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案_第1頁
《蘭亭集序〉教案_第2頁
《蘭亭集序〉教案_第3頁
《蘭亭集序〉教案_第4頁
《蘭亭集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蘭亭集序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游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事后,將全部詩歌結集成冊,由王羲之寫成此序。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xiàn)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繁盛。在這里足以“游目騁懷”,

2、“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椤⒆h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zhuǎn)向激蕩。他說: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chǎn)生的哲理思辨。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

3、不能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于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二、問題探究 1后人多評價本文語言清新質(zhì)樸,自然流暢,對此如何理解? 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散則錯落有致,駢則整齊優(yōu)美,駢散間行,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辭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練,自

4、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16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概括出來,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nèi)容構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難怪后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保ㄊ勒f新語·賞譽)2蘭亭集序中表達的思想和老莊思想一致嗎?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狀態(tài),抒發(fā)了自己高曠的宇宙情懷。但是,他的生命觀不同于老莊的道家思想。在王羲之看來,對生的執(zhí)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觀存在,“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

5、就徹底否定了老莊的齊生死的觀點,而樹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識“死生亦大矣”。關于練習 一、 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下列問題,并背誦全文。文章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樣由“樂”轉(zhuǎn)而為“痛”? 3“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設題意圖:本題按照文章的段落順序依次設問,強調(diào)在逐字逐句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從寫景、抒情、議論三個角度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熟讀成誦。 參考答案: 1作者產(chǎn)生“信可樂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來聚會的人多?!叭嘿t畢至,少長咸集”;二、聚會的地點環(huán)境優(yōu)

6、美?!坝谐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三、聚會時的活動雅潔有趣?!傲饔x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歡的游樂形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四、聚會時天氣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也可以概括為兩個原因:一是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2 文章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lián)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美麗的山水、盡情的歡娛,可以令人忘記煩憂,“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jīng)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后,往日的美好已經(jīng)成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留

7、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死生亦大矣”,自然轉(zhuǎn)而為“痛”的感覺。 3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短長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于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四閱讀下面幾則有關王羲之的軼事,并把它們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辫b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

8、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摘自晉書·王羲之傳) 設題意圖:王羲之、蘭亭、流觴曲水、蘭亭集序及其帖,代表了一種自由放曠的生存狀態(tài)。翻譯晉書中的這幾段文字,不但可以鍛煉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王羲之其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參考答案: 當時太尉郗鑒讓門生向王導求取女婿,王導叫門生到東廂下注意觀察他的子侄。門生回去后對郗鑒說

9、:“王家的各位年青人都很好,只是他們聽到來人是選女婿的,都神態(tài)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飯,好像不知道這回事一樣?!臂b說:“這個人正是最好的女婿!”一打聽,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他。(王羲之)生性喜歡鵝,會稽有個寡居的老婦養(yǎng)有一只鵝,鳴叫聲很好聽,王羲之想買,沒有買到手,就攜同親友駕車前往觀賞。老婦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殺了)鵝烹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嘆息了一整天。 又曾在蕺山見到一個老婦,拿著六角竹扇出賣。羲之就在竹扇上寫字,每把各寫五個字。老婦起初面有怒色。羲之就對老婦說:“只要說是王右軍寫的字,價錢可以要到一百錢。”老婦照著他的話說了,人們爭相購買。后來的一天,老婦又拿扇子

10、來,羲之笑而不答。他的書法為世人所重,都類似這種情況。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利用注釋自讀課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結合語境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個別沒有加注詞句的意義。如“歲在癸丑”的“歲”,“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的“雖”,“或取諸懷抱”中的“或”,“向之所欣”的“欣”,“所以興懷”的“所以”等。這些詞語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都有接觸,要啟發(fā)他們在回憶舊知中,弄清其意義和用法。二、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議論時的思想脈絡,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如:“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學生理解會有一定困難。教

11、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能喻之于懷”的是什么?和下一句的關系是什么?“悲”的原因是什么?三、 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痛”“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四、 幫助學生總結梳理。一要整理包括“研討與練習二”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如“歲”“雖”“所以”“引”“信”“相與”“興”“或”“向”等。今天還常用的成語。如“情隨事遷”“崇山峻嶺”“游目騁懷”“老之將至”“感慨系之”等。二要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羲之的認識、對生與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有關資料 一、王羲之其人其書(李春青) 王羲之被后世稱為“書圣”,王獻之則被后世評家認為是可與其父比

12、肩的書家?!岸酢睍▽δ铣拇灾撂扑我院蟮臅矣绊憳O大,因此王氏父子可視為魏晉書法的代表者。(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字逸少,瑯玡臨沂人。羲之出生兩晉門閥世家。其伯父王導乃東晉元勛,父王曠,官淮南太守。羲之年幼時不善言辭,人們不大看重他。13歲時,去拜見大名士周,周看出他將來必非等閑之輩,當時時興吃牛心炙,吃飯時,在座的客人尚未動筷,周先割一塊牛心炙給羲之,于是為時人所重。 長大后,羲之變得極善言談,為人耿直。其父輩大將軍王敦、丞相王導對他都很器重。一次太尉郗鑒派門生向王導求女婿,王導讓他到東廂房在王家子弟中挑選。這位門生回去后,對郗鑒說,王家子弟個個都好,但一聽說有人來擇婿,都顯得很矜持。

13、只有一位坐在東邊的胡床上,露著肚皮吃東西,似乎沒這回事似的。郗鑒說,正是這位才是好女婿。一打聽,原來是王羲之,于是將女兒郗璿嫁給了他。 羲之初為秘書郎,這是大多數(shù)名門子弟起家的清職。后被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累遷至長史。庾亮臨終,上表推薦羲之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羲之聲望漸隆,執(zhí)政的公卿多次召他入朝為侍中、吏部尚書等清要之職,均為其回絕。又授為護軍將軍,此職為禁軍長官,并兼管武職選任,極為重要。但羲之依然推辭不就。揚州刺史、大清談家殷浩作書勸羲之應命,羲之回書說,我素來不想在朝廷做官,如任邊職,無論何處,聽憑驅(qū)使。后來,他還是勉強入朝任護軍將軍之職。不久又力求外放,未得準許,不久轉(zhuǎn)為右軍將軍、

14、會稽內(nèi)史。 羲之出身名門,又少有美譽,自然有名士脾氣。其不欲為朝官,其實就是因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他又好服食養(yǎng)性,做了會稽的行政長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羲之就打算終老會稽了。此時謝安尚未出仕,正高臥東山,其地正在會稽,又有孫綽、許詢、李充、支遁等大名士名僧隱居于此,于是羲之與他們游山玩水,吟詩作賦,清談飲酒,十分暢懷。永和九年(353)一班才子名士同游會稽山陰的蘭亭,于酒酣興濃之時,羲之作蘭亭集序以抒懷并記其事。 羲之為人有傲骨,時驃騎將軍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為世家大族,因受王導器重,亦有美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卻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為會稽內(nèi)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

15、喪而暫居郡內(nèi)。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過其母一次,便再不與之往來。王述居家,每聽到號角之聲,都認為羲之要來看他,就灑掃庭院來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為恨。后王述為揚州刺史,遍游會稽郡界,也不去訪羲之,只是臨離郡時,方匆匆一別而去。王述做揚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為其下屬,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師活動,要將會稽郡分為越州管轄。而這使者在京游說時言辭失當,此事遂成一時笑談。后來王述又來會稽郡察其政績,頗為嚴苛,羲之深以為恥,于是托病離開會稽,到父母墓前發(fā)下誓言,不再為官。 辭官后,羲之鎮(zhèn)日與名士僧人做山水之游,又入山采藥,不遠千里。嘗言,我終當因采藥而死。朝廷知其發(fā)過重誓,也就不再

16、逼他為官。后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其子遵父遺囑,堅辭不受。 (2)羲之其書 羲之書法在當時即享大名。評論者稱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世人對其書法推崇備至。一次,他到其門生家做客,見其家有一榧木小幾,幾面十分光滑干凈,忍不住往上寫了真(楷)書、草書各半。后來這位門生的父親誤將幾面上的字刮去了。這門生懊喪了好些日子。又一次,羲之遇見一位老婦人賣六角竹扇。羲之給每把扇子題了五個字。開始老婦人很不高興。于是羲之對她說,你只說這是王右軍的字,扇子可賣百錢。老婦人照他說的去賣,人人都搶著買。后來,老婦人又拿了扇子請羲之題字,他則笑而不答。此數(shù)例均可見羲之書法在彼時之影響,亦可見喜歡

17、書法的社會風氣。 羲之家學淵源,幼年即從父輩學習書法,受到嚴格訓練。稍后又從當時有名的書家衛(wèi)夫人(名鑠)學書。稍長,他開始四處游歷,得見前輩書家李斯、曹喜、蔡邕、鐘繇等人所書碑刻,于是深感從衛(wèi)夫人學書不大對頭,是“徒費年月”。于是他開始精研各書體勢,博取眾家之長,創(chuàng)造出風格輕靈優(yōu)美、瀟灑飄逸的新體,從而突破了漢魏質(zhì)樸厚重的古風。 書法上欲開一代風氣,自成一家,關鍵在于創(chuàng)出獨特的風格,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風神氣韻。具體則表現(xiàn)在用筆、結構、章法等方面。羲之的楷書本出于衛(wèi)鑠,衛(wèi)鑠則出于鐘繇。鐘繇是位承上啟下的人物。盡管楷書到他手上已初具形態(tài),但并未完全擺脫隸書筆法。羲之在鐘、衛(wèi)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隨字本身特

18、征而賦形,“瀟灑縱橫,何拘平正”。例如他所書之黃庭經(jīng)與鐘繇的宣示表相比,后者凝重古拙、樸質(zhì)敦厚,前者則妍美瀟灑、輕靈自然。 王羲之的行書更是別具風格,千古獨步。行書與草書一樣,本是在文字的具體使用中為了方便而自然產(chǎn)生的“急就章”。只是到了晉代,行書方才成熟為具有獨特風韻的獨立書體。王羲之在前人行書基礎上,將各家用筆、結字中的一些長處加以融合貫通,終于創(chuàng)出享譽后世的行書體。他的蘭亭集序被后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今觀其書,的確俊逸遒勁,筆勢縱橫,在用筆、結構、點畫搭配等方面極富變化。全篇看來,縱則有行,橫則無列,氣韻生動,筆意暢通,給人以神采飛揚、起伏跌宕之感。 對于王羲之的書法,在同時代的書論

19、家那里即已有很高評價。例如他的啟蒙老師衛(wèi)夫人見了他的字就驚嘆道:“此子必蔽吾書名矣?!遍_始,羲之書不及庾翼、郗愔二人,到他形成自己風格時,一次他曾用章草給庾亮修書,庾翼在其兄那里見到羲之的信,非常欽服,并給羲之寫信說:“吾昔有伯英(即張芝,漢末草書大家)章草十紙,過江顛沛,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扁滓硪酁楫敃r有名書家。且庾氏一族人人善書,自成一格。當初庾氏子弟爭學羲之書法,庾翼曾生氣地說:“兒輩厭家雞而愛野鶩!”此時他能對羲之心悅誠服,可見羲之書法實有使人不可不服之處。 到了后世,書論者對羲之更是推崇備至,無以復加。梁武帝蕭衍稱贊其書云:“羲之書字勢雄逸

20、,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碧铺诶钍烂駥︳酥畷ǜ乔橛歇氱?。當初,他聽說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一老僧人珍藏,于是派人高價購買,無奈老僧人誓死不售,于是又派人喬裝為文士,與老僧人接近,漸漸松懈了他的防備,最后竊取其書。后來,唐太宗臨逝前,又囑將蘭亭集序真跡殉葬。在他看來,羲之之書乃“盡善盡美”,“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唐太宗對羲之書法是有些偏愛了,然其確有過人之處則是無可爭議的。唐書論家張懷瓘評羲之書云:“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nèi)f化,得之神助,自非造化發(fā)靈,豈能登峰造極?”此可謂公允的評價。 (節(jié)選自魏晉清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二、參考譯文(謝楚發(fā)) 永

21、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修禊活動。時賢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這地方有高高的山嶺,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還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輝映環(huán)繞在左右,從中引出一條供流觴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邊。雖然沒有絲竹管弦齊奏的熱鬧場面,然而臨流飲酒,對酒賦詩,也足可以暢敘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空晴朗,空氣清新,春風和煦,舒心爽人。抬頭觀望宇宙的廣大無窮,低頭細察地上萬物的繁多,縱目遠眺,舒展胸懷,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極大的歡娛,實在令人快樂。 人們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聚集在室內(nèi),暢談懷抱;有的人喜歡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縱自己,不拘形跡

22、。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雖然不一樣,性格也有文靜和浮躁的不同,但當遇到高興的事,從中有所得,他們都會感到愉快滿足,覺察不到衰老即將到來;等到他們對津津樂道的東西感到厭倦,情緒就隨事情的變化而轉(zhuǎn)移,感慨也就產(chǎn)生了。原來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陳跡,而且還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隨著自然造化而有長有短,但最終都要完結!所以古人說:“生與死也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大事情啊”,我們能不感到痛惜嗎? 我每看到前人發(fā)生感慨興嘆的原因,發(fā)現(xiàn)都像符契那樣相同相合,我曾對前人的文章嗟嘆傷情,但往往不能明白為什么會如此。現(xiàn)在才明白,把生與死等同起來是多么荒誕,把長命與夭亡看做一回事純是無稽之談。后人看待今人,就

23、像今人看待古人,多么可悲??!所以我一一記下這次參加集會的人,錄下他們的詩作,雖然時代不同,事情各異,但之所以興嘆抒懷的原因是相同的。后來讀到這個集子的人,也會對其中的作品產(chǎn)生同樣的感慨。 (選自文粹,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三、王羲之與蘭亭唱和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文士,為人率直、灑脫。他雖出身高門,卻淡薄宦情,好隱居,與清談名士交游,以山水吟詠為樂。晉書·王羲之傳說他:“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王羲之與朋友們倘佯于會稽的明山秀水之間,詩酒風流,逍遙

24、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會,便是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之會。聚會的起因源于“修禊”這一習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東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來發(fā)展為暮春之初在水邊宴飲嬉游,祓除不祥的意義反而退居其次,蘭亭之會就是如此。此次聚會名流薈萃,規(guī)模宏大,與會者多達四十余人。聚會的目的主要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觴賦詩的方法,流觴所至,即席賦詩。作詩的規(guī)矩當是每人作四、五言詩各一首。此次聚會,王羲之、謝安、孫綽等11人成四、五言詩各一首;郗曇等15人各成詩一首;謝瑰、卞迪等16人詩不成,罰酒三巨觥。共成詩37首,編為蘭亭集。 蘭亭之會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寫了一篇蘭

25、亭集序。 此序的前半記述這次盛會概況,寫山川之美,飲酒吟詠之樂,后半由眼前之樂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結,令人遐思無限。 蘭亭詩的內(nèi)容,或抒寫山水游賞之樂,表現(xiàn)山水審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發(fā)玄理。寫游賞的樂趣,包括山水之美、飲酒之樂、臨流賦詩之雅興,其中心內(nèi)容是在美好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中得到的審美愉悅。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薄半m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馀馨?!睂O統(tǒng):“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還有一些詩是寫在山水陶冶中忘記憂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蓖趸罩骸吧焉剿?,蕭然忘羈?!蓖跆N之:“散豁情志暢,塵纓

26、忽已捐。”這一部分內(nèi)容,大致相當于王羲之蘭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覽中體認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寥朗無厓觀,寓目理自陳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边@是從山水游賞中體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謝安:“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眲t是抒發(fā)萬物渾一、不辨彭殤的玄理。 蘭亭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寫玄理,藝術水平都不高,但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并從山水中體悟玄理。這種嘗試預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蘭亭雅集對中國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響,同時對詩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動作用。 (選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四、蘭亭集序中的文學生命主題(錢志熙) 從粗

27、率地采用虛誕方式否定感情到承認感情的客觀存在,是玄學主題的一個深化,盡管去除情累的努力是不變的。兩晉之際的渡江名士,在流離播遷、生死存亡之際,又多變?yōu)檐浫醯母袀撸哼^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世說新語·言語)衛(wèi)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同上 不諱言“情”,似乎又成為一種新的風流表現(xiàn),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許多任情哀樂的表現(xiàn)。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任情哀樂的千古情文。作者在文中暢敘群賢高會

28、、仰觀俯察之樂,表現(xiàn)出一種高曠的宇宙情懷: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可是作者很快就發(fā)生了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感傷,其生命情調(diào)很快由開朗歡暢轉(zhuǎn)為慷慨悲懷。詩人還指出這種變化是生命的常態(tài)。他用生動的描寫為我們揭示了生命意識發(fā)生的現(xiàn)實場景: 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觴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29、悲夫! 王羲之在這里其實已經(jīng)描述了人生的幾種不同境界,即審美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境界。當人們專注于審美活動或?qū)嵺`活動時,會達到快然自足甚至忘我的境界。這個時候,生命意識是潛伏著的,忘卻了生死壽夭之事。但這種“快然自足”的狀態(tài)不可能永遠不被打破。當人們從審美境界中出來,或是對自己曾發(fā)生濃厚興趣、全力以赴地追求的事情產(chǎn)生厭倦情緒時,往往會反思生命本身,進入生命境界。悲從中來,不可斷絕。王羲之認為人們的生死之情是客觀存在的,那種均齊生死壽夭的觀念,完全是不近人情的虛誕意識。在這里,他回應了劉琨的觀點。他還斷言生命情緒是一種永恒的存在,并且發(fā)現(xiàn)自古以來人們所興感、文章所抒發(fā)的生死之情,“若合一契”。這

30、也可以說是對文學生命主題的一個總結。 (選自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蘭亭集序說課稿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

31、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學習魏晉散文,這一時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濃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風清淡,這篇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如此簡潔雅凈的語言是極好的誦讀材料,所以我把背誦本文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我所執(zhí)教的是一個平行班,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

32、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jù)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

33、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jù)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zhuǎn)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jīng)歷淺,多數(shù)未經(jīng)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

34、、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nèi)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

35、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zhì)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zhì)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xiàn)象。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6、;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由于本課作者是位書法家,故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你們最喜歡誰的書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

37、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

38、: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

39、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xiàn)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

40、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yè)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jù)回答點撥各段大意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敘述蘭亭集會的盛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環(huán)境及景物、天氣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簡潔

41、雅致,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這些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個"樂"字為基調(diào);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

42、和 "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仍然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當前士大夫階層中"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體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人生觀。接著文章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將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這部分以一個&quo

43、t;悲"字為基調(diào)。 同時,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問題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yè):(1)背誦全文(2)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第二課時的作業(yè)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五

44、、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為: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時間 :暮春之初 地點 :蘭亭 事由 :修褉事也 人物 :群賢必至,少長咸集 (一)蘭亭盛會 環(huán)境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樂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事件 :流觴曲水,暢敘幽情 天氣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 :信可樂也 欣于所遇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死生亦大矣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悲 (二)會后感慨 昔人興感若合一契 時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覽者 教案1教學目標1. 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2. 了解本文句

45、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3. 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教學重點1. 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2. 背誦全文。教學難點1. 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2. 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shù)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教具準備投影儀   投影膠片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蘭

46、亭集序摹本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教學要點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教學步驟一、 導語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

47、、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二、 作者簡介學生讀注解。教師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為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鑠,自以為

48、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jīng)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三、 解題序也寫著“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寫在文章前面,列于書后稱為“跋”或“后序”。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nèi)容多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

49、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四、放錄音、正音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投影:多音字:會稽(kuài   j)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ng)

50、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五.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六、品讀課文,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

51、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52、   第 二 課 時教學要點采用誦讀教學法,以指導學生誦讀為主。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 對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的分析,以期盡快形成背誦思路。語氣揭示。難點突破,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極悲觀實則積極的人生感慨,歸納總結一詞多義。教學步驟一、 學生齊讀全文,檢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況二、 分析理解,指導誦讀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1、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明確: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2、  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明確并板書:第一部分:點敘宴

53、集盛況(樂)第二部分:抒發(fā)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四、賞析課文(一)第一段:(1)以課文的第一部分為主,看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明確:時間: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風景: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氣氣清  惠風和暢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盛況:列坐其次 一觴一詠 暢敘幽情感受:信可樂也寫法:寫景抒情 敘議結合     作者用簡潔雅致、妙趣天成的語言,寫出

54、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 賞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  賞析:引以為流觴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quo

55、t;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chǎn)品",他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似乎時光倒轉(zhuǎn),回到蘭亭集會上,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許多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都會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xiàn)代人的豪情。  賞析:"天朗氣清,惠風和

56、暢"。 "仰俯"。       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 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2)學生嘗試背誦第一段

57、。    理清背誦思路: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huán)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也”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請學生摘錄寫景句。(二)學習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變遷。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又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

58、160;"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進退相聯(lián)。  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xiàn)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nèi)暢談。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       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

59、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講析: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nèi)",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鸵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

60、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

61、隨化,"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

62、quot;的痛惜嘗試背誦第二段(三)朗讀并分析第三自然段。找出表達其情況的詞:"悲"      "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不一樣,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為什么"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找出這句話:"固知"     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

63、脫,他們"一生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蛇@種生活觀在我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賢者"。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他詢問古今,發(fā)出悲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zhì)(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關于蘭亭詩蘭亭詩的內(nèi)容,或抒寫山水游賞之樂,表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