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_第1頁
語文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_第2頁
語文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_第3頁
語文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_第4頁
語文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必修一二冊文言文基本知識整理勸 學(xué)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 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 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 今義:學(xué)問淵博3詞類活用 (1) 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 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

2、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 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煣”用火烤是物體彎曲)/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二、文言虛詞 1 而 連詞,表修飾。 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跂而望矣 連詞,表轉(zhuǎn)折。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連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遞進)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連訶,表承接。 積善成德,而(因果)神明自得 連詞,表遞進。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2 于 (1) 介詞,從。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2) 介詞,比。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3)

3、 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3之 代詞。 青,取之于藍(lán)(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4焉 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句末語氣助詞,了。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2省略句 (1)輮(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4、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于藍(lán)取之、于藍(lán)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師 說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異義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 今義:用不著,(4)是

5、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否定副詞(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順承) 今義:連詞,表目的或結(jié)果(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眾多的人,大家(7)小學(xué)而(并列轉(zhuǎn)折)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gòu) 3一詞多義(1)師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xué)) 吾師道也(動詞,學(xué)習(xí))(2)傳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4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吾師道也(學(xué)習(xí))/ 其下圣

6、人也亦遠(yuǎn)矣 (低于) (2)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3)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 (4) 形容詞作名詞。 小學(xué)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二、文言虛詞1而 (1) 連詞,表并列。 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小學(xué)而大遺(2) 連詞,表轉(zhuǎn)折?;蠖粡膸?(3) 連詞,表承接。 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 連詞,表修飾。 則群聚而笑之 (5) 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 2之 (1) 助詞,的。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詞,主謂之間

7、取消句子獨立性。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不譯)/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 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詞,他。 作師說以貽之(6)代詞,這,這一類。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3 其 (1) 代詞,那些。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2 代詞,他。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 代詞,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5) 副詞,表反問語氣。 其(表強調(diào),確實、實在)可怪也歟 4于 (1) 介詞,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介詞,向。 而恥學(xué)于師 (3) 介詞,對于。于其身也

8、 (4) 介詞,從。皆出于此乎 (5) 介詞,被。 不拘于時5乎 (1) 介詞,相當(dāng)于“于”,譯為“在”。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2) 介詞,相當(dāng)于“于”,表比較,譯為“比”。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3) 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4) 語氣助詞,表感嘆,譯為“唉”、“呢”。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也(1) 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 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 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其可怪也歟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師者,

9、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表判斷)(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之”)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之”)3倒裝句 (1)而恥學(xué)于師(于師學(xué),介賓后置) (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后置)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4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赤 壁 賦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樽(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2 古今異義(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

10、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yuǎn)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3一詞多義 (1)東 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東望武昌(介賓短語,向東)(2) 望 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yuǎn)看) (3) 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4)如 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如訴如泣(副詞,像)4詞類活用 (1) 名詞用作動詞。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 下江陵(攻占)/ 順流而東(向東進軍) (2) 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

11、(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3)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4)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5)形容詞用作動詞。 正襟危坐(整理)/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渺如-省略) /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表轉(zhuǎn)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并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2之 (1) 助詞,的。 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12、(取獨) (2) 助詞,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凌萬頃之茫然 (3) 代詞,它、它們。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3 于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間/漁樵于江渚之上/托遺響于悲風(fēng)/于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于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語氣詞,表示疑問。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羨乎 (2) 介詞,在。 相與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詞詞尾。 郁乎蒼蒼/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三、文言句式l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

13、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 “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

14、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自余為僇人(通“戮”,引申為有罪) (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 2古今異義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表承接,接著 (2)頹然就醉 古義:倒塌,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 今義:精神萎靡不振 (3)游于是乎始 古義:從此 今義:連詞,表承接,就這樣3一詞多義 (1)窮 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

15、(動詞,走到盡頭) 而不知其所窮(名詞,盡頭動詞,窮盡)(2)夢 臥而夢(動詞,做夢) 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 始指異之(副詞,才) 游于是乎始(動詞,開始)4詞類活用 (1) 形容詞用作動詞。 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窮回溪(走到盡頭)/ 縈青繚白(青山,白水) (2)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始指異之(以為異) (3) 形容詞用作名詞。 自遠(yuǎn)而至(遠(yuǎn)處) (4) 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 四望如一 (相同) (5) 名詞用作動詞。 外與天際(連接)/ 臥而夢(做夢)/ 故為之文以志(寫) (6) 名詞用作狀語。 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箕踞而遨(像

16、箕畚一樣)/ 四望如一(向四面)二、文言虛詞1而 (1) 連詞,表修飾。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 連詞,表承接。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臥而夢/覺而起,起而歸/自遠(yuǎn)而至 (3) 連詞,表轉(zhuǎn)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窮/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4) 連詞,表條件。 窮山之高而止2之 (1) 助詞,的。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 代詞,它。 始指異之(指西山)/ 故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為 (1) 介詞,為了。 故為之文以志

17、 (2) 動詞,成為。 自余為僇人/不與培螻為類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詞“于”)(2)以(之)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省略賓語“之”,指代是州之山水) (定語后置句非省略句)(3)(我)因坐法華西亭(省略主語“我”) (4)始指(之)異之(省略賓語“之”,指代西山) (5)(我)引觴滿酌(省略主語“我”) (6)故為之文以志(之)(省略賓語“之”,代宴游西山這件事) 2判斷句 是歲元和四年也(“也”,表判斷) 六國論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 (2)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 (4)為國者無使為積

18、威之所劫哉(通“勿”,不要)2古今異義 (1)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古義:它實際上的數(shù)量 今義:實際上(2)思厥先祖父 古義:祖輩和父輩 今義:父親的父親(3)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義:到結(jié)局 今義:連詞(4)可謂智力孤危 古義:智謀和力量 今義: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先例,舊事 今義: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有關(guān)人物的事情(6)后秦?fù)糈w者再 古義:兩次 今義: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寢 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 古義:不去行刺 今義::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詞類活用(1) 名詞作狀語。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19、2) 名詞作動詞。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義不賂秦(堅持正義)(3) 形容詞作動詞。 不能獨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堅持到最終)/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詞多義 (1)兵 非兵不利(名詞,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詞,軍隊) 斯用兵之效也(名詞,戰(zhàn)爭) 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動詞,喪失,丟失) (2)暴 暴霜露(動詞,曝露) 暴秦之欲無厭(形容詞,兇暴,殘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動詞,侍奉)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名詞,事情) (4)猶 猶抱薪救火(動詞,像,好象)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副詞,仍然,還) (5)終 終繼五國遷

20、滅(副詞,終于)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動詞,堅持到最終) (6)始 始有遠(yuǎn)略(名詞,起初) 始速禍焉(副詞,才) (7)向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副詞,假使,如果-假如從前) 并力西向(動詞,朝著,對著) (8)得 較秦之所得(動詞,獲得) 此言得之(動詞,適合,得當(dāng))然后得一夕安寢(動詞,獲得)二、文言虛詞1而(1) 連詞,表因果。 賂秦而力虧/戰(zhàn)敗而亡(2) 連詞,表修飾。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3) 連詞,表轉(zhuǎn)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與贏而不助五國也/燕雖小國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4) 連詞,表并列。 二敗而三勝 (5

21、) 連詞,表承接。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2之 (1) 助詞,的。 破滅之道也/諸侯之(助詞,的)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 (2)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較秦之所得/諸侯之所亡/秦國之所大欲 (3) 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茍以天下之大 (4) 代詞。 子孫視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代詞,前一個代“秦”,后一個代“賄賂、六國”)/ 此言得之(指上文說的道理)/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前一個代指“秦”;后一個助詞,的)3以 (1) 介詞,因為。 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2) 介詞,憑借。 秦以攻取之外/茍以天下之大 (3) 副詞,才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詞

22、,把。 舉以予人 (5) 介詞,用。 以地事秦/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4為 (1) 動詞。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成為)/ 為國者(治理) (2) 表被動。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5其 (1) 代詞,它。 其實亦百倍(指獲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指趙國)/ 其勢弱于秦(指六國) (2) 代詞,他們的。 能守其土(指燕、趙二國)6則 (1) 連詞,就。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2) 連詞,那么。 則秦國之所大欲 7與 (1) 動詞。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親交好附) (2) 介詞,跟,同,表比較的對象。 與戰(zhàn)勝而得者 (3) 連詞,和,同,表并列。 六國與

23、秦皆諸侯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斷) (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用“也”表判斷) (3)夫六國與秦皆諸侯(用“皆”表判斷)2省略句 (1)舉(之)以(之)予人(省賓語“之”和介詞賓語“之”) (2)(子孫)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語“子孫”) (3)洎牧以讒誅,邯鄲為(秦)郡(省定語“秦”,秦國的) 3倒裝句 (1)其勢弱于秦(于秦弱,介賓后置) (2)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于秦五戰(zhàn),介賓后置) (3)茍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語后置) 4被動句 (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所,表被動) (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為所,表被動)

24、 (3)洎牧以讒誅(動詞“誅”本身具有被動語態(tài)) 阿房宮賦一、文言實詞1古今異義(1)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2)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3)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冷暖)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4)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義:指宮室建筑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5)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 今義:憐憫,值得憐憫2一詞多義 (1)一 六王畢,四海一(動詞,統(tǒng)一)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形容詞,全部,所有) (2)縵 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 縵立

25、遠(yuǎn)視(形容詞,通“曼”,久長) (3)盡 一(每,全)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副詞,達(dá)到頂點。動詞、極盡) 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4)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5)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動詞,喜愛) 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動詞,愛護) 為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dāng))3詞類活用 (1) 數(shù)詞作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統(tǒng)一)(2) 名詞作狀語。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向北,向西)/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綢帶一樣)/ 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乘輦車)(3) 名詞作動詞。 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xiàn)虹)/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xiàn)龍)/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化為焦土)/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dāng)作鐺、石、塊、礫) /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作鐺、把作石頭、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