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識圖考試題_第1頁
平法識圖考試題_第2頁
平法識圖考試題_第3頁
平法識圖考試題_第4頁
平法識圖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B、集中標注取值優(yōu)先D、都不是梁截面尺寸5.平法表示中,若某梁箍筋為8100/200(4),則括號中4表示(箍筋為四肢箍B、四根箍筋間距200C、四根箍筋加密D、四根8的箍筋6.當圖紙標有:JZL1 (2A)表示?A、1號井字梁,兩跨一端帶懸挑( )B、1號井字梁,兩跨兩端帶懸挑C、1號剪支梁,兩跨一端帶懸挑B、1號剪支梁,兩跨兩端帶懸挑平法圖集測試題.單項選擇:(每題2分,共40分)1 .梁編號為WKL代表的是什么梁()A.屋面框架梁| B.框架梁 C.框支梁 D.懸挑梁2 .框架梁平法施工圖中集中標注內容的選注值為()。A.梁編號B.梁頂面標高高差| C.梁箍筋D.梁截面尺寸3 .圖集

2、11G101-1的規(guī)定,平法施工圖中框架梁的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當梁的某項數(shù)值的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不一致時,施工時(A、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C、根據(jù)需要決定按原位標注優(yōu)先或集中標注取值優(yōu)先4 .框架梁平法施工圖中原位標注內容有()。A.梁編號B.梁支座上部鋼筋C.梁箍筋D.精選7.當圖紙標有:KL7 (3) 300*700 PY500*250 表示?()A、7號框架梁,3 1夸,截面尺寸為寬300、高700,第三跨變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B、7號框架梁,3他1,截回尺'為優(yōu)700、局300,第二跨變截回根部局500、端部局250C、73框架梁,3他亨,截卸尺為覓300、

3、局700,弟一跨變截回根部局250、麻部局500D、7號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為寬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長 500、腋高28.基礎梁箍筋信息標注為:1012100/200(6)表示()A、直徑為12的一級鋼,從梁端向跨內,間距 100設置5道,其余間距為200,均為6支箍B、直徑為12的一級鋼,從梁端向跨內,間距 100設置10道,其余間距為 200,均為6支 箍C、直徑為12的一級鋼,加密區(qū)間距 100設置10道,其余間距為200,均為6支箍D、直徑為12的一級鋼,加密區(qū)間距 100設置5道,其余間距為200,均為6支箍9.架立鋼筋同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A、15dB、 12d1

4、0.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在什么位置斷開(A、距支座邊 0.05LnB、距支座邊 0.5Ln)D、250)C、距支座邊 0.01Ln D、距支座邊 0.1Ln11 .下列關于梁、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的論述中正確的是()。A.梁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時,集中標注取值優(yōu)先。B .梁原位標注的支座上部縱筋是指該部位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C.梁集中標注中受扭鋼筋用G打頭表示。D.梁編號由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懸挑代號幾項組成。12 .下列關于梁、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的論述中錯誤的是()。A.梁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B .梁原位標注的支座上部縱筋是指該部位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C.

5、梁集中標注中受扭鋼筋用 N打頭表示。D.梁編號由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懸挑代號幾項組成。13 .下列關于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論述中錯誤的是()。A .柱平法施工圖系在柱平面布置圖上采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B.柱平法施工圖中應按規(guī)定注明各結構層的樓面標高、結構層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C.注寫各段柱的起止標高,自柱根部往上以變截面位置為界分段注寫,截面未變但配筋改 變處無須分界。D.柱編號由類型代號和序號組成。14 .圖集11G101-1中所注的h b是指()(A)梁截面或樓板高度(B)柱截面高度(C)基礎高度(D)梁跨度15 .上層柱和下層柱縱向鋼筋根數(shù)相同,當上層柱配置的鋼筋直徑比

6、下層柱鋼筋直徑粗時,柱的縱筋搭接區(qū)域應在()。(A)上層柱(B)柱和梁的相交處(C)下層柱(D)不受限制16 .某框架截面尺寸 300X 600mm,四級抗震,該梁的箍筋加密區(qū)長度為(A) 500(B) 900(C) 1200(D)無法確定17.框架梁頂部第二排非貫通縱筋的截斷點應在距柱邊不小于ln/4 處,其中l(wèi)n是指( )。A、該跨梁兩端軸線之間的距離B 、該跨梁兩端柱子中心之間距離、都不是C該跨梁凈距18.板中的鋼筋標注方法可以分為 圖1所示,表示的是板的(鋼筋A.上部通長筋B.下部通長筋C.端支座負筋D.架立筋:傳統(tǒng)標注和平法標注,其中在傳統(tǒng)標注表示貫通縱筋時,如19 .板塊編號中XB

7、表示?(A、現(xiàn)澆板B、懸挑板C、延伸懸挑板D、屋面現(xiàn)澆板20 .在結構圖中,梁的上方有這樣的集中標注222+ (412),請問括號內的標注表示梁的( )A.箍筋 B.下部縱筋 C.支座負筋D.架立筋二、判斷題(每題一分,共30 分)1. ()每一本平法標準圖集,講述的主要都是“平法”的標準設計規(guī)則。2. ()在建筑圖和結構圖中,對“層號”的概念認識是一樣的。3. ()梁中的架立鋼筋屬于上部受力鋼筋。4. ()當框架梁的底部縱筋在柱中滿足直錨長度要求時,可不設90°彎鉤。5. ()圖集11G101-1規(guī)定,梁支座負筋標注為216+218時,則216應為角筋,218應為中部筋。6. (

8、)圖集 11G101-1 規(guī)定,懸挑梁XL 根部與端部截面高度不同時,梁平法施工圖中注寫為h"h2,其中h1表示懸挑端部的截面高度,h2表示懸挑根部的截面高度。7. ()梁平法施工圖中,G416表示除了梁的底筋、面筋外,梁肋中部兩側共設416 的梁側構造筋。8 .( )梁平法施工圖中,注寫為 8100(4) 表示箍筋的肢數(shù)為 4 肢。9 .()梁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時,集中標注取值優(yōu)先。10 .()梁原位標注的支座上部縱筋是指該部位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11 .()梁集中標注中受扭鋼筋用G 打頭表示。12 .()梁編號由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懸挑代號幾項組成。13 .()梁采用

9、平面注寫方式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14 .()梁集中標注中受扭鋼筋用N 打頭表示。15 .()梁、柱和板的平法標注都是由兩部分內容構成,分別是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16 . () KL5(3A) 表示 : 5 號框架梁, 3 跨,一端帶懸挑。17 .()10100/150(4)表示:箍筋級別為一級鋼筋,直徑為 10mm,加密區(qū)間距為100mm ,非加密區(qū)間距為 150mm ,箍筋肢數(shù)為四肢箍。18 .()10100/250(3)表示箍筋為I級鋼筋,直徑 10,加密區(qū)100,非加密區(qū)250,箍筋肢數(shù)為三肢箍。19 . ()梁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20 . ()梁施工時,集中標注取值優(yōu)先。21

10、.()梁的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shù)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shù)值。22 .()對于梁結構來說,上部通長筋和下部通長筋都是必須的。23 .()兩根柱在平面圖上布置的位置(軸線正中或偏中)不同,不影響編為同一編號。24 .()梁平法標注中,標注 222 + 420和420+222的含義是一樣的。25 .()同一編號的多跨梁結構中,當某一跨的鋼筋信息不同于其他跨的時候,此根梁 不適合再進行集中標注。26 .()缺省對稱原則是指當某跨梁兩邊的支座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一邊的支座標 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27 .()缺省標注是指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

11、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28 .()同一個原位標注信息標注在梁上部跨中,與同時標注在左右支座是等效的。29 .()鋼筋的搭接和錨固差不多,都是兩根鋼筋之間的行為。30 .()關于箍筋,不管是梁構件中還是柱構件中都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大箍套小箍”。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1. 某柱箍筋為。8100/200表示箍筋為 ,直徑為 mm加密區(qū)間距 mm非加密區(qū)間距為mm 。2. 某框架梁在集中標注中, 注有322;320,其中322為,320為。3. 當環(huán)境類別為二a類時,獨立基礎的(有墊層 ,碎等級為C30)的保護層厚度為 mm。4. 在平法圖集03G101-1中,剪力墻梁的梁編號 LL2 (JC)表示; 剪 力墻柱的編號 YDZ3表示。5. 已知某框架抗震設防等級為三級,當框架柱截面高度為 700mm柱凈高Hn=3600mm時,柱在樓面梁底部位的箍筋加密區(qū)長度不小于 。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