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園園漢本0901班09410235《論蘇軾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王亞萍_第1頁
喬園園漢本0901班09410235《論蘇軾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王亞萍_第2頁
喬園園漢本0901班09410235《論蘇軾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王亞萍_第3頁
喬園園漢本0901班09410235《論蘇軾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王亞萍_第4頁
喬園園漢本0901班09410235《論蘇軾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王亞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學號: 09410235 論蘇軾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系 別 文學與法學系 專 業(yè) 漢語言文學 班 級 0901 姓 名 喬園園 指 導 教 師 王亞萍 2013年5月 8日摘 要蘇軾是我國宋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巨匠,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對詞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觀念上,蘇軾提出了“自成一家”的詩詞觀;在創(chuàng)作上,蘇軾大膽對詞境以及詞的題材進行開拓;在詞體改革上,蘇軾堅持以詩為詞。蘇軾為詞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使詞這一文學體裁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關鍵詞:蘇軾,詩詞一體,開拓詞境,擴大題材,以詩為詞AbstractSu shi i

2、s one of Chinas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master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word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he word comprehensive reform, the concept, su shi puts forward of a poetry one view, In the creation, su shis bold word by word and its subject matter to 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wo

3、rd body reform, sushi, adhere to the poem as word. Su shi as a word development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and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 word for brilliant s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make the word this literature glow vitality.Keywords:Su shi, Poetry, Expand the word boundary, Exp

4、anding subjects,To poetry as ci目 錄一、前言1二、詞論的創(chuàng)新1(一)詩詞一體1(二)自成一家1三、創(chuàng)作的革新2(一)詞境的開拓2(二)題材的擴大3四、詞體的改革5(一)用題序5(二)用典故6(三)擺脫音律束縛6五、結(jié)論7致 謝8參考文獻9一、前言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文人墨客也只是在寫詩之余以一種游戲的態(tài)度來填詞,在宋初文人們的心目中詞的地位是極低的,是不能與詩歌同日而語的,當然也就不可以用來“載道”和“言志”。后來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才出現(xiàn)了“詞至柳永,體制始備”的局面,柳永雖然使詞漸進完善,但也未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詞的地位。蘇軾則通過大膽的開拓與

5、創(chuàng)新,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成為可以和詩歌并駕齊驅(qū)的獨立文體。二、詞論的創(chuàng)新(一)詩詞一體蘇軾在理論上極力反對“詩尊詞卑”的傳統(tǒng)觀念,反之大力提倡“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在蘇軾之前,詩歌肩負著表達感情和教化百姓的雙重任務,詞卻始終擺脫不了“花間”、“樽前”的桎梏,蘇軾的出現(xiàn)猶如一場革命風暴席卷文壇。在蘇軾看來,詞和詩歌是異曲同工的,可詠物亦可懷古,詞的內(nèi)涵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詩的本質(zhì)。詞的優(yōu)勢在于其長短句形式更易于抒發(fā)感情,特別是詞的層次感和音韻美,不僅使詞在音調(diào)上抑揚頓挫,也使詞蘊含的感情更加豐富曲折。蘇軾在答陳季常書中曾說:“又惠新詞,句句警拔,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逼淅碚摫举|(zhì)就是堅持詩和詞

6、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來表現(xiàn)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如他對柳永創(chuàng)作的八聲甘州就大為贊揚: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蘇軾認為柳永的這首詞已經(jīng)可以和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相媲美,其中的許多名句就大有“不減唐人高處”1之勢,同樣也可以完美的表達作者的悲秋與相思之情。由于蘇軾的積極倡導,才為詞地位的提高以及詩詞的相互滲透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jù)。(二)自成一家蘇軾倡導的“詩詞一體”絕不是對詩歌簡

7、單的模仿,而是努力使詞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優(yōu)勢,所以他提出了詞要“自成一家”的理論主張,只有堅持“自成一家”才可以使詞和詩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并駕齊驅(qū)。蘇軾雖然對柳永很贊賞,但是他認為詞的風格不應該只局限于柳永哀婉的詞風,還應該不斷追求詞的壯闊美與靈動美,使詞可以像詩歌那樣自由而完整的表達人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蘇軾在與鮮于子駿書中這樣說過:“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5473,亦自是一家!”短短的一句話反映了蘇軾“自成一家”的決心與自信。除此之外,蘇軾還十分注重文學創(chuàng)作的氣節(jié),他堅決反對一味地模仿前人,認為寫詞應該加入自我的“氣格”,只有這樣詞才可以“其文如其為人”。蘇軾的“氣格”在于豪放,

8、在于曠達,在于不斷追求詞的自由化。如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全詞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心胸和對自由的向往,蘇軾的詞是對他心境的最好寫照,他的詞是自由的,正如蘇軾夢想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白猿梢患摇狈从沉颂K軾詞學觀的自覺,而這種自覺的具體化就是看重詞是一種有別于詩的文學樣式,大大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蘇軾的這種觀點對后來的文人學者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李之儀的“長短句于遣詞中最為難工,自由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齷齪?!本腕w現(xiàn)了這一點。三、創(chuàng)作的

9、革新(一)詞境的開拓宋初文人創(chuàng)作詞的主題十分狹隘,大都以柔情婉麗為主,多表現(xiàn)男女之間的愛恨情愫以及文人對于愛情中離愁別恨的感受。如晏殊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zhuǎn)。畫閣魂銷,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全詞深情繾綣,十分動人。上闋寫送別,依依不舍的場景令人傷懷不已;下闋寫思念,離別之后的苦悶久久不能消散。這首詞正是宋初詞境以柔情哀婉為主的典型代表。蘇軾一改宋初詞風,不斷嘗試去開拓詞境,他把詞從娛賓助興的天地里解脫出來,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藝術,將以往太過女性化的柔美之詞擴大為帶有男兒氣概的豪放之詞,使詞也可以像詩歌一樣

10、表現(xiàn)作者的豪情壯志和人生理想。正是因為這樣大膽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蘇詞形成了獨特的豪放詞風并運用的游刃有余。詠物時,超塵拔俗、悲壯蒼涼;懷古時,慷慨豪邁、瀟灑飄逸;言志時,疏狂不羈、樂觀開朗。蘇軾將豪放徹底的發(fā)揚光大,成功的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在文壇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沁園春密州早行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整首詞由情入境,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

11、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以及壯志難酬的苦悶,但是在詞的結(jié)尾處蘇軾表示自己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依然要避開政治斗爭的漩渦,以一種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2。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的作品,在詞中,他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全詞不乏慷慨激憤之情,氣象恢弘,一反詞的柔弱格調(diào),充滿了陽剛之美。(二)題材的擴大蘇軾作詞堅持“詩詞一體”,在選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山川勝跡、農(nóng)舍風光、優(yōu)游放懷、報

12、國壯志,在他手里都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前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1、表達對人生的思考蘇軾在詞中常常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zhèn)バ蹓训木吧蜕铄錈o比的歷史沉思中,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感嘆人生無常、歲月易逝。雖然蘇軾在很多詞中都表達了對人生和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之情,

13、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一種更為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再如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這首詞中,蘇軾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3。2、表達豐富細膩的感情雖然蘇軾擁有著非常積極樂觀的處事心態(tài),但作為一個常人,他也常常會借助詞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隱蔽最真實的情感。如江城子乙某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

14、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全詞情意綿綿,字字血淚,表達了蘇軾內(nèi)心綿綿不盡的哀傷和對亡妻自死不渝的款款深情。又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釋放后被貶謫黃州時所作的。全詞動情、傳神地描繪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幽憤寂苦的心情。3、對農(nóng)村生活的描寫蘇軾作詞善于觀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前人沒有踏足過的領域,他的很多詞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彌漫著鄉(xiāng)村清新的泥土芬芳。如浣溪沙其一: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

15、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xiàn)的農(nóng)村田園風光也出現(xiàn)在蘇軾的詞中。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既滿懷希望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矛盾心理。全詞樸實自然,對村莊景物的描寫十分引人入勝。蘇軾除了鐘愛農(nóng)村秀美樸素的風光之外,也常常在詞中表達對農(nóng)民生活的關心之情,如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詞的上闋由漫天雪景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的豐收景象,由此而倍感喜悅,下闋轉(zhuǎn)而回想起前日在筵席中的奢靡生活,抒發(fā)了對民生疾苦的深刻憂

16、思。4、對大自然的描寫蘇軾作詞不僅善于描寫農(nóng)村生活中的平凡場景,還將所描寫之物擴到到了大自然的壯麗風景中。蘇軾對自然山川的描寫,常常將所見景物的氣勢描寫的淋漓盡致,如滿江紅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江表傳,君休讀??裉幨?,真堪惜??罩迣W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全詞描寫了長江、漢水的匯流,寫了黃鶴樓,大體包括了鄂州的的形勝,表現(xiàn)出長江裹帶著岷娥雪,錦江春,奔流而下的宏偉氣勢,傾注了他對故鄉(xiāng)巴蜀的一片深情。蘇軾的詞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寫,

17、給人以恬適的美感享受。如行香子湖州作 :山雨瀟瀟過,溪橋瀏瀏清。小園幽榭枕蘋汀。門外月華如水、彩舟橫。苕岸霜花盡,江湖雪陣平。兩山遙指海門青?;厥姿坪翁?、覓孤城4。這首詞描寫的景物色彩都十分清雅,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各個景物看似點綴卻又渾然天成不可分割。讀過之后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在寧靜中我們可以感知作者同樣恬淡的心境。蘇軾在寫景的同時,又善于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進而將景與情完美結(jié)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以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生活感悟。如西江月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L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這首寄情山水的詞,作于蘇軾

18、貶謫黃州期間。全詞已經(jīng)達到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巧妙的融為一體,在詩情畫意中刻畫出了自己心境的淡泊與閑適,抒發(fā)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胸襟。四、詞體的改革蘇軾一生都致力于改革晚唐五代以及宋初的詞體,不可否認他在這一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究其原因是因為蘇軾在作詞時慣常使用“以詩為詞”的手法。陳師道在后山詩話5中曾點評蘇軾的詞是“以詩為詞”的最早體現(xiàn),后世文人作詞也大都采用了這種手法。所謂“以詩為詞”即以寫詩的態(tài)度來填詞,將詩的題材、內(nèi)容、手法、風格等引入詞的領域并使之擴展。蘇軾的“以詩為詞”是對詞狹隘體制的解放,給詞這一獨立文體注入了諸多新鮮的血液,使詞體風格多

19、樣,藝術表現(xiàn)力增強,藝術風格煥然一新,因而極大地增強了詞的活力,是詞的一大解放。這種手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用題序蘇軾認為在創(chuàng)作一首詞之前要將寫這首詞的時間、地點、原因等必備要素交代清楚,所以在他的很多詞前都有題序,有的是為了說明一些情況,有的則直接與詞所描寫的內(nèi)容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洞仙歌正文之前就有這樣一段題序:余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這段簡短的題序就為詞所要描寫的景物和抒發(fā)的情感做了一

20、層鋪墊,交代了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動機,使讀者更易理解這首詞的由來。又如水調(diào)歌頭前也有一段題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水調(diào)歌頭是蘇軾詞作中的名篇,短短十幾個字的題序是這篇佳作的完美點綴,不僅交代了創(chuàng)作時間和當時的環(huán)境,也隱隱透露出作者對子由的懷念之情,與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相符合。(二)用典故在詞中使用典故也是蘇軾的首創(chuàng),在蘇軾的很多詞中都運用了典故,既可以更加清晰的表達一件事情,也可以很委婉的表現(xiàn)一種情感。如訴衷情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斗嬋娟。這首詞描寫了琵琶女小蓮彈奏琴聲的清越、婉轉(zhuǎn),運用的典故

21、“琵琶”和“彈破”分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賀的箜篌引,這兩首詞都是描寫音樂最出色的詞,與蘇軾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很符合。詞的上闋中出現(xiàn)的“碧云天”則出自范仲淹的蘇幕遮,描寫的是秋景,表達的是羈旅之思,有纏綿之意,與蘇軾寫本詞的背景相一致。又如蝶戀花秋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6。這首詞也同樣運用了典故,詞中的千古名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中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就出自于楚辭離騷中的“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一句,表達了作者的傷春之情。(三)擺脫音律束縛詞初名

22、曲、曲子或曲子詞,最初是為了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詞始終擺脫不了音樂對詞體的限制和束縛,蘇軾作詞堅持“以詩為詞“,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改變詞要依附于音樂的狀況,使詞可以真正脫離音樂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學體裁。所以蘇軾寫詞就像寫詩一樣,不受音律的限制,可以大膽自由的想象,并且將這種想象用自己豐富多彩的語言描寫下來,詞中抒發(fā)的情感是自由的、真實的。如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fā)出對天上仙境的奇想。在蘇軾的想象中天宮是極其高極其遙遠的,也是極其華麗的一個地方,醉酒的他可以在天宮中翩翩起舞,蘇軾想象的新奇和大膽由此可見。詞的下闋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轉(zhuǎn)換自然毫無刻意之感,使讀者隨著作者靈動的思維共同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全詞描寫清麗雄闊,蘇軾隨自己的感受與體悟,自由的馳騁于天上人間。將此背景與作者不計得失的豁達胸襟和坦然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