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_第1頁
《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_第2頁
《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_第3頁
《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_第4頁
《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城市道路交通監(jiān)控執(zhí)法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維護學習任務二基礎施工(2)(四)管線敷設(三)窨井制作用 途:方便線纜敷設及系統(tǒng)檢測維修;基礎結構、尺寸:如圖2-13所示。圖中僅標明井深、井高和井寬,其它尺寸由施工方根據現場情況決定;制作位置:在設備平面布置圖標注窨井位置處制作;制作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窨井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良好。材 料:磚石、水泥、鋼板。 圖2-13 窨井結構圖信息文破路及恢復要求破路施工時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許可,得到地下隱蔽管道網的圖紙和相關

2、資料,做好道路施工的安全警示措施和緊急備案,方可施工。工程施工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guī)定和規(guī)范。在施工進行的同時,必須注意施工的安全,要注意對行人或車輛的警示,盡量減少對他人和車輛的影響。請遵循以下規(guī)定:* 在開挖路面時必須注意地下管網,不得破壞或擅自修改已建工程。* 注意道路施工的安全防護措施,勞保用品穿戴不齊者不得進入施工現場。道路施工時必須安放相關的道路交通警示標志。* 破路線路宜短直、施工和維修方便。* 所破路面盡量避開人行道,盡量減少破路面積;有預留穿線管的路段就使用預留管。* 開挖管道深度要求0.8m以上,埋管0.7m以上;開挖寬度0.5m。* 過馬路路面鋪設50的金屬鋼管,在中

3、間穿45或40的硬質PVC管。在保證距離最短和操作規(guī)范的前提下,要求管道橫平豎直,連接處必須粘接緊密。* 所挖路面做回填處理時,第一層用細沙軟土填充,其上再用沙石沉淀,路表部分使用C30的混凝土恢復。如是柏油路面使用瀝青恢復。* 破綠化帶時,先規(guī)劃準備破除的線路,盡量使距離最短,破除面積最小。將破除帶內的植物移開后,方可進行施工。在恢復時,將移動的植物還原,適當澆水。* 破人行道時,應盡可能的將彩磚完整的取出后,再進行施工?;靥顣r,第一層應用細軟沙土填充,其上用磚或硬土覆蓋并壓嚴實,使用C15或C10的混凝土敷平后,再蓋上彩磚。引導問題:查閱資料或實地調查,請描述立桿窨井制作流程和制作規(guī)范。(

4、四)管線敷設用 途:敷設線纜,防止線纜損傷;管道路由:按設備平面布置圖標注的類型和路由敷設明管、暗管。制作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線纜管密封好,防水性能良好;線纜管離地面應不小于0.7米;線纜管管口應無毛刺和尖銳棱角;線纜管內放置穿線鐵絲;材 料:一般暗管敷設使用鋼管;明管敷設使用PVC管。信息文管線鋪設規(guī)范系統(tǒng)布線應符合現行國家規(guī)定“電器裝置工程施工和驗收規(guī)范”以及國家頒布的其它規(guī)范和規(guī)定。線路的布線設計和施工應做到短捷、安全可靠,盡量減少與其它管線的交叉跨越,盡量閉開環(huán)境條件惡劣的場所,并便于施工和維護。在施工時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 線路應

5、避開易受機械作用或化學腐蝕的路段,減少與其它管線等障礙物的交叉。* 布線使用的非金屬管材、線槽及其附件必須采用不燃或阻燃性材料。* 穿線用的線纜最好使用整根的線纜,在線纜的兩端做好標記,對線纜的規(guī)格作好記錄。* 穿線管內的導線或電纜的總面積不應超過管內橫截面積的2/3。* 不同系統(tǒng)、不同電壓等級的導線,不應穿在同一管道或同一線槽的槽孔內。* 在一般情況下,穿管的導線不應有接頭或扭結。如有特殊情況,導線接頭必須使用焊接,且做好記錄。* 使用AC220V的用電設備,使用線徑至少1.0mm的三芯電纜線;使用DC12V的用電設備可以使用2*1.0的電纜線。在電源輸入有接地的情況下,可使用2*1.5mm

6、的電纜線,系統(tǒng)可以不再接地,否則,應使用3*1.5mm的電纜線,并保證每個機柜良好接地。* 視頻線纜穿線距離在100m以內時可以使用SYV75-3的視頻線纜。100m以上必須使用SYV75-5的視頻線纜。* 網線的接頭制作方式必須按規(guī)定方式連接,且傳輸距離不得大于100m。* 導線敷設后, 對每個線路的導線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 其對地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20M,探測器傳輸線路宜選用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同一工程中相同線路的絕緣導線顏色應一致,接線端應有標志標號。引導問題:查閱資料或實地調查,請描述線纜管敷設流程及規(guī)范。(五)接地體安裝用 途:防止外界電壓危害人身安全和對設備的損害,抑制電氣干擾,

7、保證設備正常工作;結 構、尺寸:如圖2-14所示;安裝位置:按設備平面布置圖標注接地體位置安裝;安裝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接地體的焊接應采用搭焊,搭焊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接地體安裝點下方應無任何管道、線纜經過;接地體安裝完成后,應使用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大小,要求接地電阻小于 4;注意雨后不應立即測量電阻。材 料:2.5 英吋鋼管和30*5 扁鋼。 圖2-14 接地體安裝示意圖信息文避雷及電器接地規(guī)范* 應設有專門的保護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與大地有效連接。* 系統(tǒng)機箱、電路單元、電路單元固定支架、固定螺栓、承載A

8、C 220V電壓部件的外殼等金屬零部件均與保護接地端子連接并應保證各部件的接地連續(xù)性。* 避雷裝置的接地線不能直接與保護接地端子連接,安裝時單獨接入大地,采用一點接地方式,接地母線采用銅質線,不與強電的令線相接。 * 如果總電源提供有接地且滿足要求,將不需要另做接地。* 立桿要求底座接地,并引出接地線到安裝機柜處,留足線纜余量(2m)。* 上桿機柜的安裝桿地井深2m,挖好后,置入接地極,并將接地極引出線焊接在地籠架上,再從地籠上焊接地線(線徑4mm2,銅芯),并引出到機柜。* 在沒有接地極的情況下,可以在離立桿基礎和落地基礎旁0.81m處,將鍍鋅角鋼(40mm*40mm*3mm)打入地下,深度

9、2m。焊接接地線(線徑4mm2,銅芯),引出至機柜內。* 在每個機柜內必須安裝過載、漏電、短路保護裝置,避雷裝置,快速熔斷器來保護電路。引導問題:查閱資料或實地調查,請描述接地體安裝流程及安裝規(guī)范。(六)立桿制作與安裝 用 途:安裝攝像機云臺;立桿結構、尺寸、制作要求:如圖2-15所示;安裝方式:通過基礎螺桿與立桿基礎連接固定,如圖2-15所示;安裝工具:活動扳手;安裝要求:安裝牢固;攝像桿中心線應與水平面垂直;攝像桿上成180°角,兩腰形孔的中心連線應與道路走向平行;在攝像桿底部窨井到各腰形孔之間放置穿線用鐵絲。圖2-15 立桿制作與安裝示意圖信息文立桿制作標準材料主體為150*6

10、m-200*6 m的Q245標準無縫鋼管,管壁厚6mm,橫背為114*1m、88*0.8m、76*0.6m的變徑鋼管,底板為20mm的鋼板,地腳為6*22*1200,且立桿表面采用熱鍍鋅處理,表面光潔、美觀、內外無毛刺。形狀為圓形或八角形鋼管。立桿頂部可采用活頁式蓋板(螺絲固定)。立桿上部管內徑200mm,橫臂末端管內徑80mm。立桿與橫臂的連接處的法蘭盤孔徑75mm,以便穿線。立桿部份距地面200mm-400mm處,背離橫臂面開“U”形(100mm*300mm)的檢修孔,檢修孔蓋板采用內絲螺釘固定。橫臂末端下側距末端0.1m處,每隔0.15m開孔,開3孔(80mm*40mm)。距立桿底部2.5m-3m,背離橫臂處開“U”形穿線孔70mm*130mm1個,并焊接一個簡易平臺,用于安裝掛桿式機柜。引導問題:查閱資料或實地調查,請描述立桿制作與安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