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交際用語看中日文化差異-_第1頁
從日常交際用語看中日文化差異-_第2頁
從日常交際用語看中日文化差異-_第3頁
從日常交際用語看中日文化差異-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從日常交際用語看中日文化差異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比較重視寒暄用語。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文化深受儒教的影響。但是我們在中日交流以及同其他外國進行交流時,必須得熟悉他國的交流方式。關(guān)鍵詞:寒暄用語,中日,文化,差異在日語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語差異很大。對于第二外語是日語的學生,我們在新版標準日本語的初級上冊第一課就學到了日語的打招呼用語“(早上好”,還是“(上午好”,(晚上好,并且對這些用語的正確使用也有明確規(guī)定,如早上八點到十點,遇見熟人打招呼要說“(早上好”;十二點到。漢語就比日語簡單多了,除了“你吃了嗎?”之類的問候語外,在一天中我們用“您好”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不會顯得失禮。

2、下面從幾方面具體來分析中日日常用語的差異。首先從打招呼的姿勢來看,日本人尤其喜歡鞠躬,即使是在打電話的時候,對方看不到,他們也畢恭畢敬的。日本人在打招呼的時候,根據(jù)場合和表達心情的不同,彎腰的度數(shù)也相應(yīng)不同。通常來說,彎腰的度數(shù)越大,表達的敬意也越深。面試或謝罪的時候,彎腰到45度是很正常的。日本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在美國國會作報告時,為表達歉意就曾鞠躬45度,可惜的是,在日本國內(nèi)行得通的鞠躬禮,美國人卻不買賬,逼得豐田章男最后落下了男兒淚。除了站著行禮外,日本人還經(jīng)常行下跪禮。而我們中國人講的是“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到萬不得已,中國人是不會下跪的。但在日本親朋好友互訪時,互相下跪表示敬意。當今日

3、本社會依然等級森嚴,對于長幼尊卑的用語使用有嚴格的要求,而打招呼正好折射出它的這種秩序。在當今中國,打招呼的姿勢已經(jīng)沒有古代那么講究了。在古代,對于姿勢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凡道路,遇長者,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在古代不單單是抱拳而已,還得跑到長者跟前作揖。跑到長者面前是唯恐長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或是對自己有什么指示,無論哪種情況,都必須盡快跑過去。由此看來,古人對打招呼的重視。其次,關(guān)于打招呼用語,日語中打招呼一詞來源于禪宗,原本是僧人之間一問一答,互相參禪用的。日本人非常重視打招呼用語,從早起到上午10點鐘左右的這一段時間打招呼時用“(早上好”;接近中午時用“(上午好”;傍晚到晚上八九

4、點左右時用“(晚上好”。即使是一天好幾次遇到同一個人,那么也要一一進行打招呼。在中國,同樣的情況,我們只要點點頭、揮揮手就可以了。但在日本這是絕對不容許的。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留學生上課途中正好遇到導師,打了一個招呼。在中午的時候又遇到他,當時這位學生正好牙疼,所以點了點頭表示禮貌,結(jié)果,這一下卻讓導師耿耿于懷。在給留學生的評語中,明顯地寫著留學生的失禮。為此這個學生還在郵件中鄭重地向?qū)煹狼?。結(jié)果是越解釋越覺得像在找借口。日本人在見面時,除了簡單的問候總是圍繞天氣說上一番。如“最近天氣真悶啊?!奔词箷磐鶃?在開頭部分也會寫上“又到了櫻花浪漫的時節(jié)”等等類似的天氣季節(jié)的寒暄語。日語中的“”寫

5、成漢字便是“今日”;“”寫成漢字是“今晩”?!敖袢铡币约啊敖駮姟倍际〉袅撕竺娴闹^語。補充完整的話就是“今天天氣不錯呀”,“今晚恐怕要下雨”之類的問候語。但在后來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將其簡化,就形成了現(xiàn)在日本最常用的問候語??偹苤?日本是個狹長的島國,列島南北縱橫3000多公里;氣候四季分明,溫差大,降雨量頗多,;同時它又是個多火山的國家,國土面積的3/4為森林山地,同時還受季風影響,氣候變化十分顯著,另外日本有著兩千多年以上的農(nóng)耕歷史,居民以稻作、捕魚為生,氣候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所以他們對天氣異常關(guān)注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他們的這種心理正好體現(xiàn)在日常寒暄語中。想必這就是日本人喜歡使用天氣作

6、為寒暄語的原因了。在古代中國,打招呼問候是非常被看重的。舊五代史中有這樣一個記載,“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誨用事,镠嘗與重誨書云:吳越國王致書于某官執(zhí)事,不敘涼,重誨怒其無禮?!眳窃酵蹰H嘗在給明宗帝遞奏折的時候,因其舉止傲慢,沒有先進行寒暄,被明宗帝安重誨削去官職。當然這些固然因打招呼的方式不對,但是更多地則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但是我們也由此能看出古人對寒暄的重視。古代最擅用寒暄的還數(shù)觸龍。通過日常的寒暄步步為營,說服趙太后。“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痔笥耋w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

7、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睉?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趙太后一開始還是有抵觸情緒的,觸龍一開始卻并不說正事,而是從最普通的問候開始,說我來這里不是進諫的,而是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您了,來請安來了。您吃的怎么樣呀?我建議你少食多動呀等等。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話,居然能讓趙太后放下戒備,顏色緩和。也為以后引入正題設(shè)下了鋪墊。這簡單的幾句話居然救了一個國家。在中國,打招呼用語又稱為“寒暄語”。寒暄從字面來看,多和天氣有關(guān)?!瓣选奔词恰芭钡囊馑?。漢語中就有“噓寒問暖”一詞,也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寒暄

8、語的起源和日本一樣,都是農(nóng)耕社會的產(chǎn)物。但是中國自然資源相對豐厚,中原土地肥沃,大部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變化較有規(guī)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采用天氣作為寒暄用語,但多半是在氣候發(fā)生顯著變化時,如季節(jié)更替、臺風、降雨等,通常中國人是不會將其作為日常寒暄的主題的,因此在問候語中與天氣有關(guān)的寒暄也沒有日本那么多。中國自古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信奉“民以食為天”,但是在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還跟不上人口增長的時代,以及自然災(zāi)害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收成的好壞和溫飽就成了人們關(guān)心的頭等大事。與日本人對氣候的關(guān)注一樣,中國人把對“食”的關(guān)注上升到關(guān)愛這個層面,所以“你吃了嗎?”自然就成了大家見面時的一種問候方式。所以請客吃

9、飯也就順利成章地變成了中國人之間的一種交往方式。雖然現(xiàn)在“食”已經(jīng)不再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了,但它仍然作為日常交際用語而得以保存下來。如今人與人接觸更為頻繁,人們也比過去更為重視寒暄。不少寒暄語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而是作為一種交際手段,充當著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所以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比較重視寒暄用語。日本自古是單一民族,使用單一語言;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稠密,深受農(nóng)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響。這些因素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文化和思維模式,他們講究集團主義,以和為貴,注重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在人際交往方面,日本人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感受,因而多使用委婉語氣,盡量在觀點上與他人保持一致,其次才是自己的看法;在語言交流方面,他們常使用謹慎、含蓄的表達方式,哪怕并不認同別人的看法,他們是不會輕易進行否定的。況且在相當于中國二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人口已經(jīng)達到一億二千七百多萬,稍有不慎,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