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6-07試題_第1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6-07試題_第2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6-07試題_第3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6-07試題_第4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6-07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南理工大學2008-2009年第二學期(07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統(tǒng)考試題(A卷)一、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分別是( )A、馬克思主義哲學                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C、科學社會主義              &

2、#160;   D、馬克思主義軍事學E、馬克思主義法學2、馬克思主義是( )A、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其后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B、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C、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D、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E、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了解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            B、否定的觀點C、矛盾的觀點   &#

3、160;                    D、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E、量變4、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 )A、物質和意識相互起決定作用            B、意識決定物質C、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D、物質不能決定意識,意識也不能決定物質E、物

4、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5、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A、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B、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C、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D、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fā)展E、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6、真理是客觀的,這是說( )A、真理從內容上說

5、是客觀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C、真理從形式上說是客觀的        D、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E、認識真理是物質性的活動7、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 (   )A、階級斗爭          B、改革開放     C、科學技術革命  D、社會基本矛盾

6、0;    E、人民群眾8、既承認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又承認人的活動作用的觀點,屬于(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詭辯論觀點          D、折衷主義觀點         E、歷史唯心主義觀點9、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說,勞動力商品的特點體現(xiàn)在( )A

7、、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因素B、它在價值決定上包含歷史和道德的因素C、勞動力商品在消費過程中會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 D、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E、它的價值是使用價值的源泉10、生產自動化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無人工廠”現(xiàn)象,那么( )A、自動化的機器已經(jīng)取代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B、“無人工廠”在本質上是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C、 剩余價值生產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更為先進了D、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仍然是剩余價值的源泉E、科技已發(fā)展成為獨立的剩余價值源泉11、壟斷沒有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這是因為:( )   A、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jīng)濟條件  

8、   B、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C、壟斷組織內部之間互相支持           D、壟斷組織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E、任何壟斷組織都不可能把社會生產全包下來12、在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階層、階級結構發(fā)生的新變化包括( )A、資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經(jīng)營和管理企業(yè)B、高級職業(yè)經(jīng)理成為大公司經(jīng)營的實際控制者C、資本家和工人是平等合作關系     D、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   E、藍領減少,白領增加13、空想社會

9、主義不是成熟的社會革命的理論,因為( )A、沒有徹底否定資本主義制度        B、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C、沒有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jīng)濟根源  D、沒有看到埋葬資本主義的力量E、沒有找到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的道路14、下列對于“共產主義”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共產主義是一種科學的理論B、共產主義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現(xiàn)實的運動C、共產主義是一種未來的社會制度D、共產主義是一種未來的社會形態(tài)E、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15、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

10、場和方法是(  )A、在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B、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舊世界中闡發(fā)未來新世界的特點C、立足于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詳盡的細節(jié)描繪D、不僅立足于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且還作了詳盡的細節(jié)描繪E、脫離資本主義社會來談未來新世界的特點二、辨析題:(先判斷,后說明;每題6分,共30分)1、和諧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諧社會將會失去發(fā)展的動力。2、一切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都是能動的反映論。3、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    4、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一般趨勢。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對

11、資本主義經(jīng)濟產生了積極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三、綜合分析題:(每題20分,共40分)1、試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有關原理說明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2、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提出:“發(fā)展必須是科學的發(fā)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fā)展觀念、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提高發(fā)展質量,落實五個統(tǒng)籌,把經(jīng)濟社會切實轉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闭堈務勀銓@段話的理解華南理工大學2008-2009年第二學期(07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統(tǒng)考試題(B卷)一、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 ) &#

12、160; A、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B、唯物主義認識論   C、實踐                           D、唯物史觀   E、人民群眾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A、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

13、”的活動B、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C、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D、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fā)展E、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3、哲學基本問題是( )A、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B、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問題C、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D、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E、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4、當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新變化包括()A、國家行政機構的權限不斷加強    B、政治制度出現(xiàn)多元化趨

14、勢,公民權利有所擴大C、重視并加強法制建設            D、改良主義政黨在政治舞臺上的影響日益擴大E、制度具有共產主義性質5、社會存在是社會的物質方面,主要包括(     )A、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其生產方式B、地理環(huán)境C、人口因素D、上層建筑E、社會結構6、生產力具有復雜的系統(tǒng)結構。其基本要素包括 (   )A、勞動資料        

15、 B、勞動對象 C、勞動者           D、生產關系E、社會分工7、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是直接由(   )A、我國的生產力狀況決定的      B、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決定的C、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決定的    D、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定的E、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的8、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 )A、是一切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16、      B、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C、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D、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根源E、階級斗爭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它的作用是歷史的、變化的9、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要求( )A、社會總產品在實物上得到替換     B、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實現(xiàn)補償C、兩大部類的生產在規(guī)模上保持一定比例D、兩大部類的生產在結構上保持一定比例E、加快資本周轉的速度10、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xiàn)是( )A、時而尖銳時而緩和,但總體趨勢是緩和  B、個別企業(yè)內部生產

17、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C、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趨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D、 生產資料增長與消費資料增長之間的矛盾E、固定資本增長與流動資本增長之間的矛盾11、真理是客觀的,這是說()A、真理從內容上說是客觀的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C、真理從形式上說是客觀的D、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E、認識真理是物質性的活動12、導致經(jīng)濟全球化迅猛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A、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fā)展     B、各國文化的變革C、跨國公司的發(fā)展     

18、0;             D、各國經(jīng)濟體制的變革E、國際關系的松散13、共產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征(    )A、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B、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C、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D、沒有任何矛盾的社會E、國家和階級依然存在,只不過不存在剝削階級14、下列各項適用于一切社會形態(tài)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有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

19、60; B、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原理  C、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基本途徑的原理  E、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 15、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是辯證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在( )A、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B、價值則是實踐追求的根本目標,同時又是制約實踐的主體尺度C、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為前提D、價值的形成和實現(xiàn)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E、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二、辨析題:(先判斷,后說明;每題6分,共30分)1、一

20、切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都是能動的反映論。2、人的本質,在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真理和謬誤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具有絕對意義”。4、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資是“勞動的價格”。5、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三、綜合分析題:(每題20分,共40分)1、“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正是因為我們黨所進行的巨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才推動了全黨的思想大解放和整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才鑄就了一個閃光的年代。創(chuàng)新,已經(jīng)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靈魂,成為我國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成為我們黨永葆

21、生機的源泉”。請結合哲學有關原理來分析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科學性?2、經(jīng)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么?我國參與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會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嗎?華南理工大學2007-2008年第二學期(06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統(tǒng)考試題(A卷)一、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馬克思主義是(     )。A、 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B、 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C、 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D、 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E、 由馬克思

22、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構成的理論體系2、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指(    )。A、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E、空想與科學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

23、、 了解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            B、否定的觀點C、矛盾的觀點                         D、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E、量變4、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所描寫的東西決非出自想象和虛構,而是無處不存在,

24、無處不發(fā)生的東西。他說他自己不過是一個客觀地觀察他周圍活動著的人物和發(fā)生著的事件的人。他說;“法國本身正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我不過是一個記述它的書記而已。我一面作惡行和善德的記錄,描寫性格,記述社會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寫著歷史家忘卻了的歷史正在描寫風俗史?!卑蜖栐说脑挶砻鳎?#160; )。A、社會意識源于他的天才              B、社會意識的產生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C、社會意識純屬虛構     &

25、#160;            D、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于社會生活E、社會意識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5、在生產關系體系中,最本質最基本的關系是(  )。A、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      B、交換關系C、產品分配關系及消費關系                D、生產資料所有

26、制關系E、人身依附關系6、“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個論斷揭示了(   )。A、 認識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                       B、認識是一個辯證的發(fā)展過程C、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27、160;    D、科學的認識規(guī)律E、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7、簡單商品經(jīng)濟的基本矛盾是:(   )。A、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B、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

28、160;   D、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矛盾E、使用與交換的矛盾8、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規(guī)律(  )。、僅僅存在于社會主義社會                 、貫穿于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只存在于階級社會                

29、60;      、僅僅存在于無階級社會E、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  ) A、它并未改變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          B、資產階級國家是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工具 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代表資產階級整體利益  D、不能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矛盾 E、使資本主義停止發(fā)展 10、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展望未來社會的立場和方法是(  )A、依賴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展望

30、未來B、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舊世界中闡發(fā)未來新世界的特點C、從細節(jié)上詳細地描繪未來社會的特征,以便人們在將來遵守D、只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把具體情形留給未來的實踐E、不僅揭示了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且也描述了未來社會的具體情形二、辨析題:(先判斷,后說明;每題6分,共30分)1、物質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2、有用就是真理。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4、工人為資本家勞動,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工資實際上就是“勞動的價格”。5、在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率先取得社會主義勝利,也是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三、綜合分析題:(每題15分,共30分)1、法國思想家德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列舉了當代西

31、方資本主義社會所不能解決的十大禍害。他認為,面對這十大禍害,人們只有求助于馬克思主義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簡要說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適用性。2、有人認為,在信息社會里,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xiàn)的,應當用知識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試用所學原理對該觀點進行評析。四、共產黨宣言原著學習思考題:(字數(shù)不少于400字;共20分)宣言第一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通常稱為“兩個必然”。當前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還在繼續(xù)發(fā)展,是否意味著“兩個必

32、然”的結論已經(jīng)過時?請理論了解實際談談你的看法和體會。華南理工大學2007-2008年第二學期(06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統(tǒng)考試題(B卷)一、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世界觀和方法論關系的有(    )A、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B、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C、 一定的方法體現(xiàn)著一定的世界觀D、 世界觀和方法論沒有直接了解E、 方法論就是世界觀2、實踐是指(      )。A、人們主觀的活動  

33、                         B、人們的一切運動C、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活動           D、人們適應環(huán)境的活動E、人類的道德修煉3、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基本原則的哲學基礎是(  

34、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相結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與個性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           D、矛盾發(fā)展不平衡原理E、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4、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是因為:(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xiàn)代一切沖突的萌芽B、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D、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E、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5、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xiàn)是(    )、社會意識的發(fā)展變化與社會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