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之《望岳》《登飛來峰》教案_第1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之《望岳》《登飛來峰》教案_第2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之《望岳》《登飛來峰》教案_第3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之《望岳》《登飛來峰》教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望岳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詩歌教學教案【教學目標】1、聲情并茂讀詩,學會“知人論世”學詩歌。2、咬文嚼字品詩,學會“對比鑒賞”學詩歌。3、讀思結合悟詩,學會“領悟哲理”學詩歌。【教學重點】望岳登飛來峰“咬文嚼字”對比異同,把握詩歌語言、意境上的美感。【教學難點】品賞詩歌名句中蘊含的哲理。【教學方法】朗讀指導法、情景教學法、自學法?!窘虝r設計】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現(xiàn)在正值五月,蝶飛燕舞時節(jié),非常適合登臨賞景。提到“登臨”就會萌發(fā)出 無限詩意的聯(lián)想。曹操登碣石山發(fā)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感慨,展現(xiàn)出他寬廣的胸襟;杜甫臨泰山留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 千古名句;王安石

2、登飛來峰,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保焕畎着R敬亭山有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陳子昂登幽州臺悲嘆“念天地之悠 悠,獨愴然而涕下。";王維臨漢江驚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今天我們 將一同學習古代詩歌,感受詩人們登臨后的感慨。(板書古代詩歌)PPT1(PPT2學習目標)二、學會聲情并茂讀詩,然后“知人論世”走進詩歌望岳。1、指導朗讀。一名同學根據(jù)課前預習感知到的情感讀望岳學生讀完后,可以請學生點評,然后教師點評,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及重音。這首詩 的語速適合怎樣?(稍緩,生答)情感上是“抒情低緩”還是“氣魄雄壯”(生答)PPT3出示:望岳朗讀節(jié)奏劃分里丘 UU杜甫岱宗

3、/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再請剛剛同學朗讀。師:(為你豎起大拇指,感悟非常到位,進步很大。)透過你的朗讀,我們仿佛感受到“青未了”的怡人悅目。2、“知人論世”理解詩歌聽剛剛#甬讀時,我有個疑問:“岱宗”是什么山?(生答:泰山)師:泰山是什么樣的呢?有誰去過泰山嗎?PPT4 5、6、7播放泰山圖片,聯(lián)想相關詩句。泰山果然雄奇巍峨,那么杜甫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來到了泰山腳下呢?我們請一名同學給我們 介紹一下詩人杜甫,明確詩人臨泰山的緣由。(生介紹杜甫及臨泰山背景。 PPT8出示:“知人論世”詩人簡介和登臨

4、背景)杜甫( 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 ,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 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 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PPT9望岳,

5、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 這一首是東岳泰山。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 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 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 最早的一首。第一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詩作于作者中年時,宰相房 瑁敗績喪師于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而滿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 年。師:#同學課前準備充分,你的學習習慣真棒!我們可以再瀏覽下PPT上的介紹, 當是個補充。通#的介名§和ppt資料補充,我們馬上可以捕捉到這樣的信息,這首望岳寫

6、于作者什么時期?(生:青年時期)那時的唐朝是什么樣子的呢?哪位同學歷史知識淵博,來介紹下呢?PPT10出示: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統(tǒng)治前期所出現(xiàn)的盛世。唐玄宗在位 44年,在前期(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起用賢臣,虛懷納諫,政治清明, 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改革吏治,并大力發(fā)展經濟,提倡文教,發(fā)展外交,使得 天下大治,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并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后共29年。這樣昌盛的唐朝,這樣年華正盛的杜甫,來到了巍峨的泰山腳下,他做了什么? 請找出統(tǒng)領全詩的一個動詞。(生:“望”)師:那我來描繪下詩人望到了什么?想到了

7、什么?你可以挑其中的一個景物并加 入你的描繪說說看詩人從什么視角看到的壯麗景色, 也可以談談年輕的詩人陶醉 于泰山美景中心中自然想到了什么?(借此理解詩歌內容,繪出詩歌的畫面感, 教師隨手板書)(留時,學生自由出聲描繪)(此處可以隨機在學生分析“陰陽割昏曉”畫面時,引領學生要有質疑精神)(書本上解釋為“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可以配合圖片,更科學地理解,應該是“溝壑縱橫,時陰時陽”更為符合實際。)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點評。廠(分析想到什么時可聯(lián)想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詩人遠大的志向和廣闊的胸懷)資料鏈接:PPT11出示: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jié)選)(詩人曾在這首詩中 表

8、明自己的志向)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兩句說,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話,可以輔佐皇帝 實現(xiàn)超過堯舜的業(yè)跡,使已經敗壞的社會風俗再恢復到上古那樣淳樸敦厚。這是當時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過渡:年輕的詩人胸懷兼濟天下的志向,帶著詩人對泰山的贊嘆和對未來無限 的憧憬,將要做出一番功業(yè)的滿腔斗志,再來聲情并茂讀詩)3、理解詩歌后,聲情并茂讀詩歌。J請一生再讀詩,教師點評。全班齊讀。(過渡:我被同學們的誦讀深

9、深地感染了,我也想再讀讀詩歌,我來讀登飛來 峰,同學們,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在讀登飛來峰和讀望岳時情感處 理不同,下面我們借助課前的預習,資料查找,感悟登飛來峰詩歌內容,并 對比讀詩比較兩首詩的異同)三、對比閱讀望岳登飛來峰1、教師范讀登飛來峰2、同學簡要介紹王安石和寫作背景。PPT1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世 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撫州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 巷)人,封荊國公,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

10、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 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宋神宗熙寧二年(1070年)任宰相,實行變法,支持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的形勢。保守派反對,新法遭阻礙,熙寧七年辭退。 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 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盤PT13登飛來峰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鄴縣 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紹興,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可看作萬言書 的先聲,實行新法

11、的前奏。3、合作探究PPT14品讀登飛來峰并比較和望岳的異同建議:可以在所處角度、寫法和抒發(fā)情感上 去比較異同。PPT15(相同:都是登臨抒懷之作,詩人都觸景生情,寫下詩篇)(不同在:描寫角度不同。望岳從題目便可看出是仰望泰山觸發(fā)的一連串感慨,而登 飛來峰是等到飛來峰頂后遠望得來的感觸。寫法上不同。望岳以實寫為主基本都是眼前所見之物,而登飛來峰是以 虛寫為主極言所處位置之高。表達情感上有所不同。望岳抒發(fā)作者的遠大抱負,而登飛來峰是在抒發(fā) 詩人遠大的抱負之余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大無畏的精神。語言風格上不同。望岳語言“勁拔”整首詩“氣魄雄壯”而登飛來峰語言“雋永”(意味深長)整首詩“意蘊深沉” 。I(

12、過渡:說到“意蘊深沉”老師突然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都有富含哲理的句子出現(xiàn),我 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并分析其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四、讀詩“悟哲理”。1、找出兩首詩中富含哲理的句子。2、學生自由評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ppt16)登高方能望遠,其中蘊含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不 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2、教師點評。3、帶著理性的思考齊讀兩句話。4、古詩對對碰 PPT17讀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自然聯(lián)想到李白的“長飛破浪會有 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3、”,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讀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你自然會聯(lián)想到什么?(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 緣身在此山中”,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覀円舶l(fā)現(xià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其實在蘊含哲理上也有相似之處,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4、再次帶著我們本節(jié)課的感悟齊讀望岳 登飛來峰|一 五、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PPT18“知人論世,了解內容”“描繪畫面,感受情感”“對比閱讀,碰撞思想”“品味哲理,領略內涵”六、按照所學習到的方法,自主學習登幽州臺歌,要求:動筆墨讀書。(有時間的話,可請一名同學讀詩,并理解這首詩。)PPT19

14、謝謝!【資料鏈接】資料鏈接一:登幽州臺歌作于公元667年的幽州,當時作者作為隨軍參謀, 隨武則天的侄子建安王武攸宜,平定北方契丹統(tǒng)治者的叛亂。當時唐軍屢戰(zhàn)屢敗, 主帥陣亡,形勢十分嚴峻,而武攸宜又是一個做事輕率、缺少謀略的人。陳子昂 直言相諫,希望他能夠分清智慧和愚蠢,分清勇敢和怯懦,清楚敵我的長處和短 處。并能以長擊短,戰(zhàn)勝敵人。他還愿帶一萬人馬打先鋒。武攸宜把他的建議當成是書生之見,拒不接受,過了幾天,陳子昂再度進言獻策,結果惹怒了武攸 宜,給予陳子昂降職處分。陳子昂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滿腔熱情,卻遭受如此 不公平的對待,內心的抑郁、不平和憤慨是可想而知的。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 感覺便油然而生,他欲訴無門,欲哭無淚,滿懷激憤,寫了這首登幽州臺歌 。資料鏈接二: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記載,燕昭王即位之初,一心想招攬人才, 而人們對燕昭王的誠意抱有疑慮, 這使燕昭王很郁悶,后來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古代君王千金買馬頭的故事。 燕昭王從諫如流,沒過多久就出現(xiàn)了 “土 爭湊燕”的局面,魏國的軍事家樂毅、齊國的陰陽家鄒衍、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 都投奔燕國而來,這使落后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