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除濕消導方藥_第1頁
解表除濕消導方藥_第2頁
解表除濕消導方藥_第3頁
解表除濕消導方藥_第4頁
解表除濕消導方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解解 表表 方方 藥藥2一、概念:一、概念: 解表藥解表藥:具有發(fā)散功效,以發(fā)散:具有發(fā)散功效,以發(fā)散 表邪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表證的中表邪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表證的中 藥。藥。(P124)(P124) 解表劑解表劑:以解表藥為主組成,主:以解表藥為主組成,主 要用于表證的方劑。要用于表證的方劑。(P182)(P182)3二、分類:二、分類:(一)辛溫解表方藥(一)辛溫解表方藥(二)辛涼解表方藥(二)辛涼解表方藥 4 (一)辛溫解表藥(一)辛溫解表藥 性味多辛溫,皆具有發(fā)汗解表(發(fā)性味多辛溫,皆具有發(fā)汗解表(發(fā)散風寒)的功效,適用于風寒表證。散風寒)的功效,適用于風寒表證。 入煎劑不宜久煎,

2、不可久用或過量入煎劑不宜久煎,不可久用或過量使用,中病即止。使用,中病即止。 常用劑量常用劑量3-10克???。5 麻麻 黃黃 紫紫 蘇蘇 桂桂 枝枝 白白 芷芷 防防 風風 細細 辛辛 羌羌 活活 辛辛 夷夷 生生 姜姜 蒼耳子蒼耳子 荊荊 芥芥 藁藁 本本 (P128) 6 麻黃:辛、溫,歸肺經。發(fā)汗解表,利水平喘。7麻麻 黃黃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辛溫解表、辛溫解表 發(fā)汗作用強,發(fā)汗作用強, 用于風寒表實證。用于風寒表實證。 2 2、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風寒風熱喘證風寒風熱喘證 3 3、利水消腫、利水消

3、腫 風水(風水(寒熱均可寒熱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生用發(fā)汗,蜜炙或搗絨平喘。用法用量:煎服,生用發(fā)汗,蜜炙或搗絨平喘。 使用注意:體虛多汗者忌用。使用注意:體虛多汗者忌用。8桂枝:辛甘溫,歸肺經。發(fā)汗解表,溫經通陽。9桂桂 枝枝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辛溫解表、辛溫解表 風寒表證(風寒表證(虛實均可虛實均可)。)。 2 2、溫經通脈、溫經通脈 寒滯經絡的胸痹、寒滯經絡的胸痹、 痹證、痛經等。痹證、痛經等。 3 3、溫陽化氣、溫陽化氣 脾腎陽虛的水濕內停。脾腎陽虛的水濕內停。 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

4、服,3-103-10克??恕?使用注意:畏赤石脂。熱證、孕婦忌用。使用注意:畏赤石脂。熱證、孕婦忌用。10防風:辛,微溫,歸膀胱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11 防防 風風性味歸經:辛、甘,微溫。歸肝肺脾、膀胱經。性味歸經:辛、甘,微溫。歸肝肺脾、膀胱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辛溫解表、辛溫解表 風寒表證風寒表證 2 2、除濕止痛、除濕止痛 寒濕痹證寒濕痹證 3 3、祛風止痙、祛風止痙 風痰閉阻經絡的口眼歪斜風痰閉阻經絡的口眼歪斜 4、透疹止癢、透疹止癢 風疹、麻疹風疹、麻疹用法用量: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2羌活:辛溫,歸膀胱經。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13性味歸經:辛、苦,溫。

5、歸膀胱、肝腎經。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膀胱、肝腎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散寒解表、散寒解表 風寒表證風寒表證 2 2、祛風除濕、祛風除濕 風濕痹證風濕痹證 (尤宜于上半身疼痛)(尤宜于上半身疼痛)(獨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尤宜于下半身疼痛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尤宜于下半身疼痛)用法用量: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4生姜:辛,微溫,歸肺經。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15荊芥:辛,微溫,歸肺經。解表,透疹止癢,止血。16紫蘇:辛溫,歸肺經。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17 白芷:辛、溫,歸肺經。散寒解表, 祛風除濕,消腫排膿,通竅止痛。18(二)辛溫解表劑(二)辛溫解表劑 、概念: 以辛溫解表藥

6、為主組成, 主要用于風寒表證的方劑。(p182) 、使用注意: (1)不可發(fā)汗太過; (2)宜溫服,不宜久煎。19、常用辛溫解表劑(P182):麻黃湯 桂枝湯 敗毒散 川芎茶調散 九味羌活湯 20麻麻 黃黃 湯湯 組成組成- 麻黃麻黃 桂枝桂枝 杏仁杏仁 甘草甘草 君君 臣臣 佐佐 使使 方解方解- 功效功效-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主治- 風寒表實證風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 無汗而喘,脈浮緊。無汗而喘,脈浮緊。 應用應用- 風寒濕感冒、喘證、痹證等風寒濕感冒、喘證、痹證等21加減加減- 三拗湯三拗湯: - 桂枝桂枝 發(fā)汗平喘發(fā)汗平喘 麻杏薏

7、甘湯麻杏薏甘湯: - 桂枝桂枝 + 苡仁苡仁 解表除濕解表除濕 大青龍湯大青龍湯 : +石膏、生姜、大棗石膏、生姜、大棗 解表清里解表清里 22桂桂 枝枝 湯湯 組成組成- 桂枝桂枝 白芍白芍 生姜生姜 大棗大棗 甘草甘草 君君 臣臣 佐佐 使使 方解方解- 功效功效- 辛溫解表,調和營衛(wèi)。辛溫解表,調和營衛(wèi)。 主治主治- 風寒表虛證風寒表虛證:頭痛項強,發(fā)熱頭痛項強,發(fā)熱 汗出惡風,鼻流清涕,脈緩。汗出惡風,鼻流清涕,脈緩。 應用應用- 風寒表虛感冒、原因不明出汗風寒表虛感冒、原因不明出汗23加減加減- 桂枝加杏仁厚樸湯桂枝加杏仁厚樸湯: 辛溫解表,宣肺平喘辛溫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加葛根湯桂

8、枝加葛根湯: 辛溫解表,解肌止痛辛溫解表,解肌止痛 24 (三)辛涼解表藥(三)辛涼解表藥(p126)(p126) 性味多辛涼,多歸肺、肝性味多辛涼,多歸肺、肝經;經;發(fā)汗作用和緩,主要適用于風熱發(fā)汗作用和緩,主要適用于風熱表證、麻疹、風疹。表證、麻疹、風疹。 入煎劑不宜久煎,體虛多入煎劑不宜久煎,體虛多汗汗和寒證慎用。常用劑量和寒證慎用。常用劑量6-12克??恕?25柴柴 胡胡 牛蒡子牛蒡子薄薄 荷荷 升升 麻麻菊菊 花花 蔓荊子蔓荊子葛葛 根根 蟬蟬 蛻蛻桑桑 葉葉 (P128P128) 26 柴胡:微辛苦寒,歸肝、膽、脾、胃、三焦經。 疏風散熱,和解表里,舒肝解郁,升陽舉陷。27 柴柴

9、胡胡性味歸經:性味歸經:微辛、苦寒,歸肝膽、脾胃、三焦經。微辛、苦寒,歸肝膽、脾胃、三焦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疏風散熱疏風散熱 外感風熱表證(外感風熱表證(大劑量大劑量) 2、和解表里和解表里 少陽證少陽證 3、舒肝解郁舒肝解郁 肝氣郁結證(肝氣郁結證(中劑量中劑量) 4、升陽舉陷升陽舉陷氣虛下陷(氣虛下陷(小劑量小劑量)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10克???。酒炒升提,醋炒止痛。酒炒升提,醋炒止痛。使用注意:氣逆、肝陽上亢者慎用。使用注意:氣逆、肝陽上亢者慎用。28 薄荷:歸肺、肝經。辛涼解表,清利頭目, 利咽透疹,舒肝解郁。29 薄薄 荷荷性味歸經:辛、涼,歸肺、肝經。性味

10、歸經:辛、涼,歸肺、肝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辛涼解表、辛涼解表 外感風熱證外感風熱證 2、清利頭目、清利頭目 風熱上犯頭痛目赤風熱上犯頭痛目赤 3、利咽透疹、利咽透疹 熱證咽痛;麻疹,風疹熱證咽痛;麻疹,風疹 4 4、疏肝解郁、疏肝解郁 肝氣郁結證肝氣郁結證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鮮品克。鮮品15-30克???。使用注意:不宜久煎。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30杭白菊杭白菊貢貢 菊菊滁滁 菊菊貢貢 菊菊白菊花:辛甘、微苦、微寒。歸肺、肝經。疏風清熱 ,平肝明目 。 31杭黃菊黃菊花(懷菊):疏風清熱 ,平肝明目 。 32 野菊花:清熱解毒。33 菊菊 花花性味歸經:辛甘、微

11、苦、微寒。歸肺、肝經。性味歸經:辛甘、微苦、微寒。歸肺、肝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疏風清熱、疏風清熱 外感風熱表證;(黃)外感風熱表證;(黃) 肝經風熱目赤腫痛;肝經風熱目赤腫痛; 癰疽瘡瘍。(野)癰疽瘡瘍。(野) 2、平肝明目、平肝明目 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白)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白) 之頭痛眩暈,視力下降。之頭痛眩暈,視力下降。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0克???。使用注意:使用注意:34 葛根:甘、辛、涼。歸脾、胃經。 發(fā)表解肌 ,生津止渴 ,升陽透疹 。35 葛葛 根根性味歸經:甘、辛、涼,歸脾、胃經。性味歸經:甘、辛、涼,歸脾、胃經。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發(fā)表解肌

12、、發(fā)表解肌 外感表證外感表證 2、生津止渴、生津止渴 熱病傷津熱病傷津 3、升陽透疹、升陽透疹 脾虛泄瀉;麻疹脾虛泄瀉;麻疹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5克???。使用注意:使用注意:36桑葉:苦、甘、寒,歸肝、肺經。 疏風清熱,清肝明目。37 (四)辛涼解表劑(四)辛涼解表劑(p183)(p183) 1、概念:概念: 以辛涼解表藥為主組成,以辛涼解表藥為主組成, 主要用于風熱表證的方劑。主要用于風熱表證的方劑。 2、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1)不可發(fā)汗太過;)不可發(fā)汗太過; (2)不宜久煎。)不宜久煎。38 3、常用辛涼解表劑、常用辛涼解表劑(P183P183):): 銀翹散銀翹散

13、 桑菊飲桑菊飲 麻杏石甘湯麻杏石甘湯 柴葛解肌湯柴葛解肌湯39 銀銀 翹翹 散散組成組成銀花銀花 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 蘆根、竹葉蘆根、竹葉 連翹連翹 荊芥、淡豆豉荊芥、淡豆豉 桔梗、甘草桔梗、甘草 君君 臣臣 佐使佐使方解方解功效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治主治風熱表證風熱表證 加減加減應用應用熱病初期熱病初期40 桑桑 菊菊 飲飲組成組成桑葉桑葉 杏仁杏仁 連翹連翹 菊花菊花 桔梗桔梗 薄荷、蘆根薄荷、蘆根 甘草甘草 君君 臣臣 佐佐 使使方解方解 功效功效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主治主治 風熱犯肺風熱犯肺加減加減 應用應用上感、支氣管炎等上感、支氣管

14、炎等41 麻杏石甘湯麻杏石甘湯組成組成麻黃、石膏麻黃、石膏 杏仁杏仁 炙甘草炙甘草 君君 臣臣 佐使佐使方解方解功效功效 宣肺清熱、止咳平喘。宣肺清熱、止咳平喘。主治主治 肺熱壅盛之咳喘證:肺熱壅盛之咳喘證:發(fā)熱,口渴,發(fā)熱,口渴, 咳喘,苔黃、脈數。咳喘,苔黃、脈數。 應用應用 發(fā)熱咳喘發(fā)熱咳喘42加減加減- 銀翹麻杏石甘湯銀翹麻杏石甘湯: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蘇葶麻杏石甘湯蘇葶麻杏石甘湯:宣肺清熱、降逆平喘:宣肺清熱、降逆平喘 43祛濕方藥祛濕方藥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一院(臨床學院)重慶醫(yī)科大學附一院(臨床學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中醫(yī)學教研室)中西醫(yī)結合科(中醫(yī)學教研室) 榮榮

15、 曉曉 鳳鳳 44一、概念:一、概念: 祛濕藥(除濕藥)祛濕藥(除濕藥):以祛除濕邪為:以祛除濕邪為 主要功效,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水濕內停證的中藥主要用于水濕內停證的中藥 (P132)(P132)。 祛濕劑祛濕劑:以祛濕藥為主組成,具有:以祛濕藥為主組成,具有 化濕利水、利尿通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化濕利水、利尿通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 水濕證的方劑水濕證的方劑(P187)(P187) 。45二、分類:二、分類: (一)芳香化濕方藥(一)芳香化濕方藥 (二)利水滲濕方藥(二)利水滲濕方藥 (三)清熱利濕方藥(三)清熱利濕方藥46(一)(一) 芳香化濕芳香化濕(化濕燥濕化濕燥濕)藥藥 性味辛、溫,

16、多歸脾胃經。性味辛、溫,多歸脾胃經。 皆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主要皆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主要 用于濕困脾胃證。用于濕困脾胃證。 陰虛內熱忌用;陰虛內熱忌用; 不宜久煎。不宜久煎。47藿藿 香香蒼蒼 術術佩佩 蘭蘭砂砂 仁仁白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草豆蔻草草 果果厚厚 樸樸48藿香:藿香:苦、微寒,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唷⑽⒑?,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芳香化濕,和中止嘔,解暑。芳香化濕,和中止嘔,解暑。49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功效應用:功效應用: 1、芳香化濕芳香化濕 風寒表證風寒表證 2、和中止嘔和中止嘔 濕阻中焦證濕阻中焦證 3、解暑解暑 暑

17、濕證暑濕證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3-10g使用注意:陰虛內熱忌用。使用注意:陰虛內熱忌用。50茅蒼術茅蒼術蒼術: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燥濕健脾,祛風除濕燥濕健脾,祛風除濕 。白蒼術白蒼術51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效應用:功效應用: 1、燥濕健脾燥濕健脾 濕阻中焦證濕阻中焦證 2、祛風除濕祛風除濕 風寒濕痹、風濕熱痹風寒濕痹、風濕熱痹用法用量: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陰虛內熱、大便干燥、體虛使用注意:陰虛內熱、大便干燥、體虛 多汗忌用。多汗忌用。52(二)利水滲濕藥(二)利水滲濕藥 性味多甘、淡

18、,多歸脾、腎經。性味多甘、淡,多歸脾、腎經。 具有淡滲利濕、利小便功效,主要具有淡滲利濕、利小便功效,主要 用于水濕積聚證。用于水濕積聚證。53茯茯 苓苓豬豬 苓苓薏苡仁薏苡仁萆萆 解解玉米須玉米須冬瓜皮冬瓜皮赤小豆赤小豆54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55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效應用:功效應用: 1、利水滲濕利水滲濕 水腫水腫 ( (茯苓茯苓皮皮) ) 2、健脾補中健脾補中 脾虛濕盛證脾虛濕盛證 3、寧心安神寧心安神 虛證失眠、心悸虛證失眠、心悸(茯神(茯神)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10-15g使用注意:使用

19、注意:56(三)清熱利濕藥(三)清熱利濕藥 性味多苦、寒,多歸膀胱、性味多苦、寒,多歸膀胱、 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濕功效, 主要用于濕熱證黃疸、淋證等。主要用于濕熱證黃疸、淋證等。57茵茵 陳陳 滑滑 石石金錢草金錢草 海金砂海金砂木木 通通 石石 葦葦車前子車前子 扁扁 蓄蓄澤澤 瀉瀉58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利濕退黃、除濕止癢59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功效應用:功效應用: 1、利濕退黃利濕退黃 長于治療黃疸長于治療黃疸 2、除濕止癢除濕止癢 濕熱證皮疹濕熱證皮疹用法用量:用法用量:10-15g使用

20、注意:不宜久煎,脾虛忌用。使用注意:不宜久煎,脾虛忌用。60金錢草:甘、咸、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 清熱利濕、排石退黃 、解毒消腫。61金金 錢錢 草草性味歸經:甘、咸、微寒 歸肝膽、腎、膀胱經功效應用: 1、清熱利濕 肝膽濕熱、膀胱濕熱證 2、排石退黃 膽結石、尿路結石 3、解毒消腫 瘡癤、蟲咬傷、燒燙傷用法用量:15-30g使用注意:62(四)除濕方劑(四)除濕方劑 平胃散平胃散 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散 五苓散五苓散 三仁湯三仁湯 茵陳蒿湯茵陳蒿湯 八正散八正散63 平平 胃胃 散散組成 蒼術 厚樸 陳皮 甘草 生姜 大棗 君 臣 佐 使方解功效 燥濕健脾、行氣和胃主治 濕困脾胃證應用 水

21、濕證基礎方劑(苔厚膩者)64加減 四逆平胃散:理氣和胃,健脾除濕 + 四逆散(柴胡、枳實、白芍、甘草) 胃苓湯:健脾除濕,利水消腫 + 五苓散(澤瀉、澤瀉、 茯苓、豬苓、白術、茯苓、豬苓、白術、 桂枝桂枝) 65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散組成組成 藿香藿香 紫蘇紫蘇 半夏、白術、半夏、白術、 茯苓茯苓 甘草甘草 白芷白芷 陳皮、厚樸、桔陳皮、厚樸、桔梗梗 君君 臣臣 佐佐 使使方解方解功效功效 解表散寒、化濕和中解表散寒、化濕和中主治主治 表寒里濕證表寒里濕證應用應用 寒濕型感冒、腸炎,中暑寒濕型感冒、腸炎,中暑66加減 加減正氣散 藿樸夏苓湯 -散寒除濕、理氣和胃 67 五五 苓苓 散散組成組成

22、澤瀉澤瀉 茯苓、豬苓茯苓、豬苓 白術、桂枝白術、桂枝 君君 臣臣 佐佐 方解方解功效功效 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主治 水濕停聚證水濕停聚證應用應用 寒濕型水腫、關節(jié)痛寒濕型水腫、關節(jié)痛68加減加減 茵陳五苓散茵陳五苓散:清熱利濕退黃:清熱利濕退黃69茵茵 陳陳 蒿蒿 湯湯組成組成 茵陳茵陳 梔子梔子 大黃大黃 君君 臣臣 佐佐 方解方解 功效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主治 黃疸黃疸加減加減 應用應用 70消導方藥消導方藥71一、概念:一、概念: 消導藥消導藥:以消食導滯為主要功效,:以消食導滯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飲食積滯的中藥主要用于飲食積滯的中藥(p144p1

23、44)。 消導劑消導劑:以消食導滯中藥為主組:以消食導滯中藥為主組 成,具有消除腸胃積滯,促進消化功成,具有消除腸胃積滯,促進消化功 效,主要用于飲食積滯證效,主要用于飲食積滯證 的方劑的方劑(p196p196)。72二、消導藥二、消導藥 山山 楂楂 雞內金雞內金 萊菔子萊菔子 神神 曲曲 麥麥 芽芽 谷谷 芽芽73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消食化積、行氣消瘀消食化積、行氣消瘀74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功效應用:功效應用: 1、消食化積消食化積 肉積肉積 2、行氣散瘀、行氣散瘀 氣滯血瘀證氣滯血瘀證(痛經、閉經、(痛經、閉經、 脅肋刺痛)脅肋刺痛)用法用量:用法用量:10-15g使用注意:孕婦慎用。使用注意:孕婦慎用。75三、消導劑三、消導劑 保和丸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枳實導滯丸76 保保 和和 丸丸組成組成 山楂山楂 神曲神曲 半夏、陳皮半夏、陳皮 萊菔子萊菔子 茯苓、連翹茯苓、連翹 君君 臣臣 佐使佐使 方解方解功效功效 消食和胃消食和胃 主治主治 食積食積加減加減應用應用77一、概念:一、概念: 解表藥解表藥:具有發(fā)散功效,以發(fā)散:具有發(fā)散功效,以發(fā)散 表邪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