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時分配緒論 1、名詞解釋:養(yǎng)分(營養(yǎng)物質):飼料中凡能被動物用以維持生命、生產產品,具有類似化學性質的物質統(tǒng)稱為營養(yǎng)物質(nutrients),亦稱為養(yǎng)分或營養(yǎng)素。營養(yǎng):是動物攝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來維持生命活動、修補體組織、生長和生產產品的全部過程。營養(yǎng)學:研究生物體營養(yǎng)過程的科學。通過這一過程的研究,可以闡明生命活動的本質,并通過營養(yǎng)調控措施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飼料:正常情況下,凡能被動物采食、消化吸收、無毒無害、且能提供營養(yǎng)物質的所有物質均可稱為飼料 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飼料或養(yǎng)分完成一定營養(yǎng)或營養(yǎng)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2、試述動物營養(yǎng)學的研究目標和任務。答:總體目標:
2、通過研究,揭示養(yǎng)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規(guī)律,形成飼料資源的高效利用、動物產品的高效生產、人類健康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長期維護的動物營養(yǎng)科學指南,使動物生產在土壤-植物-動物-人食物鏈中與其他要素協(xié)調發(fā)展,為維持食物鏈的高效運轉發(fā)揮積極作用。任務:(1)確定必需營養(yǎng)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營養(yǎng)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營養(yǎng)素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其調節(jié)機制;(3)研究營養(yǎng)攝入與動物健康、動物體內外環(huán)境間的關系;(4)研究提高動物對飼料利用率的原理與方法;(5)制定動物的適宜養(yǎng)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進動物營養(yǎng)學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飼料營養(yǎng)價值評定、營養(yǎng)需要量) 。 3、簡述動物營養(yǎng)學在動物生產中的地位。答:(1)保障
3、動物健康(2)提高生產水平與50年前比較,現(xiàn)代動物的生產水平提高了80-200%。其中,營養(yǎng)的貢獻率占50-70%。(3)改善產品質量(4)降低生產成本動物生產的總成本中,飼料成本占50-80% (5)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4學習動物營養(yǎng)學的意義答:(1)研究養(yǎng)分的攝入與動物健康和高效生產的定性定量規(guī)律,可為動物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南,維持動物生產的高效進行。(2)有助于揭示動物生命活動的本質、動物與人及環(huán)境的互作關系,并通過營養(yǎng)調控措施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3)研究飼料的營養(yǎng)本質以及降低飼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使養(yǎng)殖業(yè)和飼料工業(yè)的保持持續(xù)發(fā)展。(4)研究營養(yǎng)物質利用的過程和飼料加工、飼喂、環(huán)境等對
4、飼料利用的影響,為飼料加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5、生產中與動物營養(yǎng)有關的常見問題有哪些?答:(1)提高動物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2)調控養(yǎng)分的攝入和排泄量,影響環(huán)境質量; (3)保障動物產品對人類的食用安全。1)缺乏動物組織代謝和生長的細胞調節(jié)和分子調節(jié)過程的基本知識。2)缺乏對動物與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相互關系的了解。3).對營養(yǎng)與遺傳、營養(yǎng)與健康、營養(yǎng)與環(huán)境及動物福利、營養(yǎng)與產品品質等關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時,動物營養(yǎng)需要的含義及需要量有何變化,目前知之極少。4.)動物達到最佳生產性能時的采食量及其調控機制與措施了解不足。5)效迅速地檢測飼料中養(yǎng)分和抗營養(yǎng)因子
5、的含量以及評定養(yǎng)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術尚不完善。6).飼料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各類副產物合成動物的必需養(yǎng)分或其前體物的研究十分有限。7).缺乏準確、客觀評定動物福利要求的理論和技術。第一章 動物與飼料的化學組成要求:1.了解動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2.了解動植物體的化學組成及其比較;3.掌握飼料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1.名詞解釋:CP(粗蛋白質):是指飼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總稱。CP%=N%×6.25粗灰分(CA):是飼料、動物組織和動物排泄物樣品在550-600高溫爐中將所有有機物質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殘渣。灼燒后的殘渣中含有泥沙,故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飼料、動物組織、動物
6、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質的總稱。常規(guī)飼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樣品所得的物質,故稱為乙醚浸出物。CF(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角質等成分。ADF(酸性洗滌纖維)NDF(中性洗滌纖維) 2.簡述飼料概略養(yǎng)分分析法對飼料養(yǎng)分如何分類、測定各種養(yǎng)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簡述述概略養(yǎng)分分析體系的優(yōu)缺點。概況性強.簡單使用。盡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粗纖維分析尚待改進,目前世界各國仍在使用. 4.簡述養(yǎng)分的一般營養(yǎng)生理功能。(1)機體或動物產品的構成物質(蛋白質、 礦物質、水分、脂肪)-部件(2)動物生產的能源物質(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質) -動力(3)動物生產的
7、調節(jié)物質(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劑)-控制系統(tǒng) 5. 比較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異同?答1:元素組成的比較1)元素種類基本相同,數(shù)量差異大;(植物體化學成分含量受生長期、地區(qū)、氣候影響較大,動物體則相對穩(wěn)定。)2)元素含量規(guī)律有機元素:均以氧最多、碳氫次之,其它少 無機元素:植物含鉀高,含鈉低 動物含鈉高,含鉀低 動物含鈣、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變異情況 (動物的元素含量變異小,植物的變異大。)化2化合物組成的比較1)水分 一般情況下,動物體與飼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變異大,動物變異小?!荆?)植物體水分變異范圍很大,可多到95%,少到5%;植物整體水分含量隨植物從幼齡至
8、成熟,逐漸減少。(2)動物體水分含量比較恒定,約占體重的6070%,一般幼齡動物體內含水多,如初生犢牛含水7580,成年動物含水較少,相對穩(wěn)定,如成年牛體內含水僅4060。越肥的動物,體內含水量越少,動物體內水分和脂肪的消長關系十分明顯。3)動植物體組織、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4)植物的栽培條件、氣候、收獲期等影響含水量,動物的年齡、營養(yǎng)水平、飼料組成、健康狀況也影響體內含水量。】2)碳水化合物 是植物干物質中的主要組成成分,既是植物的結構物質,又是植物的貯備物質。動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極少,通常在1以下?!荆?)植物干物質中主要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質重量的3/4以上
9、。(2)動物體內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纖維等這一類物質。(3)碳水化合物是動物日糧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3蛋白質 動物體的干物質中主要為蛋白質,它是動物體內的結構物質。植物體內除真蛋白質外,還有非蛋白質含氮物(氨化物),而動物體內主要是真蛋白質及游離AA、激素,無其它氨化物,動物體蛋白質含量高,且蛋白質的品質優(yōu)于植物蛋白。4脂類 動物體的貯備物質是脂肪。植物性飼料粗脂肪中,除中性脂肪和脂肪酸外,還包括葉綠素、蠟質、磷脂、脂溶性維生素、揮發(fā)油等,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而動物體內只含有中性脂肪、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常溫下呈固態(tài)。脂肪是動物體的主要儲備物質,其含量高于除油料
10、植物外的植物。5維生素和礦物質 植物性飼料不含維生素A,而含胡蘿卜素,動物體內則相反。 植物性飼料中鉀、鎂、磷較多,鈣、鈉較少,動物體內則相反。 6. 經測定飼喂態(tài)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粗灰分1.1%、Ca0.03%、P0.29%,問飼喂態(tài)時NFE含量?絕干狀態(tài)時CP、Ca?例:(將某一干物質基礎下的養(yǎng)分含量換算成另一基礎下的養(yǎng)分含量,須按養(yǎng)分占干物質的比例不變的原則來計算。)例:某飼料新鮮基礎含CP 5%,水分75%,求飼料風干基礎(含水10%)下含蛋白質多少? 設為x,則 x90%=5%25%x=(5%×90%)÷25% =18%解:無
11、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NFE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單糖、雙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總稱。NFE%=100% -(水分+粗灰分或礦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飼喂狀態(tài):NFE%=100% -(8+1.1+9.6+3.6+1.3+0.03+0.29)=76.38干物質養(yǎng)分:100%-8%=92%絕干時:CP:9.6:92=X:100x=10.43Ca:0.03:92=x:100X=0.0326第二章 動物對飼料的消化1.解釋消化:動物采食飼料后,經物理性、化學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將飼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質分解為小分子可吸收物質的過程。吸收: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
12、在動物消化道內經物理的、化學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經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動物營養(yǎng)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營養(yǎng)物質視為可消化營養(yǎng)物質。 消化率:飼料可消化養(yǎng)分量占食入養(yǎng)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動物的消化力和飼料的可消化性的綜合指標。 2.比較單胃動物與反芻動物消化方式的異同。答:非反芻動物分為單胃雜食類、草食類和肉食類,除單胃草食類外,單胃雜食類動物的消化特點主是以酶的消化為主,微生物消化較弱。反芻動物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網胃、瓣胃)微生物消化為主,主要在瘤胃內進行。皺胃和小腸中進行化學性消化。在盲腸和大腸進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顯著提高消化率,這也是反芻動物能大量利用粗飼料的營
13、養(yǎng)學基礎。禽類類似于非反芻動物豬的消化。但禽類沒有牙齒,靠喙采食、撕碎大塊飼料??谇粌葲]有乳糖酶。食物通過口腔進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貯存并將飼料濕潤和軟化,再進入腺胃。腺胃消化作用不強。禽類肌胃壁肌肉堅厚,可對飼料進行機械性磨碎,肌胃內的砂粒更有助于飼料的磨碎和消化。禽類的腸道較短,飼料在腸道中停留時間不長,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發(fā)酵消化都比豬的弱。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尿液,通過泄殖腔排出 3.簡述瘤胃消化飼料的生物學基礎及其消化的優(yōu)缺點。瘤胃發(fā)酵的優(yōu)缺點答:優(yōu)點a. 分解CF,產生VFA,吸收后可作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料,滿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b. 細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滿足動
14、物需要的50%100%。 c. 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 、NEAA ,所以對牛羊一般不補充VB、VK、EFA。 d. 可變UFASFA,從而延長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低了營養(yǎng)價值。缺點a.快速分解淀粉為VFA、CH4、H2O、CO2、O2等,造成部分能量的損失,且低的pH值不利于粗飼料的消化( pH值<6.5,不利于粗飼料消化)。b. 降解真蛋白質為NH3,再合成MCP,造成部分氮素的損失。 意義:保護優(yōu)質蛋白質 4.蛋雞每天采食120g飼糧,飼糧含CP18%,Ca3.5%,每天隨糞排出CP4.32g、Ca1.95g,隨糞排出內源CP1.5g,內源Ca0.90g,問該飼糧的CP
15、、Ca表觀與真消化率是多少?(TD)真消化率=食入養(yǎng)分-(糞中養(yǎng)分-糞中內源養(yǎng)分) -×100%食入養(yǎng)分 食入養(yǎng)分-(糞中外源養(yǎng)分內源養(yǎng)分) (AD)表觀消化率-×100%食入養(yǎng)分 120*18%-4.32120*18%-(4.321.5)Cp:表觀= -, 真= - 120*18%, 120*18%-4.32 120*3.5%-1.95 120*3.5%-(1.95-0.90)Ca:表觀= -, 真= - 120*3.5% 120*3.5%-1.95 5.簡述影響飼料消化率的因素。答:(一)動物因素1動物種類 不同種類的動物,由于消化道的結構,功能,長度和容積不同,因而消
16、化力也不一樣。2年齡及個體差異 動物從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機體發(fā)育的完善程度不同,則消化力強弱不同,對飼料養(yǎng)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樣?!?.品種:高度培育品種對粗飼料消化率極低,耐粗飼性差。3.年齡:幼小、老齡動物消化率低;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器官不斷發(fā)育、完善,動物對CF、EE、CP的消化率提高,但NFE和有機物消化率變化不大。隨著衰老,消化機能衰退,消化力降低。4.體質:健康動物的消化力強,病態(tài)動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動物健康是保證高產的基本條件?!?(二)飼料因素1.種類:青綠飼料消化率干草,籽實秸稈 2.化學成分:飼料中CP提高,消化率提高,對反芻動物尤其明顯;CF與消化率呈負相關,對單胃動
17、物尤為明顯;淀粉含量過多,反芻動物對粗飼料的消化率降低;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過多不利,尤其對Ca、CF的消化不利;增加Vit、平衡補充微量元素可促進消化(1)蛋白質含量(2)粗纖維3.飼料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飼料中含有抗營養(yǎng)因子,降低消化率三)飼養(yǎng)管理技術 1.飼料的加工調制2飼養(yǎng)水平 隨飼喂量的增加,飼料消化率降低。【2.飼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 延長飼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可提高消化率;飼料顆?;深A防動物挑食,提高適口性,過度粉碎飼料不利于消化。3.飼養(yǎng)水平 隨飼養(yǎng)水平提高,飼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飼養(yǎng)水平:指實際飼喂量相當于維持飼喂量的倍數(shù)。)4. 飼料搭配技術與養(yǎng)分
18、平衡狀況也影響飼料消化率:平衡設計日糧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劑可提高消化率。.飼喂技術:少量多餐、潮拌料飼喂、奶牛TMR技術、投喂時間(特別是高溫季節(jié))。.畜舍環(huán)境:適溫和良好通風、飼養(yǎng)密度等?!康谌滤臓I養(yǎng)1.水分的基本營養(yǎng)生理功能。答:1.構成體組織2.參與養(yǎng)分代謝。水是一種理想的溶劑,水是化學反應的介質(媒介作用)3.調節(jié)體溫4.其他功能:(1)潤滑作用(2)稀釋毒物(3)產品的組成部分【5.缺水的影響(1)失水1-2% 干渴,食欲減退,生產下降;(2)失水8% 嚴重干渴,食欲喪失,抗病力下降;(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謝紊亂;(4)失水20% 死亡;(5)動物可以失去全部體內的脂
19、肪,蛋白質的一半,體重的一半,動物都能生存;(6)只飲水,可存活三個月;(7)不飲水,攝取其它養(yǎng)分,可存活七天。】 2.為什么動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飼料的危害大?答:缺水的影響(1)失水1-2% 干渴,食欲減退,生產下降;(2)失水8% 嚴重干渴,食欲喪失,抗病力下降;(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謝紊亂;(4)失水20% 死亡;(5)動物可以失去全部體內的脂肪,蛋白質的一半,體重的一半,動物都能生存;(6)只飲水,可存活三個月;(7)不飲水,攝取其它養(yǎng)分,可存活七天。 3.動物如何調控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答:一動物體所需水的來源1 飲水(主要) 2 飼料水(因飼料不同而異) 飼喂青綠飼料,可保證
20、其來源。3 代謝水(有機物代謝產生,占5%-10%)二動物體水的去路1 呼吸(隨氣溫體重變化而異)2 皮膚蒸發(fā)、出汗排水(與環(huán)境溫度有關)3糞便排出(是主要去路)1)因動物而異2)飼料性質影響糞中排水量 3)人為調控對糞便含水量影響不大4 尿液排水(主要渠道)受攝水量影響較大。飲水增多,排尿量增加,一般尿中排水量占總排水50%左右。 腎臟對水的排泄有很大的調節(jié)能力,一般飲水越少,環(huán)境溫度越高,動物活動量越大,由尿中排出的水越少。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過高,飼料中含有毒素(霉變、氧化、ANFs)、抗生素類藥物等,飲水量和排尿量增加。5隨產品排水 4.影響動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答:1.動物種類大量
21、排糞需水多 反芻>哺乳>鳥類2.生產性能 產奶階段需水量最高,產蛋、產肉需水相對較低。 3.氣溫 氣溫高于30,需水量明顯增加,低于10,相反。4.飼料或日糧組成含氮物質越高,需水量越高; 粗纖維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鹽,特別是Na+、Cl-、K+ :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5.飼料的調制類型 粉料>干顆粒>膨化料 5.如何減少夏季高溫季節(jié)家禽發(fā)生軟便?(畜禽飲水時注意的問題)答:1.飲水的溫度 幼小動物冬季飼喂溫度過低的水,會導致嚴重的應激。2.水的衛(wèi)生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進入消化道,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3.水的硬度 水中總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4.水的
22、pH值 一般在6.5-8.5。5.硫酸鹽 過量的硫酸鹽,會引起腹瀉。6.硝酸鹽 含量高,會引起很多問題。7.重金屬 含量超標,引起動物不同程度的中毒。8.食 鹽 鹽分高,動物飲水增加,引起離子不平衡,而導致腹瀉。第四章 蛋白質的營養(yǎng) 1.名詞:EAA(必需氨基酸):動物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數(shù)量與速度不能滿足需要,必須由飼料供給的氨基酸。NEAA(非必須氨基酸):動物體自身能合成,無需由飼料提供的氨基酸。 LAA(限制性氨基酸):與動物需要量相比,飼料(糧)中含量不足的EAA。由于他們的不足, 限制了動物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導致蛋白質利用率下降。滿足需要程度最低的為第一LAA,依次為第二、三、四等
23、LAA。RDP(瘤胃降解蛋白):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質UDP(瘤胃未降解蛋白) IP(理想蛋白):指飼料或日糧蛋白質中各種AA平衡的一種理想模式,或者說飼料中蛋白質的AA在組成和比例上與動物所需要蛋白質的AA組成和比例一致。 當飼料/日糧中EAA的含量和比例接近IP模式時,動物對蛋白質的利用率接近100%。 2.簡述蛋白質的營養(yǎng)生理功能。答:1. 機體和畜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養(yǎng)分,占干物質的50%,占無脂固形物的80%。2. 機體更新的必需養(yǎng)分 動物體蛋白質每天約 0.25-0.3%更新, 約6-12月全部更新。3. 體內功能物質的主要成分(1)血紅蛋白、肌紅蛋:運輸氧(2)
24、肌肉蛋白質: 肌肉收縮(3)酶、激素:代謝調節(jié)(4)免疫球蛋白:抵抗疾?。?)運輸?shù)鞍祝ㄝd體):脂蛋白、鈣結合蛋白等4. 提供能量、轉化為糖和脂肪Pr轉化為糖、脂肪、能量的情況一般發(fā)生于:Ø 飼料營養(yǎng)不足,能氮比過低;Ø CP含量或攝入過多;Ø 飼料的AA組成不平衡 3.解釋氨基酸之間的拮抗、平衡、轉化及中毒關系。答:1.AA平衡理論(1)AA平衡的概念² 指飼料中各種AA的含量、比例與動物的實際需要相符合的情況。² 有兩種情況: a.各種AA均滿足需要且相互間平衡,生產中很難做到,是一種理想情況b.主要氨基酸滿足需要且平衡c.主要氨基酸不滿足
25、需要但平衡2.轉化技巧 各種養(yǎng)分同比例降低,一般生產中不會出現(xiàn)問題,只是動物采食量大些 3.氨基酸過量與中毒一般不會發(fā)生,除非失誤,誤加。 指日糧中過量添加AA所引起的負生物學效應,不能通過補加其他AA加以消除的現(xiàn)象。輕度中毒動物食欲減退,重則為尿毒癥。 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發(fā)生。4.氨基酸拮抗作用1)概念:過多地添加一種AA會影響另一種AA的效價或利用率或提高動物對另一種AA的需要量,這種現(xiàn)象為氨基酸間的拮抗。2)拮抗作用的實質:干擾吸收-競爭相同的吸收載體,或影響代謝-影響酶活性3)常見類型:賴氨酸與精氨酸 亮氨酸與異亮氨酸、纈氨酸 4.列出豬和家禽常見的EAA名稱,常見拮抗氨基酸
26、對、轉化氨基酸對。答:生長豬:10種-Lys,Met,Trp,Thr,Leu,Ile, Arg,Phe,His,Val。 成年豬:8種-不包含Arg和His。 家禽:13種-包含Gly,Cys,Tyr。AA的主要拮抗對:賴氨酸與精氨酸 亮氨酸與異亮氨酸、纈氨酸 5.闡述單胃動物、反芻動物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過程及其特點。答:一單胃動物蛋白質營養(yǎng) 1.消化部位蛋白質的消化起始于胃,終止于小腸蛋白質 HCl 高級結構分解,肽鏈暴露 胃、胰、糜蛋白酶 內切酶使蛋白質分解為多肽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外切酶使之分解為AA/小肽主要在胃和小腸上部, 20%在胃,60-70%在小腸,其余在大腸。 吸收(1)
27、部位: 小腸上部(2)方式: 主動吸收(3)載體: 堿性、酸性、中性系統(tǒng)(4)順序: L-AA > D-AA Cys>Met>Try>Leu>Phe>LysAla>Ser>Asp>Glu其特點是吸收快、不競爭有限的載體,分解、吸收時耗能少,可作為活性物質,合成時耗能少。 二反芻動物蛋白質營養(yǎng)攝入蛋白質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 ,其余部分(30%)進入真胃和小腸消化。1.消化過程(1)飼料蛋白質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未降解蛋白 (過瘤胃蛋白,UDP)(2)蛋白質降解率(%)= RDP/食入CP2.利用瘤胃NH3濃度達到5m
28、M(9mg/100ml),微生物蛋白合成達到最大水平,超過此濃度的NH3被吸收入血。通過合成尿素而解毒。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點1飼料Pr在瘤胃內經過微生物改組合成飼料中不曾有的支鏈AA。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yǎng)實質上是瘤胃微生物營養(yǎng)。2反芻動物本身所需AA(小腸AA)來源于MCP、UDP(RUP)和內源蛋白質。MCP可以滿足動物需要的50100%,UDP是高產時的必要補充,內源蛋白質量少且較穩(wěn)定。3. 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為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可同時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Pr即可滿足微生物的需要,這是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學基礎。4
29、MCP品質與豆粕(餅)、苜蓿葉蛋白質相當,略次于優(yōu)質的動物蛋白質,但優(yōu)于大多數(shù)谷物蛋白。 BV 7080%5大量RDP在瘤胃中分解,實際上存在能量和蛋白質的損失。6飼料蛋白的降解率差異很大,適當加工處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能提高UDP的小腸利用率(如加熱、甲醛包被、緩釋等措施可提高UDP利用率)。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劇分解不僅有氮素損失,且可能造成中毒。8.對反芻動物補充AA、Pr的效果一般不如單胃動物明顯,其效果取決于過瘤胃的數(shù)量以及過瘤胃AA在小腸的消化、吸收。3. 影響消化利用的因素(1)瘤胃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2)日糧CP水平: 13% NH3濃度5mM(3)蛋白質種類:NPN與真蛋白 C
30、P <13%, 加NPN有效; 高于13%,效果差(4)其他養(yǎng)分: 碳水化合物、P、S4小腸消化(1)方式與產物 :與單胃動物相同(2)底物:與單胃動物不同MCP 占50-90%RDP 占10-50%5小腸中蛋白質的去向 (1)70- 消化、吸收- 血液- 30%- 組織蛋白合成 (2) 30% 糞便排出(糞N)-血液)70-未利用(尿N)6大腸的消化與單胃動物相同。進入盲腸的N 占攝入N的20% 6.試述保護反芻動物飼糧蛋白質的前提、目的及常用保護方法。答:微生物N中有10-20%是核酸N,對動物無營養(yǎng)價值因此,保護優(yōu)質飼料蛋白,防止瘤胃降解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學價值。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
31、分解產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遠遠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損失,只有當NPN在瘤胃中分解釋放NH3的速度與(CH2O)n發(fā)酵釋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時,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方法: 通過調整飼料的飼喂順序,或選擇不同的能量飼料,或對NPN及能量飼料進行加工處理,可達到能氮同步釋放,保證微生物及時有效地攝取NH3。 讓快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比慢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更能有效刺激MCP的合成效率;且淀粉對瘤胃內養(yǎng)分與利用的影響比蛋白質大。 保證最佳的瘤胃NH3濃度,是獲取的最大MCP合成量的關鍵。 瘤胃中NH3的濃度取決于: (1)日糧CP濃度及降解率
32、; (2)內源尿素的再循環(huán); (3)能量及其他必需養(yǎng)分的水平。 降低NH3的釋放速度、降低瘤胃pH、提供磷,促進微生物對NH3的捕獲力。 7.評定單胃動物蛋白質及氨基酸生物學效價的方法名稱及計算方法?答:(一)蛋白質 1. CP和DCPCP最早使用的指標,只反映飼料中含N物質的多少 DCP=CP×dgcp 不同動物對同一蛋白質飼料的消化率不同 2.消化率 包括真消化率和表觀消化率。一般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與消化率成正比,但蛋白質消化后的利用率差別很大。dg是粗指標,不很準確。因為Pr的營養(yǎng)價值主要取決于AA的消化率和AA的平衡性。 3.生物學效價(biological value,BV)
33、沉積Pr與消化Pr的比(消化蛋白轉化為體組織蛋白的效率) 沉積蛋白 食入N(FNUN)BV=-×100= -×100消化蛋白 食入NFNBV值越高,說明其質量越好。BV一般在50%80%范圍內4.凈蛋白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 NPU)沉積Pr與食入Pr的比(食入蛋白轉化為體組織蛋白的效率) 沉積NNPU -×100BV×dg蛋白質食入N5.蛋白質斜率比(二)AA的有效性評定 去盲腸雞、回-直腸吻合豬1AA的消化率 根據(jù)是否考慮內源分為真消化率和表觀消化率 根據(jù)收糞部位:回腸消化率/糞消化率規(guī)律:TdgAdg 5%; 糞消
34、化率比回腸消化率高5-10%; 2.生長斜率比 標準日糧:基礎日糧+不同水平Lys 待測日糧:待測飼料(Lys)保證其他養(yǎng)分與基礎日糧相同 假設:(1)合成AA的生長效率為100% (2)AA的食入量與體增重、Pr沉積、飼 料轉化率等所觀測指標間存在線性關系 缺點:(1)兩條假設不完全成立 3有效lys含量的測定 -NH2 Lys游離與還原性基團反應4血漿游離AA濃度 一般認為食入AA越多,血漿游離AA含量越高,根據(jù)采食前后游離AA濃度差來評定飼料品質。5.微生物法 根據(jù)某種微生物對某一AA的利用情況來評定飼料品質。 (2)一次試驗只能測一個AA,成本很高3)特點:缺乏的氨基酸常常是EAA ;
35、常發(fā)生在低蛋白飼糧和生長快、高產的動物;缺乏癥可過補充所缺乏的氨基酸而緩解或糾正 11論述反芻動物利用NPN的原理及合理利用NPN的措施。 答:1.NPN的利用原理尿素 尿素酶 NH3 + CO2 (CH2O)n 細菌酶 VFA + 酮酸(碳鏈)NH3 +酮酸+ATP 細菌酶 AA- MCP 真胃、小腸酶 AA 吸收、合成 體蛋白、產品蛋白質2. 利用NPN的意義 節(jié)約蛋白質、降低成本影響NPN利用率的因素1)日糧能量及其有效性(1)能量的含量Ø 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時,需要一定能量和碳架,這些養(yǎng)分主要是飼料(CH2O)n在瘤胃發(fā)酵產生的。提高日糧中有效能的數(shù)量,可增加MCP的
36、合成量。(2)能量的有效性(同步性)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產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遠遠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損失,只有當NPN在瘤胃中分解釋放NH3的速度與(CH2O)n發(fā)酵釋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時,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通過調整飼料的飼喂順序,或選擇不同的能量飼料,或對NPN及能量飼料進行加工處理,可達到能氮同步釋放,保證微生物及時有效地攝取NH3。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yǎng) 1.(CH2O)n的分類。答:(1)單糖(2)低聚糖或寡糖(2-10個糖單位)(3)多聚糖(4)其它化合物2.(CH2O)n的營養(yǎng)生理作用。答:1.供能和
37、貯能:³ 直接氧化供能。³ 轉化為糖元(肝臟、肌肉)-短期存在形式。³ 轉化為脂肪-長期貯備能源2.構成體組織: 戊糖構成核酸。 粘多糖,結締組織的重要成分。³ 糖蛋白,細胞膜的組成成分。³ 糖脂、幾丁質、硫酸軟骨素。3.作為前體物質:³ 為反芻動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體蛋白或重組合成菌體蛋白和動物體內合成NEAA提供C架。4.形成產品:³ 奶、肉、蛋3.比較反芻動物與單胃動物對(CH2O)n消化、吸收、代謝的異同。答:單胃動物碳水化合物營養(yǎng)一、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在小腸,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產生麥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38、淀粉酶只能水解-1.4糖苷鍵,因此,支鏈淀粉水解終產物除了麥芽糖外,還有支鏈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釋放麥芽糖和葡萄糖。 水解產生的單糖經主動轉運吸收入細胞,順序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未消化吸收的C·H2O進入后腸,在微生物作用下發(fā)酵產生VFA。幼齡動物乳糖酶活性高,斷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齡很低,麥芽糖酶斷奶時上升二、代謝葡萄糖是單胃動物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其他生物合成過程的起始物質,血液葡萄糖維持在狹小范圍內。血糖維持穩(wěn)定是二個過程的結果:(1)葡萄糖從腸道、肝和其他器官進入血液;(2)血液葡萄糖離開到達各組織被利用(氧化或生物合成)。血糖來源
39、:(1)從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2)體內合成,主要在肝,前體物有AA、乳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徑血糖去路:(1)合成糖原;(2)合成脂肪;(3)轉化為AA,葡糖代謝的中間產物為非EAA C骨架;(4)作為能源:葡糖是紅細胞的唯一能源,大腦、N組織、肌肉的主要能源。反芻物碳水化合物營養(yǎng)一、消化吸收反芻動物消化C·H2O與單胃動物不同,表現(xiàn)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產物。(1)飼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單糖很少;(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場所,消化量占總C·H2O進食量的50-55%。 1消化過程C·H2O降解
40、為VFA有二個階段:(1)復合C·H2O(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在細胞外水解為寡聚糖,主要是雙糖(纖維二糖、麥芽糖和木二糖)和單糖;(2)雙糖與單糖對瘤胃微生物不穩(wěn)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細胞內酶降解為VFA,首先將單糖轉化為丙酮酸,以后的代謝途徑可有差異,同時產生CH4和熱量。 飼料中未降解的和細菌的C·H2O占采食C·H2O總量的10-20%,這部分在小腸由酶消化,其過程同單胃動物,未消化部分進入大腸發(fā)酵。 2瘤胃發(fā)酵產生的VFA種類及影響因素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異丁酸、戊酸、異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產量3-4kg(奶牛瘤網胃),綿
41、羊300-400g;大腸產生并被動物利用了的VFA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糧因素影響,日糧組成(精粗比)、物理形式(顆粒大?。⒉墒沉亢惋曃勾螖?shù)等。 3甲烷的產生及其控制 4H2+HCO3-+H+CH4+3H2O 各種瘤胃菌均可進行此反應。 甲烷產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動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損失,甲烷能占食入總能的6-8%。4VFA的吸收C·H2O分解產生的VFA有75%直接從瘤網胃吸收,20%從真胃和瓣胃吸收,5%隨食糜進入小腸后吸收。VFA吸收是被動的,C原子越多,吸收越快,吸收過程中,丁酸和一些丙酸在上皮和細胞中轉化為-羥丁酸和乳酸
42、。上皮細胞對丁酸代謝十分活躍,相應促進其吸收速度。VFA的代謝 1、合成:乙酸,丁酸體脂、乳脂 丙酸葡萄糖2、氧化奶牛組織中體內50%乙酸, 2/3丁酸, 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需要量的70%。葡萄糖的代謝1、反芻動物所需葡糖主要是體內合成,部位在肝臟。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l 是神經組織和血細胞的主要能源。l 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體。l 反芻動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高,葡萄糖作為乳糖和甘油的前體物。l 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 4.部分寡糖的特殊營養(yǎng)生理作用。答:粗纖維的作用.營養(yǎng)作用:優(yōu)點® 單胃動物用一定量粗纖維,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產生飽感
43、。® 刺激胃腸道發(fā)育,促進胃腸運動,減少疾病。® 提供能量,單胃動物CF在盲腸消化,可滿足正常維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體品質,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缺點:® 適口性差,質地硬粗,減低動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豬為3-25%),且影響其它養(yǎng)分的消化,與能量、蛋白的消化呈顯著負相關。® 影響生產成績,實質是影響能量的利用率(表1和2)。® 降低飼料成本。第六章 脂類的營養(yǎng)1.簡述脂類的營養(yǎng)生理功能。答:1脂類的供能貯能作用 (1)脂類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物質 a.能值最高;(是Pr和CH2O的2.25倍)
44、 b.產生額外能量效應; c.脂肪氧化供能的效率高;(比Pr和(CH2O)n高510,HI低) d.脂肪氧化時產生更多的代謝水;(2)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1)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的概念:禽飼糧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能提高飼糧代謝能,使消化過程中能量消耗減少,熱增耗降低,使飼糧的凈能增加,當植物油和動物脂肪同時添加時效果更加明顯,這種效應稱為脂肪的額外能量效應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2)脂肪額外能量效應的可能機制Ø 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Ø 適當延長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有助于營養(yǎng)物質的更充分吸收;Ø 脂肪的抗饑餓作用使動物
45、用于活動的維持需要減少,用于生產的凈能增加;Ø 脂肪酸可直接沉積在體脂肪內,減少由飼糧碳水化合物合成體脂的能耗;Ø 添加脂肪提高日糧適口性,因此有更高的能量進食量,動物的生產性能得到提高。(3)脂肪是動物體內主要的能量貯備形式2作為機體的組成成分;3為動物提供EFA;4. 脂類在動物營養(yǎng)生理中的其他作用(1)作為脂溶性營養(yǎng)素的溶劑(2)脂類的防護作用皮下脂肪:抵抗微生物侵襲,保護機體;絕熱,防寒保暖(水生哺乳動物尤為重要)。尾脂腺:抗?jié)褡饔?。?)脂類是代謝水的重要來源(4)磷脂的乳化特性 對血液中脂質的運輸以及營養(yǎng)物質的跨膜轉運等發(fā)揮重要作用,提高脂肪和脂溶性營養(yǎng)物質的消
46、化率。(5) 膽固醇的生理作用是甲殼類動物必需的營養(yǎng)素, 有助于甲殼類動物包括蝦轉化合成維生素D,性激素,膽酸,蛻皮激素和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促進蝦的正常蛻皮,消化、生長和繁殖。(6)脂類也是動物體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2.簡述EFA的概念、種類及其功能。答:凡是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飼料供給,或在體內通過特定的前體物形成,對機體健康和正常生理機能有重要保護作用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EFA,essential fatty acids)。EFA具有2個或2個以上的雙鍵,稱為高度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通常將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
47、四烯酸稱為EFA,其中后兩者可通過亞油酸合成,所以一般亞油酸為EFA。2、種類(1)w-6系 (2)w-3系列 EFA的作用1、生物學作用參與磷脂合成,并以磷脂形式作為細胞生物膜的組成成分。 EFA缺乏將影響磷脂代謝,使生物膜因磷脂含量降低而導致結構功能異常,引發(fā)多種病變,如細胞膜通透性增大而出現(xiàn)皮下水腫。毛細血管脆性增大,易于破裂 。 EFA能維持皮膚和其他組織對水分的不通透性EFA是類二十烷合成的前體物。 類二十烷(前列腺素,環(huán)前列腺素,白三烯,凝血惡烷)對動物心血管健康、神經系統(tǒng)功能、胚胎發(fā)育、骨骼生長、繁殖機能、免疫反應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日糧長期缺乏可導致動物生長受阻,繁殖機能降低,
48、抗病力減弱等。EFA與膽固醇代謝密切相關 膽固醇通過與EFA結合以易溶性的膽固醇酯形式在動物體內轉運,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如果EFA缺乏,膽固醇將與SFA或單飽和SFA形成難溶性膽固醇酯,從而影響正常代謝。EFA可以轉化為一系列長鏈的PUFA。 而其中的DHA(對腦的生長有益)(C20:5,n-3)和EPA(C22:6,n-3)等可形成強抗凝因子,它們具有顯著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對人體健康有益。2、EFA缺乏癥(1)影響生產性能:引起生長速度下降,產奶量減少,飼料利用率下降。 (2)皮膚病變:出現(xiàn)角質鱗片,水腫,皮下血癥,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強。 (3)動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
49、生長受阻,嚴重時引起動物死亡。 (4)引起繁殖動物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3.簡述反芻動物、單胃動物對脂類的消化 答: 吸收的特點。脂類的消化、吸收ü 脂類水解 -水解產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腸黏膜攝取這些微粒-在小腸黏膜細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一、單胃動物對脂類的消化吸收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腸,空腸 2參與脂類消化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腸脂肪酶和膽汁。 3消化產物是甘油一酯、FA、膽酸、膽固醇等,組成水溶性的易吸收的乳糜微粒。 4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腸,并以異化擴散方式吸收。 5胃內為酸性環(huán)境,對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內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二、反芻動物對脂類的消化吸收
50、:1瘤胃是反芻動物脂類物質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類物質得到明顯的改組,瘤胃對脂類的消化有四個特點: (1)大部分UFA氫化變成SFA,使EFA含量減少; (2) 部分UFA發(fā)生異構化反應,生成支鏈脂肪酸; (3) 中性FA、磷脂、甘油變成VFA; (4) 微生物合成的奇數(shù)碳和支鏈FA數(shù)量增加。 2脂類物質通過網、瓣胃時幾乎不發(fā)生變化,進入皺胃后消化吸收與單胃動物相似。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鏈FA。 4.脂類氧化酸敗的概念與危害。答:氧化酸敗分自動氧化:由自由基激發(fā)的氧化。微生物氧化:油脂暴露空氣中,由存在于飼料中或由微生物產生的脂氧化酶引起氧化酸敗的產物是一些低級脂肪酸、脂肪醇、醛、酸等
51、,氧化的結果既降低營養(yǎng)價值,干擾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動物健康,也產生不適宜氣味。脂肪變成粘稠、膠狀甚至固體物質。對繁殖動物尤其要注意油脂的氧化。不飽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一般可加入抗氧化劑(BHA、BHT、VE)或低溫密封保存。油脂氧化的危害 5.如何在動物飼糧中添加油脂?答:添加油脂的原因1.可利用的價廉質優(yōu)的油脂產品增多; 2.動物生產能力提高,需要提高飼糧能量濃度; 3.一般而言,日糧含有適當脂肪可提高整個日糧能量的利用率(增能效應); 4.添加油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 添加適量油脂提高日糧能量利用率的原因1.延長飼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提高養(yǎng)分的利用率; 2.代謝過程簡
52、單,動物可將現(xiàn)成的FA沉積到組織和產品中去,減少合成代謝的消耗。 3.反芻動物氧化FA產生ATP的效率比氧化乙酸高10%(產后020天牛添加脂肪效果較好) 4.動物氧化利用脂肪時HI較低(夏季添加油脂可以減少動物熱應激)。 5.添加油脂與基礎日糧中已有油脂飽和度不同,可起到互補作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添加油脂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一)家禽日糧中添加油脂的應用一般蛋雞添加 0.51% 肉雞13% 1.混合油脂效果優(yōu)于單一植物油(UFA與SFA混合,促進其協(xié)同作用的發(fā)揮,1/3動物油+2/3植物油效果最好),動物油生產中應用較麻煩,冬季是固態(tài),需增添加熱設備。 2.添加油脂后,日糧有效能高于其加合值,產生增能效應。 3.添加油脂后,可增加蛋重和蛋黃重,但添加過高時雞蛋膽固醇含量上升。4.高溫季節(jié)家禽采食量下降,添加油脂可維持蛋重,降低體增熱,一定程度上緩解熱應激。 5.雞蛋、雞肉中FA組成受日糧影響較大,與日糧FA模式相似(生產強化蛋)保健蛋。 6.一般家禽營養(yǎng)需要中不列出EE的需要,而僅列出亞油酸需要,代表對EE的需要量。對蛋雞,1%的亞油酸可能不足。 (二)豬日糧添加油脂的應用 1. 520千克豬添加油脂后會提高飼料轉化率和日增重,而采食量略下降(一般不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