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文學(xué)常識、文言文、古詩期末復(fù)習(xí)_第1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文學(xué)常識、文言文、古詩期末復(fù)習(xí)_第2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文學(xué)常識、文言文、古詩期末復(fù)習(xí)_第3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文學(xué)常識、文言文、古詩期末復(fù)習(xí)_第4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文學(xué)常識、文言文、古詩期末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總復(fù)習(xí)-知識點梳理一、文體常識:1.議論文知識:(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2)議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jié)論)。(3)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密、概括性強。2、小說常識:(1)卜定義: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2、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3、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5、故事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序幕、尾聲)6、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一、又學(xué)常識:1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

2、主義文學(xué)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2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許多本雜文集.3、莫泊桑(1850-1893),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長篇小說有漂亮朋友等。4、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著成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當(dāng)時禁書,后被人改名為現(xiàn)在的水滸傳。它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長

3、篇白話小說,它以北宋農(nóng)民起義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動故事,揭示了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暴露了封建階級統(tǒng)治的腐朽,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反抗精神。5、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6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他對黑暗腐敗的封建政治很不滿,痛恨暴君、暴政,主張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統(tǒng)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東漢

4、末年到西晉簡歷期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著重敘述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反映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政治腐敗、生靈涂炭、農(nóng)民起義、諸侯割據(jù)的社會現(xiàn)實。7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霏,字夢阮,號雪芹,清代小說家。紅樓夢是他嘔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產(chǎn)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說沒有最后完稿。他只寫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鸚續(xù)寫的。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講述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三、文言文模塊:(一)、岳陽樓記一、又學(xué)常識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

5、家、文學(xué)家,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岳陽樓與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二、常見重點問題簡答1、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俱興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心曠神怡浩浩湯湯先憂后樂氣象萬千波瀾不驚春和景明皓月千里2、用課文語句填空寫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工一表現(xiàn)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房賢今人詩賦?!斑w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哪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yīng)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一岳陽樓”。在句

6、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是指:居廟堂之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是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其;“退亦憂”是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11)本文中能表現(xiàn)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文中能表現(xiàn)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14)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15)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

7、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斑w客騷人”抒發(fā)“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也。3 .作者寫“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目的是什么?說明滕子京雖然被貶謫,卻依然積極進取,有“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4 .“銜遠山,吞長江”用“銜”和“吞”寫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點?生動表現(xiàn)了遠山、長江和洞庭湖的關(guān)系,寫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氣勢。5 .第二段表明“岳陽樓之大觀”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點怎樣?“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北憩F(xiàn)了洞庭湖景象開闊而多變化的特點,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6 .作者

8、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有聯(lián)系嗎?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吻合:洞庭湖景色開闊,極有氣勢,這與作者的開闊胸襟和宏偉氣度吻合。7 .三、四兩段寫出哪兩種不同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覽物之情?景色一:天氣陰冷(陰);相關(guān)覽物之情: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關(guān)覽物之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喜)8.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的實質(zhì)是什么?他們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9 .作者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0

9、.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闊大);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天下為己任)。11 .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與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開闊的胸襟,以天下為己任。)12 .“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分別指什么?“進”和“退”分別照應(yīng)什么?“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進”照應(yīng)“居廟堂之高”,“退”照應(yīng)“處江湖之遠”。1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憂國憂

10、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4 .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15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種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一種樂.兩種“樂”有何不同?答:前者是個人因“物”因“己”而樂,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樂”而樂。16 .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17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shè)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一

11、悲一喜的結(jié)果?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好才會“心曠神怡”(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guān)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導(dǎo)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xiàn)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與“古仁人之心”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18、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么態(tài)度?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

12、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否定。19、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20、“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里?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1、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2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評價一下“古仁人之心”?!安灰晕锵?,不以己悲”評價: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寵有辱,有喜有悲,我們也應(yīng)該有古仁人的心態(tài):悲則泰然,喜則淡然。23、

13、請你簡單評價一下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先憂后樂”的思想是作者對待仕途進退和報效國家的道德準則,在封建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客觀上有利于人民。從本質(zhì)上講,他的“憂天下”的主張是憂君思想,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四、翻譯:(二)醉翁亭記一、出自本課的成語1、【觥籌交錯】2、【峰回路轉(zhuǎn)】3、【醉翁之意不在酒】4、【水落石出】5、【山肴野藏】6、【風(fēng)霜高潔】7、【前呼后應(yīng)】二、理解默寫。、寫醉翁亭命名的緣由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4、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歸而巖穴暝;、寫春景的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寫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陰;、寫秋景的句子是:風(fēng)霜高潔;、寫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第三段寫游瑯哪山的情形,共寫了哪四個場面: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表現(xiàn)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現(xiàn)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照應(yīng)“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13)、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比㈤喿x理解1、第一

15、段寫景的順序是什么?寫景的作用是什么?由遠而近;寫醉翁亭周圍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引出醉翁亭,為下文寫太守與民同樂作鋪墊。2、第三段中有四幅畫面,請用簡潔的文字概述出來,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滁州的人如此興高采烈地出游,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guān)。太守為人民安居樂業(yè)而高興。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3、本文以樂為線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了歐陽修怎樣的情懷?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fēng)光,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貶后悠然自得的曠達情懷。4、簡要闡述本文中“醉”和“樂”之間的關(guān)系?!白怼焙汀皹贰笔墙y(tǒng)一的。作者因樂而

16、醉,醉又增添了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5“太守之樂”具體有哪些?其本質(zhì)是什么?(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其本質(zhì)都是“與民同樂”。6、結(jié)合寫作背景理解“太守之樂其樂”的含義。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與眾人游瑯哪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7、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處?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9認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ā4穑禾氐纳顟B(tài)度是積極樂觀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

17、尤人,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我們要學(xué)習(xí)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三)湖心亭看雪一、問答題1、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側(cè)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2、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寫湖心亭巧遇兩人的情節(jié)的作用?)不多余。因為寫湖心亭上兩個金陵人對坐飲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為文章開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瀾,給沉寂渾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氣和一分暖色

18、,給人以一種欣逢知己的驚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發(fā)知已難逢的惆悵,真實地體現(xiàn)作者的情緒變化。癡”情人不只“我”一個,巧妙的側(cè)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3、結(jié)尾的“癡”有何含義和作用?(結(jié)尾舟子的話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情感?)“癡”的含義應(yīng)是“癡迷”“著迷”,為西湖的雪景而迷,為故國的山河而迷,也為知音難覓而迷。作用是畫龍點睛,點明了文章的主旨4、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保瑳r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這里并不矛盾這樣寫突出自已與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襯自己清高與孤傲的情懷,這個小小的尾聲,如輕舟蕩漿,使人感到文情搖曳,余味無窮。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

19、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此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提示:要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面答)(“獨”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全文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在愛蓮說中也有相似的語句,請寫出來。)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清高與孤傲的情懷,為下文作伏筆。7、“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濠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8、“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強”表

20、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9、“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yīng)?寫出作者什么心情?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和清高與孤傲的情懷。10、結(jié)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jié)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11、量詞“痕、點、芥、?!钡淖饔檬?。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同時使畫面有如一幅水墨畫,增添無窮美感,體現(xiàn)了作者煉字的功力。12(1)看雪的時間:凌晨;(2)看雪的地點: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兩人;(4)看雪的氛圍:寂靜、空曠、混沌、孤獨的氛圍;(5)看

21、雪的方式:劃一小船獨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13、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摘錄幾聯(lián)。(不少于4聯(lián))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二、理解性填空1、點明時間地點及當(dāng)時環(huán)境的句子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2、描寫雪景的句子是:霧淞沆碰,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3、點明作者偶遇知音的驚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強飲三大白而別。4、以舟子的喃喃之語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1、“大雪

22、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常看司湓谌慕Y(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2、“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表現(xiàn)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2、“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濠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3、“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詞

23、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副詞、數(shù)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4、“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強”表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5、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yīng)?寫出作者什么心情?孥、擁、往、看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6、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么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作者的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襯托

24、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四、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飛鳥的各種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行路難(其一)1 .展開合理想象和聯(lián)想,描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展

25、現(xiàn)的畫面。他端起酒杯,卻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留下了。因為精神苦悶,所以眼前擺著這么多美味佳釀,也難以咽下。他離開坐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中茫然。2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運用了哪兩個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邊垂釣,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夢見自己乘船經(jīng)過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國君重用的典故。詩人的用意是為了表明他雖遭權(quán)貴的排擠,但對從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會被朝廷起用,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3 .聯(lián)系全詩,談?wù)勀銓Α伴L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币痪涞睦斫?。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我相信仍將會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

26、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說:總會有一天,能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突出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遠大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實現(xiàn)愿望的堅定信念。4 .透過全詩,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詩人形象?一個雖飽含苦悶,憤懣迷茫之情,卻又充滿信心,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滿身豪氣的詩人形象。5 .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作用?用了四個三字短語,節(jié)奏短促,反復(fù)詠嘆;表達了詩人對理想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感嘆或感慨、迷茫。6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作用是什么?描寫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詩人悲憤、失望的心情。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 .酬樂天揚州初逢

27、席上見贈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表達了怎樣的心情?答: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叱荒涼的地區(qū),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2 .本文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答:本文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一個是"爛柯人";寫出了作者回鄉(xiāng)所見,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怎樣的哲理?答: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過”“萬木春”喻自己被貶后新貴們的仕途得意,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

28、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4 .詩人用“聞笛賦""爛柯人"這二個典故,分別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聞笛賦"懷念故友,那些被貶或被害的朋友;”爛柯人"自已被貶離京太久,這里變化很大。5 .詩歌第三聯(lián)(頸聯(lián))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病樹”自喻,“千帆過”、“萬木春”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未來的美好,說明坎坷是暫時的,光明和希望必將到來。感情基調(diào)由沉郁陡轉(zhuǎn)為激昂,蘊含了樂觀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態(tài)度,富于哲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1.談?wù)勀銓Α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

29、全”一句的認識。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為;一一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guī)律。2、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答:最后這兩句是作者的進一步自我解脫。他的不羈的才情與超脫達觀的個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悶與惆悵,并最終發(fā)出了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道盡了千載離人之情。終于釋卻離怨,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3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變化?上闋中作者表現(xiàn)了厭倦塵世生活的傾向,“我欲乘風(fēng)歸去”,但思慮過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轉(zhuǎn)而放達開闊?;?,作者的感情從抑郁惆悵到樂觀豁達。4 .”此事古難全”里的“

30、此事”指:人有技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夜憶舍弟1 .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句。這兩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奥稄慕褚拱?,月是故鄉(xiāng)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從今夜開始更涼更白,月亮是故鄉(xiāng)的最圓最亮,這里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xiāng)情感的真實體現(xiàn)。2 .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作者在本詩中抒發(fā)了哪些情感。月是故鄉(xiāng)明”一一思鄉(xiāng);“有弟皆分散”、“寄書長不達”一一思親;況乃未休兵”一一對戰(zhàn)爭停止的期盼。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樣的,但詩人為何偏偏說“月是故鄉(xiāng)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詩人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這種

31、以幻作真的寫法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濃濃思念。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1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lián)中,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2 .賞析“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家何在”表達了詩人對家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馬不前”寫出作者心事過重、前路的艱辛。通過對前路渺茫、嚴峻寒冷的環(huán)境描寫,與孤苦渺小的個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前路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內(nèi)心無盡的難舍悲涼、憂家傷國之情。3 .頷

32、聯(lián)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態(tài)?試作簡要分析。答:想要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嗇殘余的生命。這一聯(lián)表明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同時表明自己因忠心卻被貶的抑郁不平的心情。長沙過賈誼宅1 .本詩頜聯(lián)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答案:頷聯(lián)通過對“人去后”、“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fā)感慨做鋪墊。2 .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詩借古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苫: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講行了強烈的控訴。商山早行1.“客行悲故鄉(xiāng)”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與之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

33、哪一句?思念故鄉(xiāng);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3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在全詩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內(nèi)容:思鄉(xiāng)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xiāng)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xiāng)不久,便在夜里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游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結(jié)構(gòu):與首聯(lián)中的“客行悲故鄉(xiāng)”照應(yīng)。4 .“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懊鳌痹瓰樾稳菰~,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5 .頷聯(lián)是被人傳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只用幾筆淡墨的線條,就勾勒出富有畫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圖”;每句有三個名詞組成,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早春圖

34、”;通過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羈愁旅思”。6 .”鳧雁滿回塘”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xiàn)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悲。咸陽城東樓1 .簡要賞析“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的表達效果。頸聯(lián)晚眺近景,虛實結(jié)合(或從“視聽結(jié)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強調(diào)過去的禁苑深宮'現(xiàn)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對比)滄桑的世事.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發(fā)詩人的思古幽情”)2 .詩境淺說評“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可謂“絕妙好詞”,試從內(nèi)容角度賞析?!吧接暧麃盹L(fēng)滿樓

35、”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fēng)。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十分形象地寫出山城暴雨即將來臨的情景,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但工作者并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杲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唐皇朝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大變動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征兆,已經(jīng)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xiàn)了“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寫山版?zhèn)€概括件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千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性特點,所以它的引申意義被后人在許多場合引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征兆。行香子1 .填空:這首詞隨作者的春游(游覽)順序(或游蹤)展開景物描寫,作者筆下

36、的景色具有色彩明麗、生機勃發(fā)(或欣欣向榮)的特點。2 .這首詞的白描手法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答:這首詞語言簡潔,極少修飾;如“紅、白、黃;啼、舞、忙”,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描繪出一幅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的美好圖畫。(切合題意,舉出實例,分析具體即可)3 .詞人在詞中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層層綠樹,環(huán)繞村莊,盈盈碧波,漲滿池塘。這里鮮花盛開,色彩繽紛,讓人沉醉。逶迤繚繞的圍墻內(nèi),茅堂隱隱,小橋流水近旁,酒旗飄揚。這里鶯鳴蝶舞,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fā)的田園風(fēng)光圖,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4 .請對這首詞寫景的手法及其語言特點進行賞析。

37、這首詞以白描的手法,上片側(cè)重描述靜態(tài)景物,靜中有動;下片側(cè)重描摹靜態(tài)景物,靜景動景又相互映襯,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這首詞格調(diào)輕快,語言清新、淺近。質(zhì)樸自然的村野風(fēng)光隨著詞人輕松的腳步、歡快的情緒次第展開,達到詞的節(jié)奏與詞人的感情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無題1 .如果把此詩當(dāng)愛情詩來讀,那么,“蓬山”在詩中喻指什么?答:“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2 .有人認為“春蠶”兩句是寫詩人自己,“曉鏡”兩句是詩人設(shè)想的女方,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答:同意。頷聯(lián)巧妙的運用比喻和雙關(guān),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本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深、情之堅定:頸聯(lián)則由己及戀人.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

38、,設(shè)想對方的種種情狀,以示相愛之深。3 .為什么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答:樂聚恨別,人之常情。一對忠貞不二的情侶,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見,這是多么動人的場面??!真可謂:“相見時難”。然而好景不長,馬上又要天各一方。這分別之際不是比相見更令人愁腸寸斷嗎?所以說“別亦難”。兩個“難”字表面似同,義實有別,而其藝術(shù)效果卻著重加強了“別難”的沉重力量。4 .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可有多種理解。你還可以用來形容什么人?說說你的理由。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nèi)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yè)的忠誠執(zhí)著,無私奉獻。1 .對比是本首詞一大特色,如內(nèi)容上“不識愁”和“識盡愁”、“少年”和“而今”構(gòu)成對比。2 .下面關(guān)于本首詞中“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詞中的“愁”,有指詞人無病呻吟之閑愁。B.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憂國憂民之憂愁。C.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抑郁、傷感之離愁。D.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懷才不遇、報國無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