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技術報告_第1頁
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技術報告_第2頁
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技術報告_第3頁
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技術報告_第4頁
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技術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挑戰(zhàn)杯”比賽項目技術報告題目 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 學生姓名 王春軍 郭東 韓少博 指導教師 韋煒 周毓明 學校 西安文理學院 2013年4月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摘要:對傳統(tǒng)黑板而言,市場上現(xiàn)有的粉塵收集系統(tǒng)有兩大缺陷:只能收集黑板擦拭過程中產(chǎn)生的粉塵,而對寫粉筆字時產(chǎn)生的粉塵無能為力;需要人的參與,無法實現(xiàn)全自動收集。針對上述缺點,研制了一種新型黑板粉塵收集系統(tǒng)。該裝置在不改變傳統(tǒng)黑板的基礎上,將黑板分為四個區(qū)域,當人接近某一區(qū)域時,超靜音風扇開始工作,對該區(qū)域寫粉筆字和擦拭過程中產(chǎn)生的粉塵進行全自動收集。該裝置包括機械結構和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兩部分,機械結構分為上體結構和

2、下體結構,通過對粉塵的受力模型分析,估算收集粉塵所需功率,從而選擇靜音風扇和吸塵裝置,并對裝置整體結構進行設計;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是通過光電開關的檢測狀態(tài)控制風扇的運轉,通過驅動直流電機控制風向板的角度,以STC89C52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實現(xiàn)區(qū)域控制邏輯。 該系統(tǒng)主要應用在教學環(huán)境中,以減少粉筆粉塵對人體和教學設備的損害。它具有高效節(jié)能,成本低廉,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實用性強的特點。關鍵字:粉塵收集;單片機;自動控制;高效節(jié)能;目錄第一章 緒 論11.1 研究目的及意義11.2 市場調研及需求分析11.3 主要研究內容21.4 本章小結2第二章 總體方案設計32.1 結構部分設計32.2

3、 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設計32.3 本章小結4第三章 裝置上體結構設計53.1 靜音風扇選取53.2 風向板設計93.3 支承架設計93.4 本章小結10第四章 裝置下體結構設計114.1 吸塵裝置確定114.2 導風板設計124.3 導塵板設計124.4 粉塵收集盒設計134.5 箱體設計144.6 面板設計154.7 本章小結15第五章 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硬件設計165.1 光電檢測模塊165.2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165.3 風扇驅動模塊175.4 電機驅動模塊175.5 本章小結18第六章 控制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196.1 開發(fā)環(huán)境及端口定義196.2 控制系統(tǒng)子程序196.3 控制系統(tǒng)主程序216.4 本

4、章小結22結束語23致謝25參考文獻26附錄27附錄1 導塵板零件圖27附錄2 支承架零件圖27附錄3 粉塵盒零件圖28附錄4 裝配圖29附錄5 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30附錄6 控制系統(tǒng)源程序32“挑戰(zhàn)杯”比賽項目技術報告第一章 緒 論1.1 研究目的及意義根據(jù)國家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師生每年因上課吸入的粉筆灰約200克/人,患呼吸道、肺部疾病的約為20%/年。一些教學設備,如多媒體工作臺,精密實驗儀器等也會因為粉塵污染而大大減少使用壽命。黑板粉塵已經(jīng)成為教學環(huán)境污染的一大危害。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研制了黑板粉塵自動收集裝置,希望藉由此裝置來改

5、善教學環(huán)境,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和教學設備的正常工作。1.2 市場調研及需求分析雖然現(xiàn)在多媒體教學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很多學科教學還需要寫大量的板書。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黑板不能有效收集粉筆灰,無法控制粉筆灰的飄散。 根據(jù)調研,目前市場上的粉塵收集裝置都只對一部分粉塵進行收集,如圖1.1所示的黑板擦拭裝置,都僅僅只對擦黑板時產(chǎn)生的粉塵進行收集而沒有考慮到寫粉筆字時粉塵四處飄揚的問題。本裝置通過人體感應光電開關驅動超靜音風扇轉動從而使在寫粉筆字和擦黑板時產(chǎn)生的粉塵都能被自動分區(qū)收集。由于使用了超靜音風扇和分區(qū)控制手段,該系統(tǒng)不會影響師生的正常上課,同時具有綠色環(huán)保性。裝置只需固定在黑板上下的墻體上,安裝方

6、便,所以初步估計本產(chǎn)品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需求量,值得開發(fā)推廣。 (a) (b)圖1.1常見黑板擦拭裝置1.3 主要研究內容1、通過收集有關資料,對現(xiàn)有黑板進行詳細研究,確定總體方案;2、外部結構的材料選擇,尺寸、位置確定;3、控制系統(tǒng)硬件設計;4、控制系統(tǒng)軟件設計;5、相關工程圖樣繪制及模型制作。1.4 本章小結本章介紹了設計此裝置的目的和意義,對產(chǎn)品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確定主要研究內容。第二章 總體方案設計2.1 結構部分設計2.1.1 上體結構設計裝置上體結構由靜音風扇, 支承架和風向板三部分組成。靜音風扇向下吹風形成風簾。支承架支承靜音風扇和風向板。風向板使粉塵緊貼黑板向下運動。2.

7、1.2 下體結構設計黑板下體結構包括吸塵裝置、導風板、導塵板、粉塵收集盒、面板和箱體。箱體用于固定所有下體結構部件和放置控制系統(tǒng)中的光電開關和電路板。裝置只需安裝在黑板的上下墻體上,不用改造黑板,簡單方便,節(jié)省成本。風路如下圖所示,風沿著黑板進入裝置下部分,再從黑板左右的出風口出去。這一設計還可將從從黑板兩側落下的粉塵吹入裝置工作區(qū)域內。圖2.1 總體結構示意圖2.2 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設計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是以單片機為主控制器,主要由光電檢測模塊,風扇驅動模塊和電機驅動模塊組成。光電檢測模塊將檢測到的信號送入單片機,風扇驅動模塊驅動風扇工作,電機驅動模塊控制風向板正反轉,從而調節(jié)風向。收集粉塵的整個過程

8、自動進行,只需定期清理位于裝置兩側粉塵收集盒即可,環(huán)保方便??刂葡到y(tǒng)結構框圖如圖2.2所示 圖2.2 控制系統(tǒng)結構框圖圖2.3 分區(qū)控制示意圖 (注:17號光電開關依次控制圖中七個縱向區(qū)域的粉塵收集)2.3 本章小結本章分析了黑板粉塵自動收集裝置的整體方案,介紹了結構部分和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并畫出整體結構示意圖。第三章 裝置上體結構設計本設計選用教學中普遍且常見的黑板,黑板的規(guī)格統(tǒng)一為3000mm×20mm×1000mm。3.1 靜音風扇選取3.1.1 噪聲要求教室是學生上課自習的地方,應保持安靜無噪音,由于此風扇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啟停,因此選擇風扇時應首要考慮該風扇的噪音

9、指數(shù)。查得噪音小于40db時屬微弱噪音,對教學環(huán)境影響很小,因此本次設計選擇的風扇所產(chǎn)生聲音的最大分貝不得超過40db。3.1.2 尺寸要求若風扇外形尺寸過小,風速和通風量等都會減小,會直接影響到粉塵收集的質量,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故風扇的外形尺寸應在90mm×90mm×25mm至150mm×150mm×35mm之間。3.1.3 型號確定根據(jù)以上幾個方面設計要求,選用型號為3610ML-05W-B49的靜音風扇,實物圖見圖3.1。尺寸為90mm×90mm×25mm,電壓24V,電流0.16A。 該型號靜音風扇有以下特點:1、噪音指數(shù)小;

10、2、強度高;3、質量輕;4、緊湊性設計節(jié)約安裝空間;5、輪緣式支架安裝非常簡便。 圖3.1 風扇實物圖3610ML-05W-B49型靜音風扇的風量、靜壓特性如圖3.2所示:圖3.2 風量-靜壓特性圖3.1.4 風扇校核本裝置選用的靜音風扇的風力大小必須使得規(guī)定區(qū)域內的粉塵全部收集至裝置內,即只要保證黑板最下端的粉塵顆粒的速度不為0即可滿足設計要求。(1)粉塵顆粒受力分析通過實驗表明,粉塵在下落過程中,由于顆粒質量太輕,通常是脫離黑板表面漂浮在空氣中緩慢下落,因此可以忽略顆粒與黑板的摩擦力。對粉塵顆粒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粉塵顆粒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和來自靜音風扇的力。要證明所選用的風扇滿足設計

11、要求,只需驗證黑板最下端的粉塵顆粒受力不為0即可。(2)靜音風扇校核圖3.3是黑板粉塵自動收集裝置上半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靜音風扇固定在板上,是出風口到裝置下體部分垂直高度,是風扇的厚度,為風扇出風口到裝置下體部分的最長距離。已知 ,則 (3.1)帶入數(shù)據(jù)得: 圖3.3 上半部分結構示意圖將出風口到吸塵裝置的入風口平均分為10段,每段長度為108.17mm,取另每段的速度為,由于風力在向前吹的過程中,主要受到空氣阻力,風力隨著距離的增大而逐漸減小,因此風是做勻減速運動。風扇通風量的計算公式 (3.2)式中: 風扇的通風量() 風扇出風口面積() 風扇第一段初速度已知風扇通風量,風扇出風口面

12、積帶入數(shù)據(jù):在一個大氣壓下的標準空氣阻力: (3.3)式中: 空氣阻力系數(shù),通常 空氣密度,() 風扇出風口面積()帶入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質量: (3.4)帶入數(shù)據(jù):可由式 (3.5) 得到加速度:由于風力做的是勻減速運動故加速度應為負值,故 計算每一段的風速: (3.6) (3.7)由(3.6)和(3.7)聯(lián)立可以解得每段的風速,以下是計算數(shù)據(jù): ;因為,故該風扇滿足設計要求。3.2 風向板設計風向板位于風扇前面,通過直流電機調節(jié)風向板的角度。從而將粉塵控制在吸塵裝置作用范圍內。3.2.1 材料選擇風向板的長寬比例較大,且只通過兩端的兩根軸固定在支承架上,因此材料必須輕質,經(jīng)討論后選擇工程塑料。

13、3.2.2 尺寸確定為便于安裝,風向板的長度稍短于支承架的長度,為2990mm,寬度與風扇寬相等,總體尺寸為2990mm×100mm×2mm,其結構如圖3.4所示:圖3.4 風向板結構示意圖(單位mm)3.3 支承架設計支承架位于黑板上方,通過膨脹螺釘固定在墻體上,其作用是固定靜音風扇和風向板。3.3.1 材料選擇由于要承載靜音風扇和風向板的重量,并使整個上體結構穩(wěn)固固定在墻體上,該材料應該具備一定的強度剛度,質量輕。為滿足設計加工要求,材料還應具備一定的韌性。綜合考慮,選擇鋁合金板。鋁合金密度低,強度比較高,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種型材,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和抗蝕性。3.

14、3.2 結構確定 根據(jù)靜音風扇的外形尺寸和風向板的角度調節(jié),確定支承架的整體尺寸為3000mm×120mm×120mm,風扇前面支承架高為30mm,其結構如圖3.5所示: 圖3.5 支承架結構示意圖(單位mm) 3.4 本章小結本章對黑板粉塵自動收集裝置的上體結構進行分析設計,確定了靜音風扇的型號,并對風扇進行校核,對風向板和支承架的選材、整體尺寸都進行了設計。第四章 裝置下體結構設計由于黑板尺寸較長,為保證整體裝配方便,將下體裝置分為左右兩完全相同部分。4.1 吸塵裝置確定4.1.1 選擇吸塵裝置由于市場上現(xiàn)有的吸塵器大多體積較大,噪音較大,不符合本次設計的環(huán)境要求。選擇

15、通過反裝靜音風扇,吸風面向上,吹風面朝下,將粉塵吸入。選用風扇型號與上體部分風扇相同。反裝風扇實物圖如圖4.1所示圖4.1 反裝靜音風扇實物圖4.1.2 結構設計為保證支承架受力均衡,使吹下的灰塵順利通過吸塵裝置,將支承架設計成燕尾式。具體尺寸如圖4.2所示:圖4.2 風扇結構示意圖(單位mm)4.2 導風板設計由于吸塵裝置是豎直向下吹,為避免各個風扇吸進的粉塵相互干擾產(chǎn)生揚塵,需在風扇一側安裝傾斜一定角度的導風板,使收集到的粉塵能夠更順利地通過導塵板進入收集盒,同時也使風路暢通。4.2.1 材料選擇 導風板只起引導風向的作用,材料需輕質,為安裝方便,選擇工程塑料。4.2.2 結構確定由于導塵

16、板的傾斜角度為3o,三個導風板最底端所在直線應與導塵板平行,因此左箱體從左到右導風板長度分別為158mm,129mm,100mm,右箱體相同,寬均為120mm,方向與水平面夾角均為135o。其結構如圖4.3所示圖4.3 左部分導風板結構示意圖(單位mm)4.3 導塵板設計粉塵通過吸塵裝置無法直接到達收集盒內,需要一個導塵板將吸入的粉塵導入盒內。4.3.1 材料選擇導塵板的作用是引導灰塵進入粉塵盒,為方便加工和安裝,材料選擇鋁合金。4.3.2 結構確定由于黑板較長,故裝置設計成兩邊對稱結構。將導塵板設計為V形結構,使接收到的粉塵能夠聚集在導塵板最底端,利于粉塵滑落至粉塵盒。尺寸為1495mm&#

17、215;120mm×28mm。導塵板應傾斜一角度,為防止導塵V板與靜音風扇和光電開關發(fā)生干涉,經(jīng)反復試驗,選擇導塵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o。在導塵板底端400mm沖壓出十個10mm×60mm的槽,導下的粉塵由此滑落,同時確保風路暢通。其結構如圖4.4所示圖4.4 導塵板結構示意圖(單位mm)4.4 粉塵收集盒設計4.4.1 材料選擇粉塵收集盒只起收集粉塵作用,為了加工方便,選擇鋁合金。4.4.2 結構確定為了方便對收集的粉塵進行集中清理,將收集盒設計成推拉式放置在箱體左右下角導塵板下面,材料同樣為鋁合金,同時為使收集盒的尺寸與整個裝置的下半部分相協(xié)調,將收集盒設計為長方形結構

18、,尺寸4000mm×120mm×80mm,同樣做成對稱結構,清理方便。其結構如圖4.5所示 圖4.5 粉塵收集盒結構示意圖(單位mm)4.5 箱體設計箱體固定吸塵裝置,導風板和導塵板,放置粉塵收集盒和控制裝置的元器件。兩側面上的出風口將黑板兩邊飄落的粉塵吹回至裝置工作區(qū)域內。4.5.1 材料選擇由于裝置尺寸較大,箱體要承受各個零部件的力,還要將整個裝置固定在墻上,因此應有足夠的強度與硬度,還應有足夠的韌性和塑形,經(jīng)比較,選擇和裝置上部分支承架相同的材料:鋁合金。4.5.2 結構確定由于黑板尺寸較大,為了保證箱體受力均勻,將箱體設計為左右兩相同部分,外形呈長方體,尺寸各為15

19、00mm×120mm×265mm。在左箱體的左側面和右箱體的右側面各有兩個尺寸為80mm×10mm的出風口,在左箱體右邊留出尺寸為200mm×80mm的檢修口放置控制器件,便于檢修。其結構如圖4.6所示圖4.6 箱體結構示意圖(單位mm)4.6 面板設計面板位于裝置下半部分最上面,平鋪于整個箱體上。面板上布滿直徑4mm的孔,各孔間距5mm,使粉塵順利導下。材料選擇鋁合金,兩面板尺寸均為1500mm×120mm×5mm。其結構如圖4.7所示圖4.7 面板部分結構示意圖(單位mm)4.7 本章小結本章對黑板粉塵收集裝置的下半部分進行分析設

20、計,確定了吸塵裝置及安裝方式,確定導風、導塵及收集裝置,完成了對箱體的設計。至此黑板粉塵自動收集裝置外部結構設計過程全部結束。第五章 分區(qū)控制系統(tǒng)硬件設計5.1 光電檢測模塊本裝置的使用環(huán)境是教室,黑板距講臺的距離不到一米,為不影響老師正常講課,只在寫字和擦黑板時裝置工作,經(jīng)試驗測量檢測距離在200mm300mm內比較適宜。最終確定光電開關型號為E3F-DS30C4,檢測方式為漫反射型,調整檢測距離為270mm。光電開關實物圖及參數(shù)見圖5.1和表5.1。圖5.1光電開關實物圖表5.1 光電開關參數(shù)額定電壓5V消耗電流5mA-30mA響應時間DC:<2.5msAC:<30ms檢測距離

21、300mm5.2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單片機是整個系統(tǒng)的核心,控制各個模塊正常工作,以確保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本裝置采用STC89C52作為處理器,最小系統(tǒng)由電源、上電復位電路、時鐘振蕩電路組成。 其硬件電路如圖5.2所示圖5.2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電路圖5.3 風扇驅動模塊本裝置選用的風扇電壓為24V,而單片機的電壓只有5V,因此外接24V開關電源通過三極管放大電路來驅動風扇。+5V電源加到繼電器線圈兩端,當單片機P0口輸出低電平時,三極管飽和和導通,繼電器吸合,其常開觸點閉合,相當于風扇接通24V電源,驅動風扇運轉。繼電器線圈在斷電時易產(chǎn)生反向電動勢,為了防止反向電動勢擊穿三極管,在繼電器線圈兩端并接一

22、個二極管IN4148,目的在于吸收釋放繼電器斷電時產(chǎn)生的反向電動勢,從而保護三極管。驅動電路如圖5.3所示 圖5.3 風扇驅動模塊電路圖5.4 電機驅動模塊本裝置選用ZGA37RG微型直流齒輪減速電機。電機實物圖及參數(shù)見圖5.4及表5.2 表5.2 ZGA37RG直流電機的參數(shù)表型號ZGA37RG104i額定電壓DC24(V)額定轉矩6.3kg.cm額定電流0.36(A) 產(chǎn)品類型有刷直流電動機額定轉速50(rpm) 圖5.4 直流電機實物圖電機驅動模塊電路如圖5.5所示。設定兩個按鍵(P3.2口和P3.3口)作為控制輸入,通過單片機的輸出口P2.2、P2.3 輸出的電平變化來控制相應繼電器的

23、通斷。通過這兩個按鍵的狀態(tài)變化來實現(xiàn)電機的啟動和換向功能。ZGA37RG直流電機的額定電壓為24V,而單片機輸出的電壓只有5V,為了驅動電機工作,必須外加24V電源,與繼電器構成電機驅動模塊,通過單片機控制電機的正反轉從而調節(jié)風向板的角度。圖5.5 電機驅動模塊電路設計5.5 本章小結本章從硬件的設計角度論述了控制系統(tǒng)的硬件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各模塊電路的作用、器件選型等內容,全面的分析總結了裝置的整個硬件設計過程。第六章 控制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6.1 開發(fā)環(huán)境及端口定義控制系統(tǒng)的軟件部分是根據(jù)各電路模塊的控制關系,利用51單片機軟件開發(fā)工具Keil C51,對系統(tǒng)功能進行開發(fā)。整體采用模塊化結構

24、,將系統(tǒng)功能模塊化,依據(jù)硬件電路對各模塊功能進行編程實現(xiàn),經(jīng)過對各模塊進行單獨測試后,整合各模塊程序,對系統(tǒng)總程序進行測試,最終形成系統(tǒng)軟件。各主要端口定義如表6.1所示表6.1各端口主要定義P00-P071-8號靜音風扇P10-P161-7號光電開關P32,P33控制正反轉按鍵P23,P22電機正反轉6.2 控制系統(tǒng)子程序6.2.1 靜音風扇驅動程序靜音風扇驅動子程序流程如圖6.1所示:程序說明:51單片機上電后,所有I/O口默認為高電平,初始化P0端口為低電平,P1,P2,P3端口為高電平。當光電開關接收到有外界信號輸入時,即單片機的P1端口有低電平輸入時,信號會經(jīng)過單片機的P0端口傳送給

25、繼電器,通過電磁感應控制靜音風扇電路的通斷,驅動風扇工作;如果光電開關沒有檢測到有信號輸入,則繼續(xù)進行檢測工作。當人體離開感應區(qū)域時,光電傳感器無信號輸入,風扇停止工作。6.2.2 直流電機驅動程序直流電機驅動子程序流程如圖6.2所示:程序說明:51單片機上電后,所有I/O口默認為高電平,故應先初始化。保證系統(tǒng)穩(wěn)定后,再判斷正轉按鍵(up)是否按下。如果按下,延時5ms,目的是防止按鍵抖動。隨后二次檢測按鍵是否按下,確定按下后,控制信號將傳送給單片機的P3.2端口,由單片機P2.3端口輸出信號,驅動直流電機正轉;如果第一次按鍵沒有按下,系統(tǒng)則會檢測反轉按鍵(down)是否按下,如果有信號輸入,

26、則會通過單片機的P2.2端口輸出,驅動直流電機反轉。由于單片機執(zhí)行代碼的速度非???,而且是循環(huán)檢測按鍵,因此在程序即將返回前,要進行按鍵釋放檢測。圖6.1 電機控制子程序流程圖 (1)(2) (3) (4) (5) (6) (7) (8) 圖6.2 靜音風扇分區(qū)控制流程圖6.3 控制系統(tǒng)主程序系統(tǒng)軟件主程序不僅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的操作全過程,而且反應出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它是各程序模塊的總成。其流程如圖6.3所示:程序說明:系統(tǒng)上電之后,單片機首先要進行初始化。其次調用直流電機和靜音風扇的子程序。圖6.3 系統(tǒng)主程序流程圖6.4 本章小結 本章從系統(tǒng)軟件的開發(fā)環(huán)境到包含的各個模塊,詳細介紹了該控制裝置的

27、軟件構成。對各主要模塊程序的編寫過程和模塊程序之間的調用關系通過程序流程圖和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論述。結束語圖1為本系統(tǒng)的前期試驗模型,該模型結構材料為鍍鋅鐵皮,經(jīng)試驗收集效果良好,本裝置即對該模型的不斷改進而得來的。圖1圖2為前期試驗模型的內部結構部分,第一層是靜音風扇,第二層為導塵板。圖2通過該模型我們現(xiàn)場進行粉塵收集試驗,絕大多數(shù)粉塵都經(jīng)由裝置被收集到粉塵盒內, 如圖3所示, 證明了該裝置有很好的粉塵收集效果。圖3盡管多媒體技術在不斷發(fā)展,黑板仍是課堂教學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傳統(tǒng)黑板存在著很多弊端,在當今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趨勢下,這種弊端越來越突出,黑板粉塵綠色分區(qū)全自動收集系統(tǒng)依靠其分區(qū)控制響應很

28、迅速,充分節(jié)約電能;且運行過程聲音很小,不會影響師生的正常上課等優(yōu)點,勢必會在教學設備中占有一席之地。致 謝從十月份報名參加校級挑戰(zhàn)杯比賽到現(xiàn)在整體設計制造結束,整個裝置終于成型并投入使用。首先要感謝我們的導師韋煒老師和周毓明老師,分別從系統(tǒng)控制部分和外部結構部分給與我們很多的意見及建議,整個過程韋煒老師都悉心指教,每當遇到困難時,他總能給我們提出一個方向,啟發(fā)我們的思維。他嚴謹?shù)膶W風、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維和對學生溫和謙虛的態(tài)度使我受益終身。特此向韋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參 考 文 獻1郭天祥新概念51單片機C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2于永,戴佳51單片機C語言常用模

29、塊與綜合系統(tǒng)設計實例精講(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3張義和例說51單片機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4鄔勤文,袁芳單片機原理、應用與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5馮曉,劉仲電機與電氣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6 譚浩強.C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7江思敏 陳明Protel電路設計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附錄附錄1 導塵板零件圖附錄2 支承架零件圖附錄3 粉塵盒零件圖附錄4 裝配圖附錄5 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附錄6 控制系統(tǒng)源程序#include<reg52.h> /52系列單片機頭文件/#define uint

30、unsigned int /宏定義/#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up=P32; /直流電機正轉/sbit down=P33; /直流電機反轉/sbit fan=P22;sbit zheng=P23;/定義光電開關檢測端/sbit key1=P10; sbit key2=P11; sbit key3=P12;sbit key4=P13;sbit key5=P14; sbit key6=P15;sbit key7=P16;/風扇驅動端口/sbit out1=P00; sbit out2=P01;sbit out3=P02;sbit out4=P03;sbit

31、out5=P04;sbit out6=P05;sbit out7=P06;sbit out8=P07; void delayms(uint xms) /延時函數(shù)/ uint i,j; for(i=xms;i>0;i-) /i=xms,即延時約xms毫秒/ for(j=110;j>0;j-);void motor_z() /直流電機/if(up=0) delayms(5); if(up=0) while(!up) fan=1; elsefan=0;else fan=0; if(down=0) delayms(5); if(down=0) while(!down) zheng=1; e

32、lsezheng=0; else zheng=0; /光電開關檢測/void keyscan1() if(key1&&key2) delayms(10); if(key1&&key2) out1=0; else delayms(10); out1=1; else out1=1; void keyscan2() if(key3&&key1&&key2) delayms(10); if(key1&&key2&&key3) out2=0; else delayms(10); out2=1; else out2=1; void keyscan3() if(key3&&key1&&key2&&key4) delayms(10); if(key1&&key2&&key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