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_第1頁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_第2頁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_第3頁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_第4頁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2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物理教學方案合集7篇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1 物理是一門以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物理科學的形成和進展來看,物理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試驗對于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全面落實培育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具有其他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同學科學素養(yǎng),培育同學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試驗教學,現(xiàn)做方案如下: 一、試驗目的 1使同學有“親身經(jīng)受和體驗“,同時能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物理試驗能引導同學的物理教學熟悉;為同學供應物理事實性學問;也能為同學檢驗、鞏固物理學問和理論,驗證物理假說供應事實性學問。 3把握科學的試驗方法;培育同學初步的觀看和試驗力量;培育同學的創(chuàng)

2、新精神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4培育同學嚴厲仔細的科學看法,一切從客觀實際動身;引導同學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熟悉和分析物理事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培育同學關愛.、關愛自然、與人合作的情感,在試驗過程中經(jīng)受勝利與失敗的情感體驗,同時通過試驗還可以對同學進行平安訓練等等。 二、試驗重點: 本學期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試驗、分組試驗。 分組試驗有: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的速度,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改變的規(guī)律,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三、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于教學中。 2盡量將同學能自己動手做的試驗放手給同學。 3讓同學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有用型試驗。 四、試驗

3、措施: 1嚴格要求,按程序進行操作。 2仔細組織,細心輔導。 3主動組織并指導物理課外愛好小組開展試驗活動。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2 課次專題教學模塊 一、運動的描述質(zhì)點運動的基本概念 1質(zhì)點;2時刻和時間間隔;3參考系;4路程和位移;5矢量和標量;6速度;7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8速率;9速度轉(zhuǎn)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0位移-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像。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規(guī)律;2、平均速度規(guī)律;3、位移一時間規(guī)律;4、速度一位移關系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 1、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重要推論: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為恒定值、某段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4、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2、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等分運動時間、等分位移;3、自由落體運動 四、 三種力及相互作用 1、力和重力2、彈力3、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合成步驟;2、三角形定則;3、合力與分力的關系;4、合成法求力 六、動態(tài)平衡(極值三角形與相像三角形) 1、動態(tài)平衡問題:極值三角形可以解決動態(tài)平衡中力的大小改變和極值問題。相像三角形找到一個空間三角形始終與力的三角形相像,利用空間邊長與對應力的比值相等的性質(zhì)來求力的大小或改變。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特點、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步驟 3、合成法與分解法在平衡中的應用 七、正交分解法 把

5、握正交分解法及其應用步驟 八、期中考試點睛 對重點學問進行梳理,構(gòu)建學問網(wǎng)絡,查漏補缺、拓展提高,為同學期中考試供應關心。 九、牛頓運動定律一 牛頓第肯定律:1、內(nèi)容;2、正確理解牛頓第肯定律的物理意義;3、慣性 牛頓其次定律: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十、牛頓運動定律二 1、應用牛頓其次定律解題的步驟:確定討論對象;受力分析(肯定要畫受力圖);正交分解;列方程:平衡的方向列平衡方程;不平衡的方向列牛頓其次定律方程。 2、瞬時性 3、矢量性 十一、 牛頓運動定律三 1、瞬時性的實際運用;2、瞬時加速度的計算 十二、牛頓運動定律四 1、連接體問題;2、超重與失重 十三、 牛頓運動定律五 臨界狀態(tài):1、相

6、對滑動的臨界狀態(tài)2、分別的臨界狀態(tài) 十四、 動力學綜合(一) 專題訓練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五、動力學綜合(二) 專題訓練復雜過程的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六、綜合復習+期末測試 梳理鞏固所學內(nèi)容,夯實基礎,查漏補缺,拓展提高,沖刺期末。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力量目標:發(fā)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力量加速度的引入; 獵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力量圖表、v-t圖、及思索與爭論;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力量。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也是高中一班級物理課中比較難

7、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同學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挺直的關系,速度改變大,加速度不肯定大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難,這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于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讓同學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其次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改變,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改變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改變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供應現(xiàn)有數(shù)據(jù)給同學,還是同學自己做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

8、,開頭不宜通過試驗來自己獵取數(shù)據(jù),否則會喧賓奪主。在供應數(shù)據(jù)時考慮到同學對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供應了身邊的同學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同學的對數(shù)據(jù)的質(zhì)疑。而在最終又通過紙帶讓同學自己來獵取和處理數(shù)據(jù),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化的理解。 2問題的設置 思索與爭論 1:主要是引導同學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于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同學養(yǎng)成對多數(shù)據(jù)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同學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主要是加深同學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qū)分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改變量的意義。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思索與爭論2:引導同學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yōu)點,加深對v-t圖

9、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獵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xiàn)。 練習2:由思索與爭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同學對加速度有感性的熟悉,同時對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個強調(diào)。第一問的設置示意同學不要把物理學成物理。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要遠大于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臨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由什么來打算待引出牛頓其次定律再討論;其次,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系。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改變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肯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學方案,盼望大家喜愛。 高一物理教學方

10、案 篇4 學問目標 1、能夠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一個已知力的分力; 2、會用三角形法則求解; 力量目標 1、嫻熟把握物體的受力分析; 2、能夠依據(jù)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解; 情感目標 培育分析觀看力量,物理思維力量和科學的討論看法.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預算,是依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將一個已知力進行分解,所以平行四邊行定則依舊是本節(jié)的重點,而三角形法則是在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基礎上得到的,嫻熟應用矢量的運算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 是力的合成的逆預算,是求一個已知力的兩個分力.在對已知力進行分解時對兩個分力的方向

11、的確定,是依據(jù)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的.在前一節(jié)力的合成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對于運算規(guī)律的把握會比較快速,而難在是對于如何依據(jù)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課本上列舉兩種狀況進行分析,一個是水平面上物體受到斜向拉,一個是斜面上物體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老師在講解時留意從以下方面具體分析: 1、對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題1中的幾個關鍵性描述語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與水平方向成 角,關于重力以及地面對物體的彈力、摩擦力可以臨時不必爭論,以免分散同學的留意力. 2、合力產(chǎn)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讓同學從日?,F(xiàn)象入手(如下圖所示).由于物體的重力,產(chǎn)生了兩個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桿壓靠在墻面上,老師可

12、以讓同學利用鉛筆、橡皮筋,用手代替墻面體會一下鉛筆重力的兩個分效果. 3、分力大小計算書寫規(guī)范.在計算時可以提前向同學講解并描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學問. 二、關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議: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事實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變成了在同始終線上的力的合成的問題了.使計算變得簡潔.由于同學在學校階段未接觸到有關映射的概念,所以老師在講解該部分內(nèi)容時,首先從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靜止物體的受力平衡問題時,粗略介紹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學設計方案 一、引入: 1、問題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則?

13、 2、問題2:力產(chǎn)生的效果是什么? 老師總結(jié):假如幾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原來的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就叫做原來那個力的分力.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反之,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 引出課程內(nèi)容. 二、授課過程 1、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老師講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過程,所以平行四邊形法則同樣適用于.假如沒有其它限制,對于同一條對角線,可以作出很多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如圖).這就是說一個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很多對不同的共點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樣,一對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個確定的結(jié)果.一個力畢竟該怎樣分解呢?(停頓)盡管沒有確定的結(jié)果,但在

14、解決詳細的物理問題時,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下面我們便來分析兩個實例. 2、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 例題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一個斜向上的拉力 的作用,該力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這個力產(chǎn)生兩個效果:水平向前拉物體,同時豎直向上提物體,因此力 可以分解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沿著豎直方向的分力 ,力 和力 的大小為: 例題2: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為平行于斜面的重量 和垂直于斜面的重量 (如圖), 使物體下滑(故有時稱為“下滑力”), 使物體壓緊斜面. 3、練習(同學試驗): (1)同學試驗1:觀看圖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同學可以利用手邊的工具(橡皮筋、鉛筆、細繩、橡

15、皮、三角板)按圖組裝儀器、分組爭論力產(chǎn)生的效果,并作出 力(細繩對鉛筆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圖. 試驗過程:將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將鉛筆與橡皮筋連接,鉛筆尖端卡在手心處,體會一下鉛筆的重力產(chǎn)生的效果,在鉛筆上掛接上橡皮,思索拉力 產(chǎn)生的效果? 老師總結(jié)并分析:圖中重物拉鉛筆的力 常被分解成 和 , 壓縮鉛筆, 拉伸橡皮筋. (2)同學試驗2,觀看圖示,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鉛筆重復試驗,對比結(jié)論是否正確. 老師總結(jié)并分析:圖中重物拉鉛筆的力 分解成 和 , 壓縮鉛筆, 拉伸橡皮筋. 盡管沒有確定的結(jié)果,但在解決詳細的物理問題時,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 4、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題目 關

16、于“桿的受力分解”與“繩的受力分解”討論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們勞動、學習的工具一般以桿和繩子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進行分析,討論“桿的受力分解”與“繩的受力分解”具有實踐意義。有關內(nèi)容可以參見備課資料中的“擴展資料”。讓同學觀看四周的力學工具,對比桿與繩子,分析說明各個物體的受力特點,與其有關的題目可以參見如下: 1、晾曬衣服的繩子,為什么晾衣繩不易過緊? 2、為什么軟紙經(jīng)過折疊后,抗壓性能提高?對比拱橋的設計,有什么感想?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教科局和學校的指導思想為中心,以學情分析為基礎,以教材分析為重點, 參照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堅持老師為主導

17、、同學為主體,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同學物理學習的力量,進而提高學習成果。 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總共四章書23節(jié)內(nèi)容,課本圖文并茂較形象,主修運動學,并滲透豐富的科學討論方法。 三、學情分析 高一的同學已經(jīng)具備肯定的分析、綜合和數(shù)學運算力量,積累了肯定的生活閱歷,但是抽象思維力量還有待逐步培育與提高。 四、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是物理課程重要的目標之一。教學中要做到有精準的目標、合理的課堂結(jié)構(gòu)、得當?shù)慕虒W方法、準時的反饋,以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對不同同學宜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提高同學的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增加學習的信念。 2、學習物理課程要形成的五種力量中,核心是科學思維力量

18、。練習課中要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在置疑誘導上下功夫,在培育同學思維品質(zhì)上做文章,突出物理問題的狀態(tài)和過程分析,提高同學分析、解決問題的力量。 3、充分發(fā)揮物理課程的訓練功能,關注同學個性進展,在課堂教學、試驗探究、學科活動中留意保持同學學習科學的愛好,養(yǎng)成實事求是、大膽想象的科學看法和科學精神,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詳細措施與方法 1、重視物理討論方法、科學觀點的滲透。以學科學問為載體,多層次、多方位、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模型、整體與隔離、臨界、分解與合成、假設、圖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恒、統(tǒng)計等觀點的滲透,讓同學體驗與品嘗,但不能把方法作為學問來傳

19、授,以免降低其層次。 、提倡課堂進入試驗室,適當進行設計性試驗和課外小制作,努力增加同學視、聽、動手操作和制作的機會。加強各種媒體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同學建立清楚的物理模型,擅長運用物理模型來思維和分析。 3、留意與現(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實踐、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選用與現(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實踐、生活實際有緊密聯(lián)系的習題與專題課等形式,使同學了解現(xiàn)代技術與物理學的聯(lián)系,讓同學體會到學習物理學問的真正意義。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6 【學問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了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shù)據(jù)。

20、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qū)分和聯(lián)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分。 【力量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討論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育遷移類推力量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復雜問題過渡,使同學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公平的情感溝通,培育同學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同學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爭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

21、及區(qū)分。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么區(qū)分和聯(lián)系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采納物理學中的重要討論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討論未知運動,用簡潔運動來討論復雜運動的一種討論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老師通過舉例,讓同學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jié)論,即單位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 3.老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jīng)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

22、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結(jié)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狀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狀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式: 4.單位:國際單位:m/s(或

23、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假如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nèi)都跑10m呢? 答:否。 說明:對于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了解運動員在100m內(nèi)的總體快慢,而不關懷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

24、時,就可以把它等效于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這事實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討論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討論未知運動,用簡潔運動討論復雜運動的一種討論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nèi)(或10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否

25、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內(nèi)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肯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或某一段位移內(nèi))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需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nèi)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qū)分。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需依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某一位置)時運動

26、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長方向全都)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

27、其實我們學校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fā)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留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學方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盼望對你有所關心。 高一物理教學方案 篇7 依據(jù)訓練部頒布的一般高中課程方案(試驗)、一般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試驗)的要求,改進老師的訓練觀念和教學行為,改進同學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減輕同學的學習負擔,把握物理學科的基本特點,關注物理學科與科技、.的親密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促進學問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看法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 對高一同學來講,物

28、理課程無論從學問內(nèi)容還是從討論方法方面相對于學校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肯定的難度。同學要經(jīng)過一個從學校階段到高中階段轉(zhuǎn)變的適應過程,作為老師要耐煩地關心同學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主動培育和愛護同學學習物理的愛好和主動性,加強物理試驗教學,培育同學觀看與試驗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要留意聯(lián)系實際,以同學熟識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同學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 一、指導思想 對于教學活動的支配,以教學內(nèi)容為依據(jù),應以同學為本,以提高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每一位同學的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以老師本人以及本班同學的實際狀況和所在學校的現(xiàn)實條件為基礎。在“學問與技能”維度,要依據(jù)學問的內(nèi)在規(guī)律聯(lián)

29、系有度又有序地支配教學活動。在“過程與方法”維度,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同學經(jīng)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試驗方法、模型方法和數(shù)學工具來討論物理間題、驗證物理規(guī)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間題,讓同學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論、溝通、合作,逐步形成肯定的自主學習力量。在“情感看法與價值觀”維度,要留意進展同學對科學的奇怪心與求知欲,激發(fā)他們參加科技活動的熱清,鼓舞他們主動與他人合作,并通過合作學習來培育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看法和科學精神以及團隊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幾項工作 1、能努力促進每一位同學的進展。 促進每一位同學的進展是新課程的靈魂。老師不但要依據(jù)不同

30、同學的志趣和專長,指導同學選擇合適的選修模塊,而且要依據(jù)不同同學的基礎和認知力量,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采納敏捷多樣的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和分類推動。既要利用新課程選擇性的特點為優(yōu)秀同學的自主學習供應條件,又要關注學習不抱負的同學的困難及其成因,實行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同學學習物理的信念。 2、讓同學充分經(jīng)受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討論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guī)律,能方案并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有肯定的自主學習力量。 3、讓同學多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嘗試經(jīng)過思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討論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chǎn)和生活相關的實

31、際問題 4、培育同學的質(zhì)疑力量,信息收集和處理力量,分析、解決問題力量。 5、培育同學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溝通的愿望,敢于堅持正確的觀點,敢于修正錯誤,具有團隊精神。 要著力改善同學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在自主學習中提升主動、獨立的學習力量,在合作學習中養(yǎng)成協(xié)作、共享的團隊精神,在探究學習中加深對科學討論過程與方法的熟悉,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力量。要處理好同學自主與老師主導之間的關系,小組合作與同學獨立思索之間的關系,以及探究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關系,使不同的學習方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學習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極端化傾向。 6、轉(zhuǎn)變教學行為,實現(xiàn)老師角色的轉(zhuǎn)變。 采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物理新課程蘊含著很多新的訓練理念,對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應當是老師教學行為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是老師專業(yè)水平不斷提高進展的過程。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老師應當從傳統(tǒng)的只重視學問傳授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提倡盡可能的采納科學探究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采納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同學學習物理的愛好。 努力轉(zhuǎn)變老師的角色。老師應當從傳統(tǒng)的只重視學問傳授者的角色中走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