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習提綱_第1頁
(完整)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習提綱_第2頁
(完整)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習提綱_第3頁
(完整)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習提綱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期末總復習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本單元主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測或實際測量生活中物 體的長度。1、認識厘米: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厘米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 的物體, 用“厘米”作單位,可以用“ cm”作單位。2、量物體的長度:把尺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 厘米。如果量物體時從尺子的其他刻度開始時,就用大刻度去減小刻度,差就是物體的長 度。3、認識米: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 m ”表示。1米 =100厘米。4、認識線段: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一條線段。線段的特征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可以量出長度。學會畫一條線段,畫完線段后要標

2、上線段的長度。5、解決問題:能用熟悉的長度為標準來判斷物體的長度,并會選擇合適的單位。避免產(chǎn)生“一張床長2厘米”的錯誤。記住一些生活常識如:食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小朋 友1掛的長度大約是14厘米;小學生一步長大約40厘米;手掌的寬度大約是8厘 米;從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約是1米;一張雙人桌的長大約是1米;門高大約2 米;跳繩大約2-3米;單人桌長60厘米,一層樓高約3米,一張床長約2米。6、平時多與孩子討論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并會估測物體大概的長度或高度。第二單元1 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主要是學習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擺豎式計算)計算法則:相同數(shù)位對齊, 從個位算起。1

3、、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和進位加。重點是進位加: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用小1作標記),十位加的時候別忘加小1。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和退位減。重點是退位減: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用 小圓點作標記),十位減的時候別忘推掉1。3、解決問題:(1)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或少幾的數(shù)。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減,應先判斷 出哪個是大數(shù),哪個是小數(shù),求大數(shù)用加法,求小數(shù)用減法。(2)連續(xù)兩問。根據(jù)數(shù)學問題選取題目中相應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來解決問題,弄 清兩個數(shù) 學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個問題)。要注意 別把第二個問題落掉。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會把兩個豎式合

4、并成一個豎式。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和有時兩 個豎式不能并成一個豎式,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判斷。注意要看清加、減符號,不要把 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1、認識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大小有關,與邊 的長短無關。會畫一個角:從一個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 角。2、認識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會畫直角,用 三角尺里的直角比著畫,畫完后標上直角標記。提醒孩子畫角時,要將頂點畫成尖的, 而不是圓的。3、認識銳角和鈍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不確定的時候要用三 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尤其

5、對于位置放得不正而且和直角比較接近的角,更要比一比。4、解決問題:一把三角尺里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會用三角尺拼角,知道一個直角和一個銳角拼出的一定是鈍角,并能把拼出的角畫在紙上。一副三角尺中任意兩 個銳角能拼成()角或()角。5、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三角板的 一條直角邊對角的一邊,再看另一邊是否能對上,能對上就是直角,不能對上就不是直 角。6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個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用放大鏡看角,角的大小不 變。第四、六單兀 表內(nèi)乘法 1、乘法的初步認識。(1 )乘法的意義: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女口 : 2+2+2+2+2

6、,這里有5個2,可以寫成2X5=10,這2X5=10中,2表示 相同加數(shù),5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2X 5=10,讀作:2乘5等于10。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2)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3) 2個6力口 3個6是()個6,是()5個6是(),減3個6,還剩()個6。(4)畫圖表示乘法算式的含義。3X2 可以怎樣表示?(5)寫出算式:3個6相加()2和6相力口()4和5相乘()4個5相力口()。1 9的乘法口訣:(1 ) 熟練背出乘法口訣,并能正確地用口訣計算乘法算式的結果(3)把口訣填完整。二六()七十二 (4)兩個乘數(shù)都是6,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訣是(3、乘加、乘減:能認真讀題

7、,分。(2) 一句口訣可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或只能寫出一道乘法算式 二五b ()六六三十六()()四十二 五()三十)二十四 四九(),讀作:()看懂圖,數(shù)量看仔細。先算哪部分,再算哪部會用乘法表示乘加或乘減,如:6X 4+ 6= ()X(),4+ 4 + 4+ 8= ()X()4、解決問題:(1)書本P63,認真讀題,劃出關鍵詞,明確條件和問題,會用畫圖表示意思,分 清是乘法還是加法。如果是乘加或乘減的問題,最好列一個算式,不要分成兩個算式。(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書本P78,已知物品的單價和數(shù)量,求總價。注意人民 幣之間角與元之間的換算。例如:每塊橡皮7角,我要買5塊,一共要付多少錢?

8、7X 5二35 (角)二3元5角(3)書本P84,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shù)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 相同加數(shù)的和,再加上不同的加數(shù),即乘加;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減 去所差的部分,即乘減。第五單元觀察物體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觀察物體時,應正對著物體看過去的。一般會觀察物體的正面、后面,左側面、上面。通常看到的正面,與“我們”觀察到形狀一樣(最容易判斷)。通常反面與正面相反,左面與右面相反。(當然有些正面與反面相同、左面與右面相同) 3、觀察長方體的各個面,可能是長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觀察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觀察圓柱

9、的上下兩個面是圓形,觀察圓柱側面是長方形。觀察球的每個 面都是圓形。4、觀察同一個長方體,從左面看到的形狀和從右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前面看到的形狀 和從后面看到的形狀相同。5、從一個位置所觀察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圓,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球)也可能是(圓 柱)。&從一個位置所觀察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長方體。7、卜五返些癌電分和鼻從Q卜-氓為肓壬()面面面面8、下面第二行圖形都是從()面觀察第一行物體的F iW些封卷分劃是瓜哪個萬可看到P3 ?()面第七單元認識時間1、認識鐘面:數(shù)一數(shù):鐘面上有(12)個數(shù),這12個數(shù)把鐘面分成了( 12)個 相等的大格,每個大

10、格又分成了(5)個相等的小格,算一算: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匆豢矗虹娒嫔嫌校? )根針,短粗一點的針,叫(時)針,細長一點 的針叫(分)針。想一想:時針走一大格,是(1 )小時。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也就是(60)小格,是(60 )分鐘,1時二(60)分2、認識時間:(1 ) 5分5分地看。記住幾個特定的數(shù)字,分針指向12,是 整時; 分針指向3,就是15分(一刻);分針指向6,就是30分(半時);分針 指向9,就是45 分。方法:先看時針,確定幾時;再看分針,確定幾分。看時間時,用尺子對,這樣不容 易錯。注意:A、像8:55這樣的時間,小朋友很容易看成9 : 55.(時針沒有到

11、9,只 是超過8,所以是8時多。)B、7: 08,很容易寫成7: 8。因為讀是讀7時8分,但 是寫應該寫成7 : 08。因為8分沒有滿十,前面要添個0。(3)已知鐘面上的時間,問過(提前)幾時是或者過(提前)幾分是什么時間。 如書本P95第10題,方法:(注意:1小時=60分)A、先寫出鐘面上的時間如果 是過幾小時,則時上加;如果是過幾分,則分上加一一寫出最后的時間。B、先寫出鐘面 上的時間一一如果是提前幾小時,則時上減幾;如果是提前幾分,則分上減幾一一寫出 最后的時間。3、在時間范圍內(nèi):書本P92,能判斷出某個時刻是在哪個時間范圍內(nèi)。明白時間的先后。4、看時間畫鐘面的時針與分針:(1)時針短

12、,分針長;(2)整時的時候,分針 對著12,時針對著數(shù)字;(3)分針走的同時,時針也在走,如8時25分,分針指向數(shù) 字5,時針應在數(shù)字8與9之間;8時55分,分針指向數(shù)字11,時針應接近9時,但還 沒到9時(這個特別容易錯)。第七單元數(shù)學廣角1、簡單的排列:用三個數(shù)組成兩位數(shù),讓每一個數(shù)作十位數(shù)(0除外),其余的數(shù) 依次和它組合。排列數(shù)字時要有序,這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復。(1 )如用1, 3, 4組成兩位數(shù),能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2)又如用2, 0, 6組成兩位數(shù),能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 3) 3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坐法? ( 4)3個小朋友互相贈送照片,一共要送幾張照片?解決方法,將每種情況寫出來。2、簡單的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