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一、保險受益權的性質 保險受益權是保險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所享有的,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 一直以來,關于受益權的性質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李玉泉、羊煥發(fā)、吳兆祥等先生認為,受益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享有的是一種期待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這種權利才轉化為現(xiàn)實的財產權,即債權。 秦道夫先生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權是一種期待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因為受益權不能繼承而認為它屬于一種身份權; 江朝國先生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所享有的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非期待權,而當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原始的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此時的受益權已經是一種既得
2、的財產權; 這些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保險受益權的性質的論斷都顯得有點模糊不清,即學者們都只是提出了保險受益權的性質是什么,而沒有論述為什么,筆者認為江朝國先生的看法有很大的啟發(fā)性,但是論述的也略顯簡單,大家的問題無非都集中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保險受益人享有的究竟是期待權抑或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受益權是身份權還是財產權。那么保險受益人所享有的到底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權利。 筆者認為,保險法上受益權的性質應該分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時段加以具體的分析。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非期待權;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財產權。 以下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3、這個問題。 (一)首先,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保險受益權的性質。 此時,保險受益人享有的究竟是期待權抑或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 我們知道,期待權,是指因具備取得權利的部分要件,受法律保護,且依社會經濟觀點,使之成為交易客體,特賦予權利性質的法律地位。4而期待是指因具備取得權利部分要件而生的地位。期待權和期待都具備取得權利的部分要件,那么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取得權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才構成期待權。亦即單純的期待的地位和期待權的區(qū)別在哪里。王澤鑒先生為我們提供了兩條判斷標準5,其一是這種取得權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是否已受法律的保護。如果這種地位,法律設有保護的規(guī)定,當事人已經不能依照單方的行為予以侵害,則為
4、期待權。而如果這種地位,一方當事人可以隨時以自己單方的行為予以消滅,則將它歸入期待權的范疇并無實際意義,因此此時這種地位應屬單純的期待。其二是此種取得權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是否有賦予權利性質的必要。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即法律之所以賦予這種取得權利部分要件的地位予權利的性質,是基于經濟以及社會的觀點,認為這種取得權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有成為法律上交易客體的必要。由上所述期待權和期待的區(qū)別判斷標準,我們對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權的性質可以分兩種不同的情況來加以分析: 第一種情況,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就已聲明拋棄處分權的6. 當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后,對受益人加以自由變更的權利是其處分權
5、。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聲明拋棄這種處分權,則一般不允許再變更其已指定的受益人。這時,受益人的地位已經確定,只要保險事故發(fā)生,受益人尚生存且沒有喪失受益權,則該受益人可以確定的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這時受益人的受益權具備了取得權利的部分要件,并且由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拋棄了其自由處分權,已指定的受益人不得再被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單方面變更,受益人對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期待受法律意義上的保護。符合王澤鑒先生提供給我們的期待權的第一條判斷標準。 但是,受益人此時并不能對其取得的這種期待的地位進行任意轉讓。因為投保人,被保險人是繳納保險費的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和關系人,如果沒有投保人或者被
6、保險人的同意,或者保險合同沒有載明允許轉讓,就容許受益人將這種期待的地位轉讓給他人,無疑會增加保險事故中的道德風險,所以受益人此時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并不能對其取得的這種期待的地位進行任意轉讓。 此時,受益人取得的這種期待的地位雖然受法律的保護,但是并沒有成為法律上可以自由交易的客體。綜合王澤鑒先生提供給我們判斷期待和期待權的兩條標準,我們可以看出受益人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并不滿足期待權的第二條標準,所以筆者認為,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時就已聲明拋棄處分權的情況下,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所享有的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所謂的期待權。 第二種情況,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保
7、留處分權的。 這時,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基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的指定,雖然已具備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部分要件,對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享有一種事實上的期待地位,但由于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可以隨時更改受益人,即可以隨時以自己單方的行為消滅受益人的這種期待的地位,受益人的地位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可能隨時喪失受益權,故嚴格來說此時的受益人并不受法律上的保護,不滿足王澤鑒先生提供給我們的期待權的第一個判斷標準。而既然其根本不受法律上的保護,則更沒有賦予權利性質,使其成為法律上自由交易的客體的必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法稱受益人所享有的為期待權,其享有的也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已。 (二)保險事故發(fā)
8、生后,保險受益權的性質。 有了以上對保險事故發(fā)生前保險受益權的性質的分析,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受益權的性質問題就很簡單了,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原始的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這時受益權是一種既得的財產權利。 民法上對財產權和非財產權的劃分標準是以其標的物為標準,財產權是指具有經濟利益的權利;非財產權是指與權利主體的人格,身份有不可分離關系的權利。7保險金顯然具有經濟利益,并且此時受益權可以與權利主體的人格,身份相分離,可以脫離權利主體而存在,即此時受益權可以自由的轉讓,繼承和放棄。因此,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受益權是一種典型的財產權。 有些學者之所以認為它是一種身份權,是基于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
9、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權,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死亡的,則受益人的這種期待權消滅,不能被受益人的繼承人所繼承,從而認為受益權是專屬于受益人的一種權利,是一種身份權。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第一,期待權只可能在財產權上發(fā)生,因為身份權是維持一定身份所必要的權利,它的發(fā)生與權利主體的身份密切不可分離,因此身份權不能成為法律交易的客體,承認有取得身份權的期待權,沒有任何意義8.因而認為受益人的受益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是期待權,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是一種人身權,這種說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第二,這種觀點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期待權,受益人死亡的,期待權消滅,期待權不能被受益人的繼承人所繼承,因而受
10、益權是專屬于受益人的身份權。這種觀點混淆了受益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后享有權利的不同狀態(tài),沒有分階段對受益人的權利狀態(tài)進行分析,籠統(tǒng)地把受益人的權利狀態(tài)視為一個整體,以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的權利狀態(tài)來判斷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權的性質,因而是邏輯混亂的。而且根據(jù)我們前面的分析,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并不是什么期待權。 第三,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判斷財產權和非財產權的標準是權利的標的物,而不是以權利能否被繼承來作為劃分標準。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期待權,這種期待的地位當然不能被繼承;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原始的取得了保險金給付請求權,這是一種確定的
11、財產權利,若此時受益人死亡,受益人的繼承人可以繼承這種權利。 二、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保險受益權的主體為保險受益人,是指由被保險人或者由投保人在保險合同中指定的,于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指定的其他第三人都可以是受益人。 那么,保險受益人制度是否僅適用于人身保險中呢。即在財產保險中可否適用受益人制度呢。 一些學者認為保險受益人制度也可以在財產保險中適用。他們認為,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以自己的財產設立保險,并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實質上是為第三人設定權利的行為,沒有損及他人的利益,應該在法律上得到允許9.我國臺灣保險實務界以及法院通說均認為保險受益人制度可以在
12、財產保險中適用。 一些學者則認為在財產保險中不發(fā)生受益人問題,財產保險中的被保險人即是受益人10.他們認為受益人制度應該只有在人身保險中才有用武之地。因為受益人是由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指定而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人。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因為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而受有財產上的損害,被保險人對于保險人即產生了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被保險人事先將該權利約定由第三人行使,只不過是一種債權讓與,并不需要另設保險受益人的制度。而在人身保險中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條件的情況下,因為以被保險人的死亡為保險事故的發(fā)生。當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無法向保險人行使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故有必要特設保險受益人的制度。受益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
13、時原始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的權利,而并非繼受取得該權利。 我國保險法第21條的規(guī)定也在立法上明確了受益人只存在于人身保險合同中。 筆者認為保險受益人制度也可以在財產保險中適用。上述認為受益人制度只能在人身保險中適用的理由是不充分的:首先,債權讓與,是指不改變合同的內容,債權人通過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移轉于第三人。11債權讓與的效力之一就是債權由讓與人移轉給受讓人。如果說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事先將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約定由第三人行使是一種債權讓與的話,則由第三人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被保險人失去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而事實上,所謂被保險人,是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遭受損害,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
14、的人。即財產保險中的被保險人并不會因為指定了受益人而失去其固有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此時,財產保險中的受益人,被保險人都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產生兩個主體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情況。當一方行使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獲得滿足時,另一方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自動消滅。因此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事先將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約定由第三人行使并不是一種債權讓與。顯然,以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事先將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約定由第三人行使,可以用債權讓與制度來加以調整,來否認受益人制度在財產保險中存在的可能性是沒有說服力的。 其次,誠然在財產保險中,發(fā)生保險事故時,一般是只有財產遭受損失,而被保險人依然健在,不影響其行使保險金給付請
15、求權,但是萬一被保險人不幸在保險事故中同保險財產一起喪身呢。那么此時被保險人也無法向保險人行使保險金給付請求權,需要特設受益人制度來行使這個權利。因此不能說受益人制度在財產保險中沒有存在的必要。 其實,投保人、被保險人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實質是為第三人設定權利的行為,是投保人、被保險人處分自己的私權,沒有損及其他人的利益,立法上應該允許。因此,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如果被保險人以自己的財產設立保險,并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并無什么不妥。 三、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受益權的產生一般是基于保險合同對受益人的指定。 但在很多理論探討中使用了法定受益人這個概念,即認為受益人也可以是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而產生12,所謂
16、法定受益人,即為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上述看法來源于我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 (一)沒有指定受益人的; (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我認為“法定受益人”的概念與保險法關于受益人的規(guī)定不符。從保險法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指定是受益人產生的唯一先決條件。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意圖并不是要將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作為受益人來處理,而是規(guī)定在沒有受益人的情況下,保險金受領權歸屬于被保險人自身,而由于被保險人死亡
17、,所以保險金作為了被保險人的遺產來處理。其實,將法定繼承人指定為受益人和將保險金作為遺產處理,在多數(shù)情況下,實際的結果相同,但是二者仍然是有區(qū)別的: 1.將法定繼承人指定為受益人時,保險金均由法定繼承人受領;而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時,由于遺產繼承有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之分,如果被保險人生前立有遺囑,在遺囑中指定了繼承人的,則保險金由遺囑繼承人受領,不由法定繼承人受領。如果被保險人未指定遺囑繼承人的,保險金才由法定繼承人受領。 2.將法定繼承人指定為受益人時,法定繼承人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領保險金,無義務以受領的保險金償還被保險人生前的債務;而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時,被保險人的繼承
18、人受領保險金后,有義務在所受領的保險金的金額的限度內償還被保險人生前的債務。 3.將法定繼承人指定為受益人時,法定繼承人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領保險金,無需繳納遺產稅;而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時,繼承人受領保險金是要繳納遺產稅。 將法定繼承人指定為受益人時,法定繼承人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領保險金要交納個人所得稅;而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時,繼承人受領保險金無需交納個人所得稅。 由上分析可知,在我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關于保險金的處理規(guī)定中,法定繼承人不是經指定產生的,故其不具備受益人的一般特征,并不是像有些學者所說的是法定受益人。在保險法中應當摒棄法定繼承人即為法定受益人的看法,以免造成混亂
19、。 四、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關于受益人能否轉讓受益權的問題。根據(jù)前文對受益權性質的分析,這里對保險受益權的轉讓也分兩個階段加以說明。 1.保險事故發(fā)生前 在我國,受益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所指定的,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除聲明放棄處分權的,可以隨時變更受益人。所以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沒有放棄處分權的情況下,受益人可能被隨時變更,則受益人享有的僅僅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自然沒有任何讓與的實際意義。 而當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已放棄其處分權的情況下,此時受益人仍然是享有的一種期待的地位,也沒有什么轉讓的實際意義,而且為了防范保險事故中道德危險的增加,也不容許受益人任意轉讓自己的這種期待的地位。
20、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和保險業(yè)務操作,除非保險合同中載明允許轉讓,否則受益人不得自行轉讓受益權,只能由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后變更受益人,而且變更必須以書面形式表示,經保險公司批注后生效。 可見,變更受益人需要經過書面通知和批注兩個程序。這里又產生兩個問題,問題一是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是變更保險合同的行為,是否需要保險人同意。即保險人的批注行為是權利還是義務。問題二是被保險人變更受益人是否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的侵犯。對于問題一,筆者認為應當充分尊重投保人的意愿,因為受益人幾乎不對保險人履行合同產生任何影響。如果由于保險人沒有批注而否定投保人的書面通知,顯然將導致投保人合同目的落空,無異于賦予保險人以變更的決定權。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下批注應當界定為保險人的義務,所以保險人不批注不應當影響受益人對保險金的請求權。對于問題二,筆者認為被保險人變更受益人是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不能認為侵犯了投保人的合同權利。 2.保險事故發(fā)生后 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原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公路建設項目承包墊資合同樣本3篇
- 建設工程材料供應合同
- 山西省二手車買賣合同
- 2025年度個人版權使用合同范本3篇
- 23年-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及答案【奪冠】
- 2023-2024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完整答案(名校卷)
- 2023-2024年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題含答案AB卷
- 23年-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附答案【鞏固】
- 20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附參考答案(奪分金卷)
- 2024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含答案【突破訓練】
- 泵站運行管理現(xiàn)狀改善措施
- 2024屆武漢市部分學校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鋼制管道環(huán)氧煤瀝青防腐層技術標準》
- 第19章 一次函數(shù)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學情分析指導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全冊課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與角度制的換算
- GB/T 33322-2016橡膠增塑劑芳香基礦物油
- 瓦楞紙箱計算公式測量方法
- 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業(yè)水平考試商務營銷類(營銷方向)技能考試測試題
- DB32-T 4004-2021水質 17種全氟化合物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高清現(xiàn)行)
- DB15T 2724-2022 羊糞污收集處理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