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重點復習李金榮編撰_第1頁
201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重點復習李金榮編撰_第2頁
201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重點復習李金榮編撰_第3頁
201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重點復習李金榮編撰_第4頁
201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重點復習李金榮編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金榮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6月13 日星期一編撰藥學導論期末復習重點+2011版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復習重點資料由09級市場營銷(1)班的李金榮嘔心瀝血編撰而成,旨在服務本班級,造福中醫(yī)人!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期末愉快!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武漢市洪山區(qū)黃家湖西路特1號Tele金榮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導論期末復習重點09級市營(1)班 李金榮 編撰第一章 緒論一、藥學、藥學的起源和發(fā)展P2-14(重點:中國古、近、現代藥物發(fā)展P6-14)相關的幾個概念:藥物:用于治療、預防和診斷疾病的物質。中藥: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依據中醫(yī)臨床經驗用于防病、治病和預防疾病的物質。

2、化學藥:是指人類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的特殊化學品。生物藥:是指人類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的基本生物活性物質。藥品:用于預防、診斷、治療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jié)人的生理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證、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質。藥學:研究藥物的物質基礎、作用機理、毒副反應、生產加工、質量控制、臨床應用及經營管理,不斷尋找和開發(fā)創(chuàng)新藥物,維護和增進人類健康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藥學導論:系統(tǒng)介紹藥學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及相互關系,研究藥學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學生對藥學學科的認識和專業(yè)素質。第一節(jié) 藥物的萌芽時間:公元前180萬年公元前3000年1、起源于神 古希臘:阿波羅···

3、3;··醫(yī)藥之神。 中國:神農氏嘗百草2、起源于巫。 說文解字:“巫彭始作醫(yī)”;世本:巫咸為帝堯之醫(yī)。3、起源于實踐(自然觀察、治病實踐),起源于需要,與生俱來,逐步提高。第二節(jié) 古代發(fā)展時期時間:公元前3000年16世紀一、國外古代藥學發(fā)展概況(一)兩河流域及古埃及藥物發(fā)展(受巫術的影響) 蘇美爾1、兩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 米索不達米亞 載體:泥板書 漢莫拉比法典 巴比倫亞述2、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載體:埃伯斯紙草書,世界上最早的藥物治療手冊之一。載有700余種藥物和800余個處方;阿片、牛肝、硫磺、銅化物等;影響古希臘。(二)古

4、希臘與古羅馬藥學1、古希臘(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00年) 起源于神學;希波克拉底:醫(yī)學之父,將醫(yī)學和神學分離;“體液(humours)學說”:認為人體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黃膽(yellow bile)和黑膽(black bile)四種體液組成;養(yǎng)生方:多種食物的藥用功能。 醫(yī)德誓言2、古羅馬(公元前800年公元200年)受古希臘影響;迪奧斯科里德斯:西方藥物學先驅,藥物學,分五冊,載藥900種,100多種現仍使用。蓋侖:醫(yī)學家,解剖學之王;論解剖過程和論身體各部器官功能;收集植物540種、動物180種、礦物100種;發(fā)明多種制劑,創(chuàng)辦制劑作坊;蓋侖制劑:生物制劑,多

5、為膏劑。(三)古印度與古阿拉伯1、古印度(公元前1500年9世紀)產生于佛教,吠陀;阿輸吠陀:醫(yī)療之母,現代藥理學的開山鼻祖,載藥700余種;阿闥婆吠陀:記載了77種病癥,并開出了藥方;科遮羅迦:醫(yī)方集,載藥500種,八宗之祖龍樹菩薩所傳;蘇士魯塔:把700種植物藥分成37類,酒、大麻止痛;用植物治療,有吐劑、噴嚏劑、吸入劑、粉劑、軟膏劑、蒸氣浴。中國的交流:龍樹菩薩藥方、婆羅門諸師藥方,眼科用藥硫酸銅、硼砂、明礬。2、古阿拉伯(公元前700年13世紀)世界上第一個正規(guī)的藥房;阿維森納:醫(yī)學王子,醫(yī)典,記有藥物800多種;貝塔爾:藥用植物集成:記載藥物1400種,增補300種。二、中國古代藥物

6、發(fā)展1、遠古起源時期(公元前16世紀春秋時期)春秋時期 詩經:記有藥物枸杞、益母草等;山海經:124種藥物,標明產地、形狀、特點、效用或使用方法。先秦時期 五十二病方:52種疾病,250個藥方,提及藥物240種,早期辯證施藥思想。2、文字記述時期(秦漢時期隋朝)秦漢時期 神農本草經:第一部藥物專著;載藥365種,按上中下三品分類,80%以上至今仍然有效;注重藥性分別,“君、臣、佐、使”;用藥配伍禁忌;指導采藥:藥性、時間、產地、干燥、真假。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分為兩部:傷寒論、金匱要略,藥方114個,藥物80多種;給藥方定名:桂枝湯、麻黃湯、柴胡湯等;很多現代中藥、日本的漢方藥都依此書而來。魏

7、晉南北朝時期 雷公炮炙論:第一部制藥專著;本草經集注:最早采用自然屬性分類;肘后備急方:葛洪,簡單實用。3、興起階段(唐代元代)唐代:新修本草第一部藥典;海藥本草第一部中外藥物交流專著;千金要方藥王孫思邈;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洗冤錄:宋慈,毒藥解救方法;證類本草: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本草學專著。4、完善階段(明代鴉片戰(zhàn)爭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收藏藥物最多,52卷,載藥1892種,其中礦物學355種、植物藥1094種、動物藥443種;流傳最廣:中、日、法、英、德、俄。第三節(jié) 近代藥學發(fā)展一、近代藥學相關學科的發(fā)展1、近代化學的發(fā)展:原子分子學說,元素周期表,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分析

8、化學。2、近代生物學的發(fā)展:林耐的動植物分類系統(tǒng)與命名方法。3、近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微生物學與細菌學。二、近代藥學的發(fā)展(17世紀19世紀)1、藥學進步:冶金術、化學向藥學轉移。2、藥理學形成:大量生物堿被提取出來,研究了它們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確定作用部位,德國使米德堡創(chuàng)辦(實驗病理學與藥理學學報)。3、化學合成藥:手術麻醉藥(乙醚等)、消毒劑(苯酚、漂白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解熱鎮(zhèn)痛藥(撲熱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第四節(jié) 現代藥學的發(fā)展20世紀100年的藥物發(fā)展,表現為藥物治療的三次重心轉移和飛躍。1、第一次飛躍(1)時期: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2)發(fā)展重心:針對各種感染性疾?。?/p>

9、(3)標志:磺胺藥,抗生素的發(fā)現與大量生產使用;(4)疫苗的使用(卡介苗、小兒麻痹疫苗、麻疹疫苗等)。2、第二次飛躍(1)時期:20世紀60年代開始;(2)發(fā)展重心:各種非感性疾??;(3)標志:受體拮抗劑、酶抑制劑,-腎上腺素拮抗劑普奈洛爾、H2 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3、第三次飛躍(1)時期:20世紀70年代開始;(2)發(fā)展重心:針對各種疑難病癥,遺傳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的生物技術藥物;(3)標志:人生長激素、胰島素、干擾素等。二、我國醫(yī)藥行業(yè)的現狀和未來P29-31(重點:四大熱點方向P29-31)1、我國藥學發(fā)展狀況(1)各國藥學科學的綜合水平分為四個層次:A、具有系統(tǒng)地創(chuàng)新新藥能力的國家與地

10、區(qū),有不斷開發(fā)的專利藥品,能主導世界醫(yī)藥市場。美、日、英、德、法、瑞士、意大利等;B、創(chuàng)新新藥能力不強,但具有很強的仿制能力和原料藥生產規(guī)模的國家和地區(qū)。俄、印、中、巴、西、韓等;C、制劑力量強,原料藥生產能力弱的國家。新、澳、奧等;D、原料、制劑生產能力均較弱的國家。(2)現狀:我國屬第二層次的制藥國家,但創(chuàng)新新藥能力過弱,目前我們擁有知識產權的化學藥品僅為20余種,97%的化學藥品均為仿制;制劑劑型品種不少,但高技術含量的緩控釋藥物制劑、定位釋放的靶向制劑、蛋白質、多肽類生物大分子給藥劑型以及新劑型的藥物輔料研究與生產均處于較低水平。(3)差距:我國要學科學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基礎科學,尤其是

11、分子生物學、醫(yī)學基礎研究上存在差距;科技人才,人員數量與質量的巨大差異制約了我國藥學科學的發(fā)展;藥學科技經費,與發(fā)達國家存在的差異更大。2、我國藥學發(fā)展戰(zhàn)略與策略(1)國家醫(yī)藥主管部門實施五大戰(zhàn)略型轉變(1998年)新藥開發(fā)從仿制向仿制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戰(zhàn)略型轉變;市場結構從單純國內市場向國內與國際市場并舉的戰(zhàn)略型轉變;工業(yè)結構從單純原料藥向原料藥和制劑并舉的戰(zhàn)略轉變;技術結構從單純合成制藥向合成制藥與生物制藥并舉的戰(zhàn)略轉變;企業(yè)規(guī)模結構從分散向集中的戰(zhàn)略轉變。(2)科技部、國經委、國中局聯(lián)合提出九大建設目標和任務(2002年)努力提高化學藥物的研制水平,加快產品結構的更新;大力發(fā)展中藥研究開發(fā)和生

12、產技術,加速中藥現代化;積極發(fā)展生物制藥技術,推動醫(yī)藥產業(yè)結構調整;研制開發(fā)國內急需的醫(yī)療器械,提高醫(yī)療技術水平;提高制藥裝備和藥品包裝的技術水平; (僅作了解)加快醫(yī)藥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加強醫(yī)藥科學技術人才培養(yǎng);加強醫(yī)藥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3)我國藥學發(fā)展的四大熱點方向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巴耆轮啤⒎聞?chuàng)結合、自主創(chuàng)新”三步走戰(zhàn)略。中藥現代化研究。中藥現代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為: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標準化建設、基礎理論研究、中藥現代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為: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標準化建設、基礎理論研究、中藥產品創(chuàng)新、優(yōu)勢產業(yè)培育、中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 中藥現代化目標之一-現代科技要在

13、中藥領域廣泛應用;目標之二-中成藥在國際市場占有率要大幅提高。生物制藥技術研究。以基因工程制藥為主的新興生物制藥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生物制藥技術研究的發(fā)展方向(6個)。藥物新劑型研究。開發(fā)應用具有高度特異性的給藥系統(tǒng)。(五個方面P31)第二章 生藥學一、生藥學P33生藥學:是鑒定和研究生藥的品種與質量,制定生藥的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一門學科。生藥學的任務P34(1)鑒定生藥的真?zhèn)蝺?yōu)劣,確保生藥的質量;(2)考證和整理生藥的品種;(3)研究和制定生藥的質量標準;(4)尋找和擴大新藥源;(5)研究和開發(fā)現代中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簡答題)二、生藥學的分類P35生藥的分類方法(六種):1、按藥用

14、部位分類法 植物藥 根類、根莖類、皮類、莖木類、葉類、 動物藥 花類、果實類、種子類、全草類等 礦物藥2、按化學成分分類,按生藥中所含主要化學成分或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學類別來分類。3、按自然系統(tǒng)分類法,按生藥的原植(動)物在分類學上的位置和親緣關系,以門、綱、目、科、屬和種分類排列。4、按中醫(yī)功效或藥理作用來分類:中醫(yī)療效,解表藥、清熱藥、補益藥等;藥理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生藥、作用于呼吸系統(tǒng)的生藥等。5、按生藥中文名的字母順序或筆劃來分類。6、其他分類法,上中下品分類法,自然屬性分類法等。三、生藥的主要化學成分P361、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分為單糖類、低聚糖

15、類和多糖類。2、苷類(glycosides),又稱甙(dai)、配糖體或糖雜體(heteroside),分為O-苷、S-苷、N-苷和C-苷等類型。O-苷在自然界存在最多。3、香豆素類(coumarins),為順式鄰羥(qiang)基桂皮酸的內酯,具特殊香味。分為簡單香豆素、呋(fu)喃香豆素、吡(bi)喃香豆素和其他類型香豆素之分。4、黃酮類(flavonoids)是一類存在于天然界的、具有兩個芳香環(huán)的具C6-C3-C6基本骨架的一類化合物的總稱,多具黃色。主要分布于雙子葉植物內。 5、鞣質類(tannins),又稱單寧,是存在于植物體內的一類結構比較復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分為水解鞣質和縮合鞣

16、質。6、揮發(fā)油類(volatile oils)又稱精油,是一類在常溫下能揮發(fā)的、可隨水蒸氣蒸餾的、與水不相混溶的油狀液體的總稱。多具芳香味。7、萜(tie)類(terpenes),是一類天然的烴(ting)類化合物,其分子中具有異戊二烯的基本單位。8、生物堿類(alkaloids),是一類主要存在于植物界的大多數具有顯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的堿性化合物。9、脂類(lipids),廣泛分布于生物體內,分為簡單油脂和復合油脂兩類。10、有機酸類(organic acid),是具有羧(suo)基的化合物(不包含氨基酸),廣泛存在于植物體的各部位,果實中多見。常見有機酸有脂肪族有機酸、芳香族有機酸和萜類有機

17、酸。大多以鹽形式存在。11、植物色素類(phytochromes),有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類。脂溶性色素多為四萜類衍生物,水溶性色素主要為花青素類。12、樹脂類(resins),是植物正常生長分泌的一類化合物,常與揮發(fā)油、樹膠和有機酸等混合存在。樹脂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13、無機成分(inorganic constituents)生藥中所含無機元素可彌補和調節(jié)人體中某些元素的不足,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植物中的無機元素以鹽的形式存在,具有特殊形態(tài),是生藥鑒定的重要依據。四、我國生藥質量控制主要依據的三級標準P37-38一級為國家藥典標準;二級為局(部)頒標準;三級為地方標準。(1)國家藥典

1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是我國控制藥品質量的標準,收載使用較廣、療效較好的藥品。分為三部。(2)局(部)頒標準 是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頒發(fā)的藥品標準的簡稱,此標準是藥典的補充標準。(3)地方標準 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局)審批的藥品標準即地方標準,僅具有地區(qū)性約束力。五、生藥鑒定的四大方法P38生藥鑒定,就是依據國家藥品標準和地方藥品標準,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生藥進行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yōu)良的檢定。原植(動)物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 傳統(tǒng)生藥真?zhèn)舞b定手段理化鑒定a.纖維化學反應 b.測物理常數c.微量升華法d.熒光分析e.分光光度法f.色譜法生物檢定計算機輔助鑒定D

19、NA鑒定 現代科技鑒定手段指紋圖譜鑒定六、生藥生產的環(huán)節(jié)(采收、加工、貯藏和炮制)P411、生藥的生產包括采收、加工、貯藏和炮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1)生藥的采收P41生藥的合理采收,最重要的是確定最佳采收期,即有效成分的含量高而藥用部位的產量也相對較高的時期。最佳采收期的幾種情況:有效成分的含量有顯著的高峰期而藥用部分產量變化不顯著,則取含量高峰期為最佳采收期;若有效成分含量的高峰期與藥用部分產量的高峰期不一致時,則取有效成分的總含量最大值為最佳采收期(有效成分總含量藥用部分單產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若多種因素影響生藥的質量,則需對其個指標綜合分析,確定最佳采收期。 生藥采收的一般原

20、則:葉類和全草:應在植物生長最旺盛時,或在花蕾時或在花盛開而果實種子尚未成熟是采收;果實和種子:果實應在已成熟或將成熟時采收,少數用未成熟的果實,如枳實等。種子多在完全成熟后采收;根和根莖類:一般宜在植物生長停止,花葉萎謝的休眠期,或在春季發(fā)芽前采集。(2)生藥的加工 不同的藥用部位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根和根莖類:采挖后挑選、洗凈、去毛須、立即干燥;皮類生藥:采收后修切成一定大小后曬干,或加工成筒狀;葉類和草類生藥:含揮發(fā)油較多的,采后于通風處陰干;草類:一般捆扎成一定重量或體積后干燥;果實類生藥:一般采后直接干燥;種子類生藥:直接采收種子干燥;花類生藥:直接曬干或烘干。(3)生藥的干燥P42常

21、用干燥方法:陽干法、陰干法、烘干法、遠紅外干燥和微波干燥。陽干法:即將生藥直接置于陽光下曬干,主要適用于肉質根類;陰干法:是將生藥置于陰涼通風處,使水分自然散發(fā),主要適用于芳香性花類、葉類、草類生藥;烘干法,可替代上述兩種方法,不受天氣的限制,但干燥溫度應隨所含成分而不同;遠紅外加熱技術:是將電能轉變?yōu)?5500m區(qū)域的紅外線即遠紅外線輻射出去,而使物體干燥。(4)生藥的貯藏 防蟲 害蟲的一般生長條件為溫度在16-35之間,相對濕度在70%以上,生藥中含水量11%以上;防蟲的主要方法物理法、化學法和“藥材同放法”。物理法:太陽暴曬、烘烤;低溫冷藏密封法等?;瘜W法:低劑量的磷化鋁熏蒸,采用低毒高

22、敏的新殺蟲劑。防霉 發(fā)霉即真菌在藥材表面或內部的滋生現象。預防藥材霉爛的最徹底方法,主要是使霉菌在藥材上不能生長,即控制庫房濕度在65%-70%左右,藥材含水量在15%以下。防變色 色澤是藥材品質的標志之一,干燥、避光、冷藏等手段可有效防止藥材變色。防泛油 泛油是指含脂肪油藥材的油質泛于藥材的表面,以及某些含糖質的藥材浸潮、變色后表面泛出油樣物質。防止“泛油”的主要方法是避光和冷藏。貯藏技術的應用 傳統(tǒng)貯藏手段之外有,真空包裝、應用除氧劑、氣調貯藏、核輻射滅菌。(5)生藥的炮制P43生藥炮制的目的P43 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刺激性或其他不良反應,保證臨床用藥安全;轉變藥性,適應臨床需要,即轉

23、變藥物“四氣五味”,制其太過,扶其不足,或轉變藥物的升降沉浮或歸經;利于藥物的貯藏,是有效成分不被破壞;對于礦物藥、貝殼藥和種皮堅韌的種子藥,炮制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調配制劑;對動物藥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藥物,可經過炮制達到矯臭矯味,利于服用的目的;去除雜質。七、生藥學的發(fā)展趨勢P451、生藥鑒定正向著超微層次和分子水平深入;2、更加科學地揭示影響生藥品質的各種因素;3、生要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為可能;4、藥材道地性的本質正在被揭示;5、生藥新資源的開發(fā)有了良好基礎;6、生藥質量標準的規(guī)范化研究正在深入。第三章 藥物化學一、決定藥物藥效的主要因素P48(1)一是藥物必須以一定的濃度到達作用部

24、位,才能產生應有的藥效。(2)二是在作用部位,藥物與受體相互作用,形成復合物,通過復合物產生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的變化而顯現藥效。二、常見的有機藥物化學結構修飾方法P52-531、選擇藥物修飾方法的原則:保證和提高藥物的生物有效性、不增大藥物的毒副反應、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同時兼顧原料來源、成本、劑型需要以及產業(yè)化程度。2、常見藥物修飾途徑和方法:(1)成鹽修飾 A、常見的鹽類藥物類型有六種(僅作了解P52) B、選擇成鹽試劑一般遵循的原則:生成的鹽類修飾物應具有較好的藥理作用;修飾后生成的鹽類藥物應有適宜的pH,盡可能與血液的pH相當,為中性或接近中性;應根據成鹽修飾目的,選擇適當的試劑以形成具

25、有良好溶解性的鹽類;生成的鹽類產物應具有較低的吸潮性和較高的穩(wěn)定性;選擇的成鹽試劑應具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生成的鹽容易結晶、收率高的特點;(2)成脂修飾 為提高某些藥物的穩(wěn)定性或減少不良反應,可將分子結構中的羧基或烴基修飾成脂。常見的羧基修飾有做成甲醇、乙醇脂或酚脂等;(3)成酰胺修飾 將含有羧基或氨基的藥物修飾成酰胺,有助于改善藥物的溶解性能,降低藥物刺激性等毒副反應,以適應制劑和臨床用藥的要求;(4)其他特殊修飾。三、先導化合物及其發(fā)掘途徑P54-551、先導化合物:又稱模型化合物,是通過各種途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種生物活性的化學結構。2、先導化合物的發(fā)掘途徑:(1)隨機篩選與意外發(fā)現獲得

26、先導化合物;(2)天然生物活性物質;(3)以生物化學為基礎發(fā)現先導化合物;(4)由藥物的臨床不良反應觀察發(fā)掘先導化合物;(5)從生物轉化發(fā)掘先導化合物;(6)組合化學的方法產生先導化合物;(7)基于生物大分子結構和作用機制設計先導化合物。四、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方法P551、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即對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和改造的過程。2、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方法 是根據先導化合物結構的復雜程度和欲達到的目的而定的。一般是將結構較復雜的先導化合物解體成小片分子,即設計剖裂物;將分子大小適中的化合物仿效原化合物的結構,設計其類似物;或將兩個相同或不同活性的分子綴合在一起,形成孿生藥物或拼合物等。(1)一般先

27、導化合物優(yōu)化的方法;(6個,僅作了解)(2)設計孿生優(yōu)化 孿藥是兩個相同或不同的先導物或藥物經共價鍵連接,綴合成的新的分子。(3)前藥設計方式優(yōu)化 前藥,是將一種在體外實驗活性高而在體內試驗時活性弱的化合物與某種無毒性化合物(轉運基團)相連結,做成的新化學實體。(4)設計軟藥方式的優(yōu)化 軟藥(soft drug)是指一類本身有治療作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當在體內起作用后,經已預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謝作用,轉變成無活性和無毒性的化合物。設計軟藥的目的,是希望藥物起效后,即刻經簡單的代謝轉變成無活性和無毒性的物質,以減少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指數和安全性。五、合理藥物設計的新方法(以受體、酶、

28、離子通道、核酸為靶點的新藥設計)P57-581、合理藥物設計 新藥研究的主要方向已趨向于依據生命科學研究中所揭示的酶、受體離子通道、核酸等潛在的藥物作用靶點,參考其內源性配體或天然底物的化學結構特征來設計藥物分子,以發(fā)現選擇性的作用于靶點、具有活性強、選擇性好、不良反應小的新藥合理藥物設計。(1)以受體為設計靶點,導致了幾百種具有高度選擇性和特異性的受體新藥問世;(2)以酶為設計靶點的治療藥物取得了可喜成就;(3)以離子通道為設計靶點,離子通道類似于活化酶,參與調節(jié)多種生理功能;(4)以核酸為設計靶點的新藥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應用現代生物技術設計新藥 現代生物技術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

29、、發(fā)酵工程和酶工程為主體,它為大量新型藥物的發(fā)掘開辟了一條新的重要途徑。3、組合化學技術 (combinatorial chemistry)是將一些基本的小分子(構造磚塊)通過化學或生物合成的程序將這些構造磚塊系統(tǒng)地裝配成不同的組合,建立化學分子庫。第四章 天然藥物化學一、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1、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原理以及提取方法P65-66(1)溶劑提取法 最普遍的方法,是根據提取成分具有的溶解性能,選用合適的溶劑和方法進行1>溶劑 按極性不同溶劑可分為非極性溶劑、中等極性溶劑和極性溶劑三類。溶劑極性由弱到強為,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

30、;氯仿<乙醚<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選擇溶劑可依據“相似相溶”原理,要點:能充分地提取所需成分、沸點適中、易回收、安全低毒。水作為溶劑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對藥材細胞穿透力強,是價廉易得、使用安全的溶劑;缺點:易霉變、沸點高、無揮發(fā)性和濃縮費時等。親水性溶劑,即能與水相混溶的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丙酮等。優(yōu)點,對藥材細胞穿透力強,對天然藥物中各類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率高,提取成分較全面,溶劑回收方便;缺點:易燃,有一定毒性和價格較貴。親脂性有機溶劑,即與水不能混溶的溶劑,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優(yōu)點:選擇性高,提取成分范圍較小

31、,揮發(fā)性強,易回收;缺點:毒性大、易燃、價格貴,對提取設備要求高,不易穿透藥材組織,提取時間長,溶劑用量大等。2>提取方法 煎煮法,是將藥材粗粉加水煮沸進行提取。優(yōu)點:方法簡便,大部分成分能不同程度地被提出;缺點:不宜于揮發(fā)性成分及加熱易被破壞成分的提取。浸漬法,是將中藥粗粉裝在適當容器中,加入水或稀醇浸漬藥材,反復幾次進行提取。優(yōu)點:不用加熱,適用于遇熱易破壞、易揮發(fā)成分的提?。蝗秉c:提取時間長、效率不高。滲濾法,是將藥材粗粉裝入滲濾桶中,用水或醇作溶劑,于上端不斷添加溶劑,下口流出提取液(滲濾液)進行提取。優(yōu)點:因隨時保持一定濃度差,提取效率較高?;亓魈崛?,采用有機溶劑,用回流裝置,

32、于水浴中加熱回流進行提取。優(yōu)點:提取效率較高;缺點:受熱已被破壞的成分不適宜。連續(xù)回流提取法,可彌補回流法溶劑用量大、操作繁瑣和提取效率低的不足。但需一定設備條件。3>影響溶劑提取法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溶劑與方法(主要);藥材的粉碎粒度、提取溫度及時間等(次要)。(2)水蒸氣蒸餾法 用于提取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難溶于水的成分(有揮發(fā)性的成分,揮發(fā)油等)。2、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方法P67-68(1)溶劑法 酸堿溶劑法;溶劑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兩相溶劑中分配系數差進行分離純化的方法。(2)沉淀法 是基于有些天然藥物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試劑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試劑改變某些成

33、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種分離方法。前提:欲沉淀所需成分時,沉淀反應必須是可逆的。常見沉淀法有:鉛鹽沉淀法、分級沉淀法。(3)色譜分離法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兩相中吸附、分配及其親和力的差異進行分離的方法。特點:分離效率高,易獲得純品。色譜法按原理分,有吸附色譜、化學吸附色譜、分配色譜、分子篩色譜和離子交換色譜等;按色譜場所分,有柱色譜、紙色譜和薄層色譜等。柱色譜法聚酰胺色譜 交換溶液酸堿度大小的影響色譜分離法 離子交換色譜法 影響因素 凝膠過濾色譜 交換樹脂規(guī)格的影響二、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結構鑒定方法P69-711、結構鑒定的一般程序:確定純度,測定物理常數,確定分子量、分

34、子式,波譜分析,確定結構式,必要時進行人工合成確認。2、鑒定方法 (1)紫外光譜,測定范圍:200-600nm的紫外可見光區(qū);原理:基于分子中的電子可因光照射由基態(tài)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而產生紫外吸收。(2)紅外光譜,測定范圍:通常在4000-625cm 的紅外光區(qū);原理:基于分子中價鍵可因紅外光照射產生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而產生紅外吸收;優(yōu)點:快速可靠、操作簡便、樣品用量少和不破壞樣品等。(3)核磁共振,是在磁場的作用下,以射頻進行照射,由具有磁矩的原子核產生能級躍遷而獲得共振信號。氫核磁共振 a、化學位移b、峰面積c、偶合常數d、復雜氫譜的簡化碳核磁共振 a、質子噪音去偶b、片偏共振去偶c、選擇氫核去

35、偶d、無畸變極化轉移增益法二維核磁共振(4)質譜,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的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種離子,按其質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圖譜。原理:化合物在質譜儀中氣化,氣態(tài)分子受一定能量的沖擊,失去電子,生成陽離子,而后在穩(wěn)定磁場中按質荷比(m/z)順序進行分離,通過檢測器而記錄的圖譜。第五章 藥理學(此章由田先翔授課,為16個學時,乃重中之重也,考試分值幾近50分之高)一、藥理學的基本概念及藥物作用的二重性P76、P781、藥理學:研究藥物與機體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的一門學科。2、二重性:藥物作用的二重性指藥物既有治療作用又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二、藥物作用的不良反應(5個)P78(

36、1)副反應: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無關的不適反應。原因:藥物的選擇性低,作用廣泛。注意:隨著治療目的的改變,副反應可能成為治療作用。(2)毒性反應:指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急性毒性:因服用劑量過大而立即出現的毒性反應;慢性毒性:因長期用藥后逐漸發(fā)生的毒性;【三致毒性(即致癌、致突變和致畸)也屬慢性毒性反應】(3)變態(tài)反應:指機體受到藥物刺激發(fā)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引起生理功能的障礙或組織損傷。(通常與劑量無關)(4)繼發(fā)效應:是由于藥物的治療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稱治療矛盾。(5)后遺效應:即停藥后血藥濃度已經降到最低有效濃度以下仍然殘存的生物效應。三、藥物量反應與質反應的

37、劑量-效應關系P801、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藥理效應的最小劑量(或濃度)。 2、出現療效的最大劑量稱極量。3、最小中毒量:出現中毒癥狀的最小劑量。 4、效能:藥物達到的最大效應時藥效不再增加。(注意:臨床上的常用治療量應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不得超過極量,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性。)5、治療指數:是一個常用來估計藥物安全性的數值,治療指數越大,藥物越安全。治療指數(TI)=半數致死量LD50/半數有效量ED506、安全指數=最小中毒量LD50/最大治療量ED957、安全界限=(LD1-ED99)/ED99×100%8、半數有效量(ED50):使一半的實驗對象有效(治療效果)的劑量。

38、9、半數致死量(LD50):使一半的實驗對象死亡的劑量。10、首過效應:口服給藥時,某些藥物在腸道或(和)肝臟被破壞,使之進入體循環(huán)的量減少的現象。四、常用藥物藥理P83-941、傳出神經系統(tǒng)藥物P83-84 (1)擬膽堿藥(2)抗膽堿藥(3)擬腎上腺素藥 受體激動劑、受體激動劑,如腎上腺素,主要作用:興奮心臟,收縮皮膚黏膜血管和內臟血管,擴張骨骼肌血管、升高血壓,有利于機體活動和應激狀態(tài),可擴張支氣管。受體激動劑(4)抗腎上腺素藥,是一類能阻斷腎上腺素受體從而拮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或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作用的藥物。受體阻斷劑;受體阻斷劑。2、抗高血壓藥P89抗高血壓藥的降血壓原理:可抑制交

39、感神經的不同部位,或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夸張血管而發(fā)揮降血壓作用??垢哐獕核幇醋饔貌课缓妥饔脵C制分為8類:主要作用于中樞部位的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神經節(jié)阻斷劑,如美加明,通過阻斷神經節(jié)而產生降壓作用,但不良反應多,僅用于高血壓危象的治療;影響去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藥,如利血平和胍乙啶;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如哌唑嗪和普萘洛爾;血管擴張藥,如肼苯噠嗪,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適用于中度高血壓,但長期使用會引起全身性紅斑狼瘡樣綜合征;鈣拮抗劑,抑制細胞外鈣內流,可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壓,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利尿藥,以噻嗪類為主,如氫氯噻嗪,不僅因促進血容量的排出而降壓,長期

40、使用還可使血管張力降低,血壓下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使該系統(tǒng)中的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水平降低,血容量減少,血壓下降,適用于原發(fā)性及腎性高血壓。 (注:很有可能考論述題)3、氨基苷類抗生素P92氨基苷類抗生素是由二個或三個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組成。包括天然的鏈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觀霉素、西索米星、小諾米星等和人工半合成的阿米卡星、萘替米星等。第六章 藥劑學一、藥劑學的基本概念及劑型種類P951、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處方設計、基本理論、制劑工藝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技術學科。2、藥物劑型:指藥物經過加工后制成適合于預防、治療和診

41、斷疾病的用的形式,簡稱劑型。3、劑型種類:包括膠囊劑、片劑、注射劑、軟膏劑、浸出制劑、氣霧劑、栓劑等常規(guī)劑型,也包括緩控釋制劑和靶向制劑等新劑型。二、藥劑學的主要任務P98-99研究藥劑學的基本理論;開發(fā)新劑型和新輔料;研究和開發(fā)制劑的新機械和新設備;開發(fā)新中藥制劑;研究開發(fā)新技術。三、常見的藥物劑型P101-104(一)口服固體制劑片劑;膠囊劑;丸劑;散劑;顆粒劑。(二)口服液體制劑口服真溶液型制劑;口服混懸液型制劑;口服乳劑??偫?(三)注射給藥制劑(四)黏膜與經皮給藥制劑(五)其他吸入制劑、洗劑、搽劑、埋植劑等。1、片劑 (1)含義:是指藥物經加工壓制而成的片狀制劑。(2)片劑的特點和質

42、量要求 優(yōu)點:劑量準確、應用方便;生產過程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成本較低,貯存攜帶方便;性能穩(wěn)定。 質量要求:硬度適中、色澤均勻、光潔美麗、含量準確、重量差異小、崩解或溶出符合藥典要求和衛(wèi)生學的要求。2、膠囊劑 (1)含義:指將藥物盛裝于硬質空膠囊或具有彈性的軟質膠囊中制成的固體制劑。分為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和腸溶膠囊劑。(2)膠囊劑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特點:整潔、美觀、容易吞服,可掩蓋藥物的不良嗅味和減小藥物的刺激性,制備時不需粘合劑和壓力,在胃腸液中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光和熱不穩(wěn)定藥物的穩(wěn)定性,可達到緩釋效果。 適用范圍:水溶液、乙醇溶液,風化性藥物、吸濕性強的藥物以及易溶性的

43、刺激性藥物不宜制成膠囊劑。3、混懸液型制劑,指難溶性固體藥物以微粒狀態(tài)分散在分散介質中形成的非均相液體制劑。4、乳劑,是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組成的非均相分散體系,其中一種液體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種則是與水不相溶的有機液體,統(tǒng)稱為“油”。乳劑分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乳劑。5、注射劑的特點:無菌;無熱原;澄明度高;安全性良好;有一定的滲透壓,且與血漿的滲透相等或接近;pH值與血液相等或相近,一般在4-9范圍內;有一定的物理穩(wěn)定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可能會產生一定降解物質。6、經皮給藥制劑的優(yōu)點P107避免了口服給藥可能發(fā)生的肝臟首過作用及腸胃滅活,提高治療效果;維持恒定的血藥濃度或藥理效應

44、,增強了治療效果,減少了不良反應;延長了作用時間,減少用藥次數,增強患者用藥順應性;患者可自主用藥,相對減少患者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如首過效應強及腸胃刺激性大的作用。 (注:可能考簡答題)7、透皮給藥系統(tǒng):是通過皮膚給藥維持體內穩(wěn)定和長時間有效血藥濃度和治療作用的緩控釋系統(tǒng)。第七章 藥物分析學一、藥物分析學的基本概念及任務P112、P1131、藥物分析學:是一門研究與改進藥品質量控制方法的“方法學科”。2、藥物分析學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和有效。其常規(guī)工作內容:對藥品進行嚴格的質量監(jiān)督和檢驗。二、中國藥典的相關知識點P113-114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ChP),是國

45、家監(jiān)督管理藥品質量的法定技術標準。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具有療效確切、生產工藝成熟、產品質量穩(wěn)定可控的特點。2、我國已經先后出版了九版藥典,即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3、中國藥典的內容有凡例、正文、附錄和索引四部分。三、我國藥品質量管理規(guī)范P114-1151、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2、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3、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 Supplying Practice,GSP) “ 4G”4、

46、藥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四、藥品檢驗工作的基本內容P115-1171、藥品檢驗工作的基本程序:采樣、性狀檢查、鑒別試驗、限度檢查、含量測定、寫出檢驗報告。2、重要概念 (1)鑒別:是依據藥物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進行某些化學反應、測定某些光譜或色譜特征,來判斷藥品的真?zhèn)?。?)一般雜質:是指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并在大多數藥物的生產過程中易于引入的雜質。(3)特殊雜質:是指在某一藥物的生產過程和貯存期間,由于其生產工藝和理化性質而引入的該藥物所特有的雜質。(4)專屬性: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

47、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5)精密度:指在規(guī)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試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五、制訂藥品質量標準的原則P1171、安全有效性 2、先進性 3、針對性 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充分體現“安全有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不斷完善”的原則,使標準能起到提高藥品質量、保證擇優(yōu)發(fā)展和促進對外貿易的作用。第八章 生物制藥一、基因工程的含義及其研究內容P1311、定義:基因工程是指在體外將核算分子插入病毒、質?;蚱渌d體分子,構成遺傳物質的新組合,并使之參入到原先沒有這類分子的寄主細胞內,而能持續(xù)穩(wěn)定地繁殖,并通過工程化為人類提供有用的產品及服務的技術。

48、 基因工程的目的:通過優(yōu)良性狀相關基因的重組,獲得具有高度應用價值的新物種。2、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驟 (1)從復雜的生物有機體基因組中,經過酶切消化或PCR擴增等步驟,分離出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在體外,將帶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連接到能夠自我復制的并具有選擇記號的載體分子上,形成重組DNA分子。(3)將重組DNA分子轉移到適當的受體細胞(寄主細胞),并與之一起增殖。(4)從大量的細胞繁殖群體中,篩選出獲得了重組DNA分子的受體細胞克隆。(5)從這些篩選出來的受體細胞克隆,提取出已經得到擴增的目的的基因,供進一步分析研究使用。(6)將目的基因克隆到表達載體上,導入寄主細胞,使之在新

49、的遺傳背景下實現功能表達,產生人類所需要的物質。 (簡答題)二、發(fā)酵工程P133-1341、基本含義:發(fā)酵工程是一門利用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活動來生產各種有用物質的工程技術,它以培養(yǎng)微生物為主,又稱生物工程。2、發(fā)酵工程的內容 (1)主要內容:生產菌種的選育、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與控制、反應器的設計及產物的分離、提取與精制等。(2)五種發(fā)酵類型:微生物菌體發(fā)酵、微生物酶發(fā)酵、微生物代謝產物(包括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發(fā)酵、微生物的轉化發(fā)酵和生物工程細胞的發(fā)酵。3、發(fā)酵工程的特點 發(fā)酵過程以生物體的自動調節(jié)方式進行,數十個反應過程能夠像單一反應一樣,在發(fā)酵設備中一次完成。反應通常在常溫常壓下進行,

50、條件溫和,能耗少,設備較簡單。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為主,可以是農副產品、工業(yè)廢水或可再生資源(植物秸稈、木屑等)。容易生產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選擇地在復雜化合物的特定部位進行氧化、還原、官能團引入等反應。發(fā)酵過程中需要防止雜菌污染,設備需要進行嚴格地沖洗、滅菌,空氣需要過濾等。 (簡答題)三、細胞工程P1351、細胞工程包括植物細胞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2、細胞工程:就是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以細胞為基本單位,在體外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繁殖,或人為地使細胞某些生物學特性按人們的意愿發(fā)生改變,從而達到改良生物品種和創(chuàng)造新品種,加速繁育動、植物個體,或獲得某種有用物質的過程

51、。四、酶工程P1351、定義:酶工程是利用酶、細胞器或細胞所具有的特異催化功能,或對酶進行修飾改造,并借助生物反應器和工藝過程來生產人類所需產品的一項技術。2、內容:包括酶的固定化、細胞的固定化、酶的修飾改造及酶反應器的設計等技術。3、酶是生物催化劑,它是生命活動的產物,又是生命活動必不可缺的條件之一。4、酶的催化作用的特點:專一性強、催化效率高和反應條件溫和等。5、酶的(提取和)分離純化:是指將酶從細胞或培養(yǎng)基中取出再與雜質分開,而獲得與使用目的要求相適應的有一定純度的酶產品的過程。6、固定化酶:是指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間位置的酶,具體來說,是指經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使酶變成不易隨水流失,即運

52、動受到限制而又能發(fā)揮催化作用的酶制劑。7、生物反應器:指利用酶或生物體(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生物體外模擬生物反應而設計的裝置。五、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研究內容P142-1431、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標(或內容):是測出人體所有染色體上30億個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實施:1990年10月被譽為生命科學“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2、中國的基因組研究進展 我國于2000年4月完成了3號染色體上3000萬對堿基的框架圖的繪制工作,標志著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的測序能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我國已在少數民族基因組的保存、致病基因的分離、生物信息學以及基因組新技術開發(fā)等方面取得良好開端。建立了

53、12個少數民族733個永生細胞系,且對一些基因座位進行了比較研究;在致病基因的分離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DNA芯片、mRNA差異展示、比較基因組雜交等新技術的發(fā)展方面均取得較大成績。3、基因藥物的市場前景 (1)腫瘤治療方面。基因組研究和基因技術對于腫瘤的發(fā)病機制的探討、抗癌藥物作用靶點的確定、抗癌新藥的篩選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腦卒中的治療將越來越依靠生物制藥的發(fā)展。(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生物醫(yī)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將起到關鍵的作用。六、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篩選新化合物實體的方法與技術P145-1461、藥物作用新靶標的

54、發(fā)現 藥物作用新靶點的尋找成為當今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激烈競爭的焦點-生物芯片技術。2、新的篩選模型和篩選技術 高通量篩選技術,綜合應用自動控制的機器人,基于新的科學原理的檢測手段和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等技術。3、產生大量化合物的快速、高效新技術組合化學和組合生物催化(1)組合化學:即對含有數十萬乃至數十億個化合物的化學庫進行同步合成和篩選的方法。(2)組合化學研究領域:組合化學庫的合成、高通量篩選、化學庫編碼及解析。(3)組合生物催化:是將生物催化和組合化學結合起來,即從某一先導化合物出發(fā),用酶催化或微生物轉化方法產生化合物庫的一種新技術。第九章 中藥學一、中藥的炮制P152-1551、基本概念:中藥炮制

55、是指根據中醫(yī)藥理論,按照臨床用藥目的,以及制劑、配方、貯存的不同要求,結合藥材的自身特點,對原藥材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的制藥技術。2、中藥炮制的目的 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藥物的毒副反應,保證安全用藥;改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用范圍;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貯存和使用。 (簡答題)3、炮制的方法 修制a、純凈處理b、粉碎處理c、切制處理水制 常見方法: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鹬瞥?、炙、煅、煨水火共制蒸、煮、淬、撣 (淬:是將某些藥材加熱煅燒后快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之疏脆的方法。)二、中藥的性能P155-1591、四氣 (1)概念:四氣是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故又稱“四性”。(2)四氣的確定 藥性的確定是以用藥反應為依據,病證寒熱為基準。(3)四氣的作用 藥性寒熱只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基本傾向,并不說明藥物的具體作用。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的藥物,屬寒性或涼性;具有溫里散寒、補大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等作用的藥物,屬溫性或熱性。2、五味 (1)概念:五味是指藥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藥味,代表著藥物不同的功效和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