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_第1頁
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_第2頁
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_第3頁
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_第4頁
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講座傷己、感時、刺世、論史高中古代懷古詠志詩詞賞析教學研究宋京艷(北京市豐臺二中、語文高級教師) 一高考古典詩歌鑒賞復習考試大綱要求:1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簡單一點說就是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藝術(shù)技巧的鑒賞與評價??忌幕滋N薄弱,鑒賞水平偏低,導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直偏低。想要快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首先就要抓特征、明類型。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山水田園詩、詠史懷古詩、悼亡詩、

2、諷諭詩等。每一種類型的詩歌自有其特征和規(guī)律,都能幫助我們鑒賞。這里就談談懷古詠史詩的鑒賞,以提升文化素養(yǎng),同時提高備考的實效性。二“詠史懷古詩”專題教學價值(一)“詠史懷古詩”的價值余秋雨先生說:“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蔽覈袛?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shù)前人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留下多少輝煌業(yè)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少經(jīng)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于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便出現(xiàn)了。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志士所寫的詠史懷古詩,以“文學的語言,史論的筆法;感人的形象,動人的議論;富于情韻的藝術(shù)境界,耐人

3、尋味的哲理意緒”,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我國古典詩歌寶庫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近年來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從寫作目的上看,詠史懷古詩不以詠寫歷史本事為主,更多的是以古證今,借史言志,書寫情志。即詩人的寫作目的不是詠史,也不是懷古,而是詠懷,詠古人而見己情,詠古事而刺現(xiàn)世,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xiàn)實,在詠史懷古中,蘊含著詩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無窮感慨。借詠史懷古傷己、感時、刺世、論史,“詠史”與“言志”的結(jié)合,體現(xiàn)了世人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關注。從藝術(shù)價值上看,“詩”與“史”相結(jié)合,文學性和歷史性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從藝術(shù)手法上看,“古”與“今”相結(jié)合,多維時空組合。所以手法多樣,如虛實

4、結(jié)合、對比、用典等,由于常常是臨古跡吊古事,所以觸景生情更是常常用到??梢?,詠史懷古詩既觸及詩人心靈的最深處,又給人以歷史的深邃感和凝重感,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在詠史懷古詩中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能在簡短中給我們無限的哲思,認真研究對寫作和認識都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所以有必要深入探究。另外,詠史懷古詩既然是以歷史為情感的載體,起點在古,而落點在今,那么我們也可以通過解讀詠史懷古詩來了解詩人、走近詩人、解讀詩人。(二)教材中的詠史懷古詩分析人教版和蘇教版必修、選修教材及讀本近年來都收錄了很多詠史懷古詩詞。如劉禹錫的石頭城、烏衣巷、蘇軾的念奴嬌赤壁

5、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杜甫詠懷古跡、蜀相,李商隱的馬嵬、江夔揚州慢、杜牧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教材主要選錄了詠史懷古詩達到鼎盛時的唐、宋時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詩有詞,或抒發(fā)感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諷今、或發(fā)興亡之嘆,選材比較全面,但也比較龐雜,在體例編排上較隨意零亂,缺乏系統(tǒng)性,沒有形成詠史懷古詩有效的鑒賞體系,不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較為困難?;诖?,很有必要重新對詠史懷古詩重新梳理。(三)歷年高考涉及的詠史懷古詩分析恢復高考后的1985年,“詩歌”以知識型客觀題的形式正式進入全國語文試卷,1990年“詩歌”則以能力型客觀選擇題的命題方式出現(xiàn),

6、200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開始以主觀表述的形式來考察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識記到理解到鑒賞,詩歌鑒賞的難度在不斷增加。除了1999、2000、2001三年的全國卷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外,歷年高考詩歌鑒賞都是選取古典詩詞,具有鑒賞層級的1990年高考詩歌,始一亮相就是一首文天祥的詠史懷古詩念奴嬌,自此,詠史懷古詩不斷進入到高考語文試卷中。從1990年至今,考過的詠史懷古詩有:1990年元文天祥念奴嬌1996年全國元代阿魯威蟾宮曲2001年夏季上海市高考試題宋辛棄疾摸魚兒2004年青海卷(全國IIII)五代歐陽炯江城子2005年天津)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2007(全國卷I)宋朝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2007(

7、浙江卷)唐朝劉禹錫的烏衣巷、金人吳激的人月圓、元人趙善慶的中呂山坡羊燕子三首詩、詞、曲不同體裁的詠史懷古詩作比較2007(湖北卷)唐朝吳融的華清宮和李約的過華清宮比較2007(江西卷)晚唐詩人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韋莊的金陵圖比較2008(江蘇卷)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2009(重慶卷)清代孔尚任的【折桂令】問秦淮2009(安徽卷)元代舒的小重山端午在歷屆高考中,詠史懷古詩雖然不如“寫景抒情”詩出現(xiàn)的頻率高,但時間上跨度大,唐、宋、元、清時期的作品都有,體裁上涉及詩、詞、曲,有代表作家的作品,也有普通作家的作品,內(nèi)容上傷己、感時、刺世、論史也各有側(cè)重,作為古典詩歌作品中的一類詩歌,詠史懷古詩自有它的個性

8、特征和規(guī)律,如不對其進行梳理歸納,學生很難辨識,更不要說是鑒賞。而且一旦與其他類型的詩歌相混淆,鑒賞就會失去思路、方向和要領,更不得法。(四)專題編排和教學依據(jù)選材上,既要涉及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又要看到詠史懷古詩傷己、感時、刺世、論史等各種類型,即源流發(fā)展的脈絡和思想內(nèi)容的類別兼顧;同時既要看到其思想內(nèi)容的類別,還要兼顧其藝術(shù)手法的多樣。在以上基礎上,編排體例上力圖將單篇的、局部的、零散的知識進行勾連,進行“類”的總結(jié)提升,構(gòu)建“詠史懷古詩”的知識能力模塊,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給學生一把解讀詩歌的鑰匙,授人以漁。專題編排力爭達到體系完整、線索清晰、環(huán)節(jié)分明,從而讓學生能夠快

9、捷有效地掌握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方法,同時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教學上,在思考領悟課內(nèi)詠史懷古詩的基礎上深入鑒賞,讓學生能很好地了解詠史懷古詩的特征,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及其源流發(fā)展;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步驟,并能運用到實踐中,適當聯(lián)系高考??傊?,本專題教學要做到“承前(課內(nèi))啟后(高考)”,同時盤點歷代詠史懷古詩的佳作,既瞄準高考,又提升素養(yǎng)。三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詠史懷古詩的特征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手法及其源流發(fā)展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步驟體會作者舊事重提的意圖,把握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過程與方法:誦讀法、研討法、比較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在詩歌中所

10、表達的感情。感受我國古代文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意識。感受作者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和強烈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點:探究把握此類詩歌主旨的一般方法。教學難點: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四“詠史懷古詩”專題教學思路第一步詠史懷古詩知識儲備(一)了解詠史懷古詩的源流發(fā)展:詠史懷古詩的產(chǎn)生源遠流長。詩騷中已見一些關于詠史懷古的內(nèi)容,但與真正的詠史懷古詩還有差別。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于敘述史實,平實無華。班固的詠史,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詠史詩。(此詩寫的是漢文帝時期緹縈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寫法上,“隱括本傳,不加藻飾”,以敘述本事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議論,整首詩寫得“質(zhì)

11、木無文”。這首詩不僅開啟了中國詩歌史上詠史一體的先河,是后世詠史之作的濫觴;而且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詩.)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fā)揮,寄寓懷抱。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組詩,借詠史來反映寒門知識分子和世族門閥之間的矛盾。這種敘述歷史與抒發(fā)情懷的結(jié)合,真正實現(xiàn)了“詩”與“史”的結(jié)合,使得史事的敘述和詠懷較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詠史懷古詩詞的傳統(tǒng),被后世詩人傳承沿襲。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跡結(jié)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繼承了屈原、李賀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又學習了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故其詠史詩中詠史與抒情相結(jié)合,對后世詠史詩影響很大,賈生、馬嵬詩中有充分體現(xiàn),

12、其詠史詩往往以眼光的敏銳、思考的深入歷來備受推崇。另,章碣的焚書坑、杜牧的題烏江亭、溫庭筠的經(jīng)五文原等,均為名篇。要了解歷代詠詩懷古詩各個時期具體的源流發(fā)展(從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及其藝術(shù)特征。具體內(nèi)容可以參見“相關資源”)。(二)了解詠史懷古詩的內(nèi)涵和特征懷古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所以,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歷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后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的詩歌。二者的共同特征:都以古人、古物、古事、

13、古地等為描寫對象,即都是以歷史為詩人感情的載體,史情緊密結(jié)合;這類詩都是懷古惜今,“有感而發(fā)”,往往是詩人處于某種背景之下,回顧古人的業(yè)績或遭遇,前往瞻仰或憑吊歷史古跡,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共鳴,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以往朝代的興衰等或發(fā)表評論,或抒發(fā)感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諷今、或發(fā)興亡之嘆。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古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因此,感情基調(diào)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令人回味再三。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

14、懷古、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傊?,詠史懷古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到一起,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懷古以傷己,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之作。即凡是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古跡進行敘述、評價、憑吊或借國家興亡寄托個人懷抱的詩歌,都可以稱做詠史懷古詩。因為詩涉歷史,所以在鑒賞時難度較大。對于中學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鑒賞訣竅,回答起問題來肯定會搔首踟躕,不知從何說起,怎樣落筆。第二步詠史懷古詩的鑒賞(一)以教材中涉及的詠史懷古詩切入,初步認識其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特征1讀背課本中詠史懷古詩,熟讀成誦人教版、蘇教版必修和選修中涉

15、及的詠史懷古詩很多,前面已提到。略2復習歸納課本中詠史懷古詩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初步感知其特征篇目主題形象手法念奴嬌赤壁懷古感壯志難酬發(fā)不遇之恨(傷己)寫人為主觸景生情、聯(lián)想、虛實相生、對比、用典登幽州臺歌感壯志難酬發(fā)不遇之恨(傷己)寫事為主直抒胸臆過華清宮二首批判奢侈淫逸(刺世)寫事為主虛實相生、聯(lián)想、用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壯志難酬發(fā)不遇之恨(傷己)寫人為主觸景生情、用典、借古諷今揚州慢昔盛今衰、黍離之悲感時傷亂、傷今懷古(感時)寫事為主觸景生情、聯(lián)想、虛實相生、對比、用典、擬人、抑揚詠懷古跡感壯志難酬發(fā)不遇之恨(傷己)寫人為主對比、擬人、煉字蜀相感壯志難酬發(fā)不遇之恨(傷己)寫人為主

16、以樂景襯哀情煉字泊秦淮由南朝統(tǒng)治者的醉生夢死,聯(lián)想到晚唐統(tǒng)治者的紙醉金迷。吊古諷今(刺世)寫事為主觸景生情、用典桂枝香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希望當權(quán)者引以為戒。借古諷今(刺世)寫事為主觸景生情、用典石頭城借古諷今,寫興亡之嘆。(刺世)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傷時)寫事為主觸景生情、擬人虛實相生、對比烏衣巷昔盛今衰、世態(tài)滄桑變化(傷時)寫事為主對比、用典馬嵬(警世)(論史)寫人、論史對比、倒敘、用典觀察表格,讓學生初步歸納詠史懷古詩的出現(xiàn)時期、體裁、主題、手法的規(guī)律,并能從表格中發(fā)現(xiàn)一些詠史懷古詩的特點。如,思想感情上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感嘆世態(tài)滄桑,或是搏擊社會現(xiàn)實,或是評

17、論歷史,即傷己、感時、刺世、論史如,懷古詩也常常有一個核心意象,尤其是傷時類詩歌通常都有一個永恒的意象(“永恒物”),以“見證人”的自然物來對比映襯人事的變幻滄桑。如石頭城中的月、烏衣巷中的燕子如,古今對接。讀懂詠史懷古詩就是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際遇之間的連接點。正是有了這個連接點、相似點,作者與古人,今事與古事才有機地對接起來,進而生發(fā)出作者的很多感慨。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幽州臺”是一個對接點,它是個典故,講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連著重用人才而筑黃金臺的燕昭王和多次進諫而不被采用的陳子昂,這個對接點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如杜甫的蜀相:“

18、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比宋锝嵌戎T葛亮杜甫時代戰(zhàn)爭頻仍動蕩不安戰(zhàn)爭不斷安史之亂才情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理想匡扶漢室,一統(tǒng)天下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付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拼盡全力,不遺余力結(jié)果統(tǒng)一大業(yè)未成內(nèi)心壯志未酬仕途坎坷終遭貶謫志向未就壯志未酬不同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仕途屢遭貶謫,失意難耐。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業(yè)績無人比擬,胸懷壯志而未酬,死后墓地荒涼冷清、無人關懷與杜甫遭遇亂世,胸懷報國之志卻無力回天的身世機遇對

19、接,借歌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以及對其壯志未酬的嘆惋,抒發(fā)了詩人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感慨和壯志未酬的痛苦心情。在對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憐中感受共鳴??梢?,在詠史懷古詩中,抓住了對接點就鑒賞詠史懷古詩的本質(zhì)。(二)內(nèi)容分類及各類特征無論是方若虛“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己”的理解,還是學生對教材中詠史懷古詩的梳理總結(jié),我們可以看出,詠史懷古詩的結(jié)構(gòu)、類別一般是臨古地,憶古事,懷古人,思古史,以抒己志,嘆人事,刺時事,論史實。即傷己、感時、刺世、論史。下面具體看各類的特點。1傷己“傷己”指借敘寫某一歷史人物,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抒發(fā)憤懣不平,懷古傷情。借詠古人抒發(fā)自己的襟懷,即“借他

20、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抓住歷史人物和詩人自我身世之間的連接點,找出共通之處。(1)正比(同病相憐):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懷才不遇的感傷。如韓元吉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痹娙藶槭裁匆詰涯罾畎鬃鹘Y(jié)呢?因為作者與李白來采石磯時有共同點,落拓的南宋愛國詩人的愁和恨與李白因參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終死于此,十分相似。李白想為君談笑靜胡沙,卻

21、落得遠貶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當?shù)?,詞人的前程也不會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縹渺的遠煙一樣吧。(2)反比(對比失落):古人能一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得遂心愿,而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古今對比,從而有了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如,蘇軾在被貶黃州期間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始終刺激著蘇軾的神經(jīng),它連接著同有匡濟天下之心的他和周郎,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強虜灰飛煙滅”,而自己雙鬢染霜卻功業(yè)未就,已過不惑卻“心在天山”,身老黃州。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強烈的對比生發(fā)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故地重游,聯(lián)想古人,關照自己,正是有了這一層自我關照

22、,才使這首詞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這樣,這首杰出的赤壁懷古詞才有了長久的生命力?!皞骸鳖愃枷雰?nèi)容總結(jié):感慨懷才不遇、感慨壯志難酬這種懷人有時不僅僅傷己,還傷同時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者之所以追念項羽,不僅僅是作者有那種巾幗豪杰之氣,還因為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這讓作者想起英雄項羽。這是一個聲明,是一種譏刺,更是一種吶喊。對比之下,詩作的含義自然比較明白:豎子茍且偷安,時代呼喚英雄。2感時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思古之幽情。抒發(fā)對事物由盛而衰、古盛今衰、盛衰無常的

23、感傷,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興衰變遷、世態(tài)滄桑變化的悲哀之情。此類詩多寫于社會動亂、民族危亡之時,長于情景交融。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滅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只有鷓鴣飛。)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寫出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再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边^去的繁華隨風遠去,只留下一片荒蕪,這讓人頓生物換星移、世事滄桑之感?!案袝r”類總結(jié):此類詩歌常常運用古今對比,以自然界不變的事物(意象:古跡、野草、花鳥、樹木、流

24、水、明月),聯(lián)想人事變遷,感時傷今。思想內(nèi)容多是表達物換星移、物是人非、興衰變遷、世態(tài)滄桑變化、盛衰無常的感傷。3刺世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注?,F(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當他們對社會政治有所不滿時,便借剖析史實來抨擊封建統(tǒng)治者。此類詩長于精辟議論,或借古諷今、借古警今,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如劉禹錫臺城:“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

25、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庇谩耙安荨庇|發(fā)聯(lián)想,使六朝帝王亡國的往事與如今的景象形成對比。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奢糜荒淫亡國的諷刺和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警示。如杜牧的過華清宮(2003年上海春招卷)通過寫唐玄宗命人給楊貴妃送荔枝的事,鞭韃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淫逸誤國,警告封建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覆轍。如李商隱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边@首詩寫陳后主沒有吸取隋帝荒淫無道而亡國的教訓,嘲諷因窮奢極欲、淫俗愚頑而自取滅亡的帝王。如元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

26、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詞開篇寫景,中間抒情,寄寓著作者的傷心痛惜之情和興廢、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對照,極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的本質(zhì),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愛民如子的情懷。作者行進在潼關路上,聯(lián)想起關中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凄慘景狀,不由地吟出了這兩句結(jié)論性的詩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歷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規(guī)律,力敵千鈞,內(nèi)涵豐富,感情悲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惡,振聾發(fā)聵,閃耀著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這首小令名為“懷古”,實為“傷今”,表現(xiàn)了詞人為百姓吶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戰(zhàn)斗性和現(xiàn)實性?!案袝r”類思想內(nèi)容總結(jié):或

27、借古諷今、借古警今;或憂國傷時傷己、感時、刺世融合:既有古人與今人對接,也有古事與今事對接;既有古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嘆,也有借古諷今的批判與警示。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引用孫仲謀、寄奴、廉頗,是為了懷人傷己,抒發(fā)作者壯志難酬的感傷;引用佛貍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典故,是為了懷古傷今,借古諷今,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諷刺,希望他們引以為戒;同時通過贊揚古人建功立業(yè)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收復失地、為國效力的決心和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如杜甫蜀相不僅是一首詠史詩,而且將詠史與諷今、詠人與寫己有機結(jié)合起來。寫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當朝出現(xiàn)類似的英雄來平定天下;寫劉備三顧茅廬,就是諷喻當朝皇帝不要猜忌賢才

28、、黑白不辨;寫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發(fā)自己壯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憤。因而詠史詩更顯得情韻豐蘊、意義深遠,富有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庇深H有政績、名傳后世的羊祜聯(lián)想到自身功業(yè)無成終將湮滅無聞,形成古今對比,既表達了對人事更替變遷的感慨,還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之情。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方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贝嗽娺x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其實是借賈誼的遭遇來寫自己同樣的遭遇,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29、“不問蒼生問鬼神”,不談治國之策而問神鬼長生之道,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該詩寓慨于諷,諷刺效果頗好。憐賈生實亦自憫,同時刺漢文實是刺唐帝??偨Y(jié)前三類懷古詩思想內(nèi)容:或通過古人與自己的對比,抒發(fā)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或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抒發(fā)物是人非、盛衰無常、國運衰微的感慨;或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抒發(fā)愛國情懷4論史:前面“傷己”、“感時”、“刺世”三類詩歌,都是古今對接,觸發(fā)點在古,落腳點在今,史實和現(xiàn)實扭和在一起,作者都身置其中,抒發(fā)一己之感慨。而“論史”類則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在

30、概括史實基礎上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褒貶評論,是作者對歷史所作的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具有強烈個人意識。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而是跳出來,站在歷史的高度,以詩論史,理性反思,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對同一古人古事,不同詩作由于作者的歷史觀和人生觀不同,因而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看法。如同題詩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烏江分別就項羽烏江自刎這一歷史史實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其表達的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迥異,杜牧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為項羽自刎而惋惜,宣揚百折不撓的精神;王安石認為民心和

31、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項羽失敗是歷史必然。李清照則表達了對項羽鬼雄精神的敬仰與肯定。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首詩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fā)人所未發(fā),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diào)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如李商隱籌筆驛:“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jīng)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馀?!边@是一首吊古詩。作者用簡煉的筆墨寫自己

32、來到籌筆驛的感受。詩中盛贊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為他未能統(tǒng)一中國而感到憐惜;同時對懦弱昏庸、最后投降于司馬氏的劉禪加以貶斥。全詩把抒情和詠史融為一體,很有韻味。(三)藝術(shù)手法:1對比因為我們的漢語易于整齊、古代的詩歌形式追求整齊、我們的審美習慣、思維習慣都自覺不自覺地趨向整齊,于是習慣于事物兩兩出現(xiàn),對比這種思維和方法就特別的常見。在詩歌中,對比也相當普遍。在懷古詩中,最常用今昔對比。這大概是因為人的心理活動更常用一種基本方式聯(lián)想,相關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因果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等。古跡多是殘磚斷瓦、余柳遺橋,一派寂寞荒涼景象。今昔對比就很明顯,很強烈。于是,懷古詩就自然而然地采用對比,尤其是今昔對比

33、,即虛實對比的手法,它可以使形象更加鮮明突出,結(jié)構(gòu)更緊湊。提問方式:一般提問:對兩首詩或詞進行內(nèi)容與主題、手法等方面的對比;或與學過的課文詩句做對比。變式提問:請說出兩首詩詞在某方面的相同點或不同點。答題步驟:1、找出相關的比較點2、對原詩中具體語句分別進行分析,分條做答。如不同詩人同題材比較:汴河曲唐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汴河懷古唐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兩首詩都以“汴河”為題材,但所寫的重點不同,抒發(fā)的感慨也不同,請作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各有側(cè)重,請分別說明。參考答案:(1)李詩重在通過敘寫汴

34、河春色和隋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傷今之意)。皮詩看似為汴河洗刷“罪名”,實則巧妙地對亡國之君進行了強烈的斥責。(2)李詩以描寫為主,觸景生情;皮詩以議論為主,欲奪故予,角度獨特。(意思對即可。)如對兩首詩藝術(shù)手法的比較:越中覽古 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環(huán)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而今惟有鷓鵠飛。石頭城 劉禹錫山圍古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的異同。相同點: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反跌手法,把歷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場春夢,與現(xiàn)實顯示出這一夢境的殘破景象為輝煌歷史哀鳴的翻飛“鷓鵠”和為輝煌歷史見證的“舊時”月亮,各自形成對比,共同

35、傳遞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悲涼感;越中覽古以“而今惟有”反跌一筆,振起全篇。石頭城以“舊時月”暗轉(zhuǎn),隱隱反照的是東晉到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不同點:越中覽古由歷史典故發(fā)軔,由昔向今延伸,側(cè)重狀昔日的繁華,引渡到現(xiàn)實情景,勾勒出一幅動態(tài)畫面;石頭城從今往昔推移,反方向運作,側(cè)重描繪今之荒涼,定格于一個靜態(tài)鏡頭。如在一首詩內(nèi)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思想內(nèi)容:途經(jīng)秦始皇墓許渾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1)請分析這首詩寫了哪兩個畫面?各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第一個畫面寫秦始皇墓氣勢宏大卻無人憑吊,表現(xiàn)對秦始皇的嘲諷、鄙視之情;第二個畫面寫漢文帝陵普普通通而路人紛紛跪拜,表現(xiàn)出對漢文帝

36、與民休養(yǎng)生息、清儉自律的敬仰。(2)從全詩看,詩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請簡要評析詩人這樣寫的好處。全詩主要通過對比手法,用秦始皇的“勢人浮云亦是崩”與漢文帝的“路人唯拜漢文陵”兩種情景的對比來抒發(fā)情感。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對比,使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更加鮮明地表達出來,使全詩更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再如姜夔的揚州慢:“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表樓夢好,難賦深情?!薄岸爬伞眱删?,是想象當年在繁華富庶的揚州寫下了名噪一時的佳句的杜牧,如今要是再來,面對荒涼破敗的揚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揚州夢”,寫不出“豆蔻詞”了。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撫今追昔之情。2聯(lián)想詠詩懷古詩既然是后代作家對塵

37、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因懷古人古事古跡而抒發(fā)感情,觸發(fā)點在古,就必然會運用到聯(lián)想。而且此聯(lián)想必然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慨的媒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quán)、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而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引發(fā)詩人詩情的現(xiàn)實原因。如溫庭筠蘇武廟:“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边@是一首吊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時所寫。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這是其觸發(fā)的媒介

38、,作者由此想到了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想到了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情景;想到了蘇武歸來人衰老的情景;想到了蘇武歸來哭武帝的情景。通過追思歷史,抒發(fā)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3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觸景生情、融情入景因為懷古詩多是作者登臨古跡,睹物思人,見景生情,多是觀后感。源頭上,本來就是觸景生情;表達上,中國古典詩歌具有如畫的藝術(shù)特點。這兩者都合力促成懷古詩寫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如杜甫的蜀相,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寫走進武侯祠的所見所聞,“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階,也不過自為春色罷了,詩人無心欣賞;繁枝茂葉里的黃鶯,也不過徒然唱著春歌罷了,詩人無心傾聽。為

39、什么?詩人此刻想到諸葛亮一生功業(yè)付諸東流,自然涌起一種悲傷和落寞的情懷,而眼前草色、黃鸝不正是這種心情的寫照嗎?詩人善于將感情融入景物描寫中,融情入景,不著痕跡。而且這里的寫景是以樂景襯哀情,渲染出蒼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的感情基調(diào)。4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傳遞豐富思想,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連用了孫權(quán)、劉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五個典故,用歷史事實來說明現(xiàn)實問題。對孫、劉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指責;對劉義隆的諷刺,就是對韓侘胄沒有準備急于收復中原的警告;對“佛貍祠下“的感嘆,就是對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最后以廉頗自比,則是內(nèi)心的獨白。這首懷古之作充分表

40、現(xiàn)了作者的愛國熱忱。5從小的角度寫有深廣歷史意義的思想、認識。例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倍拍劣跁辏?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曾游覽黃州赤壁磯。站在滔滔東去的大江之濱,觀“赤壁”而思史,回憶三國時代在鄂州赤壁磯所發(fā)生的吳蜀聯(lián)軍大敗曹兵,從而尊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zhàn)”。撫今追昔,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這著名的詠史詩。此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nèi)容,大主題,但這大內(nèi)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zhàn)的風云人物,后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

41、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點明赤壁之戰(zhàn)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見解獨到,寫得具體可感。6諷刺詩人在懷古詠史中,往往會對帝王將相的事跡發(fā)表個人的看法,這看法中由于詩人的人民性立場,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構(gòu)成諷刺,而且這諷刺因為對象的特殊性,往往用諷喻的方式,比較含蓄。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華清宮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宮,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詩不明白說唐玄宗荒淫好色,貴妃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gòu)成鮮明對比,“妃子笑”易使人聯(lián)想到周幽王為博妃子笑而亡國的故事。這樣不用直抒己見而寫作用意自明,

42、且含蓄、耐人尋味。7襯托。指詩人從則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景物描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了鋪墊,也從側(cè)面襯托了周瑜的英雄偉業(yè)和豪邁氣概。8擬人。以物作證,這個物都是具有永恒時空意義的,如月亮或長江等,它們已被人化成為見證歷史盛衰變遷的見證人。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這個“舊時月”正是作為石頭城六朝盛衰的歷史變化的“見證人”出現(xiàn)的。(四)鑒賞方法:1抓住特征明類型先是抓關鍵語言(標題、注釋、詩眼)、抓意象迅速確定詩歌類型;然后抓住特征分清傷己、

43、感時、刺世、論史四種詠詩懷古詩類型。2知史論詩懂背景抓住“古”,弄清史實,了解古人古事。弄清作品所涉及的歷史事實、人物和用典。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就要求學生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睘跻孪镌谀暇瑬|晉時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區(qū),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朱雀橋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烏衣巷相鄰,昔日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昔日的王謝權(quán)門現(xiàn)在已居住著尋常百姓之家。今昔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44、令人嘆惋再三。如果不了解這些歷史知識,就很難深入的理解蘊涵其中的詩意。其實,高考試題中所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人物或用典多是人們熟知的,不可能出生疏的歷史事實、陌生的歷史人物或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典故。對學生生疏的內(nèi)容一般給出注釋。例如200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第三套詩歌賞析題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取用第一冊的勾踐滅吳的歷史事實。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魯威的散曲詠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赤壁之戰(zhàn)這段歷史,在課本和讀本中屢見不鮮。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嬌(也有人認為是

45、鄧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國”的歷史,還涉及到廉頗藺相如列傳等。由此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一是凡是課本、讀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xiàn)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閑視之。二是對于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jīng)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于兩眼抹黑。另外,懷古詩詞的鑒賞還要涉及到其他許多知識,如詩中的景物描寫、詩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的鑒賞方法等等,也都需要有些了解。3知人論詩懂作者抓住“今”,知人論世,領會創(chuàng)作意圖。揣摩作者寫這段歷史、這個古人的意圖所在。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fā)感慨的媒介。這

46、就要求學生必須了解作者的簡歷,最好還要懂得詩人在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以便感悟詩情,判明其情感時是傷已、感時、諷世還是詠史。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洲,到過當?shù)匾惶幗谐啾谴壍牡胤剑▊髀劸褪钱斈耆龂鴷r的古戰(zhàn)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就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quán)、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fā)詩情的現(xiàn)實原因。4知事論詩懂對接即古今對接,領悟詩人情感。在懷古詩中,詠史懷古是動因,言志抒懷才是最終的旨歸。在鑒賞時,必

47、須緊緊扣住詩中“古”“今”對接這一本質(zhì),尋找古今相似點,推敲作者對待這段往事、這個古人的態(tài)度,從而歸結(ji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5知法論詩懂技巧即分析寫法,體察作者詩心。在構(gòu)思上,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借助典故敘事抒懷的,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議論引發(fā)的,如李商隱的賈生,對漢元帝的統(tǒng)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對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或是側(cè)面烘托,如劉禹錫的石頭城,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四周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等。不一而足。具體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滅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只有鷓鴣

48、飛。)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寫出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還有一點必須提醒,作為詠史懷古詩,不少篇章在吟詠的主要人和事之外,還會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共用了六個典故。再如,我們可以用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怕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出這樣一道題:“辛棄疾填詞喜歡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詞。詞中張翰

49、、劉備的典故和桓溫的話各表現(xiàn)了什么?”如果了解這些史實典故就回答:“以張翰、劉備兩個典故表達自己不想追求閑適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溫的話抒發(fā)了英雄失意,年華虛擲的的痛苦。”對于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體會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時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時,也要留意。不同的寫法,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我們要在對具體篇章的分析中仔細體味,從中領悟作品的基本風格??偨Y(jié):總之,欣賞詠詩懷古詩,我們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寫了怎樣的古人、古事(弄清史實),詩人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古事(領會意圖),他在詩中表現(xiàn)出什么態(tài)度(體會情感),這種態(tài)度又是運用什

50、么方法來表達的(分析技巧)。(五)特點歸納:(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即直接以歷史人物、歷史地點入題),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2)結(jié)構(gòu)/類別:臨古地,懷古事,思古人,以抒己志,嘆人事,刺時事、論史實。即傷己、感時、刺世、論史。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E.常見題材:勾踐滅吳、項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戰(zhàn)、李楊愛情等F.

51、常見人物:屈原、賈誼、王昭君、曹植、諸葛亮、隋煬帝、項羽、唐明皇、楊貴妃、李煜等。(3)內(nèi)容:深重的憂患意識;借題寫心,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古人(傷己):悲嘆年華易逝,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古地(感時):昔盛今衰、盛衰無常、物是人非古事(刺世):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昏庸腐朽古史(論史):評價歷史,啟迪后人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yè),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4)意象:歷史人物、烏衣巷、吳鉤、淮水、后庭花、六朝、華清宮、臺城柳、明月、鷓鴣、煙柳霧堤、山川草木(5)手法:對比(古今、正反)、襯托、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觸情入景、寓情于景)、用典、借古諷今、吊古傷今、抑揚、擬人(6)語言:或諷刺,或含蓄(7)風

52、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8)藝術(shù)特征:“詩”與“史”的結(jié)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詠史”與“言志”的結(jié)合: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關注。詠史是動因,言志抒懷是最終的旨歸;“古”與“今”的結(jié)合:多維的時空組合。一般先懷古,即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發(fā)思古之幽情,然后再傷今,即由憑吊古人引發(fā)對當下的時代社會或作者自我生存狀況的感慨和思考。【小結(jié)】經(jīng)過歷史的大浪淘沙,總會留下一些讓歷代詩人競相歌詠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跡。其實不僅是詩歌,我們在高中階段也學過許多古代散文借詠史抒發(fā)感慨。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伶官傳序(引導學生回顧文章中作者抒發(fā)感慨的議論性句子)。在解讀這一類型的詩文時,我們一定要學會抓住其固

53、有的特點來展開閱讀,這樣就相對容易了。第三步實戰(zhàn)演練。(一)高考試題回顧明確這類試題的重要性及高考命題思路、方向,把握答題要領。(二)錯誤類型歸納可根據(jù)答題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如不能結(jié)合詩句具體作答、答題點的遺漏、分析時沒能結(jié)合主旨深入闡述、藝術(shù)技巧不能準確把握等進行歸納指導。若作好了以上幾個方面,再碰到此類試題,便能迅速讀懂詩歌內(nèi)容,快速、準確作答了。(三)鞏固強化訓練五教學建議:1讓學生學會專題鑒賞專題鑒賞的好處,使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某一類詩或某位詩人的規(guī)律、特點及風格。如金陵,作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

54、一個專題。如杜牧或李商隱,他們都是詠史懷古詩傳承發(fā)展過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他們的懷古詩,能夠更鮮明地了解詠史懷古詩的特點及時代發(fā)展中源流變化。2讓學生學會比較鑒賞讓學生學會比較鑒賞,不但對領會作者詩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提高鑒賞能力也很有好處。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對后世的影響往往都很深遠,許多文人騷客對之大都“感極而悲者矣”,于是欣然命筆,各抒其懷。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處境、個性、風格等的差異,其作品也就大相徑庭,立意千差萬別,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可以以課本中的例篇來示范引導。如我們可以把人教版中杜甫的詠懷古跡與李商隱的馬嵬其二作比較,或者把杜甫的詠懷古跡與選修中杜甫的蜀

55、相做對比閱讀,使學生更加鮮明地體會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同時提高鑒賞能力。很多高考詩歌鑒賞也選取了同主題不同體裁的詠史懷古詩的比較閱讀,如2007(湖北卷)唐朝吳融的華清宮和李約的過華清宮同題比較,2007(江西卷)晚唐詩人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韋莊的金陵圖的同題比較。另外也有不同體裁(詩、詞、曲)的詠詩懷古詩的比較,如2007(浙江卷)唐朝劉禹錫的烏衣巷、金人吳激的人月圓、元人趙善慶的中呂山坡羊燕子三首詩詞曲的比較。我們不妨以寫項羽的兩首絕句為例來加以深入探討:杜牧的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題詩曰“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

56、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杜牧以詩人的眼光,從敗不餒的角度立意,說明大丈夫男子漢要經(jīng)得起失敗、挫折的考驗,要有包羞忍恥的頑強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從當時形勢的角度立意,指出項羽已失去人心,不會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識上,王安石見高一籌。從藝術(shù)的精度看,也就是說要從作者藝術(shù)造詣高低上加以評析,杜牧的詩先提出對問題的正確看法,再概述史實,最后急轉(zhuǎn)直下,一氣呵成,全詩氣勢宏偉。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點明道理如何對待失敗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實,最后一句點題,提出與杜牧相反的看法。因為缺少杜牧那種簡練的敘事和頓措的筆法,以及曲折回環(huán)的詠嘆,所以顯得平鋪直議??偠灾瑥倪@兩首同題詩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而,詠史并非史論,從詩詞創(chuàng)作的整體藝術(shù)水準而言,王安石遠不及杜牧,正如錢鐘書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樣犯了宋人寫詩填詞好議論且缺少形象思維的毛病。值得做比較鑒賞的這類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