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學設計_第1頁
離騷教學設計_第2頁
離騷教學設計_第3頁
離騷教學設計_第4頁
離騷教學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離騷(節(jié)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3、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教學重點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2、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學難點1、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課時安排:課時教學過程:早自習預習在文中劃出下列內(nèi)容,并作旁注。生字讀音:苗裔( y):后代子孫孟陬( zu):正月 揆( ku)揣度 扈( h)被、披 辟芷( z

2、h):香草名,即白芷汨( y):水急流貌 搴( qin):攀、折 阰(p ):山坡、嶺上騏驥( qj)駿馬 申椒( ji o) 申地產(chǎn)的椒 蕙茝( chi)香草名昌被( p):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 憚( dn):害怕 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 zhng):腳后跟荃( qun):香草名, 喻楚懷王謇謇( ji n):忠貞的樣子羌( qi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修: 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修姱 ku 謠諑 zhu侘 傺 ch ch岌 j岌攘詬 gu 偭 mi n 規(guī)矩反復誦讀課文。教師領讀并指導朗讀:一要注意節(jié)拍如:長太息 /以掩涕兮余 /獨 /好修 /以為常雖 /體解 /吾

3、 /猶未變兮豈 /余心之 /可懲講解: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二要注意延長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顧以游目兮講解:“兮”字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氣詞“啊”,因此讀音要延長一些。三要注意重音。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先聽幾幅頌揚一個名家的對聯(lián),請大家猜一猜,他是誰?志杰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辭微旨遠,經(jīng)天緯地大詩篇。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祖;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聽到這里, 同學們一定知道他是誰了吧?對,他就是我國最偉

4、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最后一幅對聯(lián)中的“離騷”,就是他最著名的詩篇離騷。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它既植根于現(xiàn)實, 又富于幻想色彩, 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現(xiàn)實人物、 歷史人物、 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不愧為我國最早的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范。課文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主要表現(xiàn)在:追求、謳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發(fā)揮想象,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及對偶,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xiàn)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塑造

5、自己美好的形象。離騷是因“憂愁幽思”(司馬遷語)而作。故以抒情為主,但也不乏生動的敘事,展示了一種 “心事浩茫連廣宇”的境界, 即使單就課文所節(jié)選的章節(jié)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極其開闊而明朗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睹它的風采吧!二、作者及相關知識簡介:(一)、屈原1、稱號:屈原 (約前 339約前 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 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 20 世紀中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倍受尊崇。2、生平:屈原與楚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頃襄王繼位后,以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 反而唆使上

6、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 頃襄王一怒之下, 再次把屈原流放江南。他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于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無可奈何,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3、政治: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主要有,內(nèi)政方面贊助懷王,議論國事,起草憲令;外交方面主張聯(lián)齊抗秦,兩度出使齊國。政治理想是“美政”:一是圣君賢相,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使楚國強大起來。二是民本思想,注重民生疾苦。4、作品:離騷、天問、九歌( 11 篇)可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

7、光輝, 是屈原全部創(chuàng)作的重點和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天問是屈原根據(jù)神話、傳說材料創(chuàng)作的詩篇,著重表現(xiàn)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jīng)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fā)和環(huán)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另有九章( 9 篇)、招魂凡23篇。但存疑。 (二)、楚辭詩體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形式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騷” 體詩。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

8、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總集名。西漢劉向所輯,收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詩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特色:“楚辭”以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溶化神話傳說,塑造鮮明形象;以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三)、離騷1、評價:離騷是楚辭中的代表作,也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文學上常以“風” “騷”并稱,用“風”概括詩經(jīng),用“騷”概括

9、楚辭。2、含義:古今各家眾說紛紜。司馬遷釋為“離憂”,離開憂愁;王逸釋為“別愁” ,告別的憂愁;班固釋為“遭憂”,離通“罹”,遭受之意,遭受憂愁;近世學者認為“離騷”是楚國古樂曲名;還有人認為“離騷”即“牢騷”。現(xiàn)一般多用班固意“遭憂”。3、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尤罹憂也?!保挥终f:“屈原正道直行, 竭忠盡 智以事其君, 讒人間之, 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 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 ,蓋自怨生也。 ”屈 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0、 離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 ,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 ,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三、檢查早讀誦讀效果:先鼓勵學生勇躍試讀,教師給予點評;如有朗讀錯誤,教師給予指正,要求學生在容易出錯處作好旁注(包括字音和句讀)。四、總體把握:屈原離騷一詩博大精深,主題是表達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課文節(jié)選部分共 13 節(jié)、 52 句,通過比喻、象征和比較、對照的手法及夾敘夾議的運用表現(xiàn)了屈原志潔行高, 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先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寫起, 然后再否決自己退

11、隱獨善的閃念,表明自己決不變心的愛國熱情。結構圖:(1)前七節(jié):述懷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規(guī)矩、施美政政治遭遇:靈修不察、眾女嫉余、時俗工巧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2)后六節(jié):反省退隱的閃念:回車復路、退修初服愛國決心:好修為常、體解未變另一種結構:一層:起止:“帝高陽”“曰靈均”:層意: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名字由來分析:作者自認為血統(tǒng)高貴、生于吉時、名字不凡。這既是他日后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二層:起止:“紛吾既有”“先路”層意:自述美好品德,提出美政主張,表達報國決心。分析: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愿為國家效力,按理應

12、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 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愿望與殘酷的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三層:起止:“昔三后”“而改路”層意:回顧歷史興衰成敗的教訓,聯(lián)系楚國的黑暗現(xiàn)實,申訴自己忠心耿耿卻“被謗見疑”的遭遇。分析:他希望楚王仿效古代圣君, 可楚王卻聽信讒言, 致使詩人忠而被謗, 信而見疑。 這里,委婉地發(fā)出了對楚王昏庸無能、反復無常的痛心。第二課時本節(jié)就一個中心任務:自讀注釋,理解大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及語法。結合文中注釋自悟,教師適當點撥。參考譯文如下: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咀⑨尅扛哧枺汗诺弁躅呿湥▃hun x)的帝號。

13、苗裔( y):后代子孫。朕:我。皇考:皇,大、美;考,亡父;皇考,太祖,父親。攝提:寅年。孟陬:正月。庚寅:庚寅日。貞:正,一說“貞于”為填格之衍文?!咀g文】我是古帝顓頊的后代啊,我的父親叫伯庸。我生于攝提年孟陬月庚寅日(寅年寅月寅日)?;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咀⑨尅炕剩焊赣H。揆(ki):揣度。初度:出生時的器度。肇(zho):開始。錫:賜。正則:正直而有法則。靈均:善良而平均?!咀g文】父親觀察揣度我出生時的器度啊,開始賜給我一個美名: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并把我的字叫作靈均。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注釋】重( chng):

14、加上。修能:美好的才能(一說修飾容態(tài))。扈( h):被、披。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編結,連輟?!咀g文】我天生就已經(jīng)有許多內(nèi)在美德啊,又加上美好的才能(不斷加強后天的修養(yǎng))。我披掛著江離與芷草這些香草,還把秋蘭結成繩作為裝飾。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咀⑨尅裤椋?y?字典只有 g音):時光象流水一樣飛逝。與,給。搴(qin):攀折。阰( p):古山名,在楚國南部,此山坡。宿莽:經(jīng)冬不凋的草?!咀g文】時光如逝水令我跟不上,年歲不等我令我心慌。我早晨采集山坡上木蘭,晚上扯那洲上的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咀⑨尅?/p>

15、忽:快速。不淹:不停止。代序:次序更替。惟:唯,助詞。美人:指楚懷王。遲暮:晚暮,衰老?!咀g文】光陰速逝不停留啊,春去秋來,以次相代老。我想到草木逐漸零落,恐怕君王會衰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注釋】撫:憑借,趁著。穢:穢政,污穢的政治。度:治國的法度。道:通“導”,做向導。先路,前面的路?!咀g文】何不乘年青力壯(國盛民強)之時拋棄這些腐敗制度? 讓我們乘上駿馬馳騁吧! 來吧,我在前面引導開路!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注釋】三后:后,君王;三,禹、湯、文王。純粹:美德。眾芳:眾多賢能。申椒、菌桂、蕙、茝 (chi):均為

16、香草。維,只。紉,連輟,編結?!咀g文】從前禹、湯、文王德行完美,所以群賢會集在他們那里。他們交雜地佩戴申椒和菌桂, 哪里只是編結那惠和茝之類的香草來佩戴呢?(不但用純香蕙苗式的人物,也用如椒桂一樣的直言急諫之臣。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咀⑨尅抗⒔椋汗?,光明;介,大;耿介,光明正大。遵道:遵循正道。桀(ji )紂:夏桀,商紂。昌披:穿衣而不系扣,喻放肆妄行?!咀g文】唐堯、虞舜為人光明正大,以正道治理國家。夏桀、殷紂何等猖狂,想走捷徑而誤人歧途。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注釋】惟:只。黨:朋黨,結黨營私。幽昧:黑暗。險隘

17、:危險,狹隘、狹窄?;瘦洠壕醯能嚕竾??!咀g文】那些結黨營私的小人只會茍且偷安,他們前面的道路暗淡、危險、狹窄。難道我害怕自身會遭殃 ? 我怕的是國家會滅亡。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注釋】忽:匆忙。踵:腳后跟。武:足跡。荃(qun):香草,指楚懷王。齌(j):猛火煮飯,喻盛怒?!咀g文】 我匆忙地奔走在君王的身前身后,為的是希望君王能趕上先王們的足跡。君王不了解我的內(nèi)心真情,反而相信讒言對我大發(fā)雷霆。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咀⑨尅垮厘溃╦i n):忠貞的樣子。正:證。靈修:靈,神明;修,遠;指楚懷王?!咀g文】

18、我本來知道忠貞直言會惹禍,我寧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舍棄(忠言直諫)。我指蒼天為我作證,一切都只是為了君王的緣故。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咀⑨尅奎S昏以為期:楚地風俗,黃昏時舉行婚禮。羌:楚地語氣助詞?!咀g文】當初你與我有約在先,為什么中途變卦呢?(附:譯文我是古代帝王顓頊高陽的后代,我的偉大先父名叫熊伯庸。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從天降生。父親端量我初降儀表,通過卜卦賜予我美名:給我本名叫做正則,給我表字叫做靈均。我既有許多內(nèi)在的美質,又兼?zhèn)渫獗淼亩他愖巳?。身披芳香的江離和白芷,編織秋天的蘭花當佩纓。光陰似流水我怕追不上,歲月不等我令人心著慌;朝霞

19、中拔取山嶺的木蘭,夕陽下采擷水洲的宿莽。日月飛馳一刻也不停,陽春金秋輪流來值星;想到草木的凋零隕落,我唯恐美人霜染兩鬢。為何不趁壯年擯棄污穢,為何不改變原先的法度?快乘上騏驥勇敢地馳騁,讓我來為你在前方引路。古代三王品德純潔無瑕,眾芳都薈萃于他們周圍?;ń穮簿饦潆s糅相間,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只因走邪道而難以行步。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使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

20、割;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當初你與我曾山盟海誓,后來竟然翻悔另有他想;我倒不難與你離別疏遠,傷心的是君王反復無常。我已滋育了九畹春蘭,我又種下了百畝惠草;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還套植了杜衡和芳芷。希冀枝繁葉茂花紅葉綠,但愿待成熟時我將收割;即便葉萎花謝也不悲傷,只痛心眾芳的蕪穢變質。眾人爭相鉆營貪婪成性,個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他們對內(nèi)恕己外責他人,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急奔馳追逐權勢財富,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老境慢慢地將要到來,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清晨我飲木蘭花的甘露,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只要我的情操確實完美,長期饑餓憔悴何須傷感。采木蘭的根須聯(lián)結白芷,再貫串薜荔含露的花

21、蕊;舉起菌桂嫩枝縫蕙草,把胡繩揉搓得又長又美。我真城地效法前賢楷模,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雖然不合于今人的時尚,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風范。掌握重點實詞、虛詞1、通假字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錯”通“措” ,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郁邑”通“郁悒” , 憂愁苦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圜”通“圓”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離”通“罹” ,遭受。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章”通“彰” ,明顯。2、古今異義朕:第一人稱代詞“我”/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認為貧困:經(jīng)濟困難/ 處境困窘改錯:改正錯誤/ 改變措施工巧:技藝巧妙/ 善于取巧陸

22、離:形容色彩繁雜/ 修長的樣子流亡: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xiāng)或祖國/ 隨流水而消逝3、特殊句式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不吾知其亦已兮。同上,否定句中賓語前置,譯為:不了解我也就罷了。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介詞結構 狀語 后置,4、詞類活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高、長,名詞用作動詞,加高,加長。余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字余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命名給人取表字第三課時一、賞析重點詩句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xiàn)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寧客溘死以流亡

23、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矏喝绯?,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二、分析詩人形象離騷為我們塑造了屈原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爸栖梁梢詾橐沦猓饺匾詾樯?。”“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jù)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 (“規(guī)矩”“繩墨” ),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

24、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三、分析藝術特色1、以大膽的想象、夸張和象征等手法,生動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國的現(xiàn)實斗爭,表現(xiàn)作者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廣憂憤和精神上的追求。如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xiàn)政治的、 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即浪漫

25、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2、比興手法的運用。依詩取興,引類比喻”詩經(jīng)中的比興傳統(tǒng)在離騷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而以比喻最為突出。 如文中用 “美人” 喻指楚懷王, 用“眾芳” 喻指群賢, 用“椒、桂、蕙、茝” 四種植物喻群賢, 用香草 “荃” 喻楚懷王等等, 把比興與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又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潔等。3、語言上,全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還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

26、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又如“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等句,句式對仗工整,情文并茂。屈原對南方民歌的吸取和發(fā)展,在詩中大量錘煉的對偶句,是對詩歌語言發(fā)展的重大貢獻,對后來的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語言運用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四、探究閱讀( 1)(多媒體課件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可在班內(nèi)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不贊同: 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梢岳斫猓鹤鳛槟莻€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xiàn),他的高潔的節(jié)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 不支持他, 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 若不想改節(jié), 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觀點: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