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傳統(tǒng)文化教案_山東_第1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一年級地方課程教案笠翁對韻一、開場白今天我們要學習笠翁對韻。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漁。知道笠翁對韻作何解釋嗎.“翁”就是李漁自稱?!绑摇本褪窍掠晏齑┑乃蛞隆!皩崱本褪枪糯藢ψ?,講押韻。二、范讀、帶讀笠翁對韻老師先范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下面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開始指讀。老師讀一句,你們齊讀一句,并用手指跟著朗讀的節(jié)奏移動,朗讀到哪個字手指就停在哪個字上,標點符號跳過去不指。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跟我念。三、釋讀1、師讀第一段   講解第一段重點點撥:山花對海樹蒼穹下響高舂青春  2、 學生一起說文意。三、朗讀一東、二冬1、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

2、行小組比賽)2、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疤鞂Φ?,雨對風,大陸對長空”3、多種形式朗讀,來爭取當堂課背誦。四、課后拓展:1、利用課余時間熟讀一東、二冬。2、收集對聯(lián)。小兒語問題提出小學生說話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學目的理解詞句意義并能熟讀背誦過程設計1.揭示課題并簡介學習內(nèi)容。小兒語是明代呂得勝編寫的,它將為人處世的道理與兒童的常生活結合起來,對少兒品德的養(yǎng)成及其成長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好處。2.教師范讀原文,請學生認真聽。3.領學生讀詞句4.師生共同討論詞句意義重點解釋:沉靜、從容、體悉、從寬。5.學生練習熟讀背誦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行小組比賽)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多種形式朗讀,來爭取

3、當堂課背誦6.檢查背誦7.拓展訓練:當我們遇到緊急情況時,你該怎么做.            小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學目的:1、喜歡經(jīng)典文章,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2、初步掌握經(jīng)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3、基本了解誦讀內(nèi)容,提高語文素養(yǎng)。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學習理解“一粥一飯物力維艱”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內(nèi)容,能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朗讀。 過程設計一、簡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序所作,雖然只有短短五百余

4、字,文字通俗易懂,卻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三百年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經(jīng)常誦讀這些經(jīng)典,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積淀,而且能規(guī)范我們的言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誦讀治家格言。    二、教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范讀要求: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2、結合譯文初步感知誦讀內(nèi)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律。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钡囊馑?。1、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該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四、學生練讀     1、學生

5、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3、小組交流。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五、課外延伸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3、課外搜集資料,了解有關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六、作業(yè)練習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會怎么做.當別人幫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名賢集(一)教學目的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3)閱讀分

6、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點與難點1)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學生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說集名賢集。教學流程:一、背景介紹:   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后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guī)沒有子嗣,而過繼于他,并承襲為臨川王。二、課文分析1、課文引入:2、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

7、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1、重點字詞:末兒2、重點句子:3、翻譯:4、課文知識的補充曹娥碑: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深刻道理,而這正是名賢名賢集集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名賢集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 名賢集(二)教學目的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點與難點1)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名賢集,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

8、子,承襲為臨川王。一、課文分析1、課文引入:2、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1、重點字詞:2、重點句子:3、翻譯:3、課文知識的補充   曹娥碑: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深刻道理,而這正是名賢名賢集集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名賢集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三、知識的擴展1、有關隱語的介紹2、做聯(lián)句游戲,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四、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氣氣;勸誡我們凡事都要從小處做起;告訴我們

9、與人交往要互相尊重。逢老人教學目的理解詩句意義并能熟讀背誦過程設計1.揭示課題并簡介學習內(nèi)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隱戀。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老人的外貌,后兩句寫了老人走路時艱難的神態(tài)。這首詩以簡練通俗的語言刻畫了一位老人的形象。2.教師范讀原詩,請學生認真聽。3.領學生讀詞句4.師生共同討論詩句意義重點解釋:路逢、兩鬢、白如雪行、歇。5.學生練習熟讀背誦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句,進行小組比賽)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多種形式朗讀,來爭取當堂課背誦6.檢查背誦7.拓展訓練: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老人的詩句.說給大家聽一聽。幼女詞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李賀及其幼女詞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

10、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學生談談交流背過的寫景的古詩。5、 成長階梯。陶者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李商隱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1、陶者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2、尋找陶者的曲子,學唱。五、成長階梯。認真填寫。題畫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袁枚及其題畫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

11、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1、背過這首詩。2、你還讀過袁枚的哪些詩.3、再讀古詩過故人莊。五、成長階梯。認真填寫。池上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2揭題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3學生齊讀題目。4簡介作者白居易。(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2) 教師小結: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2、檢查初讀情況。(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

12、音。(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4、借助多媒體,弄懂詩意。(1) 欣賞池塘美景,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 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3、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4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

13、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3、熟讀成誦。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1、背誦課文。2、默寫池上。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板書設計: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池上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關山月教學目

14、標:讓學生了解李白及其關山月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學生談談交流背過的寫景的古詩。1. 成長階梯。棉花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馬蘇臣及其棉花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1、棉花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2、尋找棉花的曲子,學唱。五、成長階梯。認真填寫。小松一、教學

15、目標:1、學生感悟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2、學生通過誦讀、記背,讀熟品味出道理,變成自己的東西。3、學生深刻了解中國文化長廊,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二、教學重難點:背誦這首描寫松樹的詩是重點,難點是能夠理解詩的意思,并翻譯出譯文。突破措施:通過配樂的經(jīng)典回放,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三、教學過程:1、啟發(fā)導入         音樂播放:小松 (唐   王建)小松初數(shù)尺, 未有直生枝。閑即傍邊立, 看多長卻遲。讓學生反復聽幾遍后,開始朗讀,可以分角色朗讀。&#

16、160; 2、出示譯文 小松樹剛剛幾尺高,還沒有長出挺直的樹枝??臻e時站在樹旁邊,天天看著它,只覺得它長得很慢。讓學生理解后開始背誦。   3、作者簡介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觀察松樹生長時的情景。四、教學反饋   學生集體背誦,學生對抗賽。神通詩(一)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詩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學生談談交流背過的寫景的古詩。五、成長階梯。神通詩(二)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詩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2、學生談感受。二、出示譯文。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三、溫馨點擊。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四、活動廣角。學生談談交流背過的寫景的古詩。五、成長階梯。繞口令教學目的理解繞口令意義熟讀背誦過程設計1.揭示課題并簡介學習內(nèi)容。繞口令,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口頭游藝形式,由于它短小、活潑、有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