 設計參數(shù)和計算系數(shù)符號Bx 溫度應力系數(shù)Cv 變異系數(shù)Cx 溫度翹曲應力系數(shù)gr 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k c綜合影響系數(shù)k f荷載疲勞

6、應力系數(shù)k j接縫傳荷系數(shù)k p軸載當量換算系數(shù)k r接縫傳荷能力的應力折減系數(shù)k s粘結剛度系數(shù)k t溫度疲勞應力系數(shù)k u層間結合系數(shù)p概率或頻率Tg混凝土面層最大溫度梯度 a c混凝土線膨脹系數(shù)鋼筋線膨脹系數(shù)Y可靠度系數(shù)s i 軸-輪型系數(shù)n車輛輪跡橫向分布系數(shù)入c混凝土溫縮應力系數(shù)入s t鋼筋溫度應力系數(shù)入b裂縫寬度系數(shù)卩一一面層與基層之間的摩阻系數(shù)p配筋率p鋼纖維體積率©岡筋剛度奉獻率223幾何參數(shù)符號A s鋼筋面積bj 裂縫縫隙寬度d f 鋼纖維直徑d s鋼筋直徑h結構層厚度lf 鋼纖維長度l 面層板長度Ld 裂縫間距224材料性能和混凝土板抗力符號D面層的彎曲剛度Dg

7、雙層混凝土面層的總彎曲剛度E土基或基、墊導線材料回彈模量Ec水泥混凝土的彎拉彈性模量Es鋼筋的彈性模量Et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fr 混凝土彎拉強度fr m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強度s p 混凝土劈裂強度fs y鋼筋屈服強度t 混凝土抗拉強度r混凝土面層的相對剛度半徑3 設計依據3.0.1各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設計平安等級及相應的設 計基準期、目標可靠指標和目標可靠度,應符合表3 .0 .1的規(guī)定。各平安等級路 面的材料性能和結構尺寸參數(shù)的變異水平等級,宜按表 3 .0 1的建議選用。表 3。0。1 可靠度設計標準公路技術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級路平安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設計基準

8、期(a)30302020目標可靠度(%)95908580目標可靠指標1.641.281.040.84變異水平等級低低中中中高3. 0. 2材料性能和結構尺寸參數(shù)的變異水平分為低、中和高三級各變異水平等級主要設計參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變化范圍,應符合表3 .0 .2的規(guī)定。表3。0。2變異系數(shù)Cv的變化范圍變異水平等級低中高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彎拉Cv<0.10 V cv0.15 V Cv <彈性模量0.10< 0.150.20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Cv<0.25 V Cv0.35 V CvW0.25< 0.350.55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Cv<0.04 V Cv0.06

9、V CvW0.04< 0.060.083. 0. 3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以行車荷載和溫度梯度綜合作用產生的疲勞斷裂作為設計的極限狀態(tài),其表達式采用式3 .0 .3。、r fr 3 .0 .3式中:Yr可靠度系數(shù),依據所選目標可靠度及變異水平等級按表3 .0 3確定;cp r行車荷載疲勞應力Mpa,計算方法見附錄B.1;Qr溫度梯度疲勞應力Mpa,計算方法見符錄B.2;fr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Mpa,見3. 0. 6條。表3。0。3可靠度系數(shù)變異水平等級目標可靠度95908580低1.2 0 1.331.09 1.161.04 1.08中1.33 1.501.16 1.231.08

10、1.131.04 1.07高1.23 1.331.13 1.181.07 1.11注:變異系數(shù)在表3 .0 .2所示的變化范圍的下限時,可靠度系數(shù)取 低值;上限時,取高值。3. 0. 4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以100KN的單軸-雙輪組荷載作為標準軸載。不同軸-輪型和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按式3 .0 4-1換算為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n( P 計6Ns 八、N 乂i -1(100 丿十 2.22103pg()(3.0.4-2 )或t =1.07 10“ R °22(3.0.4-3 )或t =2.24 10牛皿2(3.0.4-4 )式中:Ns100KN的單軸-雙輪組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Pi單軸

11、-單輪、單軸-雙輪組或三軸-雙輪組軸型i級軸載的總 重(KN );n軸型和軸載級位數(shù);Ni 各類軸型i級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軸-輪型系數(shù),單軸-雙輪組時,i=1 ;單軸-單輪時,按式 (3.042)計算;雙軸-雙輪組時,按式()計算;三軸-雙輪組時,按式(3.0.4-4)計算。3. 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所承受的軸載作用,按設計基準期內設計 車道所承受的標準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分為4級,分級范圍如表。表3。0。5交通分級交通等級特重重中等輕設計車道標準軸載累計> 2000100 20003 100v 3作用次數(shù)Ne 104注:交通調查和分析及Ne計算,參照本標準附錄 A。3.0. 6水泥混凝土的

12、強度以28d齡期的彎拉強度控制。當混凝土澆筑后90d內不開放交通時,可采用90d齡期的彎拉強度。各交通等級要求的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不得低于表3。0。6的規(guī)定。表3。0。6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交通等級特重重中等輕水泥混凝土的彎拉強度標準值Mpa5.05.04.54.0鋼纖維混凝土的彎拉強度標準值Mpa6.06.05.55.03. 0. 7在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路面的總厚度不應小于表規(guī)定的最小防凍厚度。表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小防凍厚度m路基當?shù)刈畲蟊鶅錾疃萴)干濕路基土質0.501.01 1.50> 2.00類型1.001.502.00低、中、高液限粘0.300.400.500.60 中濕土0.5

13、00.600.700.95路基粉土,粉質低、中0.400.500.60 0.70液限粘土0.600.700.851.10低、中、高液限粘0.400.500.60 0.75潮濕土0.600.700.901.20路基粉土,粉質低、中0.450.550.700.80 液限粘土0.700.801.001.30注:凍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墊層為隔濕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凍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墊層為隔濕性能較差的材 料,應采用高值;凍深小于0.50m的地區(qū),一般不考慮結構層防凍厚度。3. 0. 8水泥混凝土面層的最大溫度梯度標準值 Tg,可按照公路 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區(qū)劃按表選用。

14、表最大溫度梯度標準值Tg公路自然區(qū)劃n>v皿vn最大溫度梯度C88 83909586 9293 98/m)注:海拔高時,取高值;濕度大時,取低值4 結構組合設計 4 1 路基411 路基應穩(wěn)定、密實、均質,對路面結構提供均勻的支承。412 高液限粘土及含有機質細粒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路床填料或二級和二級以下公路和上路床填料;高液限粉土及塑性指數(shù)大于 16 或膨脹率大于 3 的低液限粘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上路床填料。 因條件限制而必須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時,應摻加石灰或水泥等結合料改善。413 地下水位高時, 宜提高路堤設計標高。 在設計標高受限制, 未能到達中濕狀態(tài)的

15、路基臨界高度時, 應選用粗粒土或低 劑量石灰或水泥穩(wěn)定細粒土做路床或上路床填料; 未能達 到潮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時,除采用上述填料措施外, 還應采取在邊溝下設置排水滲溝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4. 1. 4路基壓實度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標準?JTJ013的要求。多雨潮濕地區(qū),對于高液限土及塑性指數(shù)大于 16 或 膨脹率大于 3的低液限粘土,宜采用由輕型壓實標準確 定的壓實度,并在含水量略大于其最傳佳含水量時壓實。4. 1. 5 巖石或填石路床頂面應鋪設整平層。整平層可采用未篩分 碎石和石屑或低劑量水泥穩(wěn)定粒料, 其厚度視路床頂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為100500mm。4.2 墊層4. 2. 1

16、遇有下述情況時,需在層基下設置墊層: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路面總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厚度要求表時,其差值應以墊層厚度補足;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塹,路床土濕度較大時, 宜設置排水墊層;路基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或不均勻變形時, 可加設半 剛性墊層。4. 2. 2墊層的寬應與路基同寬,其最小厚度為 150mm。4. 2. 3防凍墊層和排水墊宜采用砂、砂礫等顆粒材料。半剛性墊 層可采用低劑量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粒料或土。4. 3 基層4. 3. 1基層應具有足夠的抗沖刷能力和一定的剛度。4. 3. 2基層類型宜依照交通等級按表 432選用。混凝土預制塊 面層應采用水泥穩(wěn)定粒料基層。表適宜各交通等級的基層類型交通等級

17、基層類型特重交通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基層重交通水泥穩(wěn)疋粒料或瀝青穩(wěn)疋碎石基層中等或輕父通水泥穩(wěn)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或級配粒料基層4. 3. 3濕潤和多雨地區(qū),路基為低透水性細粒土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或者承受特重或重交通的二級公路,宜采用排水基層。排水基層可選用多孔隙的開級配水泥穩(wěn)定碎石、瀝青穩(wěn)定碎石或碎石,其孔隙率約為 20%。4. 3. 4基層的寬度應比混凝土面層每側至少寬出300mm 采用小型機具施工時或500mm 軌模式攤鋪機施工時或 650mm 滑模式攤鋪 機施工時。路肩采用混凝土面層,其厚度與行車道面層 相同時,基層寬度宜與路基同寬。級配粒料基層 的寬度也宜與路基同

18、寬。4. 3. 5各類基層厚度和適宜范圍見表 435。4. 3. 6碾壓混凝土基層應設置與混凝土面層相對應的接縫。貧混 凝土基層在其彎拉強度超過1.8MPa時,應設置與混凝土 面層相對應的橫向縮縫;一次攤鋪寬度大于 7.5m時,應 設置縱向縮縫。4. 3. 7基層下未設墊層,上路床為細粒土、粘土質砂或級配不良 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時,或者為細粒土承受中等交 通時,應在基層下設置底基層。底基層可采用級配粒料、 水泥穩(wěn)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厚度一般為200mm。表各類基層厚度的適宜范圍基層類型厚度適宜的范圍mm貧混凝土或碾壓混凝土基層120200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基層150250瀝青混凝

19、土基層4060瀝青穩(wěn)疋碎石基層80 100級配粒料基層150200多孔隙水泥穩(wěn)定碎石排水基層100140瀝青穩(wěn)疋碎石排水基層80 1004. 3. 8排水基層下應設置由水泥穩(wěn)定粒料或者密級配粒料組成的 不透水底基層,厚度一般為 200m m。底基層頂面宜鋪設 瀝青封層或防水土工織物。4. 4 面層4. 4. 1水泥混凝土面層應具有足夠的強度、耐久性,外表抗滑、耐磨、平整。4. 4. 2面層一般采用設接縫的普通混凝土;面層板的平面尺寸較大或形狀不規(guī)那么,路面結構下埋有地下設施,高填方、軟 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等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時,應 采用設置接縫的鋼筋混凝土面層。其他面層類型可根據適 用條

20、件按表442選用。表 其他面層類型選擇面層類型適用條件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高速公路瀝青上面層與連續(xù)配筋混凝土或橫縫設傳力桿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層組成的復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碾壓混凝土面層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效勞區(qū)停車場鋼纖維混凝土面層標高受限制路段、收費站、混凝土加鋪層和橋面鋪裝矩形或異形混凝土預制塊面層效勞區(qū)停車場、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橋頭引道沉降未穩(wěn)定段4. 4. 3普通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鋼纖維混凝土面層板一般采用矩形。其縱向和橫向接縫應垂直相交,縱縫兩側的橫縫不得相互錯位。4. 4. 4縱向接縫的間距按路面寬度在 3.04.5m范圍內確定。碾壓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面層在全幅攤

21、鋪時, 可不設縱向 縮縫。4. 4. 5橫向接縫的間距按面層類型和厚度選定:普通混凝土面層一般為46m,面層板的長寬不宜超 過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2;碾壓混凝土或鋼纖維混凝土面層一般為 610m;鋼筋混凝土面層一般為615m。4. 4. 6普通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層所需的厚度,可參照表446所示參考范圍并按449條規(guī) 定計算確定。表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的參考范圍交通等級特重重二公路等級高速一級級高速一級二級變異水平等低中低中低中低中級面層厚度> 240270260250220(mm)260250240230交通等級中等輕公路等級二級三、四級三、四級三、四

22、級變異水平等高中高中高中級面層厚度240230200220200< 230< 220(mm)2104. 4. 7鋼纖維混凝土面層的厚度按鋼纖維摻量確定,鋼纖維體積 率為0.6%1.0%時,其厚度為普通混凝土面層厚度的 0.650.75倍。特重或重交通時,其最小厚度為160mm;中等或輕交通時,其最小厚度為 140mm。4. 4. 8復合式路面瀝青上面層的厚度一般為 2580mm。4. 4. 9除混凝土預制塊面層外,各種混凝土面層的計算厚度應滿 足式的要求。荷載疲勞應力和溫度疲勞應力分別 按附錄B.1和B.2計算。面層設計厚度依計算厚度按10mm 向上取整。采用碾壓混凝土或貧混凝土做

23、基層時,宜將基層與混凝土 面層視作別離式雙層板進行應力分析。上、下層板在臨界荷位處的荷載疲勞應力 和溫度疲勞應力分別按附錄C.1和C.2計算。上、下層板的計算厚度應分別滿足 式的要求。具有瀝青上面層的水泥混凝土板,在臨界荷位處的荷載疲勞應力和溫度疲勞應力分別按附錄D.1和D.2計算?;炷涟宓挠嬎愫穸龋瑧?滿足式的要求。4. 4. 10路面外表構造應采用刻槽、壓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制 作。構造深度在使用初期應滿足表4410的要求。表 各級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層的外表構造深度mm要求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三、四級公路一般路段0.7 0 1.100.500.90特殊路段0.8 0 1.200.

24、6 0 1.00注:特殊路段一一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系指立交、平交或變速車道等處,對于其他等級公路系指急彎、陡坡、交叉口或集鎮(zhèn) 附近;年降雨量600mm以下的地區(qū),表列數(shù)值可適當降 低。4. 4. 11混凝土預制塊可采用異形塊或矩形塊。預制塊的長度為200250mm,寬度為100125mm,長寬比通常為2 :1。預制塊厚度為100120mm。預制塊下穩(wěn)平層的厚度為3050mm。4. 5路肩4. 5. 1路肩鋪面結構應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其結構導線組合和材料選用應與行車道路面相協(xié)調,并保證進入路面結構中的水的排除。452 路肩鋪面可選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或瀝青面層。453 路肩水泥混凝土面層的厚度

25、通常采用與行車道面層等厚,其基層宜與行車道基層相同。選用薄面層時,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基層應采用開級配粒料。454 路肩瀝青面層宜選用密實型瀝青混合料。其基層可選用無 機結合料穩(wěn)定粒料或級配粒料。行車道路面結構不設內部排水設施時,瀝青面層和不透水基層的總厚度不宜超過行車道面層的厚度,基層下應選用透水性粒料填筑。4 6 路面排水4. 6. 1行車道路面應設置雙向或單向橫坡,坡度為1%2%。路肩鋪面的橫向坡度值宜比行車道路面的橫坡值大1%2%。4. 6. 2 行車道路面結構設置排水基層或墊層時,應在排水基層或墊外側邊緣設置縱向集水溝和帶孔集水管,并間隔 50100m 設置橫向排水管。4. 6

26、. 3 排水基層的縱向邊緣集水溝, 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可設在路肩下或路肩外側邊緣內;路肩采用瀝青面層 時,可設在路肩內側邊緣內。 排水墊層的縱向邊緣集水 溝設在路床邊緣。4. 6. 4帶孔集水管和孔徑通常采用 100150mm。集水溝的寬度通常采用300mm。集水溝的深度應能保證集水管管頂?shù)陀谂潘畬拥酌?,并有足夠厚度和回填料使集水管不?施工機械壓裂。 溝內回填料宜采用與排水基層或墊層相 同的透水性材料, 或者不含細料的碎石或礫石粒料。 回 填料與溝壁間應鋪設無紡反濾織物。橫向排水管不帶 孔,其管徑與集水管相同。4. 6. 5 集水溝和集水管的縱坡宜與路線縱坡相同,但不得小于0.25%

27、。橫向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 5%。4. 6. 6 橫向排水管出口端應設端墻。端頭用鍍鋅鐵絲網或格柵罩住,出水口應進行沖刷防護。 在橫向排水管上方的路肩 邊緣處應設置標志,標明出水口位置。5 接縫設計5. 1 縱向接縫5. 1. 1 縱向接縫的布設應路面寬度和施工鋪筑寬度而定: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時,應設置縱向施工縫??v 向施工縫采用平縫形式, 上部應鋸切槽口,深度為 3040mm, 寬度為38mm,槽內灌塞填縫料,構造如圖所示;一次鋪筑寬度大于 4.5m 時,應設置縱向縮縫。 縱向縮縫采用假縫形式,鋸切的槽口深度應大于施工縫的槽口深度。 采用粒料基層時, 槽 口深度應為板厚的 1/3;采用

28、半剛性基層時,槽口深度為板厚的2/5。其構造如圖所示。512 縱縫應與路線中縫平行。在路面等寬的路段內或路面變寬 路段的等寬局部,縱縫的間距和形式應保持一致。路面變寬段的加寬局部與等寬 局部之間,以縱向施工縫隔開。加寬板在變寬段起終點處的寬度不應小于1m。51 3 拉桿應采用螺紋鋼筋,設在板后中央,并應對拉桿中部 100mm 范圍內進行防銹處理。拉桿的直徑、長度和間距,可參照表 選用。施 工布設時,拉桿間距應按橫向接縫的實際位置予以調整,最外側的拉桿距橫向接 縫的距離不得小于 100mm。表 拉桿直徑、長度和間距mm面層厚度mm到自由邊或未設拉桿縱縫的距離m3.003.503.754.506.

29、007.520025014*700*90014*700*80014*700*70014*700*60014*700*50014*700*40026030016*800*90016*800*80016*800*70016*800*60016*800*50016*800*400注:拉桿直徑、長度和間距的數(shù)字為直徑x長度x間距5. 1. 4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的縱縫拉桿可由板內橫向鋼筋延伸穿 過接縫代替。5. 2橫向接縫5. 2. 1每日施工結束或因臨時原因中斷施工時,必須設置橫向施 工縫,其位置應盡可能選在縮縫或脹縫處。設在縮縫處的施工縫,應采用傳力桿 的平縫形式,其構造如圖521a所示;設在脹縫處

30、的施工縫,其構造與脹縫相同遇 有困難需設在縮縫之間時,施工縫采用設拉桿的企口縫形式,其構造如圖 所示。5. 2. 2橫向縮縫可等間距或變間距布置,采用假縫形式。特重和 重交通公路、收費廣場以及鄰近脹縫或自由端部的3條縮縫,應采用設傳力桿假縫形式,其構造如圖522a所示。其他情況可采用不設傳力桿假縫形式,其構造如圖所示。5. 2. 3橫向縮縫頂部應鋸切槽口,深度為面層厚度的1/51/4,寬度為38mm,槽內填塞填縫料。高速公路的橫向縮縫槽口宜增設深20m m、寬610mm的淺槽口,其構造如圖所示。在鄰近橋梁或其他固定構造物處或其他道路相交處應設置 橫向脹縫。設置的脹縫條數(shù),視膨脹量大小而定。低濕

31、澆筑混凝土面層或選用膨脹性高的集料時,宜酌情確定是否設置脹縫。脹縫寬20m m,縫內設置填縫板和可滑動的傳力桿。脹縫的構造如圖所示。5. 2. 5傳力桿應采用光面鋼筋。其尺寸和間距可按表選用。最外側傳力桿距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的距離為150250mm。表傳力桿尺寸和間距mm面層厚度mm傳力桿直徑傳力桿最小長度傳力桿最大間距22028400300240304003002603245030028035450300300385003005. 3交叉口接縫布設5. 3. 1兩條道路正交時,各條道路和直道局部均保持本身縱縫的 連貫,而相交路段內各條道路的橫縫位置應按相對道路的縱縫間距作相應變動, 保證兩條道

32、路的縱橫縫垂直相交,互不錯位。兩條道路斜交時,主要道路的直道 局部保持縱縫的連貫,而相交路段內的橫縫位置應按次要道路的縱縫間距作相應 變動,保證與次要道路的縱縫相連接。相交道路彎道加寬局部的接縫布置,應不 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錯縫和銳角板。5. 3. 2在次要道路彎道加寬段起終點斷面處的橫向接縫,應采用 脹縫形式。膨脹量大時,應在直線段連續(xù)布置23條脹縫。5. 4端部處理5.4.1混凝土路面與固定構造物相銜接的脹縫無法設置傳力桿時,可在毗鄰構造物的板 端部內配置雙層鋼筋網; 或在長度約為 610 倍板厚的范圍 內逐漸將板厚增加20%。542 混凝土路面與橋梁相接,橋頭設有搭板時,應在搭板與混 凝土面層

33、板之間設置長610m的鋼筋混凝土面層過渡板。后者與搭板間的橫縫采用設拉桿平縫形式,與混凝土面層間的橫縫采用設傳力桿脹縫形式。膨脹量大 時,應連續(xù)設置 23 條設傳力桿脹縫。當橋梁為斜交時,鋼筋混凝土板的銳角部 分應采用鋼筋網補強。橋頭未設搭板時,宜在混凝土面層與橋臺之間設置長1015m的鋼筋混凝土面層板;或設置由混凝土預制塊面層或瀝青面層鋪筑的過渡段, 其長度不小于 8m。5. 4. 3混凝土路面與瀝青路面相接時,其間應設置至少 3m長的 過渡段。過渡段的路面采用兩種路面呈階梯狀疊合布置,其下面鋪設的變厚度混凝土過渡板的厚度不得小與200mm,如圖543所示。過渡板與混凝土面層相接處的接縫內設

34、置直徑25mm、長700mm、間距400mm的 拉桿?;炷撩鎸优徳摻涌p的 12條橫向接縫應設置脹縫544 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與其他類型路面或構造物相連接的端 部,應設置錨固結構。端部錨固結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地梁或寬翼緣工字鋼梁接 縫等形式:鋼筋混凝土地梁一般采用 35 個,梁寬 400600mm, 梁高12001500mm,間距50006000mm;地梁與連 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連成一體;其構造如圖 5.4.4-1 所 示;寬翼緣工字鋼梁的底部錨入鋼筋混凝土枕梁內, 枕梁一 般長3000mm、厚200mm ;鋼梁腹板與連續(xù)配筋混 凝土面層端部間填入脹縫材料;其構造如圖 5.4.4-2 所示。5

35、 5 接縫填封材料551 脹縫接縫板應選用能適應混凝土板膨脹收縮、施工時不變 形、復原率高和耐久性好的材料。 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宜 選用泡沫橡膠板、 瀝青纖維板; 其他等級公路也可選用木 材類或纖維類板。552 接縫填料應選用與混凝土接縫槽壁粘結力強、回彈性好、 適應混凝土板收縮、不溶于水、不滲水、高溫時不流淌、 低溫時不脆裂、 耐老化的材料。 常用的填縫材料有聚氨酯 焦油類、氯丁橡膠類、乳化瀝青類、聚氯乙烯膠泥、瀝青 橡膠類、瀝青瑪蹄脂及橡膠嵌縫條等。6 面層配筋設計6 1 特殊部位配筋611 混凝土面層自由邊緣下根底薄弱或接縫為未設傳力桿的平 縫時,可在面層邊緣的下部配置鋼筋。通常選用2根

36、直徑為1216mm的螺紋鋼筋,置于面層底面之上1/4厚度處并不小于50mm,間距為100mm,鋼筋兩端向上 彎起,如圖 6.1.1 所示。612 承受特重交通的脹縫、施工縫和自由邊的面層角隅及銳角 面層角隅,宜配置角隅鋼筋。通常選用2根直徑為1216mm的螺紋鋼筋,置于面 層上部,距頂面不小于50mm,距邊緣為100mm,如圖所示。613 混凝土面層下有箱形構造物橫向穿越,其頂面至面層底面 的距離小于 400mm 或嵌入基層時,在構造物頂寬及兩側各 H+1 m 且不小于 4m 的范圍內,混凝土面層內應布設雙層鋼筋網,上下層鋼筋網各距面層頂面和底面 1/41/3 厚度處,如圖 6.1.3-1 所

37、示。構造物頂面至面層底面的距離在4001200mm時,那么在上述長度范圍內的混凝土面層中應布設單層鋼筋網。鋼筋網設在距頂面1/41/3厚度處,如圖6.132所示。鋼筋筋直徑為12mm,縱向鋼筋間距100mm,橫向鋼筋間距200m m。配筋混凝土面層與相鄰混凝土面層之間設置傳力桿縮縫。6.1.4混凝土面層下有圓形管狀構造物橫向穿越,其頂面至面層 底面的距離小于1200mm時,在構造物兩側各H+1 m且不小于4m的范圍 內,混凝土面層內應設單層鋼筋網,鋼筋網設在距面層頂面1/41/3厚度處,如圖所示。鋼筋尺寸和間距及傳力桿接縫設置與 條相同。6. 2鋼筋混凝土面層配筋6. 2. 1鋼筋混凝土面層的

38、配筋量按式確定。fsy式中:A s每延米混凝土面層寬或長所需的鋼筋面積mm ;L s縱向鋼筋時,為橫縫間距m;橫向鋼筋時,為 無拉桿的縱縫或自由邊之間的距離m;h面層厚度mm;卩一一面層與基層之間的磨阻系數(shù),基層為水泥、石灰或瀝青穩(wěn)定粒料時,可取1.8;基層為無結合料的粒料時,可取 1.5;f sy鋼筋的屈服強度Mpa,按附錄F.4選用。6. 2. 2縱向和橫向鋼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徑,其直徑差不應 大于4mm。鋼筋的最小直徑和最大間距,應符合表 622的 規(guī)定。鋼筋的最小間距為集料最大粒徑的2倍。表鋼筋最小直徑和最大間距mm鋼筋類型最小直徑縱向最大間距橫向最大間距光面鋼筋8150300螺紋

39、鋼筋123507506. 2. 3鋼筋布置應符合以下要求:縱向鋼筋設在面層頂面下1/31/2厚度范圍內,橫向 鋼筋位于縱向鋼筋之下;縱向鋼筋的搭接長度一般不小于 35倍鋼筋直徑,搭 接位置應錯開,各搭接端接線與縱向鋼筋的夾角應小于 600 ;邊緣鋼筋至縱縫或自由邊的距離一般為100150mm。6. 3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配筋6 13 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層的縱向配筋率按允許的裂縫間距(1.02.5m)、縫隙寬度(<1mm)和鋼筋屈服強度確定,通常為 0.6%0.8%。最小 縱向配筋率,冰凍地區(qū)為 0.7%,一般地區(qū)為 0.6%。具體計 算方法見附錄E。橫向鋼筋的用量,按條計算確定。632 連續(xù)

40、配筋混凝土面層的縱向和橫向鋼筋均應采用螺紋鋼筋,其直徑為 1220mm。633 鋼筋布置應符合以下要求:縱向鋼筋設在面層外表下 1/21/3 厚度范圍內,橫向鋼 筋位于縱向鋼筋之下;縱向鋼筋的間距不大于 250mm,不小于100mm或集 料最大粒徑的 2.5倍;橫向鋼筋的間距不大于 800mm;縱向鋼筋的焊接長度一般不小于 10 倍(單面焊)或 5 倍(雙面焊)鋼筋直徑,焊接位置應錯開,各焊接端 連線與縱向鋼筋的夾角應小于 600;邊緣鋼筋至縱縫或自由邊的距離一般為100150mm。7 材料組成要求及性質參數(shù)7 1 墊層材料711 防凍墊層所用砂、砂礫材料中通過 0.075mm 篩孔的細粒 含

41、量不宜大于 5%。712 排水層材料的級配應滿足下述滲濾標準:墊層材料通過率為 15%時的粒徑 D15 不小于路床土通過率為15%時的粒徑di5的5倍(Di5> 5di5);墊層材料通過率為 15%時的粒徑 D15 不大于路床土通過率為 85%時的粒徑 d85的 5 倍(Dl5< 5d 85);墊層材料通過率為 50%時的粒徑 D50 不大于路床土通過率為 50%時的粒徑 d50的 25 倍(D50< 25d50);墊層材料的均勻系數(shù)(Deo / Dio)不大于20。7 2 基層材料7. 2. 1貧混凝土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 31.5mm,水泥用量 不得少于 170kg/

42、m3, 28d彎拉強度標準值宜控制在1.01.8Mpa范圍內。碾壓混凝土 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得大于 26.5mm。7. 2. 2 瀝青混凝土基層宜采用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為 19.0mm 或26.5mm的混合料。瀝青碎石基層宜采用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為 26.5mm 或 31.5mm的混合料。7. 2. 3 水泥穩(wěn)定粒料、級配碎石或礫石的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宜為26.5mm 或 19.0mm。小于0.075mm的細粒含量不得大于 5%,小于4.75mm的 顆粒含量不宜大于 50%,細粒土的液限應小于 25%,塑性指數(shù)應小于 6。承受重交 通時,水泥劑量宜為5%;中等和輕交通時,水泥劑量宜為 4%。724

43、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的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宜為26.5mm。小于0.075mm的細粒含量不得大于7%;小于4.75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52%。 石灰與粉煤灰的配比宜為1 : 21 : 4 ;粒料與石灰粉煤灰的配比宜為 85 : 1580 : 20。7. 2. 5多孔隙水泥穩(wěn)定碎石的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宜為31.5mm或26.5mm。小于 0.075mm的細粒含量不得大于2%;小于2.36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 于 5%;小于 4.75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 10%。水泥劑量一般為 9.5%11%, 水灰比一般為 0.390.43。7. 2. 6多孔隙瀝青穩(wěn)定碎石的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宜為26.5mm或19.

44、00mm。小于 0.075mm的細粒含量不得大于2%;小于0.6mm的顆料含量不宜大于5%;小于 2.36mm 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 15%;小于 4.75mm 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20%。瀝青標號應選用AH-50 或 AH-70 ,瀝青用量一般為 2.5%3.5%。7 3 面層材料7. 3. 1水泥混凝土集公稱最大粒徑不應大于 31.5mm 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細度模數(shù)不宜小于 2.5;高速公路面層的用砂,其硅質砂或石英砂的含量不宜低于25%。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 /m3 非冰凍地區(qū)或320kg /m3 冰凍地區(qū)。冰凍地區(qū)的混凝土中必須摻加引氣劑。7. 3. 2 厚度大于 280m

45、m 的普通混凝土面層,分上下兩層連續(xù)鋪 筑時,上層一般為總厚度的 1/3,可采用高強、耐磨的混 凝土材料,碎石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為 19mm。7. 3. 3 鋼纖維混凝土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宜為鋼纖維長度的1/22/3,并不宜大于26.5mm 銑削型鋼纖維或 19mm剪切型或熔抽型鋼纖維 。鋼纖維的抗拉強度標準值不 宜小于600級6001000Mpa,以體積率計的鋼纖維摻 量一般為0.6%1.0%。水泥用量不得低于360kg /m3 非 冰凍地區(qū)或380kg /m3 冰凍地區(qū)。7. 3. 4 碾壓混凝土面層混凝土的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9.0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 /m3 非冰凍地區(qū)或

46、310kg /m3 冰凍地區(qū)。7. 3. 5混凝土預制塊的抗壓強度不宜低于 50Mpa 非冰凍地區(qū) 或60Mpa 冰凍地區(qū)。其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和物理性 能應符合優(yōu)等品或一等品的規(guī)定。穩(wěn)平層墊砂宜選用細度 模數(shù)為2.33.0的天然砂,4.75mm篩孔的累計篩余量不應 大于5%,含泥量不應大于5%。7. 4材料性質參數(shù)7. 4. 1路床土和路面各結構層混合料的各項性質參數(shù),應按有關 試驗規(guī)程的標準試驗方法試驗確定,其標準值按概率分布的 0.85分位值確定。7. 4. 2受條件限制而無試驗數(shù)據時,混凝土彎拉彈性模量以及路 床土和墊層、基層混合料的回彈模量標準值,可參照附錄 F的相關經驗數(shù)值范圍或有

47、關規(guī)定數(shù)值,結合工程經驗分析確定。7. 4. 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的混凝土試配彎拉強度的均值應按式確定。rmfr1 -1.04cvts(743)式中:f rm混凝土試配彎拉強度的均值Mpa);;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Mpa;cv混凝土彎拉強度的變異系數(shù),按表取用;s 混凝土彎拉強度試驗樣本的標準差;t 保證率系數(shù),按樣本數(shù)n和判別概率p參照表743確定。表保證率系數(shù)公路等級判別概率p樣本數(shù)n3691520高速公路0.051.360.790.610.450.39一級公路0.100.950.590.460.350.30二級公路0.150.720.460.370.280.24三、四級公路0.200.5

48、60.370.290.220.198 加鋪層結構設計8. 1 般規(guī)定8. 1. 1在進行舊混凝土路面加鋪層設計之前,應調查以下內容:公路修建和養(yǎng)護技術資料:路面結構和材料組成、接 縫構造及養(yǎng)護歷史等;路面損壞狀況:損壞類型、輕重程度、范圍及修補措施等;路面結構強度:路表彎沉、接縫荷能力、板底脫空狀況、面層厚度和混凝土強度等;已承受的交通荷載及預計的交通需求:交通量、軸載 組成及增長率等;環(huán)境條件:沿線氣候條件、地下水位以及路基和路面 的排水狀況等。812 加鋪層應根據使用要求及舊混凝土路面的狀況,選用別離 式或結合式水泥混凝土 加鋪結構,或瀝青混凝土加鋪結構,經技術經濟比擬后選 定。813 地

49、表或地下排水不良路段,應采取措施改善或增設地表或 地下排水設施; 舊混凝土路面結構排水不良路段, 應增設 路面邊緣排水系統(tǒng)。814 加鋪層設計應包括施工期間維持通車的設計方案。815 舊混凝土面層損壞狀況等級為差時,宜將混凝土板破碎成 小于 400mm 的小塊,用做新建路面的底基層或墊層,并 應按新建混凝土路面或瀝青路面類型進行設計。8 2 路面損壞狀況調查評定821 舊混凝土路面的損壞狀況采用斷板率和平均錯臺量兩項指 標評定。 斷板率的調查和計算可按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養(yǎng)護技術標準?(JTJ 073.1)的規(guī)定進行;錯臺調查可采 用錯臺儀或其它方法量測接縫兩側板邊的高程差, 量測點的位置

50、在錯臺嚴重車道右側邊緣內 300mm處,以調查路段內各條接縫高程差的平均值表示該路段的平均錯臺量。8. 2. 2路面損壞狀況分為4個等級,各個等級的斷板率和平均錯臺量的分級標準見表822。表路面損壞狀況分級標準等級優(yōu)良中次差斷板率< 56101120> 20平均錯臺量< 56101115> 15(mm)8. 3接縫傳荷能力和板底脫空狀況調查評定8. 3. 1舊混凝土面層板的接縫傳荷能力和板底脫空狀況采用彎沉 測試法調查評定。彎沉測試宜采用落錘式彎沉儀,也可采 用梁式彎沉儀,其支點不得落在彎沉盆內。8. 3. 2測定接縫傳荷能力的試驗荷載應接近與標準軸載的一側輪 載50k

51、N。將荷載施加在鄰近接縫的路面外表,實測接 縫兩側邊緣的彎沉值。按式計算接縫的傳荷系數(shù)。kWu 100 %W|式中:kj接縫傳荷系數(shù);Wu 未受荷板接縫邊緣處的彎沉值;W| 受荷板接縫邊緣處的彎沉值。8. 3. 3舊混凝土面層的接縫傳荷能力分為 4個等級,分級標準見表 833。表833接縫傳荷能力分級標準等級優(yōu)良中次差接縫傳荷系數(shù)k>8056803155<31j (%)8. 3. 4板底脫空可根據面層板角隅處的多級荷載彎沉測試結果, 并綜合考慮唧泥和錯臺開展程度以及接縫傳荷能力進行 判別。8. 4舊混凝土路面結構參數(shù)調查8. 4. 1舊混凝土面層厚度的標準值可根據鉆孔芯樣的量測高度按 式841計算確定。he = he - 1.04Sh式中:he 舊混凝土面層測量厚度的標準值mm; he 舊混凝土面層量測厚度的均值mm;sh 舊混凝土面層厚度量測值標準差mm。8. 4. 2舊混凝土面層彎拉強度的標準值可采用鉆孔芯樣的劈裂試 驗測定結果按式和式842-2計算確定。fr =0.621fsp 2.64(842-1)(842-2)式中:fr 舊混凝土彎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