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_第1頁
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_第2頁
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_第3頁
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_第4頁
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綱中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1而ér(1)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表示并列關系。相當于“和”“與”。(2014·天津高考)蟹六跪而二螯。(勸學)表示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就”“才”。(2014·安徽高考)(2014·江西高考)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相當于“卻”“但是”。(2014·浙江高考)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2014·天津高考)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表示因果關系

2、。相當于“因而”“所以”。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2014·安徽高考)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2)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們)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們)”。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2何hé(1)用作疑問代詞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

3、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2)用作疑問副詞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3)何:通“呵”,呵斥,譴責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喝問他是誰。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以

4、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什么”“憑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3乎h(1)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

5、”“呢”。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2)介詞。相當于“于”在。(2014·江西高考)出,跳梁乎井干之上。(秋水)對、對于。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比。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3)“乎”還可作詞尾。(2014·江西高考)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4乃ni(1)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

6、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2014·安徽高考)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度我至軍中,公乃人。(鴻門宴)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

7、之戰(zhàn))贏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2)用作代詞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乃爾譯為“這樣”。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5其qí(1)代詞,又分幾種情況: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

8、事物,用在名詞之前,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2014·山東高考)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做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2014·江蘇高考)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賓語)(廉頗藺相如列傳)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聞道”作主語)(師說)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的”。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9、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2)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要”“希望”等或省去。(2014·江蘇高考)其皆出于此乎?(表測度)(2014·山東高考)(師說)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游褒禪山記)汝其勿悲!(表婉商)(與妻書)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2014·天津高考)(伶官傳序)(3)連詞。作連詞

10、用時,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還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表假設)(送東陽馬生序)(4)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6且qi(1)連詞。表示遞進關系。(2014·廣東高考)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zhàn))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表并列關系。河水清且漣猗。(伐檀)表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2)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不出,火且盡。(游褒禪

11、山記)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7若ruò(1)動詞,像,好像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2)用作代詞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3)用作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

12、等。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赤壁之戰(zhàn))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至,至于。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指揮若定。(詠懷古跡)若干約計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車后若干遞送夫。(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8所s

13、u(1)用作助詞。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所”字結(jié)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2014·山東高考)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則所字結(jié)構起定語的作用。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

14、符救趙)(3)復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文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4)一種表示手段或憑借。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9為1wéi(1)動詞。做。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成為。(2014·四川高考)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擔任。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公為都御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東。(記王忠肅公翱事)是,算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

15、宴)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認為??鬃硬荒軟Q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2)介詞。表被動。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3)語氣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何辭為?(鴻門宴)為2wèi介詞。給,替。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向,對。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因為。(2014·四川高考)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盤庚不為怨

16、者故改其度。(答司馬諫議書)10焉yn (1)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詞尾的作用,相當于“然”。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2)兼詞。于之,于此。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3)代詞。表他稱。他、他們、它、它們。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表疑問。哪里、什么、怎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11也y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表示判斷語氣。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左忠毅公逸事)表示肯定語氣。昔人云:“將以有為也?!?/p>

17、(指南錄后序)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表示疑問語氣。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示感嘆語氣。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12以y(1)介詞。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勺g為“用、拿、憑、依據(jù)、按照、用(憑)身份”等。(2014·浙江高考)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愿以

18、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2014·山東高考)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zhàn))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

19、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系。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2014&

20、#183;安徽高考)作師說以貽之。(師說)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2014·廣東高考)(2014·天津高考)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2014·山東高考)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3)副詞。通“已”,已經(jīng)。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4)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以是人多以

21、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解牛)13因yn(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2014·廣東高考)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張衡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表因果。相當于“因為”“由于”。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雁蕩山)14于yú(1)“于”作介詞,總是跟

22、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2014·天津高考)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于其身也,則恥師焉(2014·浙江高考)(師說)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

23、)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良曰:“長于臣”。(鴻門宴)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蛎撋硪蕴?,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2)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吳之

24、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捕蛇者說)15與(1)介詞,讀y相當于“和”“同”“跟”。(2014·山東高考)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有時可譯作“被”。(夫差)遂與勾踐禽。(勾踐滅吳)(2)連詞,表并列關系,“和”,讀y。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3)助詞,讀yú。通“歟”,可表反詰。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表疑問。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25、(緣木求魚)(4)動詞,讀y。可譯為“給”。則與斗卮酒。(鴻門宴)可譯為“結(jié)交”“親附”。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16則zé(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jié)果,

26、相當于“那么”“就”。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勺g為“就”,或不譯。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入則孝,出則悌。(論語·學而)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個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其室則邇,

27、其人甚遠。(詩經(jīng)·東門之)(2)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17者zh助詞。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2014·安徽高考)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指南錄后序)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實時采。(采草藥)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2014·江西高考)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jiān)門之養(yǎng),而離臣虜之

28、勞也。(五蠹)“者”有時放在時間副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者”有時放在數(shù)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zhàn))者也,構成判斷句式。(2014·江西高考)亞父者,范增也。(鴻門宴)前面有“若”“似”“如”等詞,譯為“像的樣子”“似的”。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18之zh(1)用作代詞,分幾種情況: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作師說以貽之。(代人,作賓語)(師說)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語)(勸學)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賓

29、語)(師說)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活用作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相當于“我”“你”。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結(jié)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2014·四川高考)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結(jié)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結(jié)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

30、省去。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公輸)結(jié)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三國志·隆中對)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頃之,煙炎張?zhí)臁?赤壁之戰(zhàn))用在表時間的分句中作狀語,常與“也”字呼應,相當于“的時候”。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三、7種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性短

31、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F(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即“者”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不譯,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3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也”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

32、也”同樣不譯,只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4“者”“也”都不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只需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劉備,天下梟雄。5用動詞“為”表示判斷,即“為”式。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7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并且少見。如:巨是凡人,偏在遠郡(二)被動句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式。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

33、燕王欲結(jié)于君。2在動詞前邊用“見”“受”表示被動,構成“見(受)謂語”的形式。如: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如果需要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可在動詞后加介詞“于”,構成“見(受)謂語于”的形式。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3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構成“為動詞”的形式。這種句式的“為”和“見”不同:“見”是助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它總是緊挨著動詞;“為”是介詞,它可以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以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4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成“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所”自產(chǎn)生后,就成了古漢語最常見的一種被

34、動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漢語里。但是,在古漢語里,“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或被承前省略了,變?yōu)椤盀樗钡男问?。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6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這種被動句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被動詞,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1省略主語主語的省略,文言文中更為常見。主要原因之一

35、是文言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獨立作句子的主語。句子若是重復前邊的詞語又啰唆,這樣省略主語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或整個語言環(huán)境去推斷。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主語的省略,可分為“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等形式。如:(1)承前省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2)蒙后省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3)對話省(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2省略謂語謂語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省略謂語的情況還

36、是比較少的。不過在文言文中,省略謂語也不是非常個別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有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如: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如: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3省略賓語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詞“之”。(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37、。(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如: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4省略兼語“使、命、令”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F(xiàn)代漢語的兼語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語卻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5省略介詞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詞“于”,還有介詞“以”“自”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當這個介詞結(jié)構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1)省略介詞“于”。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2)省略介詞“以”。如: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另外,介詞“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四)謂語前置古代漢語里,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調(diào)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或叫主語后置。這種謂語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五)賓語前置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賓語通常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后邊。在文言文里,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1動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