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壓瘡處理報告制度_第1頁
護理壓瘡處理報告制度_第2頁
護理壓瘡處理報告制度_第3頁
護理壓瘡處理報告制度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壓瘡處理報告制度1、各科室設壓瘡情況登記本,凡有壓瘡發(fā)生須及時登記,并及時查找原因, 制訂護理措施。2、院內發(fā)生或發(fā)現院外帶入壓瘡(III0),須報告護士長,并在24小時內 口頭報告護理部;其他院外帶入壓瘡(I0, II0),需于72小時內填寫壓瘡 報告表上報護理部。3、填寫壓瘡報告表:需描述壓瘡的部位、大小、深淺、分度、院外發(fā)生還是院內發(fā)生;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護士長填寫檢查意見,并于 72小時內 上報護理部。4、對院內或院外發(fā)生的壓瘡,均要及時在“住院病人皮膚壓瘡評估與防治 t己錄單”上t己錄。5、護理部負責到科室核查并記錄。如科室隱瞞不報,一經發(fā)現按護理質量 管理相應規(guī)定處理。6

2、、對有可能發(fā)生壓瘡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寫皮膚情況跟蹤表,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密切觀察皮膚變化,及時準確記錄。7、病人轉科時,皮膚情況跟蹤表交由轉入科室繼續(xù)填寫。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將此表及時歸入病歷保存及上交護理部。9、難免壓瘡,實行三級報告制度。申報條件:以強迫體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癱、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心 力衰竭等病情嚴重、醫(yī)囑嚴格限制翻身為基本條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 高度水腫、極度消瘦3項中的1項或幾項可申報難免壓瘡。申報程序:科室護士長根據申報條件向護理部書面報告難免壓瘡病例,護理部成員到病區(qū)核實,批準后登記在冊。跟蹤處理:對批準的病例由指導小組組織院內護理會診,制訂預防措施,護士長根據

3、病人具體情況組織實施。 指導小組每周1-2次查房聽取護士 長匯報,對護理措施及其效果進行評估,及時糾正、調整預防措施。壓瘡的預防和護理立匝一、概念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yǎng),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潰爛和壞死。二、壓瘡發(fā)生的原因與誘因1.力學因素物理力的聯(lián)合作用:造成壓瘡的三個主要物理力是壓力、摩擦力和剪力。(1)壓力:臥床病人長時間不改變體位,局部組織持續(xù)受壓在2h以上,就可引起組織不可逆損害。(2)摩擦力:可見于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 人長期臥床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3)剪力:與體

4、位密切相關。是由兩層相鄰組織表面間的滑行而產生進行性的相對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壓力相加而成的。2 .理化因素刺激:長期受壓的皮膚經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種滲出液、引流 液等刺激,角質層受到破壞,皮膚組織損傷,易破潰和感染。3 .全身營養(yǎng)不良或水腫:常見于年老體弱、水腫、長期發(fā)熱、昏迷、癱瘓及惡病質的病人。營養(yǎng)不良是發(fā)生壓瘡的內在因素。4 .受限制的病人 使用石膏繃帶、夾板及牽引時,松緊不適,襯墊不當。三、壓瘡的好發(fā)部位壓瘡好發(fā)于受壓和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根據臥位不同,好發(fā)部位也有所不同。例:長期取俯臥位的臥床病人,最易發(fā)生壓瘡的部位是A.額部B.大轉子處C.

5、骼前上棘D.骼后上棘E.魏部 答案:C1 .仰臥位 枕骨隆突處、肩胛、肘部、脊椎體隆突處、足跟,尤其是舐尾部 最易發(fā)生壓瘡。2 .側臥位 耳廓、肩峰部、魏部、大轉子、膝部(內牌、外鏢)、踝部(內 踝、外踝)等。3 .俯臥位 肩峰部、肋緣突出部、骼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4 .坐位坐骨結節(jié)處。四、壓瘡的分期與臨床表現1 .淤血紅潤期 為壓瘡初期。局部皮膚受壓,出現暫時血液循環(huán)障礙,表現 為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此期皮膚表面無破損情況,為可逆性改變。2 .炎性浸潤期 紅腫部位繼續(xù)受壓,血液循環(huán)得不到改善,靜脈回流受阻, 受壓部位因淤血而呈現紫紅色,有皮下硬節(jié)和(或)有水皰形成。水皰破 潰后,可見潮

6、濕紅潤的創(chuàng)面,病人有疼痛感。3 .潰瘍期 靜脈血回流嚴重受阻,局部淤血導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 輕者表皮水皰破潰后出現真皮層組織感染,淺層組織壞死,潰瘍形成;重 者壞死組織發(fā)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擴散,甚至到達骨 骼,更嚴重者還可出現膿毒敗血癥。例:描述炎性浸潤期壓瘡,下列哪項不正確A.皮膚呈紫色B.皮下硬結C.有大、小水皰D.水皰表皮剝脫,露出濕潤的 創(chuàng)面E.創(chuàng)面上有膿性分泌物答案:E五、壓瘡的預防預防壓瘡主要在于消除其發(fā)生的原因與誘因,因此護士要做到七勤,即勤 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還應養(yǎng)成在床邊交接病人皮膚情況的習慣。1 .避免局部組織

7、長期受壓(1)鼓勵和協(xié)助臥床病人經常更換臥位, 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時可將間 隔時間縮短。翻身時應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動作。(2)病人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可使用氣墊壓、水壓等,從而降低骨 突出處所受的壓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潰瘍的圈狀墊,如橡膠氣圈和棉圈。(3)對使用石膏、夾板、牽引固定的病人,要檢查襯墊是否平整、位置是否 適當。還應隨時觀察局部和肢端皮膚顏色改變。2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1)保持皮膚清潔干燥(2)大小便失禁、出汗(3)床鋪要經常整理,及時更換被服。避免潮濕、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應及時擦洗;不可讓病人直接臥于橡膠單(或塑料布)上,嚴禁使用破損的

8、便盆。3 .增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經常查看受壓部位,定期用 50%乙醇或紅花酒精按摩。(1)手法按摩1)全背按摩:協(xié)助病人俯臥或側臥,暴露并觀察背及愕部,先用熱水擦洗。用50%乙醇做全背按摩。從病人舐尾部開始,雙手沿脊柱兩側向上至肩部 后環(huán)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處。如此反復數次。2)局部按摩 用50%乙醇,以手掌大小魚際緊貼病人皮膚呈環(huán)形按摩,壓 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每次 35min。(2)電動按摩器按摩:4 .改善營養(yǎng)狀況:病情許可應給予病人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同時適當補 充礦物質,如口服硫酸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還可促進慢 性潰瘍的愈合。六、壓瘡的護理1 .淤血紅潤期 護理要點:此期應及時去除病因,采用各種預防措施,阻止 壓瘡的發(fā)展。按摩局部時,以拇指指腹做環(huán)形動作,由近壓瘡處向外按摩。亦可用紅外線照射。2 .炎性浸潤期 護理要點:此期應保護皮膚,避免感染,除加強減壓措施外, 局部可用紅外線照射。對未破的小水皰可用厚層滑石粉包扎,減少摩擦, 防破裂感染,讓其自行吸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