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的古代概念_第1頁
憲法的古代概念_第2頁
憲法的古代概念_第3頁
憲法的古代概念_第4頁
憲法的古代概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憲法的古代概念    就我們獨有的制度和觀念來說,筆者一直認為,牛津詞典是唯一最好的教科書。在該詞典里,“constitution”有好多釋義。它可指規(guī)定和命令的行為,或藉此確立的規(guī)定和命令;它還指決定某事物性質(zhì)的制作和構(gòu)造,既適用于外物,也適用于人的靈和肉。在羅馬帝國的拉丁語中,該詞是指代國王立法行為的專門術(shù)語。教會從羅馬法中借用該詞,以指代整個教團或某特定教區(qū)的教規(guī)。由教會始,或許是從羅馬法本身始,到中世紀后期,該詞已適用于當時的世俗立法。在英格蘭,著名的Constitutions of Clarendon of

2、0;1164,就被亨利二世等稱作“constitutions”,avitae constitutions or leges, 即對亨利一世時代教會和國家間既存關(guān)系的記錄或發(fā)現(xiàn)(a recordatio vel recognitio)。但在實質(zhì)上,這些是宗教規(guī)范,盡管它們由世俗權(quán)威公布,這或可說明,人們?yōu)楹畏Q其為“constitutions”。然而,該詞也常有純粹世俗的用法,盡管它已不再有專門意義,因為,其他的詞如法律(lex)或教令(edictum),經(jīng)常與constitutio交替使用,以指代世俗的政府立法1.Consti

3、tutions of Clarendon of 1164便被稱為記錄(recordatio)或發(fā)現(xiàn)(recognitio)。亨利一世旨在控制郡分區(qū)(hundred)和郡法院(county courts)一個知名令狀發(fā)布后不久,市面上便出了本名為亨利的主要法律(Leges Henrici Primi)的書,其作者便把該令狀稱作“記錄”(record)2. Glanvill 經(jīng)常用“constitution”一詞指代王室敕令。他把亨利二世創(chuàng)立大陪審團(grand assize)b救濟制的令狀稱作“l(fā)

4、egalis ista constitutio,”3而且認為the assize of novesl disseisin既是發(fā)現(xiàn)recognitio又是constitutio4. Statute of Merton of 1236a頒布后,Bracton把其中的一條規(guī)定稱作“new constitution”5,而且把1225年重新發(fā)布的大憲章里(規(guī)定回復被強占土地和所有物)的一節(jié)稱作constitutio libertatis6.在同時期的法國,Beaumanoi

5、r講到強占物的救濟,稱其為國王的une nouvele(新的) constitution 7.在該時期及此后的幾百年中,“constitution”一詞的含義與其對于羅馬法律人含義一樣,意指一個特定的政府立法,它區(qū)別于古代習慣(consuetudo)。很明顯,它從未在現(xiàn)代意義上適用,以指代國家的整個法律框架?!癈onstitution”一詞的現(xiàn)代意義是何時出現(xiàn)的?只有在精研多個世紀的法政資料后,我們才能對此做出有把握的回答。我不敢說自己已做了此種考證,但就我的閱讀而言,17世紀之前,尚找不到該適用的明顯例證。1578年,Pierre Gregoire&#

6、160;of Toulouse在論共和國(De Republica)中,基本上是在現(xiàn)代意義上運用該詞的。但是,在我看來,與Constitution現(xiàn)在所表達的嚴格政治含義相比,論共和國的語境表明,Constitution有著更寬泛和更一般的含義,因為作者似乎把它等同于一個更古老的術(shù)語,即共和國制定法(Status reipublicae)8.在牛津詞典中,Constitution可指一個國家的整個法律框架,第一個在該意義上適用“Constitution”的是Bishop Hall.在1616年,他曾用過這樣一個短語,即The Constitut

7、ion of the Common-wealth* of Tsrael.在第一講中,我引用了Sir James Whitelocke同年提出的一個短語,即“該王國政體(policy)自然結(jié)構(gòu)和constitution,即王國的公法(jus publicum regni)”,該用法盡管不確切,但卻更顯明。在1610年,Constitution的這種用法,或許比較新奇,但事實上,其表達卻是整個憲政史上比較古老的(即使不是最古老的)觀念。我剛才給出的Whitelocke術(shù)語即作為王國公法的政體(Policy即P

8、olity)的自然結(jié)構(gòu)和Constitution,實際上包括了Constitution的緊密相聯(lián)的兩個觀念,有時它們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但在本質(zhì)上它們卻涇渭分明。觀念一體現(xiàn)在前半截的用語既“國家的自然結(jié)構(gòu)”中,該觀念似乎與希臘的“政體”(Politeia)一樣古老,后者(Politeia)我們譯作Constitution.觀念二是指其后半截短語,即王國的公法(jus publicum regni)。觀念二或許不如觀念一古老,但也非常古老。例如,據(jù)我所知,在Cicero的論共和國(De Republica)中有一段話,第一次在公認的現(xiàn)代意義上使用了Constitutio

9、n.在評論混合政體時,Cicero說:“這個Constitution(haec Constitutio)具有極大的穩(wěn)定性;沒有它,人們將不可能擁有較長時段的自由。”9他進一步說,Cato認為,“共和國的Constitution(Constitutionem rei publicae)不是某特定時間特定人的作品?,F(xiàn)在,該觀點更為確定”10.正是希臘語Politeia和拉丁語Constitutio表達的兩種形式的早期憲政主義,以及它們在歷史上的相互關(guān)系,構(gòu)成了我要追溯的對象。我將首先從比較古老即希臘的Politeia開始。在“Constitution”可能有的多種意義

10、里,希臘的Politeia是最為古老的。它首先指事實上的國家。這個詞,包括了全部的決定國家特有本質(zhì)的無數(shù)特征,包括它所有的經(jīng)濟和社會結(jié)構(gòu),以及現(xiàn)代狹義的政府事務(wù)。它是個純粹描述性的詞,其意義的包容性,跟我們寬泛地用constitution去指代人和物的構(gòu)造一樣。正如Sir Paul Vinogradoff所言:“希臘人認為國家的組織和個人的機體極為相似。他們認為,人的兩個要件即身體與心靈(后者引導和控制前者)與國家的兩個構(gòu)成要件即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有著共通的品質(zhì)”11.“在希臘語中,沒有與拉丁語Jus*對應(yīng)的概念?!?2“希臘法律觀念發(fā)展的特點是,自然的法律(law

11、60;of nature)雖然被視為對既存事實的哲學解釋,但卻并非具體的法律手段。只是到后來,隨著斯多葛學派的出現(xiàn),特別是在羅馬法中,自然的法律才被認作實在的法律淵源?!?3“在雅典,并不存在堅實的Constitution.”14如W. L.Newman所言,“對希臘人來說,國家組織和人的肌體的類同是政治科學的核心問題”,“在希臘人看來,每一個憲法都有個相伴的hqoz*,它體現(xiàn)在所有的生命關(guān)系(all the relations of life)中。每一個Constitutional形式都對德性有構(gòu)成作用;在寡頭制、民主制和貴族制中,

12、好公民分別有著不同的定義。一種憲法體現(xiàn)了一種生活規(guī)劃,它意在使其管轄的人的生活與自己特有的規(guī)劃協(xié)調(diào)一致。如果法律規(guī)定國家的最高職位是可以買賣的或僅限于富人,那么它便在事實(ipso facto)上鼓勵公民重視財富?!?5在希臘政治典籍中,視Constitution為人民的性格和習慣(hqoz)這種用法,有無數(shù)的例證。但我只能略舉一二。柏拉圖在法律篇中說:“我們整個的國家是最好和最尊貴生命的模擬(mimhsiz)16.在Panathenaicus中,蘇格拉底說,Politeia是城邦(Polis)的靈魂(ynch),權(quán)力之于城邦正如心靈之于身體17.在政治學中,亞里士多德稱其”在某種意

13、義上是城邦的生活?!?8這些關(guān)于Constitution性質(zhì)的觀念,是希臘所有哲學團體通用的。由它出發(fā),我們可得到不僅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極為重要的結(jié)論。正如Sir Paul Vinogradoff所言,希臘的語言中,找不到與拉丁語jus相對應(yīng)的語詞。似乎可以認為,在希臘人關(guān)于國家或Constitution的概念中,也沒有與Sir James Whitelocke的王國法(jus regni)相對應(yīng)的語詞。希臘人不象羅馬人一樣,在公法(jus publicum)和私法(jus privatum)間作出明確區(qū)分;他們的政治學

14、,不是具體法律推理的基礎(chǔ),而是對實存事實的哲學解釋。自然法,即使得到承認,也只是衡量一國政府形式比較優(yōu)勢的標準。對希臘人來說,它從來都不像對羅馬人那樣,是檢驗政府合法性的標準。更不用說詭辯派了,他們根本就不承認自然法。柏拉圖在Sophista中說:“這伙詭辯者是不容易把握和確定的”;但作為他們哲學標志的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卻毫無例外地排除了Constitution的比較,因為它否定任何價值、規(guī)范和客觀標準的存在,這使得人們無法對Constitution的好壞作出評判。甚至是詭辯學派偉大的反對者,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斷言客觀現(xiàn)實(objective reality)的存在和人類理解

15、它的可能性時,也從未敢說它是有強制力的法律,盡管他們相信有普遍自然法的存在。他們從來沒有像西塞羅那樣,主張國家沒有權(quán)力通過元老院(Senate)和民眾大會(People),排除自然法對自己的約束。19自然法對于他們,正如對現(xiàn)代科學家一樣,只是不變的事實(fact of invariability),它自身不具有制裁的含義。希臘人對政府和法律間基本關(guān)系的態(tài)度,在柏拉圖的政治學(Politicus)或政治家(Statesman)中得到了最明白的闡述。這篇對話的核心主題是Constitutionalism.在柏拉圖的所有對話中,這是與我們目前關(guān)心的問題關(guān)系最直接的一篇。我一直覺得

16、,這篇對話,在我們評價柏拉圖真正的政治立場和目標時,雖然沒有理想國重要,但卻被極嚴重地忽略了;被忽略的不僅是他自己的立場,而且是柏拉圖學派和亞里士多德學派(the Academy and the Lyceum)(如果說不是全部希臘的話)對Constitutionalism的正常態(tài)度。Jaeger教授認為,亞里士多德真正傾心的是柏拉圖的政治學,而非理想國20.Jaeger的杰出著作,有力地證明了,在亞里士多德建構(gòu)其一以貫之的政治概念的過程中,他對柏拉圖的此種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說:“他用全部的身心接受了柏拉圖的學說,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與它們的關(guān)系,這主導了

17、亞里士多德的整個生命,構(gòu)成了其學說發(fā)展的主要線索?!?1政治學討論的核心是政府與法律正當關(guān)系中的一個永恒問題。一些現(xiàn)代極權(quán)國家的鼓吹者視柏拉圖為同伙。但任何一個誠實的人,只要他仔細地思索過政治學,便決不會得出此種結(jié)論。一個人,如果無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對其目的的平易陳述,他可能會把其對話曲解成是對實在專制政府的辯護;然而,政治學的全部討論都清晰地表明,這決非柏拉圖的真正立場,而恰恰是對它的背叛(antithesis)。即使在政治學中,柏拉圖也清楚地意識到了Constitutional政府的弊端。而且,與柏拉圖的其他著作相比,該對話錄對此弊病作了最為明晰的描述。柏拉圖承認,Constitution

18、al政府,只是“次優(yōu)的”(wz denteron 而非to prvton)。但是,他毫不含糊地宣布,“第一等的”或最優(yōu)型的政治關(guān)系,即一不受法律限制的政府,只是一個理想?,F(xiàn)實的國家只能接近該理想,通常不能徹底地模仿它。法律的限制確實妨礙了政府,假定政府是個好政府,如不受限制,它便能做善事;而法律的限制將使它不能做好事。這里,柏拉圖面臨的是個實踐問題。只要政府存在一日,該問題便一日不會消失。與專制政府相比,Constitutional政府永遠都是脆弱的。無論是想擁有可取的,還是排除可憎的,對專制政府都輕而易舉;而別的政府則可能根本就做不到。憲政的優(yōu)勢恰是它的缺陷。因

19、為它不能做惡,所以它也就不能行善。那么,我們是去放棄善而排除惡呢,還是忍受惡而贏得善?這是所有憲政的根本問題。它也是當今政治的主要議題;今天,為了幻想的或希望的專制政府的好處,一個又一個民族甘愿屈從于難以忍受的野蠻。每念及此,我們都深感驚異和憂慮。該重要難題正是柏拉圖對話錄的核心關(guān)懷。不管是專攻憲法發(fā)展的史學家,還是當今的改革者,都不能不去認真領(lǐng)會柏拉圖的回答?!袄硐氲摹焙汀笆聦嵉幕蚩蓪崿F(xiàn)的”兩種范疇間,有著根本差異和緊密聯(lián)系。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柏拉圖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理想國討論的主要是不可實現(xiàn)的理想。政治學討論的是與該理想有關(guān)的可實現(xiàn)的東西。因為有法律的制約,可實現(xiàn)的便不如理想的完美。柏拉圖說

20、:“法律就象頑固且盲目的暴君,他不容許有任何違反自己命令的事發(fā)生,甚至不容許提出此類問題,即使情形突變,有了比法律本身更好的解決辦法?!薄胺刹荒軠蚀_地理解什么是最尊貴的或更正義的,不能立即做出對所有人都最適宜的決定。人和人,行為和行為間的差異,人事不規(guī)則的無盡變遷,都不容許任何普遍和單一的規(guī)則。制定永恒規(guī)則的技藝從來都不存在?!薄敖^對單一的原則根本就不能適用于恰好相反的狀態(tài)?!边@些對憲政的反對,聽起來是多么地熟悉!它們意在表明,從馬車時代繼承的法律,已明顯地不適合當今社會。當然,沒有人能否認此種反對的有效性。在對嚴格法律規(guī)則的缺陷進行衡平救濟的歷史中,我們早已認同了上述批評。在特殊案件中授予

21、政府自由裁量權(quán),以不適用法律或容許違反法律,這必然意味著,人們承認,法律,尤其是古代法律,絕對不能在所有特定案件中確保足夠的正義。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柏拉圖認為,理論的或理想的最好政府,是建立在統(tǒng)治者的自由裁量而非法律之上的政府;這樣的政府恰好與我們對“專制”的定義相一致。當然這里指完美的仁慈專制。因此,柏拉圖問道:“正如船長照顧船舶或船工的利益,保護水手的生命,靠得不是制定規(guī)則,而是把他的技藝變成法律,同樣,城邦,如果由具有超越法律的技藝的人,依同樣的精神進行治理,難道不是一個真正的政府(true form of polity)嗎?”22正如整篇對話的要領(lǐng),這句話

22、清晰地表明,在理想的最好統(tǒng)治中,統(tǒng)治者不受法律的限制,而是把技藝變成法律。但是,還有另外一點,在整個的政治學中,得到同樣明確和突出的強調(diào),即統(tǒng)治者的技藝表現(xiàn)了“超越法律的優(yōu)勢”。這提出了最關(guān)鍵的決定性問題。在該對話中,柏拉圖是否認為,作為實踐政治的原則,專制優(yōu)越于憲政呢?抑或他是在努力說明,憲政優(yōu)越于專制?說得更具體點,柏拉圖是否相信具備該“技藝優(yōu)勢”的統(tǒng)治者事實上或可能存在,從而,使其技藝成為國家的唯一法律?如果真能發(fā)現(xiàn)哲學王,柏拉圖毫無疑問地堅信,他應(yīng)該像專制君主一樣統(tǒng)治。但是,柏拉圖是否認為,這種絕世無雙全知全能的至善造物只是種想象?一旦人民絕對的權(quán)力讓予統(tǒng)治者,人民便要神化之,這是個有

23、趣的歷史傾向。事實上,專制主義唯一真正的理由是,統(tǒng)治者擁有神性的力量;只要實行專制,統(tǒng)治者或遲或早都要被尊為某方的神圣。盡管表像會掩蓋實質(zhì),但即使歐洲當世的某位統(tǒng)治者,生前或死后被頌作Waton*的兒子,我也不會有任何驚奇。十六世紀的紅衣主教Cardinal Bellarmine說,教會應(yīng)有個專制的政府,因為教會是神性的;然而,國家只應(yīng)是有限政府,因為國家是人性的。在政治上,柏拉圖究竟是個專制主義者,還是憲政主義者?這取決于對下述問題的回答:柏拉圖究竟是否相信,他的哲學王曾經(jīng)在實際國家中出現(xiàn)過或是有可能出現(xiàn)?通過對柏拉圖理想國的曲解(在我看來是),某些人稱柏拉圖是專制主義者*.但政治

24、學全部論證都表明,柏拉圖是反對這一點的。有些人說政治學與理想國不一致,相互矛盾,對此我不敢茍同。就象紅衣主教Cardinal Bellarmine一樣,柏拉圖,基于大致相同的理由,認為專制政府只能存于天國,而且只有天國的政府是唯一正當?shù)膶V普?。上帝般的統(tǒng)治者應(yīng)象上帝一樣統(tǒng)治,如其出現(xiàn)在人間,人們將會而且也應(yīng)該樂意讓他踐行上帝般的統(tǒng)治。這是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他可能受了柏拉圖的啟發(fā)。但是,在柏拉圖的著述中,我們根本找不出任何證據(jù),表明柏拉圖相信,此超人事實上甚至是有可能存在。一旦找不到這樣的神仙,對柏拉圖而言,專制主義便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壞的政府。在最好與最壞之間,是憲法規(guī)則治理下的“次優(yōu)”國家。如果政府受到法律的限制,那么是由一個人統(tǒng)治,還是少數(shù)人或許多人統(tǒng)治,都無關(guān)緊要;政府受到法律的限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