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八年級第6講-《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_第1頁
暑假新八年級第6講-《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_第2頁
暑假新八年級第6講-《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_第3頁
暑假新八年級第6講-《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_第4頁
暑假新八年級第6講-《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對3輔導講義9 / 21學科教師:輔導科目:語文學員姓名:年 級:八年級授課日期年 月日時 間A / B / C / D / E / F 段主題短文兩篇+山水小品文閱讀1、了解一些文學文化知識,積累短文兩篇中的義言實詞、虛詞、句式。學習目標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自然景觀特點,感受自然之美。3、把握山水小品文的閱讀角度和思路。教學內(nèi)容王劭獲索-、上次課后鞏固作業(yè)復習:三峽與朱元思書復習鞏固、預習作業(yè):“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壯觀豪放 的氣魄;杜甫筆下的泰山“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突出了其雄偉神奇的景觀;酈道元筆下的三峽“兩岸 連山,略

2、無闕處”盡現(xiàn)了其雄奇險拔的奇景想一想:你還能記得哪些描繪祖國山水的詩文?幡福提升一、答謝中書書復習鞏固【知識梳理】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可其奇者。亨竦作者簡介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 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jīng)擔任諸王的侍讀, 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 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 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 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 景

3、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 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npr1九1岑V ;文學常識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 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節(jié)與朱元思書、陶 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 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愉又百歸納古今異義I四時俱備(時古義:季節(jié)今義:時間)曉霧將歇(歇古義:消散今義:

4、休息)夕日欲頹(頹古義:墜落今義:消沉,委靡)古來共談(談古義:稱贊今義:談?wù)摚┮辉~多義I 一_ -夕日欲頹(將要)實是欲界 之仙都(欲界,指人間)詞類活用五色交輝 (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夕日倒頹(將要)實是朗界 之仙都(欲界,指人間)f11五色交輝(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都科.問題探究1、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2、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4、陶弘景怎樣贊賞謝靈運山水詩的成就?(引原句)5、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jié)合的景物摹寫的?6、“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

5、從哪些角度來寫的?一、填空題:鞏固練習1 .文學常識填空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O題目中的第二個“書”字的意思是2 .解釋加下劃線的字詞四時俱備(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念無與為樂者(未復有能與其3 .解釋下列各組一詞多義現(xiàn)象(1)欲:夕日欲頹(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窮其林(2)與:未復有能與其念無與為樂者(相與步中庭(選賢與能(二、課文理解題1、答謝中書書中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2、答謝中書書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靜景是文中的動景是4、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贊美之句是:5、文中感嘆世人追逐功名,無暇欣賞奇麗的山水,從而曲折的表達作者清高的句子:6

6、、“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nèi)含作者什么感情?二 記承天寺夜游復習鞏固【知識梳理】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x 1 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O都冷¥ :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 時即博通經(jīng)史,長于寫文章。宋仁宗嘉佑三年中進 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法,而招致政 敵的彈劾,借口諷刺新法的詩句,橫加“訕謗朝政” 的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一詞多義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7、)遂:遂至承天寺。(于是)至:遂至承天寺。(到)尋:尋張懷民。(尋找)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遂迷,不復得路。(終于)桃花源記寡助之至。(極點) 未果,尋病終。(不久)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桃花源記三峽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佑中舊派執(zhí) 政,蘇軾被招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 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diào)杭州。經(jīng)圣元 年,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后貶為瓊州(今 海南?。﹦e駕。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 工詩擅詞,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視百代”的稱譽。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但:古義:只是,只不過;

8、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耳: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閑人: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光景之人;今義:與事無關(guān)的人戶:古義:多指門;今義:住戶、人家念:古義:考慮,想到;今義:紀念,思念,讀蓋: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中庭:古義:院子里;今義:庭子中間。詞類活用I相與劣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特殊句式倒裝句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后置,應(yīng)為相與于中庭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后置)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判斷句蓋竹

9、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ㄆ鹋袛嘧饔茫┒伎拼▎栴}探究1、本文的構(gòu)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 C、類比象征 D、以物喻人2、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寫在作者貶官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閑”字相關(guān)。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致

10、的感覺。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說說句中的“閑”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個“閑”字的含義有哪幾點?與豺;鞏固練習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全承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行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 .文中畫線處應(yīng)填的句子是 和。2 .“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 ,“藻、苻”、是指: 此句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3 .翻譯下列句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4 . “懷民亦未寢”中“寢”的讀音是 ,意思是,成語 中有這個字,就作這個意思講。5

11、 .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例題精講】例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 閑人如吾兩人耳。9 .解釋加點詞的詞義。曉霧將歇()月色入戶()用下如積水空明()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0 .詞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問今是何世C.與:念無與為樂者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D.尋:尋張懷民尋病終11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譯文:水中藻

12、、外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12 .填空。從表達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 。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并不同。記承天寺夜游的蘇軾是受到貶謫的“ ”人,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例2:(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 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乙)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鉆金母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 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

13、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 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柳宗元鉆金母潭西小丘記)突怒偃蹇:驟注釋:魚梁:一種捕魚的設(shè)施,用石頭圍成一道阻水堰,中間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笥。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的樣子。5.解釋加點詞。(4分)(1)五色登輝(3)與其奇者(嵌(qi n)然:山勢高峻的樣子。 黑(pi ):棕熊。)(2)四國俱備()(4)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3分) 譯文:(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3分)譯文:7 .回答問題。(6分)答謝中書書 這個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點,鉆潭西小丘記

14、這個詞簡潔概括石頭的特點。(2分)兩篇文章寫景的時候運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動靜結(jié)合,乙文妙用比喻,請分別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三、山水小品文閱讀【知識梳理】兔婕1三定義古代山水小品文是我國旅游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旅游文學的濫觴。古代山水小品文是以輕快的筆調(diào)描述山水名勝,借助景物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記敘文。BnKr1I速w:文章特征(一)寫景狀物,栩栩如生我國地大物博,名勝古跡、山川景物數(shù)不勝數(shù),這為歷代文人提供了絕好的寫作對象。秀麗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華,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寶。(二)融情于景,動人心弦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優(yōu)秀的山水小品文,都是字字扣著情來描寫的。

15、寫景是山水小品文的載體,抒情是文章的靈魂。 在寫景中借景抒情才能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主旨。融情與景,用景物來抒寫心緒,也算是山水小品文的另一番景致吧。(三)托物言志,含蓄雋永有人說,中外山水小品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國文人寫景,不象外國文人習慣與到自然中尋找自我, 相反的喜歡將景物的特點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穩(wěn),水的輕靈,大地的渾厚,天空的遼遠,從而在中 國的山水小品文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文章,在描寫美麗景色的同時,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學。這無疑給山水小品文增加了許多魅力。(四)語言優(yōu)美,妙筆生花在以上這些特點之外,山水小品文諸多的語言特色也是必須提及的。如果小品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寫 的景色就是她國

16、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發(fā)的濃情就是她風姿綽約的美麗姿態(tài),蘊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氣成蘭的 優(yōu)雅氣質(zhì),那么優(yōu)美的語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伊人的得體服飾。這其中包含準確到位的 用詞、變化多樣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辭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韻絕律。onRr-1名格,:閱讀方法中國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很多。山水游記在介紹歷史、地理、文化、科學知識中給人以美的享受,抒 寫人對自然的審美感受,具有濃厚的抒情成分。(一)把握寫景、抒情和議論的關(guān)系。山水小品文因體裁本身的特點,寫景狀物是必不可少的。但無論哪篇山水游記,都不是純粹地停留在寫 景上。作家游覽山川景物、名勝古跡,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寄寓其中。

17、所謂“言為心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寫景與抒情在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而議論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負或借景說理,也是山水小品文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所以這些作品中的議論句也是我們在閱讀、分析時應(yīng)著重理解的。山水小品文中的議論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主題或深化主題的作用,也可用來抒發(fā)感情。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景、情、議足有機統(tǒng)一的。景與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時也通過議來抒發(fā)。景與議的關(guān)系則是:先寫景,后議論 (較多見);先議論后寫景;夾敘夾議。當然,有些山水小品文作品也完全不用議論。(二)把握寫實與寫虛的關(guān)系。記敘的真實性、具體性是山水小品文的基本特色。它所記敘、

18、描寫的名勝古跡、山川大澤、人情風物基 本上可以考證。人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會留下真實、可信和深刻的印象。但我們在閱讀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時,除了理解其寫實特色的一面,還應(yīng)把握其寫虛的一面。無論作家 如何忠實于現(xiàn)實的自然,只要他的作品還能稱為文學作品,就會含有或多或少的寫虛的一面。山水小品文作 品也不例外地運用想象來寫虛景。山水小品文中的“景”既是現(xiàn)實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之景。閱讀時,惟有充分 展開想象,對作品中所繪之景,所敘之事,所狀之物進行再補充、再創(chuàng)造,才能使這些作品常讀常新、獲得 裨益?!纠}精講】 例1.晚游六橋待月記袁宏道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 ,為朝煙,為夕

19、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簧(ku 1 )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 (wa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 艷冶(ye)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o ng)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 俗士道哉?梅與杏桃相次開放(鋪墊) 綠煙紅霧二十余里(正面) 歌吹粉汗羅紈艷冶(側(cè)面)春古口口 M山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夕舂夫下

20、朝日始出 朝煙嵐夕夕舂木下極其濃媚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極其濃媚10 / 21月 景記敘、描寫(基礎(chǔ))山水小品文的表達方式議論、抒情(升華)文中有大量的記敘, 描寫,描繪了西湖的景物的獨特之處。這部分為文章的基礎(chǔ),同時作者用議論和抒情表明了自己獨特的 審美,此部分為文章的精華。你能分別找出來“基礎(chǔ)”和“升 華”嗎?22 / 21“基礎(chǔ)”:“升華”:閱讀方法首先,清楚 文段所敘述 的事情:所 寫作的山水 對象其次,找到 文段所描寫 的景物:看 景物的特 點、景物的 變化。再次,注意文 段所表現(xiàn)的 人物:性格、 思想、行為、 態(tài)度、品德、 命運、影響。最后,領(lǐng)悟 文段所蘊含 的情感:對 人、事、

21、景 的態(tài)度、感 情;作者游西湖:寫作對象是西 湖一天的朝煙、夕嵐、月 下的獨特美景,用簡潔 輕快的筆墨加以描寫,寫出西湖“別是一種趣 味”的風致。由“景”入“情”作者與一般俗士迥異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悅 心境。表現(xiàn)出作者的 不與世俗同流 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 感。(1)(2)(3)(4)怎么描 的?景物特征:情感主旨:例2.記游白水巖蘇軾紹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與幼子過 游白水山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東,少 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繾 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 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俯仰度數(shù)

22、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能寐。書以付過。東坡翁。【注】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繾:歟1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其源殆可以熟.物 少北,有懸水百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3分)B.學而不思則罔D.朝而往,暮而歸(2分)折處輒為潭顧影頹然12 .選擇與“循山而.東”中的“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C.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13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雪濺雷怒,可喜可畏。14 .對選文理解和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選文雖短,卻將父子兩人一整天的游覽活動具體而真切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B .選文以時

23、間的推移、地點的轉(zhuǎn)換為順序,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C.選文善于抓住特征寫景,“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態(tài)盡出。D.蘇軾又被貶惠州后寫了本文,含蓄表達了奇山異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內(nèi)心郁悶之情?!眷柟叹毩暋坑腥桑涫汲鍪?,涓涓然冬溫而夏寒。浸 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 出為四小池,東至山麓,潴 為大池,又東注于若耶之溪 ,又東北入于湖。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 可鑒;俯視,則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書卿白野公恒來游,終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錢,有小魚,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來食 之。予早春來時方甚寒,諸水族皆隱不出

24、。至是,悉 出。又有蟲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狀如半蓮子,終日旋轉(zhuǎn)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蟲也。予 既愛 茲水之清又 愛其出 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 來依有 君子之 德焉。(選自劉基活水源記)注釋:罅(xi a)縫隙。浸:漸漸地。潴(zhu):水停積。 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紹興 市南,在若耶山下。秘書卿:秘書監(jiān)的長官。魚:即“鯽魚”。9.下列給選段中畫線句所加標點正確 的一項是()(2分)A.予,既愛茲水之清,又愛其出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來,依有君子之德焉。B.予,既愛茲水之清,又愛其出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來依,有君子之德焉。C.予既愛茲水之清,又愛其出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來依,有君子之

25、德焉。D.予既愛茲水之清,又愛其出之不窮,而能使群動咸來,依有君子之德焉。1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 分)A.旁出力四小池B.又東北入于湖C.故秘書卿白野公恒.來游D.名之曰活水源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皆一美于徐公人恒過,然后能改不能名其一處也(觀潮)(鄒忌諷齊王納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口技)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其初為渠時,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鑒。譯文:“諸水族皆隱不出”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作者喜歡活水源的理由是。(3 分)達標檢測檢測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題.(17分)云陽洞北小剛記趙垣自云陽洞口北 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樹叢生,

26、涼檄低蔭。沿港而西,竹籬映水,古屋參差。時疏雨乍過,新筍解 薛,薔薇盛開,人語不傳。惟聞山鳥喚晴,草蛙鳴動而已。村之側(cè)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鐘。壘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盤山。其峰蓋慶忌塔,之址也。峰之陽不散步,下視懸崖百尺,石壁繞池,壁如玦,池如鏡,如奩初啟然。遂徇崖而下,臨,水坐。坐甫定,忽有聲自壁內(nèi)出,各肖其人之聲。同游人相顧錯愕。始知陸士云所記小語小隱,疾語疾應(yīng),嘩然呼嘯,答響滿野,驚疑景況,語極真也。隨山東折,即港之陽 。土阜隆然起者為金祝 墓。其廟在港南小流水橋上。嗚呼,昔年血戰(zhàn)之地,今日徒見山高水深,惟留此叢祠,報賽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選自晚清文選,有刪改)

27、【注】解餐(tu 6):脫殼。慶忌塔:塔名。奩(li an):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金祝:宋朝抗 金英雄金勝、祝威的合稱。金兵攻打杭州時,兩人串軍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敵眾,英勇就義。報賽:祭祀。 勤事:盡職。8 .請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2分)其 亦 知 勤 事 之 酬 耶9 .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1)自云陽洞口北行四十步()(2)順水坐()(3)即港之陽()(4)太息而返()10 .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3分)其峰蓋慶忌塔,之址也。譯文:11 .文章第段分別從 、角度寫出了小港景色 、的特點。(4分)12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說說

28、這段文字與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檢測2: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游大林寺白居易余與河南元集虛輩(中考原題為“余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 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huán)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 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

29、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11)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日:“此地 實匡廬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游,迨(14)今垂二十年,寂寞無繼者。嗟呼, 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樂天序。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選注釋元集虛:唐代隱士,隱居廬山,善文會樂,與向居易交情甚好。歷:經(jīng)過。窮遠:十分僻遠。于是:在這里。華:同“花”,此作動詞,開花。聚落:村落,村莊。別造:別外來到。造,到訪。口號:隨口吟詩。芳菲:花草,此處泛指百花。長恨:常恨。(11)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分別指唐代比部郎中蕭存、戶部郎

30、中魏弘簡、右補闕李渤三人。李渤,蘇軾石鐘山記一文中曾提及。(12)匡廬:廬山。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隱居廬山,故有此說。(13)曾:還。(14)迨:至,至IJ。 (15)垂:將近。9 .對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A.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B.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C.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D.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10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華()(2)造()11,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環(huán)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12 .用自己的話說說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蹤。(2分)13 .大林寺景色優(yōu)美卻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闖關(guān)

31、一】游東坡陸游十九日早,游東坡。自州門而東,岡壟高下,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東起一壟頗高,有屋三間。一龜 頭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頗雄,四壁皆畫雪。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笫杖是為雪堂。堂東大柳, 傳以為公手植。正南有橋,榜曰“小橋”,以“莫忘小橋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無渠澗,遇雨則有涓流耳。 舊止片石布其上,近輒增廣為木橋,覆以一屋,頗敗人意。東一井曰"暗井”,取蘇公詩中“走報暗井出” 之句。泉寒熨齒,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與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覽觀江山,為一郡之最。(節(jié)選自入蜀記)【注釋】東坡:蘇軾被貶黃州時,開辟了一處荒地,名為東坡。龜頭:形容壟頭昂起,上建

32、小亭,有如龜頭。 笫杖:竹枝。雪堂:蘇軾在東坡建笫室時,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繪雪,題堂名為“雪堂”。14 .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1)自州門而東()(2)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3)亭下面南一堂頗雄()(4)為一郡之最()15 .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 3處)(3分)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笫杖是為雪堂。16 .下列表示與文中畫波浪線句意思相符的一項是()(3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橋,已經(jīng)很舊了,還有一間破敗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著石板,后來擴建成木橋,還在橋上蓋了一間小屋,很讓人掃興。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橋,橋上有一間小屋,現(xiàn)在已經(jīng)破敗,很不如人意

33、。D.那上面原先放著石板,后來又在旁邊建了一座小橋,還在小橋上蓋了一間小屋,很讓人掃興。17.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陸游游東坡,從居士亭開始,以“”為游覽中心,踏訪有紀念意義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隨蘇軾的足跡而行。一路走來,他感慨良多,寫下這篇游記,字里行間蘊含著對蘇軾的 之情。【闖關(guān)二】 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 812題。(14分)題斷橋春望圖明李流芳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便魂消欲絕!還謂所知:湖之澈舞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 蓋山水相映發(fā),他處即有,澄波巨浸 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訪舊重至湖上輒獨往斷橋,徘徊終日。翌日為楊 讖西題扇曰:十里西湖意,都來在斷橋

34、。寒生梅萼小,春入柳絲嬌。乍見應(yīng)疑夢,重來不待招。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蕭條。又明日,作此圖。小春四日,同子陽、子與夜話偶題。(選自西湖臥游圖題跋)注釋映發(fā):輝映。澄波巨浸:水波清澈的大湖。楊讖西:人名,后文子陽、子與也是人名。8 .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兩處住啊.。(2分)壬子正月以訪舊重至湖上輒獨往斷橋9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1)便魂消欲絕()(2)澄波巨浸不及也()10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湖之微舞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11 .試賞析詩句中“春入柳絲嬌”的“嬌”字的妙處。(3分)12 .文中說“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便魂消欲絕”,正對應(yīng)詩中“," (填原句)。描繪西湖風景,文側(cè)重表現(xiàn)了匚丞美,詩抓住了 匚二I之美和匚二I之美。(4分)【闖關(guān)三】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 611題。(15分)【甲】初晴游滄浪亭北宋蘇舜欽 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 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鳩相對鳴。【乙】韜光紀幽環(huán)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據(jù)西山之佳惟四寺,靈隱為最勝;領(lǐng)靈隱之勝有五亭,韜光為最幽。韜 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險峻,曲折蛇 ,行,兩旁皆巖崖斗絕,數(shù)里中連屬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