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1.gif)
![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2.gif)
![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3.gif)
![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4.gif)
![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ea4f8985-0437-4677-a999-b27530aaf461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該案看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程安營案情被告李某之父因做生意借原告張某10萬余元,在無法找到李某之父的情況下,原告多次找被告李某協(xié)商,后李某同意代父還款,并于2004年歸還了0.95萬元,2005年1月7日李某又歸還了4萬元,同日,原告張某為被告出具了一份李某之父欠張某款全還清的證明條,2005年12月16日,原告張某持被告出具的一張欠條,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李某按欠條上約定的義務償還欠款4萬元及利息,被告以自己和原告協(xié)商的還款數目僅為4萬元,且原告已經為自己出具了李某之父欠款已還清的證明為由拒絕償還,兩人為此訴至法院。分歧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合議時出現(xiàn)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是替父還款,
2、且雙方約定的款項已經支付,原告也在收到李某的款項后為被告出具了其父所欠款項已全部還清的證明,現(xiàn)原告再次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還款,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雖持有原告出具的被告之父所欠款已還清的證明,但該證明是在被告同意替父還款并給原告打有欠條的情況下,原告為結束與被告父親之間的債務而作出的證明,被告陳述只打了一張借條,同時又承認還款時撕掉了一張借條,但現(xiàn)在原告持有被告親筆書寫的欠條原件一份,依照日常生活經驗法則,原告關于被告打了兩張借條的陳述應得到支持,被告應當依法償還自己所承諾的款項。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評析一、父債子還的法律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認為“父債子還、天經地義”,
3、但是,父債一定要子還嗎?從法律角度講,父與子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兩人不因其血緣關系的存在而混同。也就是說,只要是成年人而且精神正常,父與子都有資格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并且獨立承擔民事義務。同時,依民法理論,債權是相對權,僅對特定的債務人發(fā)生效力,債務未經合法轉移,只能由債務人本人承擔,債務人以外的任何人,包括債務人的親屬甚至是父子關系、夫妻關系的,也都沒有義務為債務人承擔債務,任何人將他人承擔的債務強制或者半強制地讓其他人來承擔,都是法律所不容許的。因此,一般情況下,“父”因其個人行為所欠的債務應由其自己承擔,其子不負還債義務,“父債”和“子還”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由此可見,夫債妻還與父債子
4、還,均是我國封建社會留傳下來的民間俗語。這兩句話,折射了我國封建社會債權、債務的轉移及繼承權的不同形態(tài),至今在我國還有很深的影響。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當中,繼承權與債權、債務轉移的區(qū)別與交融顯而易見,呈現(xiàn)出不同的結果,現(xiàn)行法律不僅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也著重保護繼承人的合法利益,從而體現(xiàn)出對兩者的公平保護。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兒子自愿替父償還所欠債務,這種做法作為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法律應當予以支持。本案中,原、被告雙方之間即屬于此類情況。那么,是不是兒子自愿替父親還款,就可以認為是債務的轉移呢?這里有必要提一下債務轉移。 所謂債務移轉,理論上又稱債務承擔,是指債務人將自己所承擔的債務移轉給他人承擔的行
5、為。在債務轉移關系中,將債務移轉給他人的債務人為原債務人,接受移轉債務的人為新債務人,原債權人的身份不變。債務轉移關系一經確定,新債務人即取代原債務人。原債務人欲將債務有效地轉移給新債務人,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須有有效債務存在。如果沒有有效債務的存在,債務轉移將沒有任何意義。2、須原債務人與新債務人達成一致。債務轉移實際上是原債務人與新債務人的一種合同關系,這就要求原債務人與新債務人就債務承擔的有關事項達成一致。3、須所移轉的債務具有可移轉性。不具有可移轉性的債務不得移轉。原則上,下述債務不得移轉:性質上不可移轉的,如以表演為標的合同;當事人特別約定不得移轉的;法律規(guī)定不能移轉的。4、須經
6、債權人的同意。 債務轉移直接關系到債權人權利的實現(xiàn),與債權人關系重大。因此,法律規(guī)定債務移轉須經債權人的同意。未經債權人同意的債務轉移,對債權人不發(fā)生法律效力。 從以上分析可見,本案并不屬于法律理論上的債務轉移,而是被告在自愿代父還款的情況下,原被告雙方達成的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的適用經驗是法官從事司法活動的生命,在現(xiàn)代證據法上,證據的判斷往往將經驗法則的具體選擇和運用委之于法官,由法官通過自由判斷而作出,法官自由裁量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官以“經驗”為基礎作出的合理判斷。在司法實踐中,經驗法則往往是被作為證據裁判的根據,用以衡量已知事實、確定未知事實,在證據的評價、案件事實
7、的認定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了完善訴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64條對經驗法則首次作了以下規(guī)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遵循法官職業(yè)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自此,該司法解釋將日常生活經驗作為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之一。所謂日常生活經驗,是指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認識和領悟的客觀事物之必然聯(lián)系或一般規(guī)律,具有普遍公認或不證自明的性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構成日常經驗法則的主要具體要素包括:其一,所依的生活經驗必須是日常生活中反復發(fā)生的常態(tài)現(xiàn)象;其二
8、,這種生活經驗必須為社會中普遍常人所能體察和感受;其三,這種經驗法則所依據的生活經驗可隨時以特定的具體方式還原為一般常人的親身感受。在審判實踐中,日常生活經驗對于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即決定訴訟證據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有客觀聯(lián)系;決定證據的可采性;發(fā)揮證據間的推理作用,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有利于正確認定事實和公正作出裁判和法官正確地理解和適用法律。 本案中,被告不承認打過兩張4萬元的借條,只是說協(xié)議的數額就是4萬元,是原告欺騙了自己,又稱借條已在還款的時候被親手撕掉,但卻不能提供證據加以證實。而原告向法庭陳述被告打了兩張借條,卻僅向法庭提供了一張,如
9、果法官不運用日常生活經驗,便無法判斷原告陳述被告曾打了兩張數額相同借條的真實性。三、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客觀真實,表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人意識反映的對象。法律真實,表示法官作為意識主體對涉案客觀真實反映的結果。 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具有辯證統(tǒng)一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類在特定歷史階段和特定歷史條件下對真理的認識是相對的,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法官認定涉案事實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而這種認識過程就主要體現(xiàn)為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法律真實具有客觀真實的屬性,司法證明活動把實現(xiàn)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相一致作為終極的目標。但法官也只是凡夫俗子,難以擺脫人在認識上的局限,而
10、且,涉案客觀真實都是既成事實,不能即時把握,只能憑推定,必然更難接近其本來面目。其次,客觀真實對法律真實具有決定性作用??陀^真實是法律真實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涉案客觀真實,作為認識主體的法官就沒有參照對象,就不會產生法律真實這個認識的結果。第三,客觀真實限制法律真實的性質和內容,客觀真實具有什么性質、什么內容,相應的法律真實也就具有什么性質和內容,不過這種限制只是在范圍上的限制。法律真實是法官對客觀真實能動的反映,這種能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法官根據一定標準和原則對客觀真實進行取舍和還原。司法證明活動注重法律真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判決?!钡谝淮蚊鞔_了我國民事訴訟中“法律真實”的證明要求。我國的民事訴訟證明制度經歷過兩個階段,即客觀證明標準階段和主觀證明標準階段??陀^證明標準指以裁判者主觀認識以外的客觀因素為標準,其理論基礎是,假設人類能夠完全揭示案件事實真相,并確信人類的訴訟能力是無限的。主觀證明標準指以裁判者的主觀認識為標準,認為人們無法完全把握案件事實真相,因為案件的發(fā)生過程是過去的、惟一的、不可復原的、不會再現(xiàn)的。 法律真實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培訓班租房合同
- 2025永業(yè)大廈監(jiān)理合同
- 2025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3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殯葬代理服務合同
- 包工包料承包合同年
- 2025挖掘機設備轉讓合同
- 建筑工程項目驗收與結算
- 2025年粵教版選修4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非油炸食品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稿
- 2025年重過磷酸鈣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供電公司一把手講安全
- 譯林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默寫表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簡便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2016-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考點試題甄選合集含答案解析
- 政治單招考試重點知識點
- 專題0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考英語時文閱讀專項訓練
- 北京四合院介紹課件
- 《國有企業(yè)采購操作規(guī)范》【2023修訂版】
- 土法吊裝施工方案
- BLM戰(zhàn)略規(guī)劃培訓與實戰(zhàn)
- GB/T 16475-2023變形鋁及鋁合金產品狀態(tài)代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