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漏電起痕試驗_第1頁
耐漏電起痕試驗_第2頁
耐漏電起痕試驗_第3頁
耐漏電起痕試驗_第4頁
耐漏電起痕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耐漏電起痕試驗By 耐漏電起痕的定義耐漏電起痕試驗的目的耐漏電起痕的定義耐漏電起痕的定義耐漏電起痕試驗的目的耐漏電起痕試驗的目的試驗設備試驗設備試驗方法試驗方法試驗評估試驗評估技術標準技術標準固體絕緣材料表面在電場和電解液的聯(lián)合作用下逐漸形成導電通路的過程,稱為漏電起痕。而絕緣材料表面抗漏電起痕的能力,稱為耐漏電起痕。 耐漏電起痕試驗主要是模擬家用電器產品在實際使用中不同極性帶電部件在絕緣材料表面沉積的導電物質是否引起絕緣材料表面爬電、擊穿短路和起火危險而進行的檢驗。電器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的污染導致絕緣材料表面有污物、潮氣而產生漏電,由此誘發(fā)的腐蝕而損壞絕緣性能。本試驗是一種模擬極惡劣

2、條件的加速試驗以檢驗絕緣材料是否會形成漏電痕跡,從而能在短時間內區(qū)別固體絕緣材料抗漏電起痕的能力,保證產品在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的使用安全。漏電起痕試驗是在LDQ-1型漏電起痕試驗儀上進行,儀器結構如下圖所示。 其中:1鉑電極 2黃銅桿 3支撐板 4重物 5絕緣管6滴液針 7試樣儀器特點: 電極、試樣托盤、滴液針采用標準配置; 電極之間的距離、滴液針位置、托盤高度均可調; 電極頭由鉑金制成,耐高溫耐腐蝕; 滴液裝置采用泵壓抽吸原理,配有電子計數(shù)裝置實現(xiàn)自動滴液; 試驗電壓100600V可調; 過流報警。短路電流超過0.5A時維持2s切斷電源,報警示意樣品不合格。技術參數(shù): 試驗電壓: 0600V連續(xù)

3、可調 液滴量大?。?(20.023.0mm3)可調 液滴間隔時間設置準確: (305 s) 極刃口時試樣壓力可調: (1.00.05 N) 電極距離連續(xù)可調: (40.1mm) 兩電極間的夾角為60,電極材料為鉑一、選樣選樣 試樣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 X 15mm,試樣厚度大于等于3mm;對于厚度小于 3mm的試樣,可把兩塊或多塊疊起來做實驗;二、樣品的預處理樣品的預處理 1、試樣表面應清潔,沒有灰塵、臟物、指印、油脂、脫模劑或其他有可能影響結果的污 染物,在清潔試樣時應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漲、軟化、實質性擦傷或其它損傷。2、樣品應水平放置在金屬或玻璃支撐板上;3、應將試樣放在無通

4、風,并在235的環(huán)境下進行試驗。三、NH4ClNH4Cl溶液的配置溶液的配置 NH4Cl溶液的濃度直接影響試驗的測試結果,所以要嚴格按標準配制電解液。A類溶液231的電阻率3955cm,B類溶液1705cm。通常使用A類溶液,如果需要做更強的侵蝕性試驗,可選擇B類溶液。四、試驗過程試驗過程1、調節(jié)漏電起痕試驗儀滴針高度為3040mm,將液滴滴落的時間間隔設定為305S;2、擦凈滴針并流掉520滴溶液,以保證液滴大小和溶液濃度的準確; 3、打開儀器電源,將兩極短路,是否報警,報警電流是否大于0.5A。,如不大于則應調節(jié)電流,再次短接,直至電流達到0.5A; 4、將兩個電極對稱地安放在與水平試樣面

5、相垂直的平面內,它們之間的夾角為60,調 節(jié)電極之間的距離為4mm; 5、按產品標準的材料組設定試驗電壓; 6、啟動試驗開關,記錄試驗現(xiàn)象和試驗時間;7、試驗應在5個不同的點重復五次。試驗結果評定試驗結果評定: 滿足以下要求為合格: 5個試驗點應能經受住50滴溶液而不形成0.5A的導電通路或試樣 不應燃燒。參考標準:B/T 4207-2003固體絕緣材料在潮濕條件下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和耐電痕化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 IEC 60112-2003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of and the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ices of 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