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_第1頁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_第2頁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_第3頁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一、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說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指語文用于人際交流具有維持社會聯(lián)系的實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語文是個人和社會都離不開的重要工具。1、 語文是思維的工具。心理學把語言分為外部語言和內(nèi)部語言,表達出來的話叫外部語言,在心里思考但沒說出來的話叫內(nèi)部語言。人們常說的“打腹稿”就屬于內(nèi)部語言。只有人們語言能力的增強,思維也才能變得清晰、嚴密、 準確,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首先必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2、 語文是人類的交際的工具。人與人之間要交流必須用到語言,語言能表情達意,是人類相互溝通的橋梁,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 只要有社會生活就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如老師上課對學生講授,同事

2、在工作中的討論,朋友在生活中的閑談。這些都屬于交流。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們增加了知識,搜集了信息,豐富了生活, 是語文使我們的語言變得豐富多彩的。豐富的語言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語言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觀性,更能夠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說“溝通從心開始”,那么語言就是我們溝通的最好方式。3、 語文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工具。各門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要用語言文字表達,課堂上教師要用語言講解,離開語言文字, 一切學科都無從進行。蘇步青說:“語文是學習的工具,是基礎(chǔ),就像蓋樓房需要打基礎(chǔ)一樣?!敝挥姓Z文學習能力強了,才能提高思維和理解能力,才能學好其它學科。離開語文學科的基礎(chǔ),其他各門學科文化知識只能是“水中月,鏡中

3、花”。二、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人文性”這個詞在當今社會比較流行, 環(huán)境講求人文性,教育也講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簡單地說就是人與文化,它包含著情感、意志和思想觀念的內(nèi)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 唯物論認為自然之物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花就是花, 草就是草,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以身改變。而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因人而異,甚至因閱歷不同,以至心情不同都會影響你的理解,要不怎么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著名學者王國維也曾說過: “一切景語皆情語”,現(xiàn)代詩人汪國真曾說: “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 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边@一切無不反復地告訴我們語文的人文性這一特點,它打上了個

4、人深深的主觀烙印,這就使語文變得讓人琢磨不透,魅力無窮。具體講語文的人文性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1、 砥礪品德,完美人格我們的語文從很大程度上講是用一些真、善、美的東西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靈,完善他們的人格。因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要學習其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正所謂“文以載道,” 任何語言都是用文字表達一定思想內(nèi)容、觀點或見解的。語文課文對學生良實的孩子里列寧誠實知錯就改的品德,你們想錯了里方志敏清貧一生寧死不屈的堅強意志在老師的指點下, 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 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印象, “潤物細無聲”,這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從而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

5、2、 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語文學科是一座風光無限的藝術(shù)宮殿, 進入其內(nèi)會領(lǐng)略無窮情趣。 教師應(yīng)注意用美來感染學生,在平時的授課中,力求通過提示、引導、點撥,讓學生自行體會其中的美的所在。如草原、五彩池的自然景美, 威尼斯的小艇的異國風情美,在金色的海灘上中小女孩的心靈美使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 ,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激起對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一來,還何愁學生語文學不好呢?三、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guān)系。多年以來,我國語文界一直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guān)系爭論不休。首先在語文教學過程

6、中強調(diào)“工具性”,著重字、詞、句的訓練,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其后又片面強調(diào)“人文性”,忽略語文的工具作用,語文知識點不能落到實處,這都對當時語文教育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隨著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最終達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共識,這充分說明了我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靶抡n標”小組組長宗祺教授對此說: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提法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展開和實施。”就語文課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 我們無法將其割裂開。 道理很簡單, 我們在使用語文工具性這一點若能注意方式方法,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能美化生活,豐富生活。如“穿衣

7、”這一概念恐怕早已由原來的蔽體、御寒上升為一種裝飾了吧。如果說工具性是基礎(chǔ),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種升華、求美。離開了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無從談起,離開了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便會顯得晦澀,干癟,所以我們在談?wù)Z文課程時二者不可偏廢??傊?,語文學科要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語言的積累、語感的訓練和聽、說、讀、寫方面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 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位、 審美情趣、 思維品質(zhì)和思想修養(yǎng),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既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又體現(xiàn)人文性,語文課如能真正注意到這些問題,那便是我們向素質(zhì)教育邁向了一大步。二、語文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支點大家都知道,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

8、本特點。 ”它猶如硬幣的兩個面,誰也離不開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chǔ),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氣、神”之所在。離開“工具性”來談“人文性,”有舟無水,寸步難行;同樣,只有工具性,沒有人文性,有水無舟, 亦無法欣賞到“小小竹筏江中游, 悠悠青山兩岸走”的絕妙景致。 所以崔巒老師說:“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難也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那么,如何在“兩性”之間建立支點,使其“貴”而不難,保持平衡呢?我認為“語文性”可以擔此重任。何謂“語文性”?要弄清語文性,首先要說到一個概念語言。海德格爾說過,語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園,人存在于語言之中。從這一點來說, 語言在一切學科

9、中具有普遍性,但語言在所有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完全一樣的。我們語文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語文學科是從語言入手, 直指人文內(nèi)容(知識和精神),然后再回歸語言,它是一種不斷互逆的運動。而其它學科雖也是從語言出發(fā) (有的指向人文、 數(shù)理、邏輯; 有的指向哲學、 技能、 藝術(shù)等)卻并不一定要回歸語言,并不一定要經(jīng)常進行語言與人文內(nèi)容的“互逆”運動。它是單向的,不是雙向的。 這種語言與人文之間“單向”的運動特點決定了非語文學科的屬性,“雙向”運動的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的屬性。語文學科這種特有的屬性,我們稱之為“語文性” 。語文教學中尊重了“語文性”就是尊重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就是讓學生在語言人文的互逆中

10、,對話、交流、感悟、體驗、品味、積累、運用,就是讓人文性在語文工具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中體現(xiàn),就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做到得“意” ,又做到了得“言”,“意“言”兼?zhèn)?,得“意”而不忘“。言”尊重了“語文性”就能保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平衡實,現(xiàn)“兩性”的統(tǒng)一,所以,我們說“語文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最佳支點。有了這個支點,人文性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顯得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追求;是和諧的融洽,而不是牽強的相加,更不是隨意的拔高。前文中的桂林山水 教例,教師的教學始終沒有跳出語言文字這個框框, 也就是沒有從語言出發(fā)走向人文,然后再回歸語言,而是在語言文字中兜圈圈,這樣學生就不可能品味到美的文

11、字,領(lǐng)略到美的景色,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而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設(shè)計,又只是圍繞人文關(guān)懷組織、展開,也就是只從語言出發(fā)走向了人文, 卻沒有回歸語言。學生的人文關(guān)懷不是在語文工具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而是脫離了文本的空頭說教。如果教者抓住“語文性” ,由語言入手,師生共同直接地與文本反復對話,在感悟、體驗、探究、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體會到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人與地球的關(guān)系,體會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從而增強環(huán)保意識。這樣學生不僅得“意” ,而且也得“言,”工具性沒有被“淪落”,人文性也得到了重視。然而,非常遺憾的是, 長期以來,“語文性”這一概念并沒

12、有被人們真正的自覺的關(guān)注過。 跟“人文性”、“工具性”這兩個概念比較起來,“語文性”簡直無人提及。我們在各種媒體上難以搜尋到它的有關(guān)詞條??梢哉f,“語文性”的問題,偌大的語文界就一直沒有對它深入地探討過。雖說大家很少自覺地關(guān)注“語文性” ,但這并不等于“語文性”的不存在。事實上, 我相信“語文性”這個概念在不少人的意識中閃現(xiàn)過,只不過它一旦閃現(xiàn)時,人們不敢緊緊抓住它,不愿進行深入的思考,于是輕易地掐滅了“語文性”一閃的靈光,而簡單的把它跟“工具性”混為一談。 特別是在“弘揚人文性”成為當今一個最時髦話題的大背景下, 只要一提到“語文性”,一提到語言文字訓練, 一提到分析理解, 立即就會招致很多

13、媚俗者的指責, 以至于一些在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語言”的老師也羞于啟齒,不敢自衛(wèi),怕?lián)^念陳舊,落后于時代的罪名。然而, 媚俗和屈從, 只會使我們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南轅北轍。我們覺得,在一次次的紛爭中,人們簡單地把“語文性”的標簽貼在了“工具性”的瓶體上,使“工具性”泛化了?!肮ぞ咝浴狈夯腻e覺, 使無數(shù)的人失去理智, 把一切惡水潑在“工具性”身上。 其實“語文性”和“工具性”我們是斷然不能混淆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語文性”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支點,才不至于使語文教學如墻頭蘆葦,不是偏向“工具性” ,就是倒向“人文性”。只有有效的把握這個支點,語文教學才不會從一個極端(因重“訓練

14、”而肢解語言文字,破損課文形象)滑向另一個極端(因重感悟,重人文,而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空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營養(yǎng)不良”子)。三、“語文性”包容訓練談到“語文性”這個支點,似乎不能不談到“訓練”二字?;A(chǔ)教育新課程改革以來,人們對語文教學究竟要不要對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產(chǎn)生了懷疑, 有的老師問得更具體: 語文教學還能不能教學生分段、 歸納段意、 總結(jié)中心思想?因為有人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 課程標準里找不到“訓練”二字了,于是就衍生出新課程否定“訓練”,淡化知識的結(jié)論。 這是對新課程理念的一種誤解。我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形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不靠反復地運用、歷練,何以生成?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里的“百、”“千、”“萬”哪一個又少得了一個“練”字沒,有量的積累, 何談質(zhì)的升華。不訓練, 工具都沒了, 又哪來的人文?就是三維目標不是也把知識和能力作為第一目標嗎?所以語文教學不存在要不要訓練的問題,而是訓練什么, 怎么訓練的問題。我曾和老師們開過這樣一個玩笑: “訓練”本是良家女子,是那些以分數(shù)和應(yīng)試為唯一教學目標,大搞機械重復、切割解剖的人敗壞了“訓練”的名聲,而科學的、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訓練永遠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對分段、 歸納段意、 總結(jié)中心等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