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復習學案完整_第1頁
誨人不倦復習學案完整_第2頁
誨人不倦復習學案完整_第3頁
誨人不倦復習學案完整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誨人不倦復習學案一、復習要點1背誦篇章:7.8、11.22。2掌握下列詞在文中的含義:習、趨、憤、與、素、諸。3理解并積累成語: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4理解“其斯之謂與”“素以為絢”的句式特點。5領會孔子“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和方法。二、重要思想陳述 1“性相近,習相遠”與“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論、實踐論的觀點;“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驗論、天才論的觀點。孔子重視教育,主張因材施教,說明孔子在實踐中基本是堅持反映論的。2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教育作用

2、、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原則、教師素養(yǎng)等方面。3孔子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根據(jù)不同人的不同基礎、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首先,孔子對學生的特點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 再是,孔子能夠根據(jù)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品德和學業(yè)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4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態(tài)度與政治傾向的關系。 孔子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張與這種政治態(tài)度恰恰相應。所謂“述”,就是對古代禮樂以及反映這些禮樂的典籍進行整理、闡釋和傳授,而這正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恢復周禮的需要。 對“述而不作”的主張可以從下面幾點分析: 在“述”與“作”的

3、關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領域內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社會生產生活不斷進步。因此,從總體來說,“述而不作”的主張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要求。 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礎。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對前人成果的學習和吸收,離開這一點,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述”不是對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動,而是根據(jù)時代要求和后來的認識對原有文化進行新的整理,在對資料的選擇處理中滲透著整理者的觀點和傾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述”也是一種形式的“作”。三、課文基礎知識檢測1下列每對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悱惻徘徊 趨勢胡謅 B角隅蟠龍 高亢吭聲C琢磨謠諑 磋

4、商蹉跎 D諂媚陷害 憤怒噴薄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抑為之不厭(討厭) 有教無類(種類)B不憤不啟(開導)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還復?;剡^頭來加以驗證)C女與回也孰愈(過分) 吾與女,弗如也(贊同)D起予者商也(啟發(fā)) 始可與言詩(參與)3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 B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C告諸往而知來者 D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4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告諸往而知來者 聞斯行諸 B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述而不作 C鯉退而學詩 求也退,故進之 D不學禮,無以立 又獨立,鯉趨而過庭5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研究

5、學問有三種不同的境界,下列選項中最切近最高境界的一項是 A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C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 D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6對下列加點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若圣與仁,則吾豈敢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A與相同,與不同 B與不同,與相同 C與相同,與相同 D與不同,與不同 7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鯉趨而過庭 鯉退而學詩 其斯之謂與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8下列對孔子教學思想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子曰:“有教無

6、類?!笨鬃诱J為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在等級森嚴的奴隸社會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類的“豺狼”的時代,孔子能對教育對象有如此認識,并能在實踐中始終以此作為辦學方針,這無疑表明孔子有極大的勇氣與魄力。 B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笨鬃又赋?,每個人先天的稟賦是很相近的,但是每個人的習性(習慣和性格)卻有很大的不同,這是由于每個人的后天學習成效有很大差異的緣故。這句話等于宣告教育不僅對人的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起關鍵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孔子已認識到學習的內驅力不僅與動機有關,還與意志和情感有關,并且按內驅力的大小把學習

7、的心理境界分成三個層次:想學、樂學、好學。其中“好學”是最高層次,可以產生最大的內驅力??鬃拥倪@一發(fā)現(xiàn)是對教育心理學的極大貢獻。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是關于啟發(fā)式教學的高度概括??鬃拥膯l(fā)式教學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它不僅生動地表現(xiàn)出孔子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完整過程,而且還深刻地揭示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時將會依次出現(xiàn)兩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出現(xiàn)這兩種矛盾后的正確處理方法。三、1 2B 3D 4B 5D 6D 7B 8C9略10解釋下列熟語的意思:10.誨人不倦: 誨:教導。教別人不懈怠。形容教導特別耐心。有教無類:對任何人都給予教誨,沒有種類的區(qū)別。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對哪類人都一視同仁。舉一反三

8、: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于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切磋琢磨:古代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種方法。后比喻道德學問上的互相研討、砥礪。述而不作:述:陳述。作:創(chuàng)作。泛指傳述而不創(chuàng)作。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shù)奈恢没虬才?。四、探究題11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霸娫疲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15)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38)

9、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12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告諸往而知來者 美目盼兮 素以為絢兮 起予者商也 聞斯行諸 由也兼人 (1)之,指代子貢 黑白分明 色彩繁盛的樣子 啟發(fā) 之乎,這嗎 兩倍(2)翻譯下列句子: 告諸往而知來者。 告訴你已知,你能夠推知未知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美好的笑容多動人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傳神啊,潔白的底子上繪彩文啊。 如之何其聞斯

10、行之? 怎么能聽到就去做呢?(3)文段三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從中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個特點? 因材施教。12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保?.34)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8) 仔細分析上面兩章內容,對于教育學生之事,孔子的態(tài)度有何矛盾之處?如何理解這矛盾?12在第一章中孔子強調自己教育堅持“誨人不倦”的態(tài)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則有“不復也”(即不再教他)的態(tài)度。這兩章里體現(xiàn)孔子的觀點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第一則是教育

11、的態(tài)度,第二則是教育的方法?!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孔子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只有在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基礎上,老師才會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只有在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的時候,他才“則不復也”。如果學生自身有求學之心,他就會誨人不倦。13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1613)這段文字生動反映了孔子作為老師和作為父親兩重

12、身份的教育特點。(1)從這則材料中看,作為一個老師,孔子有怎樣的教育教學思想?請簡要回答。 方法上,孔子重視啟發(fā)誘導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思想。 內容上重視詩教與禮教。(2)作為父親,孔子這樣教育兒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溫情?請你就此談談看法。 示例一:我不認為孔子對兒子缺乏溫情。孔子“遠其子”是不偏愛兒子,說明孔子教學上不偏私,有教無類,對學生一視同仁?!斑h其子”實際上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是君子愛子的體現(xiàn)。 示例二:我認為孔子對兒子確實比較疏遠。無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無情。對兒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確實忙,對兒子的學習有些顧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鯉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有限

13、,對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從最終的結果看,孔鯉學無所成,是不是也可證明孔子教育兒子并不成功。14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38)(1)面對子夏帶有刁難性的問題,孔子是如何啟發(fā)教育他的? 孔子說再好的畫也是要畫在潔白的底子上,告誡子夏再好的文學也應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本來是孔子在啟發(fā)子夏,可為什么孔子卻說“啟予者商也”? 孔子這里就是在教育學生做人要樸實,要以內在德行為務,少一些外在虛偽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他一啟發(fā),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師的教誨并且能舉一反三、啟發(fā)老師,而老師肯定并謙虛地接受他的這種理解,這是一種讓人羨慕的和諧的師生關系。15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予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