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_第1頁
[精]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_第2頁
[精]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_第3頁
[精]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_第4頁
[精]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北冥有魚一作者作品材料莊子(約前369 前286 ),名周,宋國蒙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他繼承并發(fā)揚 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莊子一書中。 莊子中的文章以獨特的藝術(shù)造詣絕 響于先秦諸子作品之中,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倍衷~句的翻譯(一)通假字北冥有魚“冥”同“溟”,海(二)古今異義1.怒而飛古義: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今義:憤怒;形容氣勢很盛。2. 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義:氣息,這里指風。今義:消息;休息;利息。(三)一詞多義1. 志:

2、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動詞,做記號)2. 其:不知其幾千里也(代詞,指代鯤)其恕乎(大概,表推測。副詞)3. 而:化而為鳥(表順承關(guān)系)俄而雪驟(與“俄”構(gòu)成副詞性詞組,表示時間短促,不久,一會兒) 人不知而不慍(卻,表轉(zhuǎn)折)學而時習之(然后,表順承)怒而飛(表修飾)(四)文言句式判斷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斷。翻譯為:“是”(五)成語積累1扶搖直上:指乘著風勢快速上升。形容地位、名聲、價值等迅速往上升。2鵬程萬里:形容前程遠大。(六)名句積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七)翻譯

3、課文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重點詞語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鯤(k on):大魚名。鵬:大鳥名。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垂:懸掛。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 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脊背,不知道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時,它的翅膀像 懸掛在天空的云。原文: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海運:海水運動。重點詞語: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4、。水擊:擊水,拍打水面。扌專(tu on):盤旋飛翔。去:離開。譯文:這只鳥,在海動風起時就遷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記載怪異的事物的書。齊諧中說:“當鵬鳥遷往南海時,拍打水面, 激起的浪花就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 開?!痹模阂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 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重點詞語: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是:這樣。譯文: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果。天色湛藍, 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

5、了。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1作者為什么要將鯤鵬所居之地定為“北冥”?【答案】“北冥”是特別之詞,為莊子創(chuàng)造,含義新穎,其中透露出曠遠神秘的 意味,暗示著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見,亦非人智所能測的,這種意味與鯤鵬神秘的 形象融為一體。2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答案】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 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3作者把鯤鵬的居住地定為“南冥”,目的何在?【答案】把鯤鵬的目的地“南冥”與出發(fā)地“北冥”對舉,表明鯤鵬從渺遠幽深 的極北之地遷徙至極南之地,可見其志向極遠。4作者假借齊諧之言,有什么目的?【答案】作者假

6、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鯤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 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 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5. “野馬” “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答案】“野馬”“塵埃”的運動也必須依靠氣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 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 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 “塵?!币埠? 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6. 【難點探究】鯤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答案】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怒

7、而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 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 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 “南冥” “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 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7.【難點探究】你敬佩鯤鵬嗎?談?wù)勀愕睦碛?。【答案】示例一:我敬佩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 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范仲淹、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F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

8、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四寫作特色1 在想象中夸張。如對鯤、鵬形象的描寫,“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顯現(xiàn)出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2.在想象中進行對比。作者列舉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鯤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 追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背景資料莊子視富貴榮華如敝屣,其高潔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難找到知己?;葑泳褪乔f子 的一個談得來的朋友。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 ;他們亦很博學,對于探討 知識有濃厚的

9、熱情。莊子與惠子由于基本觀點的差異, 在討論問題時,便經(jīng)?;?相抬杠,通常情況下,莊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學觀點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則在 于借惠子來抒發(fā)己意。他們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固然有距離,在學術(shù)觀念上也相對 立,但在情誼上,惠子卻是莊子的摯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這 個歷史上最有名的論辯,便是他們散步時引發(fā)的。二重點字詞句的翻譯(一)古今異義循其本古義:追溯。今義:遵守;依照;沿襲。(二)一詞多義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魚也(本來)2之:莊子往見之(代詞,可譯作“他”,指惠子)是魚之樂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子之不知魚之樂(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3全:子之不

10、知魚之樂,全矣完全,肯定(是這樣)全石以為(整個的)(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也”表判斷。2倒裝句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莊子與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四)成語積累濠梁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五)名句積累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六)翻譯課文原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重點詞語: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鯈(ti do)魚:一種白色小魚。是:這。譯文: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11、”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原文: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重點詞語:全:完全,肯定(是這樣)譯文: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 “我不 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肯定(是這樣)! ”原文: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重點詞語:循其本:追溯語題本原。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你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云者,助詞,用于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譯文: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里知道魚

12、是快樂的等等,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闭n文理解1. 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答案】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2莊子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答案】莊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采用反問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 知我”,推論“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魚”,足見莊子的機智。3莊子是如何擺脫惠子的追問的?【答案】莊子返回爭論的起點,回轉(zhuǎn)話題,偷換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機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發(fā)難。莊子的機智靈活躍然紙上。4從文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思想和性格差異是什么?【答案】惠子好辯,對于事物

13、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 缺乏美學意義 上的欣賞與關(guān)照。而莊子偏于美學上的觀賞,能從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 到輕松、閑適、愉悅,讓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5.【難點探究】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莊子為什么堅持認為魚是快樂的?【答案】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 “魚之樂”不無啟發(fā)。莊子追求“天 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莊子?齊物論),認為魚“樂”,其實也就 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樂”是理所當然的事四寫作特色1 采用對話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

14、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將這場論辯深化,顯示了精彩的詭辯藝術(shù)。2 筆法輕松,充滿機智與幽默。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的論辯,本是深奧的邏輯問題,但文章卻用輕松、閑適的筆調(diào)描述論辯過程,二人語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深受感染。雖有佳肴一 作品簡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由西漢戴圣編纂 而成,共49篇。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 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方面,其中大 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字詞句的翻譯(一)古今異義雖有嘉肴古義:即使。今義:雖然。(二)文言句式省略句學然后知不

15、足“知”后面省略代詞“自”。意為“學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三)成語積累教學相長:通過教學,不但學生得到進步,教師自己也得到提高。(四)名句積累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五)翻譯課文原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重點詞語雖:即使嘉肴:美味的菜肴。旨:味美。至:到達了極點。譯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 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原文: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重點詞語:是故:因此。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自強:自己督促自己譯

16、文:因此,學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 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別人, 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四課文理解1開頭寫嘉肴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以嘉肴喻至道,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說明“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 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通俗易懂。2.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句話有什么作用?【答案】寫出了“學”“教”之后的結(jié)果,為下面的觀點作鋪墊。3. “教學相長”該如何理解?【答案】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教使學有所增長,教人學

17、習又反過 來促進教人者知識的積累。4. 結(jié)尾引用兌命中的言論有什么作用?【答案】引用兌命中的言論,證明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使論證更有權(quán)威性。5. 【手法探究】試分析雖有嘉肴一文的論證思路。【答案】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出“雖 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論證, 最后得出“教 學相長”這個結(jié)論。四.寫作特色邏輯嚴密,有條有理,言簡意賅。文章開頭運用了設(shè)喻說理,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guān)系,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條理清晰。大道之行也一. 背景資料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昔

18、者仲尼與于蠟(祭祀名)賓,事畢,出游于觀(讀gu cn ,宮門前兩旁的建筑物) 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 (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cè),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 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 個太平盛世,所以才有這番言論。二. 字詞句的翻譯(一)通假字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二)古今異義1. 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寬闊的路。2. 男有分,女有歸古義:歸宿。今義:返回。3. 盜竊亂賊而不作“亂”的古義:造反

19、。今義: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百\”的古義:害人。今義:小偷,竊賊。4. 是謂大同古義:代詞,“這”。今義:表判斷或與“非”相對。(三)一詞多義1. 修:講信修睦(培養(yǎng))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長)2. 為: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雕刻) 天下為公(是)不必為己(為了)3能:選賢與能(才干出眾的人)能以徑寸之木(能夠)4. 分:男有分(職分,職守)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長度單位)5. 親:不獨親其親(以為親)不獨親其親(父母)6. 子:不獨子其子(以為子)不獨子其子(子女)(四)詞類活用1. 選賢與能(形容詞用作名詞,品德高尚的人)2. 故人不獨親其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3. 不獨子其子(名詞的意

20、動用法,以為子)4. 使老有所終(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5. 壯有所用(形容詞作名詞,壯年人)6. 幼有所長(形容詞作名詞,孩子)(五)文言句式1. 判斷句天下為公“為”表判斷。2. 倒裝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安赜诩骸?,介賓短語后置。(六)成語積累1. 鰥寡孤獨:泛指沒有或喪失勞動力而又無依無靠的人。例句:國家的社會保障 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鰥寡孤獨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2. 物盡其用:各種東西的功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例句:這家工廠大搞綜合利用,做 到了變廢為寶,物盡其用。3. 夜不閉戶:夜間睡覺不用關(guān)門,形容社會安定,風氣良好。例句: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這樣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

21、界了。(七)名句積累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八)翻譯課文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重點詞語: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為:是,表判斷。與:同“舉”,推舉。修:培養(yǎng)。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原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2、;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重點詞語: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第二個“親”,父母。子其子:第一個“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子;第二個“子”,子女。終:終老,終其天年。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有殘疾。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譯文: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 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 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 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的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業(yè),女 子有歸宿。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23、力氣,恨它不 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原文: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重點詞語: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亂:指造反。作:興起。閉:關(guān)(門)。謂:叫作、稱作。大同:指理想社會。譯文: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造反害人的事不會興起,所以(家家戶戶)大門不關(guān)。這叫作理想社會。三.課文理解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作講解?!窘涣鼽c撥】“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 任社會職務(wù);“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yīng)當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講求誠信, 遠離欺詐,崇尚和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