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_第1頁
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_第2頁
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_第3頁
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_第4頁
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喚具有審美特質的散文教學一、鑒賞散文的意境美“意境”兩字在許多人心目似乎只屬詩歌,其實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所有;并且,現(xiàn)代人對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在散文中意境的創(chuàng)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達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統(tǒng)一,不可分離。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

2、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xiàn)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創(chuàng)設方法之一是以形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達到鑒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鑒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霧”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

3、,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huán)。總之,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我們在進入這樣的場景時,充分領略荷塘月色的美時,心又怎么不能意會到作者此刻面對的幽靜和寧濫的那般平和寧靜的心境呢?而聯(lián)系上下文,因“噪”而覓“靜”,因“煩”而覓“寧”,這般心境背后的煩憂和“不寧靜”也就見出一斑了。劉勰在文心

4、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闭墙沂玖舜朔N情形下的鑒賞方法。 (二)以神寫形的的意境需要追問真意 散文創(chuàng)設意境方法之二“以神寫形”,就是“通過對象的底蘊來塑造形神兼?zhèn)涞囊庀蟆?。在這種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現(xiàn)出夸張變形的特點,充滿象征意味。閱讀這種散文,我們尤其應該探求散文形象變異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而這是說,這種鑒賞較之前者那種自然的進入,更著意在有意識的探求。 波德萊爾的杰作每個人的怪獸,描繪了背負沉重怪物盲目行走的人群場面。這個人與“怪獸”渾然一體的象征,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人之生存的沉重與荒誕。這種對理性具有明顯沖擊力的鑒賞效果,無疑需要我們對文中被異

5、化了的人類的生存狀況發(fā)出追問;魯迅的秋夜中,夜空會躲閑、微笑,棗樹也有感情與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厲內荏,狡詐陰險,棗樹則直而往上,不屈不撓,抗爭到底,這樣,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觀世界中異化變形,構成獨特的意境之美。我們在感受藝術形象這種撲面而來的個性氣息的同時,要達到審美的層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產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二、鑒賞散文的情感美 與韻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談話般率性真誠,隨意自由,外國散文中有所謂絮語散文,隨筆散文,我國現(xiàn)代有談話風散文,有所謂“閑話”、“雜談”類散文類別,在強調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謀而言。 的確,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詩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

6、途徑的靈活多樣上,散文可說還勝詩歌一籌,因此,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貼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體人,直接面對的是最為豐富多樣的生命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征,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對這些情感的理解認同和反復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 那么,散文的這種審美功能在閱讀中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稍有鑒賞力的讀者都有從閱讀興奮中享受藝術美感的經驗和體驗:閱讀之后,在一定的藝術直感的支配下,藝術意象重現(xiàn),與作者之間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現(xiàn)了高潮,在興奮中獲得共鳴的快感,這時候雖不求甚解而心緒飛動,雖掩蓋而畢而余味無窮,這是在值得鑒賞處自然形成的“興奮點”,金

7、圣嘆評點水滸傳時常有“快絕!妙絕!”的贊嘆;脂評本紅樓夢常用“寧不相殺”的點評。追根溯源,這種興奮點的形成正是在讀者進入閱讀鑒賞的境界,無意識的換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種情感的愉悅與共鳴,而喚起讀者審美體驗的正是作品中或濃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我們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深入文本,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是實現(xiàn)欣賞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徑。 舉朱自清的背景為例,作者在用家庭災禍設置好父親送子遠行的背景后,描繪了父親送子的幾個場面,尤其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行動,此時似電影鏡頭疊現(xiàn)的情勢點示了“我”多次的流淚。“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那與我們司空見慣于

8、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異?又何以能喚起我們的審美愉悅?此時,唯有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才能深切意會到一個父親,一個一家之長在家國兩茫茫之際,送子遠行時的那種深情的牽掛,那種不忍不舍,滿懷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織的復雜感受。 但僅僅是調動想象,換位思考,還只是促使“興奮點”的形成,停留在“理解感情,引發(fā)共鳴”的層次上,不足以說明進入審美鑒賞的較高層面。要進入情感美的鑒賞,還必須要求對在形成的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進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而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過程則可見出讀者的鑒賞門道,其結果也正可見出讀者的鑒賞功夫來。 再舉背影,文中引發(fā)我們共鳴的天倫之

9、情父愛,為什么在當時的作者卻未能明了,“真是太聰明了呢”?為什么直至“近幾年來,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際,收到父親的悲觀而故作達觀的信后,作者對父親的摯發(fā)才得以象火山一樣噴發(fā)呢?(而這千言萬語只成就又一個“背影”?。@些問題深入剖析,不但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學、歷史學、美學的知識共同參與解讀。山東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學感悟”中悟出認為父子在時間、空間感情的適當距離產生了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年6期)這種對情感美的緣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鑒賞過程有了實實在在的著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經歷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不同讀者都可能從某一角度找到與散文作者的共通處,達到部分地接

10、受作品的地步,關鍵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什么途徑入手、探幽,也就是說,鑒賞散文的情感美,不但要“通其情”,并且要“曉其理”。張炳隅先生在其文學鑒賞學中用“通情達理”概括,正是其意。 三、鑒賞散文的哲思美 小說展現(xiàn)故事風光,讓讀者在領略其風光的同時,步入看不見的故事的深入,悟出寶貴的人生智慧;詩歌表現(xiàn)情感,讀者總是被詩的意象、情感和想象能力所牢牢吸引,在詩的閱讀中得到的更多是情感宣泄的快感,是破解解讀這種宣泄途徑后的愉悅。而散文,從歷史的隧道中走來,更從人間世相中顯現(xiàn)而出,自有其有別于詩歌、小說的追求。 回顧散文走過的足跡,戰(zhàn)國時的左傳作為古代敘事散文成熟的作品,長于記事寫人尤其擅長戰(zhàn)爭,而

11、敘事散文的豐碑史記則進一步發(fā)揚古代敘事散文的記實筆法,唐宋作為散文的黃金時代,敘事當中挾進了抒情議論,明清小品散文把情思信息慢慢張揚開來,以下至今,才是我們較為熟知的現(xiàn)當代散文,這一時期的特征,用郁達夫的話來說,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散文中所表現(xiàn)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魯訊的沉郁博大、朱自清的清新淡雅、張愛玲的真切微妙、豐子愷的幽默拙雅無不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長久以來散文以記實為本,以史學為伴,蘊集著散文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多少關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在這個種根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因此我們可以說,散文是體驗歷程的產物,是純正思考的結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

12、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對于生存之理的探索,這就是滲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羅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時說:“藝術人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fā)的思想和意圖?!边@句話適用于散文。 鑒賞散文這種獨特的哲思美,需要開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 觀照世界,無論作者或讀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時空,因而,無論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脫不了注定的死角。但歷史社會文明的復雜性卻時時提醒人們不可以用一種模式來詮釋世界,無限紛繁的世界、各式各樣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為導引,開放性地接納、理解,由此而拓展著自己的認識空間,從而更好地提高審美品位。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當代散文

13、中獨具濃重生命個性色彩的一篇,其藝術感染力不但來自冷靜的文筆穿越苦難而噴涌出的一般獨特的凝重與凄然的氣息,而且來自于本應旺盛如青草卻霎間枯萎的歲月中的往事,來自于在被毀災的命運中對生命的思考,對生與死的執(zhí)著的追問。(實際上當一個教師喋喋不休于記敘的方式、素材時,學生早被這其中具有哲理忌昧的永恒命題的探尋所感動,盡管以其經驗,他并不一定知曉該怎樣觀對這份感動。) 毫無疑問,我與地壇最獨特的美的特質就在于其哲思的表達,這種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亂浮躁的年代而益顯獨特,因其存在于作者的遭受厄運之中又似乎顯得如此普通,只有剖析一個時代的追求,明白群體與個體的力量之比,只有理解了史鐵生的插隊生涯,他的青春

14、夢想,才能明白那個發(fā)出亙古疑問的瞬間對他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把這種對生命兩難境地的艱難抉擇到在特定的群像背景 中加以考察,如屈原、如司馬遷、如老舍、如哈姆雷特,那么“生”或者“死”對我們就不只意味著一個問題,而意味著人生的一種永恒的狀態(tài)。悲劇感由之而生,審美演變化累積人生,洞察生命,而這,需要開放的目光,廣闊的視野。 當然,鑒賞散文的哲思美還應該還必須留意到它與散文的意境是魂體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離開來品讀而妄自衍生出某種概念。 四、鑒賞散文的形式美 黑格爾說:“藝術內容在某種意義上最終是從感性事物,從自然取來的;或者說,縱使內容是心靈性的,這種心靈性的東西也必須借外在現(xiàn)實中的形象,才能掌握

15、得到,才能表現(xiàn)出來。”這即是說,文學的情感美和哲思美都離不開表現(xiàn)方面的形式美。美學家有個命題叫“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說明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鑄成藝術的美,其關系猶如服飾與人體,相得益彰,才能稱之為美。 劉勰認為文學可有六觀:“一觀體制的安排;二觀描文辭的布置;三觀如何借鑒他人而變化;四觀或奇或正的表現(xiàn)手法;五觀怎樣運用事類使用內容豐富充實;六觀語言語的音韻節(jié)奏。這“六觀”可作為我們對散文形式美的一種參照,這里擷其要歸納成如下的鑒賞要點: (一)驗證篇章結構的“恰當美” 一篇散文所寫的內容,盡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但絕不會是一般散沙,尤其是優(yōu)秀散文,其內容應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

16、和諧統(tǒng)一的有機結構,內容的整體性要求便帶來內在結構的恰在好處的張力和運動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結構更緊密地附著于內容之上,甚至與之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在文字的散與整,材料的疏與密,文筆的繁與簡,布局的開與合收與放的關系上,能夠根據(jù)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處理好這些關系,這樣的篇章結構便成稱之為美。 朱自清的綠是一篇善用工筆細描的寫景散文,重心在梅雨潭水之“綠”,文筆就“簡”在瀑布,“繁”在潭水。簡筆略寫和繁筆詳寫時,又注重疏密之分別。繁筆詳寫潭水,先是正面展現(xiàn),又從旁聯(lián)想開去,用他處質色各異之“綠”來襯托,來渲染,卻止于泛泛而及,傳神而已,開放的格局中又有疏密相間之美。整個結構多姿多彩,搖

17、曳生色,把個抽象的“綠”色寫得奪人心魄,使人為之心醉神迷。這樣的形式處理與作者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的綠的贊美已渾然一體,語言的張力與內在情感邏輯的推動相輔相成,難分彼此,當然是我們所稱道的美的結構。 (二)驗證語言表達的“外飾美” 生動的語言,形象的修飾,體裁的運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當,往往使作品更為出色,體現(xiàn)了外在裝飾般的動人的美。對這種美的觀照和審視將強化我們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也加深我們對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認識。此方面例子舉不勝舉,不再贅述。 教育部“八五”和“九五”兩個美育研究的規(guī)劃課題,提出了將美育向各學科教學滲透和各學科教學向審美特質方向轉化的教育教學理念或模式。新大綱強調語文學科要“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yōu)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xiàn)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xiàn)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只有從審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