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_第1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_第2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_第3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_第4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版本:第1版 文件編號:JGSZ-JS01-0081 適用范圍現(xiàn)場澆筑的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超過25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本工藝適用于橋梁基礎、橋墩、橋臺、承臺、錨碇、索塔等部位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2 主要應用標準和規(guī)范 2.0.1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DBJ-086-2008)2.0.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 (GB50496-2009)2.0.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JTJ041-2000)2.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程 (JTJ076-95)2

2、.0.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 (JGJ55-2000)2.0.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 (JTGE30-2005)3 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3.1.1 根據(jù)設計文件和有關的資料(如水化熱),一般應對結構是否屬于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分析計算,確保結構物的溫度在控制設計規(guī)定的范圍內,當設計未規(guī)定時按規(guī)范執(zhí)行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 3.1.2 熟悉和分析施工現(xiàn)場地形、地貌及水文資料和道路、場地等情況,依據(jù)總體施工計劃編制大體積混凝土單項施工組織設計,向班組進行書面一級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 3.1.3 根據(jù)設計、施工要求選定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應滿足和易性、凝結速度、坍落度

3、損失、可泵性等施工技術條件,制成的混凝土應符合強度、耐久性(抗凍、抗?jié)B、抗侵蝕)等質量要求。3.1.4 確定配合比時,宜進行水化熱的測定和抗裂性驗算。3.1.5 確定配合比后,應填寫試配報告單,提交監(jiān)理工程師或有關方面批準。混凝土生產前,應對場內材料進行試驗和試拌和,確定施工配合比。3.1.6 計量器具必須經過有效檢定。經大修、中修或遷移至新的地點后,應重新進檢定。3.1.7 制訂安全緊急救援措施和應急預案。3.1.8 施工前,將臨時平臺、通道、混凝土的拌和、水平、垂直運輸、入模方法及順序、養(yǎng)護、溫度監(jiān)控的方法和標準要求,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操作、安全三交底,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質量和人

4、身安全。對施工作業(yè)人員要求做到分工明確,熟練掌握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和安全要領。3.2 機具準備3.2.1 混凝土攪拌設備:混凝土攪拌機、裝載機。3.2.2 混凝土水平運輸設備:混凝土攪拌運輸車。3.2.3 混凝土垂直提升、運輸設備:混凝土輸送泵、帶式運輸機、吊車、塔式起重機、卷揚機等。3.2.4 澆筑機具:串筒、插入式振動器、表面振動器、附著式振動器、鐵鍬等。3.2.5 溫度測控、養(yǎng)護機具:測溫儀(器)、傳感器及測量儀、水泵、儲水容器、灑水器。3.2.6 安全設備:安全帽、安全護欄等。3.2.7 通信設備:手持對講機系統(tǒng)。3.3 材料準備3.3.1 原材料: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項材料及拌和物的

5、質量應經過檢驗,試驗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JTG E30-2005)的有關規(guī)定。未列入該規(guī)程的試驗項目,可參照其他有關試驗規(guī)程。 3.3.2 水泥和外加劑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并附有制造廠的品質試驗報告等合格證明文件。水泥和外加劑進場后,應按其品種、強度、證明文件以及出廠時間等情況分批進行檢查驗收,并進行強度、安定性等復查試驗。不同品種的外加劑應分別存儲,做好標記,在運輸與存儲時不得混入雜物和避免污染。3.3.3 袋裝水泥在運輸和儲存時應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過10袋。不同強度等級、品種和出廠日期的水泥應分別堆放。散裝水泥的儲存,應盡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裝水泥倉庫。水泥

6、如受潮或存放時間超過3個月,應重新取樣檢驗,并按其復驗結果使用。3.3.4 集料在生產、采集、運輸與儲存過程中,嚴禁混入影響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質。集料應按品種規(guī)格分別堆放,不得混雜。在裝卸及存儲時,應采取措施,使集料顆粒級配均勻,并保持潔凈。3.3.5 混合材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質材料、?;郀t礦渣等,應由生產單位專門加工,進行產品檢驗并出具產品合格證書,其技術條件應分別符合現(xiàn)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質混合料(GB/T2847)、用于水泥中的?;郀t礦渣(GB/T203)等標準的規(guī)定,對產品質量有懷疑時,應對其質量進行復查,混合材料技術條件見公路橋涵施工

7、技術規(guī)范(JTJ041-2000)附錄F-3規(guī)定?;旌喜牧显谶\輸與存儲中,應有明顯標志,嚴禁與水泥等其他粉狀材料混淆。3.3.6 各種材料儲存數(shù)量應滿足一次澆筑混凝土的需要。特殊情況下,可以安排一邊施工一邊進料,但必須有可靠的保證供應措施。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因材料供應中斷而暫停澆筑。3.3.7 保溫、養(yǎng)護材料:棉被等保溫材料應保持干燥。保溫材料應能貼近混凝土表面,并便于快速覆蓋和撤除。用于養(yǎng)護的塑料薄膜或化學漿液應有足夠的保水性能。3.3.8 根據(jù)天氣預報,準備防風、防雨雪、防寒、防曬、降溫材料。3.4 作業(yè)條件3.4.1 施工前場地應完成三通一平。場地規(guī)整、場地硬化、臨時排水系統(tǒng)、臨時電力線路

8、及漏電開關等安全設施準備就緒。砂、石、水泥、施工配合比等標牌、標志應清楚齊全。3.4.2 施工放樣,測定要澆筑部位的中軸線、高程,完善復核、簽證手續(xù)。3.4.3 應對支架、模板、鋼筋、預埋件和基底處理等進行檢查,使之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應清理干凈。模板如有縫隙,應填塞嚴密,模板內面應涂刷脫模劑。3.4.4 根據(jù)天氣預報,制作安裝防風、防雨雪、防寒、防曬、降溫設施。3.4.5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經批準使用。3.4.6 有關大體積混凝土的降溫。測溫等溫控設備已就位,并已檢驗通過。4 施工操作工藝4.1 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混凝土拌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入模振搗收面養(yǎng)生(含

9、溫控)成品檢測及交工驗收。4.2 操作方法4.2.1 施工準備1)安裝、檢驗有關混凝土降溫的各種設施(如冷卻水管、取水等)。 2)落實溫度控制措施,埋設溫控儀器。4.2.2 混凝土拌和 1)必須使用帶有自動計量、進料裝置和控制拌和時間控制的機械攪拌,嚴禁使用人工拌和。拌制混凝土配料時,各種儀器應保持準確。配料數(shù)量的允許偏差見表4.2.2-1。表4.2.2-1 配料數(shù)量允許偏差(以質量計)材料類別允許偏差(%)現(xiàn)場拌制預制場或集中攪拌站拌制水泥、混合材料±2±1粗、細集料士3±2水、外加劑 土2±l2)在放人拌和機內的第一盤混凝土材料中,粗集料最多只能添加

10、標準用量的2/3。每一工作班正式稱量前,應對計量設備進行重點校核。3)自全部材料裝入攪拌筒至開始出料的最短攪拌時間應按設備出廠說明書的規(guī)定,并經試驗確定,且不得低于表2.2-2的規(guī)定。表4.2.2-2 混凝土最短攪拌時間攪拌機類別攪拌機容量(L) 混凝土坍落度( mm) <303070>70混凝土最短攪拌時間( min)自落式 4002.0 1.51.08002.52.01.5 1 200 -2.5 1.5 強制式4001.51.01.0 15002.51.51.5注: 攪拌細砂混凝土或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12min; 外加劑應先調成適當濃度的溶液再摻入; 攪拌

11、機裝料數(shù)量(裝入粗集料、細集料、水泥等松體積的總數(shù))不應大于攪拌機標定容量的ll0%。 攪拌時間不宜過長,每一工作班至少應抽查兩次。 表列時間為從攪拌加水算起。 當采用其他形式的攪拌設備時,攪拌的最短時間應按設備說明書的規(guī)定或經試驗確定。4)對于在施工現(xiàn)場集中攪拌的混凝土,應檢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 混凝土拌和物應拌和均勻,顏包一致,不得有離析和泌水現(xiàn)象 混凝土拌和物均勻性的檢測方法,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攪拌機技術條件(GB 9142)的規(guī)定進行。 檢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勻性時,應在攪拌機的卸料過程中,從卸料流的1/43/4之間部位,采取試樣進行試驗,其檢測結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 混凝土中砂漿

12、密度兩次測值的相對誤差不應大于0.8%;b 單位體積混凝土中粗集料含量兩次測值的相對誤差不應大于5%。5)混凝土攪拌完畢后,應按下列要求檢測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項性能: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應在攪拌地點和澆筑地點分別取樣檢測,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單元結構物不應少于兩次。評定時應以澆筑地點的測值為準。坍落度值允許波動范圍為20mm。如混凝土拌和物從攪拌機出料起至澆筑入模的時間不超過15 min時,其坍落度可僅在攪拌地點取樣檢測。在檢測坍落度時,還應觀察混凝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根據(jù)需要還應檢測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質量指標并應符合本工藝的其他規(guī)定。6)摻用高效減水劑或速凝劑且混凝土運距較遠時,可運至

13、澆筑地點再摻入重拌。4.2.3 混凝土運輸1)混凝土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使?jié)仓ぷ鞑婚g斷,并使混疑土運到澆筑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guī)定的坍落度。當混凝土拌和物運距較近時,可采用無攪拌器的運輸工具運輸;當運距較遠時,宜采用攪拌運輸車運輸。2)運輸時間不宜超過表2.3-l的規(guī)定。表4.2.3-1混凝土拌和物運輸時間限制氣溫()無攪拌設施運輸( min)有攪拌設施運輸( min)20303060101945 75 5960 90注: 當運距較遠時,可用攪拌運輸車運干拌料到澆筑地點后再加水攪拌; 摻用外加劑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時,應通過試驗查明所配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后,確

14、定運輸時間限制; 表列時間系指從加水攪拌至入模時間。3)用無攪拌運輸工具運送混凝土時,應采用不漏漿、不吸水、有頂蓋,且能直接將混凝土傾入澆筑位置的容器。4)采用泵送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混凝土的供應必須保證輸送混凝土的泵能連續(xù)工作。 輸送管線宜直,轉彎宜緩,接頭應嚴密,如管道向下傾斜,應防止混入空氣,產生阻塞。 泵送前應先用適量的、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漿潤滑輸送管內壁?;炷脸霈F(xiàn)離析現(xiàn)象時,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泵送間歇時間不宜超過15 min。 在泵送過程中,受料斗內應具有足夠的混凝土,以防止畈入空氣產生阻塞。5)用攪拌運輸車運輸已拌成的混凝土時,途中應以24r

15、/min的慢速進行攪動,混凝土的裝載量約為攪拌筒幾何容量的2/3。6)混凝土運至澆筑地點后發(fā)生離析、嚴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第二次攪拌。二次攪拌時不得任意加水,確有必要時,可同時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變。如二次攪拌仍不符合要求,則不得使用。4.2.4 混凝土澆筑 1)一般要求 (1) 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從高處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不發(fā)生離析為度。 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積高度不宜超過1m。 (2) 混凝土應按

16、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上下層同時澆筑時,上層與下層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在傾斜面上澆筑混凝土時,應從低處開始逐層擴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層?;炷练謱訚仓穸炔灰顺^表2.4-1的規(guī)定。表4.2.4-1 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搗實方法澆筑層厚度( mm) 用插入式振動器300用附著式振動器300 用表面振動器無筋或配筋稀疏時250 配筋較密時 150人工搗實無筋或配筋稀疏時200 配筋較密時 150 注:上表所列規(guī)定可根據(jù)結構物和振動器型號等情況適當調整。(3) 澆筑混凝土時,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搗實外,宜采用振動器振實。用振動器振

17、搗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信;與側模應保持50lOOmm的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0lOOmm;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應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 表面振動器的移位間距,應以使振動器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lOOmm左右為宜。 附著式振動器的布置距離,應根據(jù)構造物形狀及振動器性能等情況并通過試驗確定。 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xiàn)平坦、泛漿。 (4) 混凝土的澆筑應連續(xù)進行,如因故必須間斷時,其間斷時間應小于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

18、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得超過表2.4-2的規(guī)定。當需要超過時應預留施工縫。表4.2.4-2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允許時間(min)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不高于25氣溫高于25C30 210180> C30 180150注:當混凝土中摻有促凝或緩凝劑時,其允許時間應根據(jù)試驗結果確定。(5)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確定,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和彎矩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應按下列要求進行處理: 應鑿除處理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松弱層,但鑿除時,處理層混凝土須達到下列強度: a 用水沖洗鑿毛時,須達到0.5MPa; b 用人工鑿除時,須達到2.5MPa; c 用風動機鑿

19、毛時,須達到l0MPa。 經鑿毛處理的混凝土面,應用水沖洗干凈,在澆筑次層混凝土前,對垂直施工縫宜刷一層水泥凈漿,對水平縫宜鋪一層厚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漿。 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結構或鋼筋稀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應在施工縫處補插錨固鋼筋或石榫;有抗?jié)B要求的施工縫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設置止水帶。 施工縫為斜面時應澆筑成或鑿成臺階狀。 施工縫處理后,須待處理層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繼續(xù)澆筑混凝土。需要達到的強度,一般最低為1.2MPa,當結構物為鋼筋混凝土時,不得低于2.5MPa?;炷吝_到上述抗壓強度的時間宜通過試驗確定,如無試驗資料,可參見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41-2

20、000)附錄F-5。 (6) 在澆筑過程中或澆筑完成咐,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較多,須在不擾動已澆筑混凝土的條件下,采取措施將水排除。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時,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 (7) 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混凝土裸露面應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待定漿后再抹第二遍并壓光或拉毛。當裸露面面積較大或氣候不良時,應加蓋防護,但在開始養(yǎng)生前,覆蓋物不得接觸混凝土面。 (8) 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wěn)固情況,當發(fā)現(xiàn)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 (9) 澆筑混凝土時,應填寫混凝土施工記錄。 (10) 澆筑混凝土期間,應制取混凝土試件。試件制取組數(sh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試件

21、應在澆筑地點或拌和地點隨機制取。 澆筑一般體積的結構物(如基礎、墩臺等)時,每一單元結構物應制取2組。 連續(xù)澆筑大體積結構物混凝土時,每80200m3或每一工作班應制取2組。 應根據(jù)施工需要,制取與結構物同條件養(yǎng)護的試件作為考核結構混凝土在拆模、預應力施工、承受載荷等階段強度的依據(jù)。 2)大體積基礎及墩、臺混凝土的澆筑 (1) 對基底的處理,除應符合地基處理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基底為非黏性土或干土時,應將其潤濕。 基面為巖石時,應加以潤濕,鋪一層厚2030mm水泥砂漿,然后在水泥砂漿凝結前澆筑第一層混凝土。 (2) -般墩臺及基礎混凝土,應在整個平截面范圍內水平分層進行澆筑。(3

22、) 在混凝土中埋放石塊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塊,埋放石塊的數(shù)量不宜超過混凝土結構體積的25%。 應選用無裂紋、無夾層且未被燒過的、具有抗凍性能的石塊。 石塊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30MPa及混凝土的強度。 石塊應清洗干凈,應在搗實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 石塊應分布均勻,凈距不小于lOOmm,距結構側面和頂面的凈距不小于150mm,石塊不得接觸鋼筋和預埋件。 受拉區(qū)混凝土或當氣溫低于0時,不得埋放石塊。(4) 采用滑升模板澆筑墩臺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宜采用低流動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澆筑應分層分段進行,各段應澆筑到距模板上口不小于1015 mm的位置為止。若為排

23、柱式墩臺,各立柱應保持進度一致。 應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 為加速模板提升,可摻人一定數(shù)量的早強劑。 在滑升中需防止千斤頂或油管接頭在混凝土或鋼筋處漏油。 每一整體結構的澆筑應連續(xù)進行,若因故中途停工,應按施工縫處理。 混凝土脫模時的強度宜為0.20.5MPa,脫模后如表面有缺陷時,應及時予以修理。(5) 當平截面過大,不能在前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次層混凝土時,可分塊進行澆筑。分塊澆筑時應符合下列艦定: 分塊宜合理布置,各分塊平均面積不宜小于50m2。 每塊高度不宜超過2m。 塊與塊間的豎向接縫面應與基礎平截面短邊平行,與平截面長邊垂直。 上下鄰層混凝土間的豎向接縫,應錯開位置做成企

24、口,并按施工縫處理。(6) 混凝土的澆筑應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應參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度: 用改善集料級配、降低水灰比、摻加混合料、摻加外加劑等方法減少水泥用量。 采用水化熱低的大壩水泥、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強度水泥。 減小澆筑層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熱速度。 混凝土用料要遮蓋,避免日光曝曬,并用冷卻水攪拌混凝土,以降低人倉溫度。 在混凝土內埋設冷卻管通水冷卻。 在遇氣溫驟降的天氣或寒冷季節(jié)澆筑混凝土后,應注意覆蓋保溫,加強養(yǎng)生(注: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系指混凝土振搗后,在混凝土50lOOmm深處的溫度)。3)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澆筑(1) 承臺厚度較大時,可分為幾層較薄的澆筑層,以增加

25、散熱面,延長澆筑時間和散熱時間。每層厚度可為11.5m,應視混凝土澆筑能力和降溫措施而定。層間間歇宜為47d。后一層混凝土澆筑前需對已澆好的混凝土面進行鑿毛、清除浮漿,確?;炷两Y合面粘結良好。(2) 在混凝土澆筑體內,埋設冷卻管通水冷卻。冷卻水管宜采用導熱性能良好并具有一定強度的輸水鋼管。冷卻水管的間距以11.5m為宜。4)大體積重力式錨碇錨體混凝土施工(1) 混凝土施工需采取下列措施進行溫度控制,防止開裂。 采用低水化熱品種的水泥。對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應經過水化熱試驗比較后方可使用。 采用下列方法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摻入質量符合要求的粉煤灰和緩凝型外摻劑,粉煤灰用量一般為水泥用量的30

26、%40%;混凝土可按60d的設計強度進行配合比設計。 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可對砂石料加遮蓋,防止日照;采用冷卻水作為混凝土的拌和水等。 在混凝土結構中布置冷卻水管,混凝土終凝后開始通水冷卻降溫。設計好水管流量、管道分布密度和進水溫度,使進出水溫差控制在10左右,水溫與混凝土內部溫差不大于20。(2) 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應采用分層施工,每層厚度可為11.5m,應視混凝土澆筑能力和降溫措施而定。后一層混凝土澆筑前需對已澆好的混凝土面進行鑿毛、清除浮漿,確保混凝土結合面粘結良好。層間間歇宜為47d。 根據(jù)錨碇的結構形式、大小等采取分塊施工,塊與塊之間預留濕接縫,槽縫寬度宜為1.52

27、m,槽縫內宜澆筑微膨脹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完后應按照規(guī)定覆蓋并灑水進行養(yǎng)護。當氣溫急劇下降時須注意保溫,并應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4.2.5 混凝土的養(yǎng)護1)對于在施工現(xiàn)場集中養(yǎng)護的混凝土,應根據(jù)施工對象、環(huán)境、水泥品種、外加劑以及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體的養(yǎng)護方案,并應嚴格執(zhí)行規(guī)定的養(yǎng)護制度。2)一般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收漿后盡快予以覆蓋和灑水養(yǎng)護。對于硬性混凝土、炎熱天氣澆筑的混凝土以及橋面等大面積裸露的混凝土,有條件的可在澆筑完成后立即加設棚罩,待收漿后再予以覆蓋和灑水養(yǎng)生。覆蓋時不得損傷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炷撩嬗心0甯采w時,應在養(yǎng)護期間經常使模板保持濕潤。3)當氣溫

28、低于5時,應覆蓋保溫,不得向混凝土面上灑水。4)混凝土養(yǎng)護用水的條件與拌和用水相同。5)混凝土的灑水養(yǎng)護時間一般為7d,可根據(jù)空氣的濕度、溫度和水泥品種及摻用的外加劑等情況,及混凝土內外溫差的實際,酌情延長或縮短。每天灑水次數(shù)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tài)為度。用加壓成型、真空吸水等法施工的混凝土,共養(yǎng)護時間可酌情縮短。采用塑料薄膜或噴化學漿液等養(yǎng)護層時,可不灑水養(yǎng)護。6)當結構物混凝土與流動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觸時,應采取防水措施,保證混凝土在澆筑后7d以內不受水的沖刷侵襲。當環(huán)境水具有侵蝕作用時,應保證混凝土在lOd以內,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襲。7)對大體積混凝土

29、的養(yǎng)護,應根據(jù)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8)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及腳手架等荷載。4.2.6 混凝土的溫度監(jiān)控1)監(jiān)控流程;混凝土溫度計算與預測抗裂性驗算原材料溫度檢測調整混凝土拌和運輸溫度檢測調整混凝土澆筑溫度檢測調整混凝土水化熱溫度檢測調整。2)溫度預測;根據(jù)配合比水泥水化熱產生熱量的規(guī)律,原材料及混凝土比熱和預計的環(huán)境條件,計算混凝土在不同時間的絕熱和散熱溫升,選擇合適的覆蓋保溫措施,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5。3)抗裂驗算;作為大體積混凝

30、土結構,必須考慮混凝土在養(yǎng)護期間可能產生的最大收縮應力和露天養(yǎng)護期(15d)可能產生的溫度收縮應力及抗裂安全度。4)混凝土人模溫度監(jiān)控;(1) 原材料:砂石料的溫度:使用插入式溫度計測量。將料堆表面30cm挖開,把溫庋計插入砂石料中測量溫度。每次測3點,取平均值作為溫度值。水的溫度:使用插入式溫度計測量。直接量測儲水箱內的水溫。水泥的溫度:使用插入式溫度計測量。若使用散裝水泥,水泥進場卸料前,測量水泥在車內的溫度,儲存時散熱慢,水泥存放時間不長時,可以作為水泥溫度的主要依據(jù)。使用時量測出料口水泥溫度作校核。原材料溫度由現(xiàn)場試驗人員負責測量,并提供預期的混凝土溫度值。(2) 混凝土入模溫度檢測:

31、 測量混凝土出盤溫度及運輸、澆筑過程的溫度變化,用溫度計測; 測量混凝土注入倉內后的溫度,用溫度計測。由現(xiàn)場施工技術員負責測量,建立該部位混凝土初始溫度記錄。(3) 混合料溫度調整:采用適當?shù)姆椒ㄕ{整原材料溫度,調整運輸、澆筑過程的溫度變化,使混凝土溫度符合設計的溫度范圍。(4) 測溫精度:0.5。5)結構物混凝土水化熱溫度監(jiān)控(1) 測溫點的建立:在混凝土不同深度建立測溫點。(2) 監(jiān)控:混凝土終凝后,即開始檢測混凝土內外溫差,并根據(jù)預計的內外溫差和實際條件調整保溫和冷卻措施。當混凝土內外溫度差接近25時,增加覆蓋層厚度。同時要對冷卻水進出口水溫進行觀察記錄,必要時調整進出口流量和水溫。混凝

32、土最高升溫不超過28。(3) 測溫精度:0.5。5 質量標準5.1 施工前應對原材料進行檢查,并有合格簽證記錄。對施工程序、工藝流程、檢測手段進行檢查。5.2 施工過程中應對混凝土拌和、運輸、入模、振搗、養(yǎng)生、溫度監(jiān)控等進行全過程檢查。5.3 鋼筋加工和安裝、模板安裝的質量標準,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和相關的工藝標準執(zhí)行。5.4 混凝土抗壓強度按照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086-2008)執(zhí)行。5.5 當混凝土強度按試件強度進行評定達不到合格條件時,可采用鉆取試樣或以無損檢測法查明結構實際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澆筑質量,如仍有不合格,應由有關單位共同研究處理。5.6 結構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5.6.1 表面應密實、平整。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