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腎臟基礎及常見腎臟基礎及常見腫瘤腫瘤 1、腎的胚胎學 2、腎的組織學 3、腎的系統(tǒng)解剖學 4、2016版WHO腎癌病理學分型 5、部分腎病例CT表現(xiàn)腎從哪里來?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均發(fā)生于間介中胚層間介中間介中胚層胚層軸旁中胚層軸旁中胚層(體節(jié))(體節(jié))圖圖 4 4周人胚橫切面(示中胚層的分化)周人胚橫切面(示中胚層的分化)側中胚層側中胚層(體壁、臟壁)(體壁、臟壁)圖 前、中、后腎的發(fā)生1.前前腎腎第第4周初出現(xiàn)周初出現(xiàn)第第4周末周末退化退化保留部分前腎管保留部分前腎管2.中腎中腎第第4周末出現(xiàn)周末出現(xiàn)3.后腎后腎第第5周初出現(xiàn)周初出現(xiàn)第第1112周開始周開始產生尿液產生尿液生腎索內生腎
2、索內背主動脈背主動脈毛細血管球毛細血管球腎小體腎小體8080對橫行小管對橫行小管(泡樣、(泡樣、S S形)形) 中腎小管中腎小管( (原前腎管原前腎管) )腎小囊腎小囊中腎管中腎管 泄殖腔泄殖腔內側內側: : 外側外側: : 膨大并凹陷膨大并凹陷為雙層囊為雙層囊4 4周末周末背主動脈背主動脈中腎小管中腎小管中腎管中腎管腎小體腎小體中腎嵴中腎嵴圖 胚體橫切(示中腎) 后腎 (metanephros)原基:中腎管末端原基:中腎管末端 輸尿管芽輸尿管芽 中腎嵴尾側中腎嵴尾側 生后腎原基生后腎原基輸尿管芽伸長輸尿管反復分支腎盂、腎盞、集合管、弓形集合管 在輸尿管芽的誘導下,生后腎原基形成S形小管(腎小
3、管各段),一端與弓形集合管接通,另一端膨大凹陷為腎小囊并包繞毛細血管球。腎單位形成 腎的原始位置低,位于盆腔腎的原始位置低,位于盆腔 隨著胚胎腹部器官的生長、輸尿管的伸展,腎隨著胚胎腹部器官的生長、輸尿管的伸展,腎逐漸上升至腰部,同時腎門從朝向腹側轉向內側逐漸上升至腰部,同時腎門從朝向腹側轉向內側腎上升:盆腔 腰部泌尿系統(tǒng)的主要畸形及其發(fā)生機制 1.多囊腎 腎小管內積液,腎內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囊泡 由于來自輸尿管芽的由于來自輸尿管芽的集合管集合管未能與來自生后未能與來自生后腎組織的腎組織的腎小管腎小管接通,或是接通,或是集合管發(fā)育異常集合管發(fā)育異常,管,管腔阻塞,致使腎單位產生的尿液積聚在腎小管內
4、,腔阻塞,致使腎單位產生的尿液積聚在腎小管內,腎內出現(xiàn)許多囊泡腎內出現(xiàn)許多囊泡 囊泡可壓迫周圍的正常腎單位,使其萎縮,造成腎功能進一步降低,引起腎功能衰竭 多囊腎對機體的危害與管腔阻塞的程度或未接通數(shù)量成正相關 2.異位腎 由于輸尿管芽未伸展或腎在上升過程中受阻,使腎未達到正常位置 異位腎常停留在盆腔,與腎上腺分離 3.馬蹄腎 后腎發(fā)生過程中,上升時被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所阻,左、右腎下端異常融合呈馬蹄形 腎的位置常較正常低 4.雙輸尿管 在同側發(fā)生兩個輸尿管芽或一個輸尿管芽過早分支形成兩條輸尿管和兩個腎盂,誘導同側形成兩個腎,多半融合,也可完全分離 5.臍尿瘺 臍尿管未閉鎖,尿液可從臍漏出。 若
5、僅臍尿管中段未閉鎖且擴張,稱為臍尿管囊腫。 1.腎單位、集合小管、球旁復合腎單位、集合小管、球旁復合 體,體,輸尿管及膀胱的輸尿管及膀胱的 組織結構組織結構 2.腎的血液循環(huán)(動靜脈)途徑、淋巴腎的血液循環(huán)(動靜脈)途徑、淋巴循環(huán)、尿路循環(huán)。循環(huán)、尿路循環(huán)。腎的解剖結構腎的解剖結構 被膜被膜 實質實質 皮質皮質 髓質:腎錐體(近直、遠直和集合小管)髓質:腎錐體(近直、遠直和集合小管) 皮質迷路(腎小體和近曲、遠曲)皮質迷路(腎小體和近曲、遠曲) 髓放線(近直、遠直和集合小管)髓放線(近直、遠直和集合小管) 為腎臟組織的解剖結構名稱。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髓質由10余個腎錐體(renal pyr
6、amid)組成,腎錐體呈淺紅色條紋狀。腎錐體的底與皮質相連接,從腎錐體底呈輻射狀伸入皮質的條紋稱髓放線(medullary ray),位于髓放線之間的腎皮質稱皮質迷路皮質迷路(cortical labyrinty)-百度腎縱剖面腎縱剖面腎腎腎皮質腎皮質腎髓質腎髓質腎的組織結構腎的組織結構 腎單位腎單位 (皮質迷路)(皮質迷路) 血管球血管球腎小囊腎小囊 腎小管腎小管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細段細段 遠端小管遠端小管 曲部曲部 直部直部 直部直部曲部曲部 髓袢髓袢 (腎單位袢)(腎單位袢) 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 泌尿小管泌尿小管 球旁復合體;血液(動球旁復合體;血液(
7、動-靜)循環(huán)靜)循環(huán)腎小體腎小體結構結構 血管球血管球毛細血管袢(有孔)毛細血管袢(有孔) 血管系膜血管系膜血管系膜細胞血管系膜細胞系膜基質系膜基質 腎小囊腎小囊 壁層:單扁壁層:單扁腎小囊腔:含濾液腎小囊腔:含濾液 臟層:足細胞(突起、裂孔、臟層:足細胞(突起、裂孔、 裂孔膜)裂孔膜) 輸入小動脈輸入小動脈輸出小動脈輸出小動脈腎小體腎小體腎小體腎小體腎小體腎小體毛細血管袢毛細血管袢腎小體血管系膜與血管系膜細胞腎小體血管系膜與血管系膜細胞血管球毛細血管血管球毛細血管足細胞足細胞濾過膜(濾過屏障)濾過膜(濾過屏障) 腎小體功能:形成濾液(原尿)腎小體功能:形成濾液(原尿) 有孔內皮有孔內皮基膜基
8、膜足細胞裂孔膜足細胞裂孔膜*影響濾過的因素影響濾過的因素 分子量分子量 電荷電荷腎小體血管系膜與血管系膜細胞腎小體血管系膜與血管系膜細胞血管球毛細血管血管球毛細血管腎小體濾過膜腎小體濾過膜腎小體腎小體腎的組織結構腎的組織結構 腎單位腎單位 腎小體(皮質迷路)腎小體(皮質迷路) 血管球血管球腎小囊腎小囊 腎小管腎小管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細段細段 遠端小管遠端小管 曲部曲部 直部直部 直部直部曲部曲部 髓袢髓袢 (腎單位袢)(腎單位袢) 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 泌尿小管泌尿小管 球旁復合體球旁復合體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結構結構 LMLM 立方、邊界不清、強嗜酸、立方、邊界
9、不清、強嗜酸、 刷狀緣、基底縱紋刷狀緣、基底縱紋 EMEM 微絨毛、頂部小管泡、微絨毛、頂部小管泡、 溶酶體、微體、質膜內褶、溶酶體、微體、質膜內褶、 側突側突功能功能 重吸收重吸收 糖、氨基酸、維生素糖、氨基酸、維生素 水水80%80%、鹽鹽 分泌分泌 銨、馬尿酸、肌酐、銨、馬尿酸、肌酐、 藥物藥物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在腎內的段在腎內的分布分布近曲小管和遠曲小管近曲小管和遠曲小管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結構結構 LMLM 立方、邊界不清、強嗜酸、立方、邊界不清、強嗜酸、 刷狀緣、基底縱紋刷狀緣、基底縱紋 EMEM 微絨毛、頂部小管泡、微絨毛、頂部小管泡、 溶酶體、微體、質膜內褶、溶酶體、微體、質膜
10、內褶、 側突側突功能功能 重吸收重吸收 糖、氨基酸、維生素糖、氨基酸、維生素 水水80%80%、鹽鹽 分泌分泌 銨、馬尿酸、肌酐、銨、馬尿酸、肌酐、 藥物藥物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在腎內的段在腎內的分布分布細段與遠直小管細段與遠直小管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細胞段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結構模式圖細段細段 管徑小、單層扁平上皮管徑小、單層扁平上皮 微絨毛短小微絨毛短小 水、離子易通過水、離子易通過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細胞段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結構模式圖遠端小管遠端小管結構結構 LM LM 立方、色淺、核近腔、立方、色淺、核近腔、 無刷狀緣無刷狀緣 EM EM 微絨毛少、質膜內褶微絨毛少、質膜內
11、褶功能功能 鈉鈉- -鉀汞、重吸收鈉排出鉀、鉀汞、重吸收鈉排出鉀、 重吸收水、重吸收水、 分泌銨分泌銨集合管集合管結構結構 LM LM 立方上皮立方上皮 弓形集合管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直集合管 柱狀上皮柱狀上皮 乳頭管乳頭管 EM EM 緊密連接多、微絨毛少、緊密連接多、微絨毛少、 線粒體少線粒體少功能功能 吸收水、吸收水、99%99%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1%1%終尿(終尿(1-21-2升升/ /天)天)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在腎內的段在腎內的分布分布遠直小管和集合管遠直小管和集合管泌尿小管各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細胞段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結構模式圖集集 合合 管管集合管集合管結構結構 LM LM 立方
12、上皮立方上皮 弓形集合管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直集合管 柱狀上皮柱狀上皮 乳頭管乳頭管 EM EM 緊密連接多、微絨毛少、緊密連接多、微絨毛少、 線粒體少線粒體少功能功能 吸收水、吸收水、99%99%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1%1%終尿(終尿(1-21-2升升/ /天)天)腎的組織結構腎的組織結構 腎單位腎單位 腎小體(皮質迷路)腎小體(皮質迷路) 血管球血管球腎小囊腎小囊 腎小管腎小管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細段細段 遠端小管遠端小管 曲部曲部 直部直部 直部直部曲部曲部 髓袢髓袢 (腎單位袢)(腎單位袢) 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集合小管(髓放線、腎錐體) 泌尿小管泌尿小管 球旁復合體球旁復合體球旁
13、復合體球旁復合體 球旁細胞球旁細胞: 入球微動脈,平滑肌入球微動脈,平滑肌上皮樣細胞上皮樣細胞分泌腎素分泌腎素致密斑:遠曲小管近血管極側的上皮分化,致密斑:遠曲小管近血管極側的上皮分化, 為鈉離子感受器為鈉離子感受器 球外系膜細胞:縫隙連接球外系膜細胞:縫隙連接 ,傳遞信息,傳遞信息 功能:調節(jié)機體血壓、水分和電解質平衡功能:調節(jié)機體血壓、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產生促紅細胞生成因子產生促紅細胞生成因子 組組 成成球旁復合體球旁復合體球旁細胞球旁細胞致密斑致密斑球旁復合體球旁復合體 球旁細胞球旁細胞: 入球微動脈,平滑肌入球微動脈,平滑肌上皮樣細胞上皮樣細胞分泌腎素分泌腎素致密斑:遠曲小管近血管極側
14、的上皮分化,致密斑:遠曲小管近血管極側的上皮分化, 為鈉離子感受器為鈉離子感受器 球外系膜細胞:縫隙連接球外系膜細胞:縫隙連接 ,傳遞信息,傳遞信息 功能:調節(jié)機體血壓、水分和電解質平衡功能:調節(jié)機體血壓、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產生促紅細胞生成因子產生促紅細胞生成因子 組組 成成腎血液循環(huán)腎血液循環(huán)腎血液循環(huán)的特點:腎血液循環(huán)的特點: 腎血流量大腎血流量大 兩套毛細血管網兩套毛細血管網 入球微動脈較出球微動脈粗,利于濾過入球微動脈較出球微動脈粗,利于濾過 直小血管與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和尿直小血管與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和尿 液濃縮液濃縮 腎血管注射腎血管注射排尿管道排尿管道 組成:輸尿管、膀胱、尿
15、道組成:輸尿管、膀胱、尿道粘膜粘膜 變移上皮變移上皮 固有層固有層 肌層:平滑肌,較厚,分三層肌層:平滑肌,較厚,分三層 外膜:纖維膜(膀胱三角區(qū)為間皮)外膜:纖維膜(膀胱三角區(qū)為間皮) 管壁管壁結構結構輸尿管輸尿管膀膀 胱胱系統(tǒng)解剖學部分系統(tǒng)解剖學部分2 2 腎腎2.12.1 形態(tài)形態(tài) 蠶豆狀蠶豆狀, ,兩端兩面兩緣兩端兩面兩緣內側緣內側緣腎門腎門腎蒂腎蒂腎盂腎盂腎竇腎竇腎蒂內主要結構順序腎蒂內主要結構順序從前向后:腎靜脈從前向后:腎靜脈- -腎動脈腎動脈- -腎盂腎盂從上到下:腎動脈從上到下:腎動脈- -腎靜脈腎靜脈- -腎盂腎盂腎靜脈腎靜脈腎動脈腎動脈腎腎 盂盂2.2 2.2 位置與毗鄰位置與毗鄰腹膜外位器官,脊柱兩側;腹膜外位器官,脊柱兩側;左腎平第左腎平第1111胸椎體下緣至第胸椎體下緣至第2 23 3腰椎間盤之間,右腎比腰椎間盤之間,右腎比左腎低左腎低1 12cm2cm;左、右第左、右第1212肋分別斜過左腎肋分別斜過左腎后面中部和右腎后面上部。后面中部和右腎后面上部。兩腎的上方是腎上腺兩腎的上方是腎上腺位置:位置:2.2 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