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9加幾”教案_第1頁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9加幾”教案_第2頁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9加幾”教案_第3頁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9加幾”教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9加幾教案1.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展計算。2. 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意識,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思維的靈敏性。教學過程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出示手偶小猴靈靈,老師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靈靈,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好嗎?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從袋子里先取9個桃實物圖,再從袋子里隨意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取了幾個桃會列算式嗎?根據(jù)學生答復板書: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順序地排成一豎排小猴靈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

2、特點呢?提醒課題:9加幾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1. 教學例題,討論算法。1 看一看:小猴靈靈也取出了一些桃,我們看看它是怎樣取的?出例如題圖:盒子里9個桃,盒子外4個桃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列出算式:9 + 4。2 算一算:請大家想方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學具來擺一擺。說明:學生在生活經(jīng)歷、認知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觀差異,老師能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寬松、開放的空間,鼓勵學生用合適自己的方式探究算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3 說一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不

3、同的算法。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數(shù)一數(shù)。 9 + 1 = 10,10 + 3 = 13。 4 + 6 = 10,10 + 3 = 13。 10 + 4 = 14,14 - 1 = 13。學生每說出一種算法,老師便追問:聽懂他的意思了嗎?你的方法與他不同在哪里?結合學生交流,用學具演示湊十法的考慮過程,并隨機板書。指出算法名稱:湊十法。說明: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確保交流的有效性,學生交流算法時,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方法的異同,實現(xiàn)互相溝通和理解,從而自覺實現(xiàn)算法的優(yōu)化。4 議一議: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指出:以后你們喜歡用什么方法來算就用什么方法來算。2. 教學試一試。1 出示花朵圖。

4、提問:圖中的花分成了哪兩部分?各有幾朵?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算式?板書:9+72 提問:你能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考慮過程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3 追問: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3. 小結。引導: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先要怎樣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 分層練習,內(nèi)化新知1. 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題目插圖,提問:你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嗎?能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展示學生的答案,并讓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共同評議。2. 想想做做第2題。1 讓學生先圈出10根,再計算。2 和同桌交流想法。3 集體訂正。3. 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后,比較

5、每組上下兩題,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湊十法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4. 想想做做第4題。要求學生拿出數(shù)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題的樣子把卡片排在課桌上,同桌合作口算。5. 想想做做第5題。獨立完成后指名答復,老師將得數(shù)板書在新課引入時列出的算式后面。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lián)絡,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shù),并且發(fā)現(xiàn)9加幾,得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總比加上的數(shù)少1說明: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靈敏選擇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敏性,同時浸透了函數(shù)思想。6. 自由練習。請學生當小老師,出有關9加幾的算式考其他同

6、學。隨機追問:你想請誰答復?你對他的答復滿意嗎?有什么話要對他說?說明:將提問、評價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充分的學習時機,體會成功的喜悅。四、 自由交流,總結延伸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才能,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開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才能和語言表達才能的進步。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本領?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后會“活用。不記

7、住那些根底知識,怎么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范圍很廣,要真正進步學生的寫作程度,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根底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給學生的腦海里注入無限的內(nèi)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成效。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敖淌凇皩W正和“教諭的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