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設計重點歸納與參考試題內(nèi)容參考試題(第一組)課程的種類、課程發(fā)展與設計模式40單選題(第二組)課程設計的特性、課程設計的原則40單選題(第三組)課程設計的學理基礎40單選題(第四組)課程目標的意義、課程的需求評估40單選題(第五組)課程選擇的意義、課程選擇的原則與方法40單選題(第六組)課程結構要素40單選題(第七組)課程組織類型43單選題(第八組)課程評鑑的標準與模式40單選題(第九組)學校本位課程40單選題(第十組)統(tǒng)整課程的類型40單選題課程設計第一組:課程選擇的意義、原則與方法1.課程設計或課程發(fā)展在早期稱為課程編製或課程建構,其十分強調(diào) (A)實際行動 (B)思辯 (C)課程計畫
2、 (D)改革行動 (A)2什麼人提出課程設計和課程發(fā)展的差異? (A) 客普勒 (B)普郎克 (C)普拉特 (D)彪讚普 (C)3.下列那一項不包含在普拉特重視之課程設計中,所包含的結果 (A)確立目標 (B)善用時間 (C)促進溝通 (D)降低協(xié)調(diào) (D)4.下列哪兩位都認為課程設計係指課程的組織形式或結構,即課程各因素的安排 (A)克萊兒 (B)塔巴 (C)蓋伊 (D)羅素 (A)(C)5.選出下列何者為克萊兒認為課程設計所基於的層面? (A)社會基礎 (B)學科基礎 (C)理論基礎 (D)方法技術 (C)(D)6.課程設計中的理論基礎包含三大基礎,下列何者不屬於之? (A)學科基礎 (B
3、)政治基礎 (C)學生基礎 (D)社會基礎 (B)7.何者認為課程發(fā)展不同於課程設計? (A)克萊兒 (B)塔巴 (C)蓋伊 (D)羅素 (C)8.蓋伊認為課程發(fā)展包含三個層面,下列哪一層面不包含在其中 ( A)課程發(fā)展具有何種本質(zhì)? (B)誰參與課程發(fā)展的決定過程? (C)課程發(fā)展的推展對象為誰? (D)影響課程發(fā)展的勢力有哪些? (C)9.再蓋伊的論點中,課程發(fā)展具有五種特質(zhì),下列何者不屬於之? (A)課程發(fā)展是種政治性的過程。 (B) 課程發(fā)展是人的作用 (C) 課程發(fā)展是合作事業(yè) (D) 課程發(fā)展是傳銷性工作 (D)10.何者將課程改進及課程改變區(qū)別著使用? (A)克萊兒 (B)塔巴
4、(C)蓋伊 (D)羅素 (B)11.至今,課程學者談到課程基礎,包括三方面,下列何者不屬於之? (A)政治與經(jīng)濟 (B)哲學與知識性質(zhì) (C)社會與文化 (D)個人及學習理論 (A)12.教育的對象是_,而課程設計也需以此為出發(fā)點。 (A)學校 (B)個人 (C)全體學生 (D)行政人員 (B)13.許瓦伯認為_,只在儘可能忠實的呈現(xiàn)實際課程設計過程的現(xiàn)象,以彌補課程設 計的目標模式偏重課程目標,請?zhí)羁? (A)課程設計 (B)課程發(fā)展 (C)課程目標 (D)課程活動 (B)14.課程發(fā)展的動態(tài)歷程,包括了四個連續(xù)性的階段,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 (A)第一:研究階段 (B)第二:發(fā)展階段 (C
5、)第三:實驗階段 (D)採用階段 (C)15.目前有四種課程設計取向直得重視;何者不屬於之 (A)取向強調(diào)知識體系以學科為課程設計的核心 (B)強調(diào)的需要、興趣、能力,稱為學生中心 (C)強調(diào)社會取向 (D)科技應用理念尚未納入 (D)16翁斯坦(Ornstein)在課程對比一文中,將課程理論分成哪兩大類,請選擇出 (A)學科中心課程 (B)學生中心課程 (C)學程中心課程 (D)學運中心課程 (A) (B)17愛那斯(Eisner)描述五種課程基本取向,前兩項分別是認知過程的發(fā)展及學術理性主義, 前者重_,後者重_,請?zhí)羁?(A)過程;內(nèi)容 (B)過程;理念 (C)內(nèi)容;過程 (D)內(nèi)容;理
6、念 (A)18桑戴克與吳偉世推翻了普遍遷移說,而發(fā)展成 (A)共同元素說 (B)理論實踐說 (C)課程探討說 (D)理性主義說 (A)19課程組織有許多方式,不包括下列何者 (A)學科獨立存在者 (B)學科與學科力求關聯(lián)者 (C)兩個學科合併為一教學科目 (D)合併所有科目為一教學科目者 (D)20有關學生取向的課程理念敘述,何種有錯? (A)一向被稱為兒童中心或兒童研究理念; (B)愛斯納稱之為個人關聯(lián)取向 (C)翁斯坦稱之為學生中心課程 (D)讓學生適應課程,而非課程適應學生 (D)21翁斯坦指出,所謂學生課程中心,包含五種變體,下列何者不包含其中 (A)兒童中心學校 (B)活動中心課程
7、(C)關聯(lián)課程 (D)人文主義課程 (E)潛在課程 (F)學科課程 (F)22社會取向的理念可再分為兩派: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一派主張課程應協(xié)助學生適應現(xiàn)存社會 (B)另一派主張課程應提升學生的批判能力 (C)前者稱為社會適應觀 (D)後者稱為社會改變觀 (D)23社會重建觀的假定有三:何者不屬於其中 (A)現(xiàn)今的社會是健全的 (B)處於存亡危及的社會,只要建立新的社會觀,付諸行動,社會仍可重建 (C)現(xiàn)今社會是不健全的,以嚴重到威脅生命的地步 (D)教育是社會重建的工具 (A)24教材選擇的標準(方炳林,民68,頁90),何者敘述錯誤 (A)教育目標(B)社會需要(C)身心發(fā)展 (D
8、)教育經(jīng)驗(E)重要精華 (D)25.知識概念的選擇知識概念的重要規(guī)準如下:何者敘述錯誤 (A)需求與目標方面: (B)知識本身方面: (C)心理方面: (D)學生方面: (E)時間與資源方面 (C)26. 引導學生學習經(jīng)驗,何者不包括其中 (A)教師示範 (B)掌握學習的關鍵因素 (C)利用學???(D)善用同儕團體 (E)模仿認同 (F)主動學習 (F)27.未來課程的構想中,爾斯(K.Wiles)的中等學校課程改造方案(1969年)不包括 (A)文化價值的分析 (B)基礎技能的掌握 (C)文化遺產(chǎn)的探求 (D)專業(yè)性與創(chuàng)造性 28.1968年1月6日2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蘇聯(lián)莫斯科
9、召開普通教育(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階段)課程專家會議課程編制三原則,何者不符? (A)囊括性原則 (B)連貫性原則 (C)可行性原則 (D)普遍性原則 (D)29呈現(xiàn)衝突概念的時間年段,不宜在哪一個年級? (A)一年級 (B)三年級 (C)五年級 (D)六年級 (A)30薛勒等人的模式中,課程設計的目標和目的可分成四個領域,不包含 (A)心智的:(B)社會的:(C)個人的:(D)產(chǎn)出的:(E)學科的 (E)31課程設計的模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泰勒的模式 (Tyler,最基本的模式、其他模式之本):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驟是確立教育的目的 (B)塔巴的模式:包含七個程序,用來發(fā)展各年級或各學科
10、的教學單元 (C) 惠勒的模式:將課程設計視為單一式的,評鑑結果回饋到目標的建立上 (D) 魏斯特麥的模式:課程設計應先陳述課程的心理基礎 (C)32. 課程發(fā)展程序分成四個階段,評鑑則在四個階段皆可進行:何者有誤 (A)研究: (B)發(fā)展: (C)推廣: (D)實驗 (D)33寫實模式 (自然模式)由瓦爾克 (Walker, 1971) 提出,旨在儘可能忠實地呈現(xiàn)實際課程發(fā)展現(xiàn)象,並指出其中的非理性成分,下列何者不屬於之 (A)主要包含三個成份:課程的立場、慎思過程、設計 (B)評鑑在目標模式中是必要的過程,但是在寫實模式中則不一定是必要的 (C) 課程發(fā)展是循環(huán)的工作,改進可以針對學習的設
11、計、目標或評鑑過程 (D)課程發(fā)展受某些因素的限制,如學校教育的性質(zhì)、可用的時間、空間和資源、大眾傳播的影響等等。但這些限制並非不能突破 (C)(D)35普拉特提出課程設計和課程發(fā)展的差異,是在什麼時候? (A)1960 (B)1980 (C)1660 (D)1680 (B)36課程發(fā)展過程的基本因素 (蓋依(Gay, 1985):人員、權力、程序和參與。 這些因素的互動,使課程發(fā)展具有五種特質(zhì):何者不符合 (A)課程發(fā)展是人際運作的過程 (B)課程發(fā)展是一種政治性的過程 (C)課程發(fā)展是人的作用,人的改變是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 (D)課程發(fā)展是種個人事業(yè) (E)課程發(fā)展是種斷續(xù)增進的決定 (D
12、)37課程設計的模式中,包括泰勒的模式 (Tyler),何者不符合? (A)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驟是確立教育的目的 (B)建立目標 選擇、組織學習經(jīng)驗 評鑑目標是否達成 (C)兩個濾網(wǎng):教育哲學、學習心理學 (D)不具模式圖 (D)38柯爾的模式包含,何項不屬於之? (A)四個關鍵因素的交互作用:目標、知識、經(jīng)驗和評鑑 (B)目標的三個來源是學生、社會和學科;目標的三個領域是情意、認知和技能 (C)知識成分是由學科提鍊而來;學科是達成目標的原料 (D) 課程設計應先陳述課程的心理基礎 (D)39索托的模式包括三部分: (A)基本因素-哲學、心理學、來源 (B)基本過程-選擇、組織、評鑑 (C)基本
13、概念-目標、活動、經(jīng)驗 (D)基本行動-組織、評鑑、活動 (D)40龍渠的模式,何者錯誤? (A)由四個成分組成:目標、設計、評鑑、改進 (B)課程發(fā)展受某些因素的限制,如學校教育的性質(zhì)、可用的時間、空間和資源、大眾傳播的影響等等。但這些限制並非不能突破 (C) 課程設計由五個要素的任何一個開始,都是可以的 (D)課程發(fā)展是循環(huán)的工作,改進可以針對學習的設計、目標或評鑑過程 (C)(回頁首)課程設計第二組:課程選擇的特性與原則第二組組員:滑明睿邱福山王建豪詹曜源D 1.課程設計一詞與下列何者語意上有等同之用法 A.課程計畫 B.課程 發(fā)展 C課程編制 D以上皆是。C 2.賓因等人認為課程發(fā)展不
14、同於課程計畫之處為 A課程發(fā)展涵蓋之範圍較課程計畫大 B視課程發(fā)展含擬定的目的和目標 C視課程計畫含擬定的目的和目標。A 3.狹義的課程設計指的是 A選課程內(nèi)容並組織 B指定目標並評鑑 C選定目標並設計教學活動。A 4.課程設計的本質(zhì)是一種 A.教育務實工作 B.理論的研究 C.解釋課程的現(xiàn)象 D.擬定教學目標的歷程。D 5.設計可以視為是一種過程,而這個過程具有哪些成分 A計畫 B選擇 C決定 D以上皆是。A 6.課程發(fā)展與設計之範圍至少包括五個領域的理論和實務:課程目標、課程選擇、課程組織 A課程實施 B課程研發(fā) C課程交流 及課程評鑑。D 7.課程的決策者是 A教育部 B縣市政府 C校長
15、 D課程的設計者。A 8.課程發(fā)展與設計的核心是 A決策 B決心 C動機 D理念。9.杜威認為必須被教育人員視為互賴的課程三要素不包含下列哪一項? A學習者興趣能力 B社會需求 C學科知識內(nèi)容 D教師的經(jīng)驗。B 10.歐克爾指出課程設計與發(fā)展過程包含三個成分A組織、目標、評鑑 B立場、慎思過程、設計 C學生、老師、家長。A 11.精粹主義課程設計意識型態(tài),主張課程即 A科目 B經(jīng)驗 C計畫 D目標。A 12.強調(diào)形式訓練的重要,是 A精粹主義 B經(jīng)驗主義 C科技主義 D社會行為主義。B 13. 經(jīng)驗主義課程設計意識型態(tài),主張課程即 A科目 B經(jīng)驗 C計畫 D目標。14. 經(jīng)驗主義強調(diào)選擇課程的
16、第一個依據(jù)是 A 社會需求 B教師的經(jīng)驗 C學科知識 D學生興趣。B 15.強調(diào)做中學的是 A精粹主義 B經(jīng)驗主義 C科技主義 D社會行為主義。D 16.重視課程即計畫的課程意義,是 A.精粹主義 B.經(jīng)驗主義 C.科技主義 D社會行為主義。C 17重視課程即目標的課程意義,是A.精粹主義 B.經(jīng)驗主義 C.科技主義 D社會行為主義。B 18巴比特提倡活動分析法,此種課程設計方法又稱為 A分合法 B目標法 C產(chǎn)婆法 D螺旋法。B 19.工作分析的實際運用,是活動分析在哪方面的運用 A品德教育方面 B職業(yè)教育方面 C課外活動方面。A 20.強調(diào)教育歷程的課程設計意識型態(tài)是哪一種教育理論取向 A教
17、學專業(yè)主義 B 經(jīng)驗主義 C.科技主義 D社會行為主義。(3)1. 試圖使學習者在某個領域習得的經(jīng)驗與在另一個領域習得的經(jīng)驗連結起來,亦即水平式銜接的為1.順序2.銜接3.延續(xù)4.範圍(3)2. 亦即垂直式銜接,指的是後續(xù)的學習經(jīng)驗與其先前經(jīng)驗之間的關俙,務期某種學習經(jīng)驗的終點可成為一種學習經(jīng)驗的起點,使兩者緊密融合在一起的為1.順序2.銜接3.延續(xù)4.範圍(1)3. 涉及決定學習者學習內(nèi)容的時間次序的為1.順序2.銜接3.延續(xù)4.範圍(4)4. 指的是內(nèi)容取材的廣袤性與深度,與各個層級的課程發(fā)展有關的為1.順序2.銜接3.延續(xù)4.範圍(2)5. 指的是在教學方案中確保不因強調(diào)其中某一成分,而
18、抵消其他成分的是1.順序2.平衡3.延續(xù)4.範圍(1)6. 專指以學習者的需求與願望為焦點而規(guī)劃的課程者為1.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2.特殊主題設計3.廣域課程設計4.學科課程設計(2)7. 即將學習經(jīng)驗環(huán)繞某一特定焦點主題而作的組織安排為1.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2.特殊主題設計3.廣域課程設計4.學科課程設計(4)8. 傳統(tǒng)上為大眾所熟悉的國文、歷史、數(shù)學等均屬於以下何種課程設計下的產(chǎn)物1.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2.特殊主題設計3.廣域課程設計4.學科課程設計(3)9. 試圖橫切某個領域或知識體系,創(chuàng)立另一個統(tǒng)一體,一旦完成處理,用以組成該統(tǒng)一體的各個科目的個別性便喪失無存的為1.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2
19、.特殊主題設計3.廣域課程設計4.學科課程設計(1)10.試圖確立兩個以上科目領域之間的關俙,只是將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後原有的獨立主體性便消失不見,以另一個新的科目名稱標記之的為1.廣域課程設計2.特殊主題設計3.廣域課程設計4.學科課程設計1(D)下列何者不是課程設計的原則?(A)理想原則(B)務實原則(C)整體原則(D)保守原則.2(D)有關課程設計中的正確原則,何者敘述錯誤?(A)符合法規(guī)要求(B)符合教學原理(C)符合專門知識規(guī)準(D)符合學生能力。3(D)課程設計中的整體原則,可分為四大領域,下列何者不屬於這四大領域?(A)師生成長(B)課程知識(C)實施環(huán)境(D)師生適應。4(D)
20、課程設計中的長期原則,必須注意(A)不急功近利(B)階段性規(guī)劃(C)長時期的研發(fā)(D)以上皆是。5(D)下列何者符合課程設計的開放原則(A)心胸開放(B)權利開放(C)內(nèi)容開放(D)以上皆是6(D)有關課程設計中的理想原則,何者敘述錯誤?(A)價值的判斷(B)理念的堅持(C)熱情的延續(xù)(D)觀念的落實。7(D)課程設計中的務實原則,會在哪方面表現(xiàn)出來?(A)課程的實踐性(B)實施限制(C)師生適應(D)以上皆是。8(D)若國文課本強調(diào)一味強調(diào)臺灣文學,則違反了開放原中的(A)心胸開放(B)權力開放(C)內(nèi)容開放(D)以上皆是。9(D)國家政策本位的課程發(fā)展進路中,教師扮演何種角色:(A)課程設
21、計發(fā)展人(B)實踐者(C)執(zhí)行者(D)推銷者。10(D)課程發(fā)展的主要問題,在於必須將課程所蘊含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何種層次的教學實務(A)老師(B)學校(C)學生(D)教育。(回頁首)課程設計第三組:課程設計的學理基礎( 2 )1.構成課程的要素不包含(1)目標(2)教學方法(3)內(nèi)容(4)評價。( 3 )2.下列哪一項不是柏陸姆認知的教學目標分類(1)接受(2)反應(3)模仿(4)分析。( 1 )3.哪項不是美國的課程學者泰勒就課程的編製提出的理論(1)複雜性(2)繼續(xù)性(3)程序性(4)統(tǒng)合性。( 3 )4.決定或影響個人準備度的因素有(1)成熟(2)個人以往經(jīng)驗(3)兩者都是(4)兩者都不
22、是。( 2 )5.同一種技能須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繼續(xù)操練的機會稱為(1)複雜性(2)繼續(xù)性(3)程序性(4)統(tǒng)合性。( 4 )6.思辨斯將學習類型分類,其中不包含(1)選擇性學習(2)符號的學習(3)技能的 學習(4)價值判斷的學習。( 3 )7.蓋聶將學習類型分成幾大類?(1)六(2)七(3)八(4)九。( 3 )8.就社會觀點而言,與課程密切相關的領域不包含(1)社會結構(2)社會問題(3) 政治問題(4)社會過程。( 1 )9.思辨斯將學習類型分為幾大類?(1)六(2)七(3)八(4)九。( 1 )10.學校課程的設置常因在學份子差異而有不同,如果低階層子弟居多,課程 趨向(1)職業(yè)教育(2
23、)文雅教育(3)語文教育(4)藝術教育。( 1 )11.教育的功能在幫助學生 (1)社會化 (2)家庭化 (3)國家化 (4)階級化 及發(fā)展其健全之人格,在學校課程之安排上,自應向?qū)W生提供有關種種家庭生活問題之知識。( 1 )12.學校教育亦具有為兒童未來之生活做準備的功能,所以學校若能為學生提供有關 (1)親職教育 (2)技職教育 (3)性教育 (4)升學教育 方面的一些課程,則不但可幫助學生適應其目前的家庭生活,且對其未來自組家庭亦有莫大助益。( 1 )13.為減少學生之情緒困擾或心理疾病之發(fā)生,不論在課程內(nèi)容、學期期限之要求、以及標準的訂定各方面,均應使之富有 (1)彈性 (2)固定性
24、(3)獨特性 (4)功能性。( 4 )14.家庭對其子女教育之影響約可歸納為下列幾項,下列何者為非:(1)家庭影響子女的教育及職業(yè)抱負 (2)家庭影響兒童的學業(yè)成就 (3)家庭影響其子女在校中的行為 (4)家庭影響子女的智商。( 4 )15.就課程之內(nèi)容而言,課程工作者所面對的主要課題,下列何者為非:(1)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問題 (2)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問題 (3)課程內(nèi)容的程序安排問題 (4)課程內(nèi)容的評鑑問題。( 1 )16.波比特(E. Bobbitt)提出,人類的生活在於表現(xiàn)種種的特殊活動,因而旨在 (1)準備生活 (2)準備當官 (3)準備賺錢 (4)生育後代 的教育,應是一種為這些特殊活動
25、做確切的與適當?shù)臏蕚渲逃? 1 )17.教育界人士都一致認為 (1)適切性 (2)固定性 (3)功能性 (4)獨特性 乃是選擇課程內(nèi)容或?qū)W習經(jīng)驗的最重要原則之一。( 1 )18.教育學者和專家也都認為 (1)統(tǒng)整 (2)主題 (3)科目 (4)計畫 乃是組織課程或?qū)W習經(jīng)驗的最重要原則之一。( 2 )19.課程 (1)目標 (2)內(nèi)容 (3)方法 (4)評鑑 和教學方法是達成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 4 ) 20.(1)目標 (2)內(nèi)容 (3)方法 (4)評鑑。是課程所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只有透過才能測出目標達成的程度。( 1 )21.課程設計者為求課程能與時俱進,不致形成脫節(jié)(1)必須 (2
26、)不須 (3)不一定 (4)不清楚 要掌握社會變遷的脈動。( 3 )22.以下有關家庭及社區(qū)的背景因素,何者為課程計劃者或教學設計者應予以考量的(1)家庭的背景因素 (2)社區(qū)的背景因素以上皆是 (4)以上皆非( 2 )23.在諸教育哲學派別中屬於最保守、傳統(tǒng)或彈性最小的為下列何者?(1)觀念主義 (2)永恆主義 (3)實在主義 (4)實驗主義( 3 )24.下列何者主張學校應授與此時此地世界有關的科目,如數(shù)學、自然科學等為妥?(1)觀念主義 (2)永恆主義 (3)實在主義 (4)實驗主義( 4 ) 25.下列何者支持學校重視社會學科與經(jīng)驗,認為唯有透過問題解決與探究方式的學習,才有成效?(1
27、)觀念主義 (2)永恆主義 (3) 實在主義 (4)實驗主義( 3 )26.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家,以操作制約實驗、動物壓桿的反應,來說明若無法自然發(fā)生反應,可予以塑造的是下列何者?(1)皮亞傑 (2)布魯納 (3)史金納 (4)艾里克遜( 1 )27.將兒童兒童認知發(fā)展分成感覺動作、運思前、具體運思與形式運思四期的為下列哪位學者?(1)皮亞傑 (2)布魯納 (3)史金納 (4)艾里克遜( 2 )28.倡導發(fā)現(xiàn)教學法(discovery learning)的為以下哪位學者?(1)皮亞傑 (2)布魯納 (3)史金納 (4)艾里克遜( 2 )29.艾里克遜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說(stages of pers
28、onality development)將人的人格發(fā)展分為幾個階段?(1)7 (2)8 (3)9 (4)10( 4 )30.關心人的尊嚴,主張充分重視人的主觀性、意願和觀點,並著手研究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性與自我實現(xiàn)。以上為下列何種學派的主張?(1)行為學派 (2)認知學派 (3)人格發(fā)展論 (4)人文主義心理學( 3 )31.泰勒指出要發(fā)展任何一種教學課程與計畫設計者需要回答四個根本問題。請問下列何者為非(1)學校應該追求哪些教育目標? (2)我們要提供哪些經(jīng)驗才可達成這些目標? (3)應該符合哪些教材目標? (4)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被實現(xiàn)。( 3 )32.艾斯拿和瓦輪思(Eisner & Va
29、llance)提出五種課程概念,何者為非? ( 1 )認知過程發(fā)展 ( 2 )科技 ( 3 )實用主義 ( 4 )學術理性主義( 2 )33.塔巴(Taba)進一步建議三項有關思考的前設(postulates)不包含下列何者? ( 1 )思考是個人與資料之間的交互作用 ( 2 )思考是天生的 ( 3 )思考是可教授的 ( 4 )思考的過程通過規(guī)律統(tǒng)治的循序而演變。( 4 )34.費尼克斯從分析哲學觀點把知識分為六大意義範疇不包含下列何者? ( 1 )美學 ( 2 )倫理學 ( 3 )符號學 (4)方法學( 4 )35.下列對課程設計的取向配對何者錯誤? ( 1 )麥克內(nèi)爾技術性取向 ( 2 )
30、艾斯拿自我實現(xiàn)為圓滿經(jīng)驗取向 ( 3 )米勒轉(zhuǎn)化取向 ( 4 )瓦倫思技術性取向( 1 )36.米勒進一步指出課程立場的關係可以用同心圓表示由內(nèi)而外依次為 ( 1 )傳遞立場、交易立場、轉(zhuǎn)化立場 ( 2 ) 轉(zhuǎn)化立場、交易立場、傳遞立場( 3 ) 傳遞立場、轉(zhuǎn)化立場、交易立場( 4 ) 交易立場、轉(zhuǎn)化立場、傳遞立場( 4 )37.赫斯特把知識分成七個形式,不包含下列何者? ( 1 )教學形式 ( 2 )道德形式 ( 3 )宗教形式 (4)以上皆是( 4 )38.生態(tài)整合取向具有四種特徵何者為非?( 1 )強調(diào)個人對意義的追尋 ( 2 )假設個人信度是整合自然及社會環(huán)境而獲得( 3 )未來取向
31、( 4)重視過去經(jīng)驗( 1 )39. 關於社會取向部分哪一個人偏重於文化傳遞取向? ( 1 )米勒 ( 2 )麥克內(nèi)爾 ( 3 )艾斯拿 (4)瓦倫思( 1 )40.關於社會行為取向部分哪一個人偏重於能力為本取向?( 1 )米勒 ( 2 )麥克內(nèi)爾 ( 3 )艾斯拿 (4)瓦倫思(回頁首)課程設計第四組:課程目標的意義1. ( C ) 下列何者不是構成課程的要素? A.目標 B.方法 C.經(jīng)驗 D.評價2. ( D ) 下列何者正確? A.目的不能賦於活動設計和實施的方向。 B.目的比較具體的稱為宗旨。 C.目標和宗旨沒有區(qū)分。 D.教育目標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3. ( B )
32、有課程理論之父稱號的是下列哪一位A.泰勒(Ralph Tyler)B.巴比特(F.Bobbitt)C.布希(George Bush)D.柯林頓(Bill Clinton)4. (A ) 主張以行為及內(nèi)容的雙向分析表來敘寫具體的課程目標是A.泰勒(Ralph Tyler)B.巴比特(F.Bobbitt)C.布希(George Bush)D.柯林頓(Bill Clinton) 5. ( B ) 提出課程目標的十大領域,強調(diào)課程是為將來生活準備,是A.泰勒(Ralph Tyler) B.巴比特(F.Bobbitt)C.布希(George Bush) D.柯林頓(Bill Clinton)6. ( B
33、 ) 下列哪一方面是無法說明課程目標的功能 A.學生方面 B.親子方面 C.教師方面 D.社會人士方面7. ( D ) 下列何者不是課程目標的功能A.課程目標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媒介B.課程目標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方向C.課程目標是促進學校教育革新進步的泉源D.課程目標可以增進社會和諧8. ( D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課程目標的意識型態(tài)是社會行為主義。B.課程目標主張設計必須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問題。C.課程目標強調(diào)一切應以社會為優(yōu)先。D.課程目標之課程旨在控制學校教育並使其標準化。9. ( C ) 泰勒(R.N.Tyler),塔巴(H.Taba),惠勒(D.K.Wheeler),龍渠(D.Row
34、ntree)等人不同的課程設計,其共同特徵是以下列何者為課程發(fā)展的起點?A.興趣的選擇、分析和確認。B.內(nèi)容的選擇、分析和確認。C.目標的選擇、分析和確認。D.評價的選擇、分析和確認。10. ( A ) 下列何者不是依據(jù)克伯勒(Kibler)等人教學目標的要件?A.評鑑 B.分析 C.選擇 D.陳述11. ( C ) 下列何者為決定教學目標的標準?A.準確度 B.溶解度 C.複雜度 D.溫度12. ( A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課程目標分類與促進目標有關知識的溝通無關。B.課程目標分類有助於目標彼此關係的了解。C.課程目標能了解發(fā)展課程完成後,是否為適切。D.課程目標有垂直和水平兩個角度。
35、13. ( D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課程目的(curriculum goals)和學?;蚪淌业慕Y果無直接關係。B.課程目的(curriculum goals)是長程的,不是教室教學之後可立即評估的。C.課程宗旨(curriculum aims)可以立即評估的。D.公民責任是屬於課程宗旨(curriculum aims)。14. ( A ) 課程目標的垂直分類是由下列何者所提出?A.傑衣斯(Zais)B.布魯姆(Bloom et al)等人C.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et al)等人D.辛魯森(Simpson)15. ( B ) 課程目標的水平分類中認知目標(Cognitive O
36、bjective)是由下列何者所提出?A.傑衣斯(Zais)B.布魯姆(Bloom et al)等人C.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et al)等人D.辛魯森(Simpson)16. ( C ) 課程目標的水平分類中情意目標(Psychomotor Objective)是由下列何者所提出? A.傑衣斯(Zais)B.布魯姆(Bloom et al)等人C.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et al)等人D.辛魯森(Simpson)17. ( D ) 下列何者不是布魯姆(Bloom et al)等人認知領域(Cognitive Objective)的歸類?A.記憶(知識)(Knowledge
37、)B.分析(Analysis)C.綜合(Synthesis)D.組織(Organization)18. ( C ) 下列何者不是目標擬定的符合要件A.明確具體 B.切實可行C.簡單明瞭 D.涵蓋完全(周延)19. ( B ) 戴維斯(Davis)認為何種領域是特別重要的,為人文學科所應重視A.認知策略 B.情緒C.知覺 D心智技能.20. ( A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認知、情意、技能的目標分類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B.認知、情意、技能的目標分類明確指出師生教與學的領域。C.認知、情意、技能的目標分類強調(diào)外顯、理性、客觀的角度。D.主、副、附學習的目標分類,不易據(jù)以撰寫良好的目標。課程設計第
38、四組:課程的需求評估1. ( C ) 下列何者為馬斯落(Maslow)需求理論的基本需求(Deficiency needs)? A.正義(justice) B.知識(Knowledge) C.食物(foods) D.美麗(beauty)2. ( A ) 下列何者為非? A.需求等同興趣。 B.課程以需求為起點,表示興趣由需求的角度加以評估。 C.興趣與欲望可以產(chǎn)生需求。 D.企圖解決遭遇的問題,可以產(chǎn)生需求。3. ( B ) 下列何者不是需求評估的優(yōu)點? A.使人們冷靜、客觀的進行理智思考。 B.增加美觀及價值。 C.修正不必要、過度不實及過於樂觀的期待。 D.更切合於實際的真正狀況。4. (
39、 D ) 下列何者為是 A.中國古代及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是相同的。 B.西方古代及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是相同的。 C.古代中國與古代西方教育的需求是相同的。 D. 不同文化及歷史時期,教育的需求是不相同的。 5. ( B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需求因素的主觀因素?A.課程設計者 B.各種學理觀 C. 課程學習者 D.掌控資源者6. ( D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需求主觀因素最具影響力者? A.設計者 B.使用者 C.學習者 D.資源掌控者7. ( A ) 下列何者為影響需求主觀因素中佔了最大份量A.設計者 B.使用者 C.學習者 D.資源掌控者8. ( C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需求的客觀因素?A.各種學理觀
40、點 B.社區(qū)學校之背景C.行政人員 D.社會中教育體制9. ( C ) 下列何者為是?A.狹義的需求評估流程是將評估與目的整合。 B.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是將評估與目的分開。C.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視需求評估過程為目的訂正的過程。 D.需求評估與目的分開與否無關廣義或狹義的的需求評估流程。10. ( D ) 提出建立需求的十個步驟是A.馬斯洛(Abraham Maslow) B.布來德.彼特(Brade Pitt)C.泰勒(Ralph.W.Tyler) D.布雷特(David Prott)11. ( B ) 承上,該需求的十個步驟中,若需求評估是否適切為否,則進入A.進行需求評估。 B.確認關鍵的
41、問題。C.建立主觀需求。 D.詳述學習者。12. ( A ) 承上,該需求的十個步驟中,若需求評估是否適切為是,則進入A.進行需求評估。 B.確認關鍵的問題。C.建立主觀需求。 D.詳述學習者。13. ( C ) 承10,該需求的十個步驟中,若需求是否具體化為否,則進入A.進行需求評估。 B.確認關鍵的問題。C.建立主觀需求。 D.詳述學習者。14. ( D ) 承10,該需求的十個步驟中,若需求是否具體化為是,則進入A.進行需求評估。 B.確認關鍵的問題。C.建立主觀需求。 D.詳述學習者。15. ( B ) 承10,該需求的十個步驟中:進行需求評估,進行研究審視各種意涵 ,建立主從需求,以
42、上依先後順序為A. B. C. D. 16. ( A )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中,哲學及價值之檢視目的,下列何者為非A.呈現(xiàn)立場、理念、理想及問題和意圖。 B.防止過於現(xiàn)實取向。C.避免遺漏重要的價值。 D.免於出現(xiàn)與價值背離的困境。17. ( A )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中,經(jīng)費、設備等調(diào)查是A.調(diào)查課程有關的其它資料。 B.受教者知能、情意及身心發(fā)展的了事。C.擬定需求評估計劃。 D.初步?jīng)Q定主要需求、任務與目的。18. ( B )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中,對學生各方面特性的掌握為A.調(diào)查課程有關的其它資料。 B.受教者知能、情意及身心發(fā)展的了事。C.擬定需求評估計劃。 D.初步?jīng)Q定主要需求、任務與目
43、的。19. ( D )下列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中,何者為正確?A.課程的性質(zhì)不需要確定。 B.擬定可欲的需求只能是一項。C.需求實現(xiàn)所負擔的風險不在考慮範圍。 D.工作小組成員之背景宜多樣化。20. ( C )下列廣義的需求評估流程中,先後順序為?確定課程的性質(zhì)哲學及價值之檢視初步?jīng)Q定主要需求、任務與目的成立工作小組A. B.C. D. (回頁首)課程設計第五組:課程選擇的意義、原則與方法1.下列何者不屬於課程選擇的取向?(A) 創(chuàng)造融合取向(B) 綜合取向(C) 修改組合取向(D)專家模式取向。 D2.下列何者不屬於課程選擇取向的決定因素?(A) 資訊掌握(B) 設計者能力(C) 學生的能力
44、(D) 目標配合情形。 C3.下列何者的敘述是錯誤的? (A) 創(chuàng)造融合取向的難度通常較高於修改組合取向(B) 課程選擇需要設計者對目標的掌握、理解、發(fā)揮及判斷內(nèi)容的適合性(C) 設計者有理想創(chuàng)造自己獨特的課程,則傾向於創(chuàng)造融合取向(D) 有關商業(yè)版權問題時,設計者會被要求避開現(xiàn)成課程,較易採取修改組合取向的課程設計。 D 4.下列何者不是教材選擇的標準之一?(A) 教育目標(B)社會需要(C)發(fā)展智能(D)身心發(fā)展。 C5.下列有關活動經(jīng)驗選擇的規(guī)準,何者為非?(A) 依需求和目標來決定合適的活動與經(jīng)驗(B) 活動經(jīng)驗所涉及的知識概念,宜符合知識概念選擇的規(guī)準(C) 活動經(jīng)驗之操作沒有時間上
45、的限制(D) 活動經(jīng)驗宜多樣化,依學習者進行不同選擇與安排。 C6.關於知識概念的選擇規(guī)準,下列何者是錯誤的?(A) 屬於正確性、最新的及有助於學生心智成長的知識(B) 符合學生需要、興趣及能力(C) 符合學生學習時間和課程實施時間為範圍(D)要兼顧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知識。 D7.關於教材與媒體的選擇,何者為非?(A)教材應有系統(tǒng)知識的根據(jù)(B)教材需要有特定學科、活動經(jīng)驗及分科教育的相關理念(C) 選擇媒體需考慮目標及學生能力興趣(D)選擇媒體需要考慮購買性、費用、使用方便性,但不需考慮媒體使用的時機。 D8.有關課程選擇方法的應用何者正確?(A) 利用概念圖來進行活動經(jīng)驗的選擇(B) 利用工作
46、分析法來進行知識概念的選擇(C) 可用大綱及表格方式將各種知識概念和活動經(jīng)驗加以排比、分析及選擇(D) 調(diào)查、訪問、觀察、實驗等方法皆不屬於課程選擇的方法。 C9.課程選擇方法中的概念圖的運用,何者的敘述是錯誤的? (A)概念圖是處理概念之間關係的呈現(xiàn)圖,可以協(xié)助整體課程的掌握和釐清知識選擇的概念(B)無法呈現(xiàn)個別概念的知識,只能表現(xiàn)出概念之間的關係(C)有助於課程選擇工作的進行和課程組織工作的完成(D)可用圖形和文字來描述各種概念之間的關係。 B 10.有關課程選擇的方法,下列何者是主要用來界定學生學習的活動經(jīng)驗(A)調(diào)查(B)訪問(C)概念圖(D)工作分析法。 D1.下列那一項不是課程選擇
47、的規(guī)準? B A.內(nèi)容的有效性與重要性 B.獨創(chuàng)性 C.可學習性 D.與社會相互一致2.杜威在西元那一年把學習界定為經(jīng)驗的重組?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B3.那一位美國課程學者認為課程內(nèi)容應該反應現(xiàn)代科學的知識?A.皮亞傑 B.塔巴 C.布魯納 D.羅賓 威廉斯 B4.泰勒指出學習經(jīng)驗的選擇,下列哪一項錯誤?A.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滿足 B.同一目標只能由同一經(jīng)驗達成 C.在學生能力可及的範圍內(nèi) D.同一學習經(jīng)驗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結果 B5.下列哪一項不是課程選擇的原則?A.練習原則 B.準備原則 C.效果原則 D.能力原則 B6.下列哪一項不是引導學生學
48、習經(jīng)驗的方法?A.教師示範 B.學生自習 C.利用學???D.善用同儕團體 B7.讓學習者有許多連續(xù)性的練習機會是下列哪一個課程選擇的原則?A.經(jīng)濟原則 B.應用原則 C.動機原則 D.適當原則 B8.懷爾斯(K.Wiles)在西元哪一年提出中等學校課程改造方案?A.1968年 B.1969年 C.1970年 D.1971年 B9.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在西元哪一年提出中等教育課程改革方案?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4年 B10.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元哪一年於蘇聯(lián)莫斯科召開普通教育(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階段)課程專家會議? BA.1967年 B.1968年
49、 C.1969年 D.1970年參考試題:(選自第五章第二節(jié)/ 課程選擇的規(guī)準:10單選題)1.可引導學生與學習環(huán)境產(chǎn)生交互作用,以達成教育的目標,為下列何者?(A)課程內(nèi)容 (B)學習經(jīng)驗 (C)學科知識 (D)社會文化。 B2.下列何者不屬於課程選擇上的缺失?(A)缺乏適當?shù)恼n程選擇規(guī)準 (B)學校課程無法有效選擇 (C)學習內(nèi)容太累贅 (D)沒有提供課程設計人員完整的訓練。 D3.課程選擇要能據(jù)以選擇適切的學習經(jīng)驗,必須合乎課程目標、學習理論與下列何者?(A)歷史哲學 (B)家庭哲學 (C)學校哲學 (D)社會哲學。 C4.課程中知識的整體目的,是為了? (A)協(xié)助學生成為更健全的個人 (B)幫助學生通過基測的考試 (C)讓學生瞭解事實的意義 (D)協(xié)助學生瞭解學科的知識。 A5.下列何者,是指學習經(jīng)驗是以學生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為起點,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 (A)可學習性 (B)可調(diào)適性 (C)內(nèi)容的有效性與重要性 (D)合乎學生興趣與需要。 A6.下列何者能區(qū)分學生能力的高低、學習內(nèi)容品質(zhì)的不同與學習者學習速率的快慢?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鍍配件供貨合同協(xié)議
- 電子元器件類合同協(xié)議
- 2025至2030年中國穩(wěn)定桿固定膠套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磨削螺釘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登山運動裝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纜分線盒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熱水霧化桑拿浴房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潛水用具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條形碼讀取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木框磁性雙面白板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四不傷害”安全生產(chǎn)專題培訓課件
- 阿特拉斯空壓機保養(yǎng)課件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2023年版
- 幼兒園中班語言《小兔子開鋪子》課件
- 公司面談表模板
- 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10課形形色色的動物課件25張
- 超聲診斷學:局灶性肝?。ǜ闻K占位性病變)
- GB∕T 5019.8-2009 以云母為基的絕緣材料 第8部分:玻璃布補強B階環(huán)氧樹脂粘合云母帶
- 延期還款申請表
- OSN9800光傳輸網(wǎng)絡解決方案
- 江蘇省地圖矢量PPT模板(可編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