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專業(yè)技術知識培訓_第1頁
焊接專業(yè)技術知識培訓_第2頁
焊接專業(yè)技術知識培訓_第3頁
焊接專業(yè)技術知識培訓_第4頁
焊接專業(yè)技術知識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割的設備 (1)氧氣瓶 氧氣瓶是運送和貯存高壓氧氣的容器,其容積為40L,工作壓力為15Mpa。按照規(guī)定,氧氣瓶外表漆成天藍色,并用黑漆標明“氧氣”字樣。保管和使用時應防止沾染油污;放置時必須平穩(wěn)可靠,不應與其他氣瓶混在一起;不許曝曬、火烤及敲打,以防爆炸。使用氧氣時,不得將瓶內(nèi)氧氣全部用完,最少應留100200kpa,以便在再裝氧氣時吹除灰塵和避免混進其他氣體。氧氣瓶乙炔瓶 乙炔瓶是貯存和運送乙炔的容器,國內(nèi)最常用的乙炔瓶公稱容積為40L,工作壓力為1.5Mpa。其外形與氧氣瓶相似,外表漆成白色,并用紅漆寫上“乙炔”、“不可近火”等字樣。在瓶體內(nèi)裝有浸滿丙酮的多孔性填料,可使乙炔穩(wěn)定而又安

2、全地貯存在瓶內(nèi)。使用乙炔瓶時,除應遵守氧氣瓶使用要求外,還應該注意:瓶體的溫度不能超過3040;搬運、裝卸、存放和使用時都應豎立放穩(wěn),嚴禁在地面上臥嚴禁在地面上臥放并直接使用放并直接使用,一旦要使用已臥放的乙炔瓶,必須先直立后靜止20min,再連接乙炔減壓器后使用;不能遭受劇烈的震動等。 典型的幾種乙炔瓶減壓器 減壓器將高壓氣體降為低壓氣體的調(diào)節(jié)裝置。對不同性質(zhì)的氣體,必須選用符合各自要求的專用減壓器 。通常,氣焊時所需的工作壓力一般都比較低,如氧氣壓力一般為0.20.4Mpa,乙炔壓力最高不超過0.15Mpa。因此,必須將氣瓶內(nèi)輸出的氣體壓力降壓后才能使用。減壓減壓器的作用是降低氣體壓力,并

3、使輸送給器的作用是降低氣體壓力,并使輸送給焊炬的氣體壓力穩(wěn)定不變焊炬的氣體壓力穩(wěn)定不變,以保證火焰能夠穩(wěn)定燃燒。減壓器在專用氣瓶上應安裝牢固。各種氣體專用的減壓器,禁止換用或替用。幾種典型的減壓器氧氣減壓器回火保險器 正常氣焊時,火焰在焊炬的焊嘴外面燃燒,但當氣體供應不足、焊嘴阻塞、焊嘴太熱或焊嘴離焊件太近時,火焰會沿乙炔管路往回燃燒。這種火焰進入噴嘴內(nèi)逆向燃燒的現(xiàn)象稱為回火。如果回火蔓延到乙炔瓶,就可能引起爆炸事故?;鼗鸨kU器的作用就是截留回火氣體,保證乙炔瓶的安全。 干式乙炔回火防止器 技術參數(shù): 1.使介質(zhì):溶解乙炔氣 2.工作壓力:0.01MPa-0.15MPa 3.流量:當工作v壓力

4、為0.1MPa時,流量Q3M/H2 4.外型尺寸:31.2x92mm G01系列射吸式割炬 1.氣割過程 氧氣切割簡稱氣割,是一種切割金屬的常用方法,如圖4-23 所示。氣割時,先把工件切割處的金屬預熱到它的燃燒點,然后以高速純氧氣流猛吹。這時金屬就發(fā)生劇烈氧化,所產(chǎn)生的熱量把金屬氧化物熔化成液體。同時,氧氣氣流又把氧化物的熔液吹走, 工件就被切出了整齊的缺口。只要把割炬向前移動,就能把工件連續(xù)切開。 氣割過程 1-割縫;2-割嘴;3-氧氣流;4-工件;5-氧氣物;6-預熱火焰 金屬氣割的兩個條件 (1)金屬的燃燒點應低于其熔點。 (2)金屬氧化物的熔點應低于金屬的熔點。 純鐵、低碳鋼、中碳鋼

5、和普通低合金鋼都能滿足上述條件,具有良好的氣割性能。高碳鋼、鑄鐵、不銹鋼,以及銅、鋁等有色金屬都難以進行氧氣切割。 割操作 氣割所用的割炬如圖4-2所示。工作時,先點燃預熱火焰,使工件的切割邊緣加熱到金屬的燃燒點,然后開啟切割氧氣閥門進行切割。 割炬及其操作演示 操作規(guī)程 準備工作 1、熟悉圖紙和工藝文件,詳細了解工件的材質(zhì)、規(guī)格和公差要求等。 2、將割槍裝在固定的膠管接頭上,檢查氧氣表、乙炔保險壺工作是否正常及割槍射吸力是否良好。 3、使用氧氣瓶時,應將瓶放穩(wěn)并放氣吹去接頭處的塵雜物,再裝氧氣表。當瓶內(nèi)氣壓低于工作壓力時,必須更換,且移動氣瓶應避免撞擊,嚴禁沾油。氣割 1、根據(jù)鋼板厚度選用割

6、嘴,并按照規(guī)定調(diào)節(jié)工藝規(guī)范 2、檢查切割氧流線(風線)。流線應為筆直清晰的圓柱體,若流線不規(guī)則,要關閉所有閥門修整割嘴。 3、氣割工件采用氧化焰,火焰的大小應根據(jù)工件的厚度適當調(diào)整。 4、氣割時割嘴對準氣割線一端加熱工件至熔融狀態(tài),開快風使金屬充分燃燒,工件燒穿后再開始沿氣割線移動割嘴。 5、切割要在鋼板中間開始的,如割圓,應在鋼板上先割出孔,如鋼板較厚可先鉆孔,再由孔開始切割。 6、氣割薄板時,割嘴不能垂直于工件,需偏斜5度10度,火焰能率要小,氣割速度要快。 7、氣割厚板,割嘴垂直于工件,距表面35mm,切割終了割嘴向切割方向的反向傾斜510度,以利收尾時割縫整齊。 8、使用拖輪切割弧線,

7、割槍不可抬太高,尤其割小弧線厚板應使割槍與工件平行。 9、工作時應常用針疏通割嘴,割嘴過熱應浸入水中冷卻。 10、氣割特殊鋼材,按工藝要求。 11、 氣割完畢要除去熔渣,并對工件進行檢查。 氣割切口的質(zhì)量要求 氣割切口表面應光滑干凈,而且粗細紋路要一致,氣割的氧化鐵渣容易脫落;氣割切口縫隙較窄,而且寬窄一致;氣割切口的鋼板邊緣棱角沒有熔化等。 切口質(zhì)量的評定內(nèi)容及等級劃分 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切割面波紋峰與谷之間的距離(了取任意五點的平均值),用G表示 。 2、平面度:平面度是指沿切割方向垂直于切割面上的凸凹程度。按被切割鋼板厚度的百分比計算,用B表示 。 3、上緣熔化程度上緣熔化程

8、度是指氣割過程中燒塌情況,表現(xiàn)為是否產(chǎn)生塌角及形成間斷或連續(xù)性的熔滴及熔化條狀物,用S表示。 4、掛渣:掛渣是指切斷面的下緣附著鐵的氧化物,按其附著多少和剝離難易程度來區(qū)分等級,用Z表示 。 5缺陷的極限間距:缺陷的極限間距是指沿切線方向的切割面上,由于振動和間斷等原因,出現(xiàn)溝痕,使表面粗糙度突然下降,其溝痕深度為0.321.2mm,溝痕寬度不超過5mm者稱為缺陷。缺陷的極限間距用Q表示 。 6、直線度:直線度是指切割直線時,沿切割方向?qū)⑵鹬箖啥诉B成的直線同冠蓋如云切割面之間的間隙,用P表示 。 7、垂直度:垂直度是指實際切斷面與被切割金屬表面的垂線之間的最大偏差。 常見缺陷的產(chǎn)生原因及防止方

9、法 (1) 切口過寬且表面粗糙 切口過寬且表面粗糙是由于氣割氧氣壓力過大造成的。切割氧氣壓力過低時,切割的熔渣便吹不掉,切口的熔渣粘在一起不易去除。因此氣割時,應將切割氧氣壓力調(diào)整適宜。 (2) 切口表面不齊或棱角熔化 切口表面不齊或棱角熔化產(chǎn)生的原因是預熱火焰過強,或切割速度過慢;火焰能率過小時,切割過程容易中斷且切口表面不整齊,所以,為保證切口規(guī)則,預熱火焰能率大小要適宜。 (3)切口后拖量大 切割速度過快致使切割后拖量過大,不易切透,嚴重時會使熔渣向上飛,發(fā)生回火。切割時,可根據(jù)熔渣流動情況進行判斷,采用較為合理的切割速度,從而消除過大的后拖。 提高切口表面質(zhì)量的途徑 (1) 切割氧氣壓

10、力大小要適當 切割氧墳力過大時,使切口過寬,切口表面粗糙,同時浪費氧氣;過小時,氣割的氧化鐵渣吹不掉,切口的熔渣容易粘在一起不易清除。 (2) 預熱火焰能率要適當 預熱火焰能率過大時,鋼板切口表面的棱角被熔化,尤其是在氣割薄件時會產(chǎn)生前面割 開,后面粘在一起的現(xiàn)象;火焰能率過小時,氣割過程容易中斷,而且切口表面不整齊。 (3)氣割速度要適當 氣割速度太快時,產(chǎn)生較大的后拖量,不易切透,甚至造成鐵渣往上飛,容易發(fā)生回火現(xiàn)象;氣割速度太慢時,鋼板兩側棱角熔化,同時浪費氣割氣體,較薄的板材易產(chǎn)生過大的變形以及粘連現(xiàn)象,割后不易清理。氣割速度適當時,熔渣和火花垂直向下飛去,切口光潔,熔渣容易清除。氣割安全 氣割是利用可燃氣體與氧氣混合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作熱源,進行金屬材料焊接與切割的加工方法,是金屬材料熱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